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華基金股權激勵計畫落地 打造公司治理的銀華樣本

面臨大資管業態下的規模和業績競爭、公私募和各類資管公司的人才爭奪, 如何做好公募基金投研隊伍建設, 如何打造產品可持續的業績, 成為擺在每一家公募基金公司面前的重大課題。 日前, 銀華基金也推出了股權激勵計畫:公司註冊資本從2億元增至2.22億元, 新增3家有限合夥企業合計持股9.99%, 共有149名員工參與該計畫, 銀華基金發展的長期激勵機制初現雛形, 公司投資總監王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了銀華基金在激勵制度、團隊建設以及公司文化等養成之道。

建立和完善激勵制度 構建類事業部制框架

近年來, 公募基金也開始探索股權激勵制度改革, 據王華介紹, 在制度建設方面, 銀華基金近年來“試水”增量激勵制度, 把基金經理、核心員工的薪酬待遇與其對公司所做貢獻關聯, 若管理費收入超出基數、同時給公司正增長創收的員工皆可獲得激勵。

在投研團隊建設層面, 一方面, 銀華基金團隊提倡無障礙交流, 不同小組和研究員、研究部和投資部、投資部內部不同小組間都可以進行完全無障礙交流, 從選人、招聘、提拔都注重考察員工的溝通交流能力;另一方面, 銀華基金很重視基本面研究, 如銀華這樣的團隊平臺大、人多、經費充足, 調研便捷, 更容易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把基本面研究做得更細緻、扎實。

王華表示, “目前, 銀華基金的增量激勵機制第一個3年已經結束, 取得很好的效果, 近期董事會又同意延長這一機制;員工持股計畫體現了股東、公司對核心骨幹員工工作貢獻和價值的認可, 銀華基金發展的短期激勵和長效機制相互促進, 將進一步激發和釋放投研的效能和活力。 ”

在股權激勵外, 銀華基金還細化基金管理安排, 將公司投研設計為“類事業部制”的框架, 將基金管理分為若干由5人組成(平均)、管理300億~500億元規模的基金小組, 各小組設組長一名, 組員由不同行業研究經歷的投研團隊構成, 以便發揮專業化分工和互補的優勢, 但在公司的大層面上, 投研成果可以無障礙分享。

在業績考核上, 基金經理業績要與小組整體業績掛鉤,

投資總監則與每個基金經理業績掛鉤, 以此實現“以老帶新、利益綁定”, 發揮整體投研實力的效果。

“目前, 銀華基金管理百億元規模以上的小組共有4個, 未來希望我們200億元規模的小組達到10個, 形成戰鬥力強、有業績、有人才儲備的投研團隊。 ”王華稱。

和諧文化促進

業績可持續發展

團隊激勵機制固然對調動投研的積極性和活力大有裨益, 但在激勵機制建立以後, 王華更多思考的則是如何讓基金經理保持業績的穩定性, 實現基金淨值的持續穩健增長。

王華認為, 要做好業績持續穩定, 一方面要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 如果市場變化出乎預期, 就需要仔細思考市場走勢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同時,

要保持自己獨立, 不受市場情緒的過分干擾;另一方面, 在投資時要做好平衡, 在進攻時要想到防守, 在追求阿爾法時要想一些貝塔, 這就是平衡思維, 持續戰勝比較基準是很重要的。 而如果基金業績出現階段性偏差, 如何糾偏則更能顯示公司與個人之間的平衡。

據王華介紹, 銀華基金的基金經理會向投委會彙報自己的投資理念, 投委會也會給予基金經理很大的自主權, 對倉位輕重、重倉股等方面沒有過多干預, 但是在重大風險面前會及時提示。 “銀華基金並不會對基金經理階段性收益不佳提出批評, 也不會給基金經理太大的排名壓力, 如果市場步伐發生紊亂, 不如先看清楚市場節奏再去佈局。 畢竟硬性要求沒有意義,

一味施壓只會造成心理壓力, 我們主要還是做好業績的歸因分析, 從市場、研究、理念等方面去找原因。 ”王華說。

“銀華提倡和諧輕鬆的工作氛圍, 希望給基金經理、核心員工創造一個比較寬鬆的發展環境, 在投資中沒有太多的干預, 並鼓勵大家在工作中實踐自己的想法, 實現個人的價值和公司的成長。 ”王華稱。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