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寫意畫是中國畫領域裡的哥德巴赫猜想!

1988年至1992年間, 應國外文化機構的邀請, 經文化部批准, 我兩次在日本舉辦個人畫展, 還在英國, 美國, 波蘭做個人展覽, 進行文化交流。 而此時正是國內“85美術思潮”的高峰期, “85美術思潮”就是西洋美術思潮。

幾次的國外畫展和藝術交流, 參觀了眾多的博物館、藝術館, 欣賞了西方從古典到現、當代的各種藝術, 這使我有了對東西方藝術全方位的審視與思考。 在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參觀印象派大師的精品原作、德國表現主義繪畫;在大英博物館看非洲原始木雕以及埃及石雕, 還有亨利•摩爾的雕塑等, 其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純粹的藝術格調,

使我為之震動, 震動之餘還有了一份驚喜、以及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

徐渭 蕉石圖 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藏

這種驚喜和親切感不僅是因為印象派繪畫裡面有對東方藝術的借鑒, 如馬蒂斯、畢卡索、梵古、米羅、克利等對線的運用,

模仿日本浮世繪等, 而日本浮世繪是學中國;更是因為西方印象派繪畫、非洲木雕, 竟然與中國的大寫意花鳥畫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創作時講究作者自身的激情表達, 技法上是大刀闊斧的一氣呵成, 造型上有離形不離神、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誇張, 以及氣象上的沉著、大氣、深刻。 在我看來, 這三種藝術的表現性的美學特徵和質樸的藝術品質呈現出了世界上最具生命活力的藝術的原生態, 具有世界藝術發展的前瞻性(天人合一, 本真自然), 科學性(以簡為尚), 經典性(真、善、美的詩意昇華)。 當然, 我們的大寫意花鳥畫在明代就有了, 而西方印象派繪畫的出現晚了我們將近四百年。

徐渭《墨荷》 立軸

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藝術的發端, 最早應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河湟彩陶。 河湟彩陶上的圖案以水紋、和蛙、魚、鳥獸為主。 那撲面而來的雄強、博大的精神氣息;那渾穆圓融、具有強大張力的器型;那簡潔、自由的圖形圖案中呈現的浪漫與神秘;那土黃陶器上沉著厚重的墨黑與白色、以及爆發有力,

控制得當的中鋒用筆, 不就是中國大寫意藝術的根與魂嗎?河湟彩陶大美不言、大巧若拙、大樸不雕、大氣磅礴, 這是中華民族最為原始的文化基因, 它始終伴隨著中華文明的進程。

朱耷 芭蕉竹石圖 故宮博物院

在我們中國畫的人物、山水、花鳥畫三科中,

大寫意花鳥畫最具表現型、抒情性, 以及筆墨表現的抽象性, 這些特徵為那些藝術天才的藝術創造提供了充分張揚個性的騰挪空間。 因此, 大寫意花鳥畫最有可能產生藝術大師, 如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

中國有花鳥畫, 西方稱花鳥畫為靜物。 西方靜物畫大多是人為安排的折枝插花、水果, 和動物標本;而我們的花鳥畫, 畫的是大自然中生長著的、活靈活現的、充滿了人的情感的花木、禽鳥、動物。 它有作者的生命的體溫, 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充滿了物我兩忘的精神寄託與人文關懷, 是生活的美的昇華。 因而, 中國花鳥畫、特別是大寫意花鳥畫, 寥寥數筆, 極其簡括, 神態宛然, 顧盼生情, 耐人品味,動人心扉。

從藝術形式到精神內涵,西方的靜物畫無法與我們的寫意花鳥畫相比。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無疑是人類文明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的最珍貴的文化瑰寶。

近百年來,我們民族最大的問題是,因為經濟的落後而導致文化的自卑。其實,當我們走出國門,便會看到西方各大博物館、藝術館、包括各國宮廷內,有太多太多的中國的文化痕跡,如宋元明清的繪畫、陶瓷、書法、絲綢、各種雕刻、壁畫等,都被他們視為至高無上、頂禮膜拜的珍寶。從十六、十七世紀的開始,中國的古典哲學、元雜劇和明清小說傳入歐洲,給西方文明展現了一個嶄新的精神天地,伏爾泰、巴爾扎克、歌德、托爾斯泰等文化巨匠從中得到靈感和啟示。而我們卻看不起自己的文化,一味膜拜於西方。

齊白石就沒有這種自卑,他看到畢卡索畫的寫實的鴿子,他說:“畢卡索畫的鴿子的翅膀好像能顫動,我畫的鴿子翅膀看似沒動,但不動中有動,靜中有動才耐人品味、才有看頭。”齊白石的自信來自中國的哲學理念,中國的審美理念,和對中國文化的自信。

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生成環境,不同的遺傳基因,不同的哲學理念和不同的審美標準,盲目向西方看齊和過度強調世界文化一體化只會失掉我們民族文化的根與魂。藝術的發展自然而然,刻意的求新求變行不通。藝術不能以新與舊、傳統與現代論,而是以品格氣象之純粹、格調境界之高低論。

中國畫有工筆、寫意之分。工筆劃是寫形與寫實,色彩絢麗,賞心悅目,以宋畫為高峰。當代工筆人物畫有了新的發展,工筆劃是中國畫的重要門類。大寫意花鳥畫發端於明代、以近現代為高峰。

寫實是寫意的基礎,寫意是寫實的昇華,大寫意不是一般的昇華,而是以簡為尚的詩意的、深刻的昇華,動人心魄。

吳昌碩 畫作

大寫意之“大”,如孟子所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它往往能表現出人格的偉大,心靈的偉大,和集詩、書、畫於一體的博大精深;大寫意之“寫”區別於西方繪畫的“繪”與“畫”,它是基於書畫同源的的筆墨精神,是以具有抽象性、音樂般節奏的書法藝術來寫形、寫境與抒情,是畫家情感的詩意的呈現;大寫意之“意”是藝術作品的意境、意氣、意趣。

大寫意繪畫通書法,通唐詩宋詞、通戲曲、通老莊哲學、通周易,還通禪,我形容它是中國畫領域裡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八大山人、齊白石為代表的大寫意花鳥畫,具有雄渾、高華的正大氣象,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峰,也是世界花鳥畫藝術的高峰。

齊白石 茅屋幽樹圖

尺寸 131×33cm

創作年代 1926年作

著錄:1.《藝術市場》2、3期合刊,2003年3月。

2.《齊白石作品珍藏卷》第183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

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哲學境界。這種哲學境界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所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天人合一之道,是以人為本的悅人、悅己,是有格調、有情趣的養心、養身。這種境界非功利,獨立,自由,體現了對人生意義的莊嚴的、美的體驗、以及對人的靈魂與生命的終極關懷。誠如孟子所說:“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這種境界,極古而極新,既傳統、又現代,還超前。這種人類共同嚮往的崇高境界在我們中國大寫意花鳥、包括山水畫裡面有充分的呈現。

.吳昌碩-設色老少年軸

關於寫意畫與以人為本的“養心、養身”的關係,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有這樣一則論述:“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故其人也壽;至於刻劃細謹,為造物所役,乃能損壽,蓋無生機也。”“黃子久、沈石田、文徵仲大耋,仇英短命。”黃子久是黃公望,活了85歲;沈石田是沈周,活了82歲;文徵明壽99,他們都畫寫意畫,所以長壽。近現代畫家中,吳昌碩84歲,黃賓虹91歲,齊白石97歲,啟功94歲,劉海粟99歲,朱屺瞻105歲,也都是寫意畫家。董其昌在這裡所指的“生機”是指人的生命活力,是活潑潑的心靈飛躍,是中國寫意畫藝術所暢達的精、氣、神。

齊白石 海棠

尺寸 68×35cm

著錄:1.《齊白石遺作展覽會紀念冊》第38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年。

2.《近現代中國畫名家——齊白石》第151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說明: 入編《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卷》。

去年我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講課,有學生問我:“湯老師,您今年69歲了,但顯得年輕,您有什麼養身秘訣嗎?” 我笑著回答:“要年輕、想長壽,就要畫寫意花鳥,要寫書法。‘寫’是指頭下發出意氣,氣沉丹田,平衡陰陽,打通任督二脈,養浩然之氣。一管在手,萬種情懷,寂然凝慮,悠然意遠,物我兩忘,怡然自足,悅人悅己,養心養身,焉能不益壽延年乎?”

終上所述,我以為,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藝術是我們民族在世界上引以為傲的文化精髓,是中華文明的獨絕,是我們中華民族奉獻於全人類的、最有價值的文化瑰寶。

耐人品味,動人心扉。

從藝術形式到精神內涵,西方的靜物畫無法與我們的寫意花鳥畫相比。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無疑是人類文明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的最珍貴的文化瑰寶。

近百年來,我們民族最大的問題是,因為經濟的落後而導致文化的自卑。其實,當我們走出國門,便會看到西方各大博物館、藝術館、包括各國宮廷內,有太多太多的中國的文化痕跡,如宋元明清的繪畫、陶瓷、書法、絲綢、各種雕刻、壁畫等,都被他們視為至高無上、頂禮膜拜的珍寶。從十六、十七世紀的開始,中國的古典哲學、元雜劇和明清小說傳入歐洲,給西方文明展現了一個嶄新的精神天地,伏爾泰、巴爾扎克、歌德、托爾斯泰等文化巨匠從中得到靈感和啟示。而我們卻看不起自己的文化,一味膜拜於西方。

齊白石就沒有這種自卑,他看到畢卡索畫的寫實的鴿子,他說:“畢卡索畫的鴿子的翅膀好像能顫動,我畫的鴿子翅膀看似沒動,但不動中有動,靜中有動才耐人品味、才有看頭。”齊白石的自信來自中國的哲學理念,中國的審美理念,和對中國文化的自信。

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生成環境,不同的遺傳基因,不同的哲學理念和不同的審美標準,盲目向西方看齊和過度強調世界文化一體化只會失掉我們民族文化的根與魂。藝術的發展自然而然,刻意的求新求變行不通。藝術不能以新與舊、傳統與現代論,而是以品格氣象之純粹、格調境界之高低論。

中國畫有工筆、寫意之分。工筆劃是寫形與寫實,色彩絢麗,賞心悅目,以宋畫為高峰。當代工筆人物畫有了新的發展,工筆劃是中國畫的重要門類。大寫意花鳥畫發端於明代、以近現代為高峰。

寫實是寫意的基礎,寫意是寫實的昇華,大寫意不是一般的昇華,而是以簡為尚的詩意的、深刻的昇華,動人心魄。

吳昌碩 畫作

大寫意之“大”,如孟子所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它往往能表現出人格的偉大,心靈的偉大,和集詩、書、畫於一體的博大精深;大寫意之“寫”區別於西方繪畫的“繪”與“畫”,它是基於書畫同源的的筆墨精神,是以具有抽象性、音樂般節奏的書法藝術來寫形、寫境與抒情,是畫家情感的詩意的呈現;大寫意之“意”是藝術作品的意境、意氣、意趣。

大寫意繪畫通書法,通唐詩宋詞、通戲曲、通老莊哲學、通周易,還通禪,我形容它是中國畫領域裡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八大山人、齊白石為代表的大寫意花鳥畫,具有雄渾、高華的正大氣象,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峰,也是世界花鳥畫藝術的高峰。

齊白石 茅屋幽樹圖

尺寸 131×33cm

創作年代 1926年作

著錄:1.《藝術市場》2、3期合刊,2003年3月。

2.《齊白石作品珍藏卷》第183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

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哲學境界。這種哲學境界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所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天人合一之道,是以人為本的悅人、悅己,是有格調、有情趣的養心、養身。這種境界非功利,獨立,自由,體現了對人生意義的莊嚴的、美的體驗、以及對人的靈魂與生命的終極關懷。誠如孟子所說:“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這種境界,極古而極新,既傳統、又現代,還超前。這種人類共同嚮往的崇高境界在我們中國大寫意花鳥、包括山水畫裡面有充分的呈現。

.吳昌碩-設色老少年軸

關於寫意畫與以人為本的“養心、養身”的關係,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有這樣一則論述:“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故其人也壽;至於刻劃細謹,為造物所役,乃能損壽,蓋無生機也。”“黃子久、沈石田、文徵仲大耋,仇英短命。”黃子久是黃公望,活了85歲;沈石田是沈周,活了82歲;文徵明壽99,他們都畫寫意畫,所以長壽。近現代畫家中,吳昌碩84歲,黃賓虹91歲,齊白石97歲,啟功94歲,劉海粟99歲,朱屺瞻105歲,也都是寫意畫家。董其昌在這裡所指的“生機”是指人的生命活力,是活潑潑的心靈飛躍,是中國寫意畫藝術所暢達的精、氣、神。

齊白石 海棠

尺寸 68×35cm

著錄:1.《齊白石遺作展覽會紀念冊》第38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年。

2.《近現代中國畫名家——齊白石》第151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說明: 入編《二十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齊白石卷》。

去年我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講課,有學生問我:“湯老師,您今年69歲了,但顯得年輕,您有什麼養身秘訣嗎?” 我笑著回答:“要年輕、想長壽,就要畫寫意花鳥,要寫書法。‘寫’是指頭下發出意氣,氣沉丹田,平衡陰陽,打通任督二脈,養浩然之氣。一管在手,萬種情懷,寂然凝慮,悠然意遠,物我兩忘,怡然自足,悅人悅己,養心養身,焉能不益壽延年乎?”

終上所述,我以為,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藝術是我們民族在世界上引以為傲的文化精髓,是中華文明的獨絕,是我們中華民族奉獻於全人類的、最有價值的文化瑰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