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信用之殤:壁壘亟需打破

1月22日,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嚴鵬程介紹了信用體系建設五方面進展情況。 一是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名單正式發佈。

二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改革任務基本完成。 三是持續推進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建設。 四是持續推進聯合獎懲機制覆蓋重點領域。 五是發佈第五批涉金融領域黑名單。

信用作為一種無形的資產, 無論從銀行信貸到電商平臺, 還是從移動支付到共用經濟, 隨處可見信用的影子。 信用價值的應用前景光明, 但信用風險如影相隨。 目前, 征信市場卻機構林立, 因數據歸納、評分體系等標準截然不同, “壁壘”現象十分嚴重。 如央行征信主要針對銀行信貸業務的統計, 芝麻信用依託淘寶的消費資料, 騰訊從微信使用者使用習慣中收集訊息等。 如何打通信用壁壘, 這才將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命題。

為此, 相關部門應有效整合政府資料和市場資料, 以“拆除壁壘”為導向, 多管道資料互相印證, 編織起一張從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自治到社會監督的社會共治網和一條從征信、評信到用信的完整生態鏈。 在政府監管領域, 建立信用監管清單制度, 進行信用分類監管, 形成全過程“信用+追溯”的監管新模式;在企業自治領域, 從商品品質、服務、顧客評價、違規情況等維度, 建立資訊徵集、評價和信用獎懲機制, 淨化電商環境;在社會監督方面, 引入多管道的公眾查詢入口, 鼓勵和引導企業和個人在消費、市場交易等過程中, 廣泛查詢和使用誠信資訊, 在規避消費和經營風險的同時, 共同促進失信懲戒社會聯動機制的建立健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