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戲劇名人堂丨“除了演戲,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我的工作”

她, 不會討好媒體, 沒那麼多作品, 也沒拿過幾個獎項, 常被人笑稱好的起點卻打了一手爛牌。

每當說起她, 總會離不開的形容詞就是“某某的前女友”。

有人說, 她是全中國最被低估的女演員, 是文藝片的女神, 是表演教科書。

她就是演戲要演到80歲的演員——郝蕾。

1978年出生, 15歲開始學習表演的郝蕾, 是個不折不扣的年輕老藝術家。

據她自己回憶, 3歲時就指著電視機告訴奶奶, 說長大了要進到裡面去。

上初中的時候, 她逼著同學聽自己唱歌, 說:“你現在不找我簽名以後可就難了。 ”

“我一直有個強大的意念, 我一定要做成這件事。 ”

在這個意念的驅動下, 她15歲考上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 後到北京學表演, 1996年考取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1997年郝蕾如願飾演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個角色,

可以稱得上青春片鼻祖的《十七歲不哭》。 在那部戲裡, 就可以看得出她對表演的靈氣和聰慧。

因為和李晨在螢幕上談了一場“初戀”, 她突然就爆紅了, 也算是新人中比較順利入圈的幸運兒。 也是因為這樣, 她反被同學孤立,

在19歲就已經體驗了孤獨。

2001年郝蕾出演武俠劇《少年黃飛鴻》中的十三姨, 穿著一套一套的小洋裝, 一顰一笑, 生動演出了十三姨的洋氣與嬌貴、嫵媚與知性。

傻白甜, 一個與郝蕾幾乎不沾邊的詞, 卻也能被她演繹的惟妙惟肖。

同年她還和吳奇隆,蘇有朋搭檔主演了電影《初戀的故事》,當時這兩人按現在的話來說也都是當紅小鮮肉~清純可人的模樣真惹人愛。

之後《 肥貓尋親記》的方紀香也是同類型,靈動可愛的鄰家妹子。

郝蕾演技的真正大爆發,是在這部《少年天子》,她是皇帝的政治聯姻妻子,一個蒙古公主。

在裡面,她是驕傲蠻橫,是瘋狂不羈的皇后,這個來自大草原的蒙古格格,愛而不得,不懂低頭,最終悲慘地葬身深宮。在這部戲裡,郝蕾徹底釋放了她的演技,與老戲骨飆戲也毫不遜色。

歇斯底里時的心痛也是讓人痛徹心扉,她的表演就是讓人看了,就深深的感受到巨大的感染力,被廢黜的皇后卻讓人感受到莫名的心疼。

這部劇在豆瓣上評分8.4,評價裡幾乎都是在稱讚郝蕾的演技,那時候的水軍可沒有現在倡狂,看過的會知道她在這部劇裡演的真是好。

也是因為這部劇,牽起了她和鄧超的一段情,郝蕾曾經形容這段戀情是“這輩子最驚心動魄愛情”。

1999年,還是上戲學生的郝蕾郝蕾連看了四場《戀愛的犀牛》,想:“要是我演明明就好了。”

在劇院的後臺,編劇廖一梅第一次見到郝蕾。

多年後,她跟郝蕾說,“那時候你身上就有股特任性的勁兒。那個勁兒特別像《犀牛》,是控制不了身體裡的能量、欲望、荷爾蒙,所有一切對世界的企圖都要從身體裡噴出來的感覺。”

這是冥冥之中的緣分。2003年,郝蕾搭檔另一位元戲癡段奕宏,出演了她魂牽夢繞的明明。

導演孟京輝說,“郝蕾是用靈魂演戲的人。”

對觀眾而言,郝蕾的紅衣版“明明”是最經典的一版,是獨一無二的破碎之花和舞臺上的野玫瑰。

好的導演與好的演員之間有一種莫名的磁場,孟京輝與郝蕾如此,婁燁與郝蕾也是這樣。

她曾經說過,無論得什麼獎,但凡是關於表演的,一定要在最後說一句話,“我要感謝婁燁師傅把我帶入了電影世界。”

在婁燁的《 頤和園 》裡,郝蕾貢獻了最好的演出,留下了最美的餘虹。

郝蕾扮演的餘虹,叛逆、迷茫,面對愛,直接而決絕。 很多人說,本來沖著「 脫 」去的,看完卻真心愛上了余虹——永遠的雙馬尾女神。

這種有些神經質,卻又有深沉內心的角色,尤其適合郝蕾,也有人稱她是中國的的伊莎貝拉•阿佳妮。

當初試鏡,她是400多個演員裡,惟一拒絕餘虹這個角色的。

拒絕的理由是——會因此失去愛情。

看過該片的都知道,幾乎全裸,而當時的男友鄧超,無法接受她演這麼大尺度的戲。

後來接受採訪,郝蕾說,拒絕婁燁之後,她邊下樓就開始流淚,覺得這個決定違背了她熱愛演戲的追求。

但婁燁認定了郝蕾,“這是餘虹能說出來的話,所以我一定要讓她演。”

全劇組停工等她,損失很大。本來定的劉燁也因為檔期不合,後來換成了郭曉冬。

但愛情終究沒抵過她被這部電影所吸引。毀了一段感情,成就了一部電影。

《頤和園》讓本該是事業上升期的郝蕾,在大螢屏上停滯了3年,只在小螢屏上拍了些電視劇,品質參差不齊。

2006年出演了《白銀帝國》,和郭富城,張鐵林等搭檔,算是為她的複出打響了第一槍。

2009年的《第四張畫》終於讓她拿到演藝生涯的第一個大獎:金馬獎最佳女配。

但是頒獎禮的日子剛好和她的話劇《柔軟》演出時間撞車,孟京輝稱可以調整演出時間,但郝蕾拒絕。

“我不能扔下觀眾不管,畢竟,演員最重要的工作還是表演。”

因為這樣的敬業精神,郝蕾錯過了她人生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演藝方面獎項的頒獎禮。

當天郝蕾話劇演出後,孟京輝還為她準備了驚喜。

謝幕時,導演孟京輝在一千多雙眼睛的注視下,從舞臺左側俯身將長長的紅毯一直鋪到舞臺中央的郝蕾的腳下,而後,鄭重公佈了這個喜訊,並帶她走過紅毯,以彌補她未去金馬獎頒獎禮現場的遺憾。

她被太多人問,沒怎麼拿過獎,會不會不甘心?她總是嘴角一勾,急什麼,我的夢想是,名字可以出現在表演教科書上。

她也從來沒有討好過媒體。郝蕾說,每個人來這世上都有自己的任務,她的任務就是演戲。“除了演戲,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我的工作。包括接受採訪。”“我是一隻鷹,你不要老讓我去排隊,大雁才排隊呢”。

2012年,她和解禁的婁燁合作了《浮城謎事》,在裡面,她是敢愛敢恨的原配,只可惜愛上了一個渣男。

《浮城謎事》提名49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郝蕾是主角。

2014年,與陳可辛合作了《親愛的》,作為被拐賣兒童的母親,全程與黃渤飆戲。編劇史航稱她在裡面就是教科書式的表演,“沒臺詞時表演更耀眼。”

同年上映的《黃金時代》中,她飾演丁玲,被編劇李檣贊是我們通向丁玲的唯一路徑;網友說湯唯不像蕭紅,但郝蕾就是丁玲。

《黃金時代》和《親愛的》,她都不是主角,但觀眾發現她的演技和20多歲時相比,更加圓融且臻於化境。她說自己學會了寶貴的“克制”。“小的時候作為演員,非常喜歡那種激烈的戲,大激情,需要釋放,需要爆發力,慢慢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更加喜歡現在這種。”

她可以為戲增肥,剃光頭髮,因為認為自己是演員,不是藝人,沒什麼形象好維護的。

她能讓自己徹底與角色相融。她演過誰,你就會覺得穿越時光的隧道望過去,那個角色就是應該這個樣子,而透過角色,我們又窺到了郝蕾自己的愛恨。

在這樣一個明星全面崛起,演員瀕臨滅絕的時代,她依然會說:“我活到80歲,就演到80歲,如果把這個時間段拉得特別長,就不會在乎一朝一夕間發生的事情。”

有人說,郝蕾出道了多少年,就和世界對抗了多少年。

出道20年的郝蕾,經歷了事業的典當欺負,經歷了愛情的分合,離婚的波折,但是性格依舊不變。

即使近年來她更多的是以配角的形象出現在螢幕裡,但郝蕾還是那個一直沒有變過的“反抗者”,也會一直做著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做我們最愛的女演員。

-END-

同年她還和吳奇隆,蘇有朋搭檔主演了電影《初戀的故事》,當時這兩人按現在的話來說也都是當紅小鮮肉~清純可人的模樣真惹人愛。

之後《 肥貓尋親記》的方紀香也是同類型,靈動可愛的鄰家妹子。

郝蕾演技的真正大爆發,是在這部《少年天子》,她是皇帝的政治聯姻妻子,一個蒙古公主。

在裡面,她是驕傲蠻橫,是瘋狂不羈的皇后,這個來自大草原的蒙古格格,愛而不得,不懂低頭,最終悲慘地葬身深宮。在這部戲裡,郝蕾徹底釋放了她的演技,與老戲骨飆戲也毫不遜色。

歇斯底里時的心痛也是讓人痛徹心扉,她的表演就是讓人看了,就深深的感受到巨大的感染力,被廢黜的皇后卻讓人感受到莫名的心疼。

這部劇在豆瓣上評分8.4,評價裡幾乎都是在稱讚郝蕾的演技,那時候的水軍可沒有現在倡狂,看過的會知道她在這部劇裡演的真是好。

也是因為這部劇,牽起了她和鄧超的一段情,郝蕾曾經形容這段戀情是“這輩子最驚心動魄愛情”。

1999年,還是上戲學生的郝蕾郝蕾連看了四場《戀愛的犀牛》,想:“要是我演明明就好了。”

在劇院的後臺,編劇廖一梅第一次見到郝蕾。

多年後,她跟郝蕾說,“那時候你身上就有股特任性的勁兒。那個勁兒特別像《犀牛》,是控制不了身體裡的能量、欲望、荷爾蒙,所有一切對世界的企圖都要從身體裡噴出來的感覺。”

這是冥冥之中的緣分。2003年,郝蕾搭檔另一位元戲癡段奕宏,出演了她魂牽夢繞的明明。

導演孟京輝說,“郝蕾是用靈魂演戲的人。”

對觀眾而言,郝蕾的紅衣版“明明”是最經典的一版,是獨一無二的破碎之花和舞臺上的野玫瑰。

好的導演與好的演員之間有一種莫名的磁場,孟京輝與郝蕾如此,婁燁與郝蕾也是這樣。

她曾經說過,無論得什麼獎,但凡是關於表演的,一定要在最後說一句話,“我要感謝婁燁師傅把我帶入了電影世界。”

在婁燁的《 頤和園 》裡,郝蕾貢獻了最好的演出,留下了最美的餘虹。

郝蕾扮演的餘虹,叛逆、迷茫,面對愛,直接而決絕。 很多人說,本來沖著「 脫 」去的,看完卻真心愛上了余虹——永遠的雙馬尾女神。

這種有些神經質,卻又有深沉內心的角色,尤其適合郝蕾,也有人稱她是中國的的伊莎貝拉•阿佳妮。

當初試鏡,她是400多個演員裡,惟一拒絕餘虹這個角色的。

拒絕的理由是——會因此失去愛情。

看過該片的都知道,幾乎全裸,而當時的男友鄧超,無法接受她演這麼大尺度的戲。

後來接受採訪,郝蕾說,拒絕婁燁之後,她邊下樓就開始流淚,覺得這個決定違背了她熱愛演戲的追求。

但婁燁認定了郝蕾,“這是餘虹能說出來的話,所以我一定要讓她演。”

全劇組停工等她,損失很大。本來定的劉燁也因為檔期不合,後來換成了郭曉冬。

但愛情終究沒抵過她被這部電影所吸引。毀了一段感情,成就了一部電影。

《頤和園》讓本該是事業上升期的郝蕾,在大螢屏上停滯了3年,只在小螢屏上拍了些電視劇,品質參差不齊。

2006年出演了《白銀帝國》,和郭富城,張鐵林等搭檔,算是為她的複出打響了第一槍。

2009年的《第四張畫》終於讓她拿到演藝生涯的第一個大獎:金馬獎最佳女配。

但是頒獎禮的日子剛好和她的話劇《柔軟》演出時間撞車,孟京輝稱可以調整演出時間,但郝蕾拒絕。

“我不能扔下觀眾不管,畢竟,演員最重要的工作還是表演。”

因為這樣的敬業精神,郝蕾錯過了她人生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演藝方面獎項的頒獎禮。

當天郝蕾話劇演出後,孟京輝還為她準備了驚喜。

謝幕時,導演孟京輝在一千多雙眼睛的注視下,從舞臺左側俯身將長長的紅毯一直鋪到舞臺中央的郝蕾的腳下,而後,鄭重公佈了這個喜訊,並帶她走過紅毯,以彌補她未去金馬獎頒獎禮現場的遺憾。

她被太多人問,沒怎麼拿過獎,會不會不甘心?她總是嘴角一勾,急什麼,我的夢想是,名字可以出現在表演教科書上。

她也從來沒有討好過媒體。郝蕾說,每個人來這世上都有自己的任務,她的任務就是演戲。“除了演戲,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我的工作。包括接受採訪。”“我是一隻鷹,你不要老讓我去排隊,大雁才排隊呢”。

2012年,她和解禁的婁燁合作了《浮城謎事》,在裡面,她是敢愛敢恨的原配,只可惜愛上了一個渣男。

《浮城謎事》提名49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郝蕾是主角。

2014年,與陳可辛合作了《親愛的》,作為被拐賣兒童的母親,全程與黃渤飆戲。編劇史航稱她在裡面就是教科書式的表演,“沒臺詞時表演更耀眼。”

同年上映的《黃金時代》中,她飾演丁玲,被編劇李檣贊是我們通向丁玲的唯一路徑;網友說湯唯不像蕭紅,但郝蕾就是丁玲。

《黃金時代》和《親愛的》,她都不是主角,但觀眾發現她的演技和20多歲時相比,更加圓融且臻於化境。她說自己學會了寶貴的“克制”。“小的時候作為演員,非常喜歡那種激烈的戲,大激情,需要釋放,需要爆發力,慢慢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更加喜歡現在這種。”

她可以為戲增肥,剃光頭髮,因為認為自己是演員,不是藝人,沒什麼形象好維護的。

她能讓自己徹底與角色相融。她演過誰,你就會覺得穿越時光的隧道望過去,那個角色就是應該這個樣子,而透過角色,我們又窺到了郝蕾自己的愛恨。

在這樣一個明星全面崛起,演員瀕臨滅絕的時代,她依然會說:“我活到80歲,就演到80歲,如果把這個時間段拉得特別長,就不會在乎一朝一夕間發生的事情。”

有人說,郝蕾出道了多少年,就和世界對抗了多少年。

出道20年的郝蕾,經歷了事業的典當欺負,經歷了愛情的分合,離婚的波折,但是性格依舊不變。

即使近年來她更多的是以配角的形象出現在螢幕裡,但郝蕾還是那個一直沒有變過的“反抗者”,也會一直做著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做我們最愛的女演員。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