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吳敬璉:資訊時代的行、思與學

作者:吳敬璉

這次的討論會希望大家介紹一些基本文獻、爭論的焦點以及各種不同觀點和自己的論據。 經濟學界開會時, 會有一個不太好的現象, 就是對一個問題從自己的腦袋裡找資源來討論和解答。 昨天我的新書《改革大道行與思》得到好書獎的頒發, 我就趁此發了點議論。 這本書的書名原先我覺得很好, 後來仔細一想覺得還是有問題, 它把我們人類的活動分成基本的兩類, 一是實踐, 二是思考。 這個分類細究起來是有問題的。 它缺了一個大項, 就是“學”。 我也編過雜誌, 在審讀文章的時候, 其實第一件事不是審內容,

而是審文獻, 也就是說, 作者是不是都看過、梳理過並消化了相關主題的主要文獻。

我們在認識論上有個很大的誤區, 就是認為思想都來自實踐。 人類的思想和知識來自實踐, 這點我認同。 那為什麼說這是一個誤區呢?誤區就在於個體的知識並不都來源於個體的實踐, 因為人類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人類有語言, 如果我們都是根據自己的親見才能親知的話, 我們活一輩子, 哪怕是一百歲, 知識水準大概也就和嬰兒差不多。 人類幾十萬年來在實踐中積累的知識可能是一百萬年的結果。 所以, 我認為, 除了行與思之外, 還應該加一個學的問題。

在平臺經濟這個領域, 從梯若爾(JeanTirole)的經典文章發表到現在歷時並不久,

其實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 需要討論, 比如信聯和各種金融創新。 我記得對這個問題有一場爭論, 央行發言人就此提出了兩點:第一, 支持創新;第二, 要監管。 但同時, 也有不同的聲音出來, 認為央行的一紙公文會扼殺金融創新。 這說明存在一個要不要監管的問題, 特別是金融業。

因為金融領域有嚴重的資訊不對稱, 在嚴重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 是不是要有監管, 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討論清楚。 這些問題都需要研究和制定競爭政策的相關人士來思考。 梯若爾在諾貝爾獎的頒獎演說中就講到當出現資訊不對稱這樣的市場失靈時, 需要有公共政策, 而公共政策的要點在於保持競爭,

而不是用產業政策來支持誰反對誰。

但是, 怎樣才能保持競爭呢?迄今為止, 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並不多。 梯若爾的那篇經典文章主要分析的是定價問題, 對不同群體的不同定價是不是一種價格歧視行為, 是不是違反了公平競爭原則, 是不是不正當競爭。 但是, 現實中除了定價問題, 還有一個資訊是否壟斷的問題。 如果擔心資訊壟斷, 而完全由政府來管資訊, 那會更加糟糕。

此外, 與資訊有關的還有隱私保護問題, 它應該是公共資訊公開條例的基礎, 但是我們似乎並沒有出臺有關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 不只我們有隱私保護這個問題, 全世界都有這個問題。 過去的資訊發佈是通過報刊的, 報刊為了維護自己的公信力,

要做一些篩選和審查, 或者報刊要進行背書, 發這篇文章多少是有點把握的, 並不是瞎說的。

現在每一個人都可以向公眾發佈資訊, 就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假新聞, 另一種就是以打假新聞的辦法來散佈錯誤的東西, 比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 就把大家信任的《紐約時報》等都弄得灰頭土臉。 對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呢?似乎沒有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總而言之, 人類處在資訊時代和數位時代, 出現了很多過去沒有遇到過的問題, 需要我們大家來深入研究。

本文源自格隆匯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