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樂都70歲老奶奶寫自傳 希望在青海最美的夏天出版

“夢想總是要有的, 萬一實現了呢?”最近,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下溝村阿秀英寫自傳的事, 正應了這句話。

自2017年12月17日起, 阿秀英的自傳《阿秀的這七十年》節選在朋友圈轉載後,

引發網友熱議。 誰都沒想到, 這是一位70歲的樂都農民手寫的自傳。

看過《阿秀的這七十年》讀者都被作者樸實的語言、清晰的文筆、真摯的情感所打動。 為什麼要在70歲高齡時寫一本書?阿秀的故事就從她的童年開始了。

寫自傳幫已故的媽媽圓夢

1948年1月7日, 阿秀英出生在青海省樂都縣馬營鄉白崖嶺村。 1966年, 她嫁到高廟鎮下溝村過著普通農民的生活。

談起寫自傳的初衷, 阿秀英回憶, 自己的母親馬桂蓮一生跌宕起伏, 暮年時曾對阿秀英的三女兒說:“你把我的這一生寫成書吧。 ”在母親去世的13年時間中, 這句話一直在阿秀英的心中迴響。 2017年, 阿秀英去昆明過冬, 替母親寫書的想法再次萌生。

她拿起兒子的鋼筆, 五十多年後, 唯讀到小學六年級就被迫輟學的阿秀開始重新寫字, 也算是幫母親圓了這個夢。

阿秀英從童年寫起, 打算將自己七十年的人生梳理一遍。 每天吃完早餐, 阿秀英就開始寫作, 每天寫1000字左右。 遇到不會寫的字她就查字典, “大概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字, 需要查字典, 其它的字我都能寫出來。 ”為了寫自傳, 阿秀英買了專門的稿紙, 一頁三百字, 狀態好的時候, 阿秀英能寫出五六頁。

阿秀英說, 她寫自傳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她這平凡的70年正是中國崛起的70年。 “我出生在民國末年, 成長在新中國建立最初那段動盪的歲月中。 這段時間中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值得被記錄, 被記住。 ”阿秀英告訴記者。

在寫書之前, 阿秀英也常常跟子女講起過去的事情。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多快啊, 哪有時間聽我們老人講這些‘古經’?”阿秀英感慨, 過去的時代不會再來, 唯有牢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 他們這一代人應該有他們自己的聲音。 年輕人也會有一天, 對那個時代產生好奇, 只希望他們能在書裡看到那個時代的一部分。

希望自傳在青海最美的夏天出版

阿秀英對讀書的熱切渴望, 就像她剛剛輟學時那樣。 她結婚後, 一心想讓子女讀書, 不管多困難, 都不讓孩子輟學。 她喜歡閱讀, 農閒時都會閱讀。 去年她在讀《夾邊溝記事》, 讓她想起過世的父親。 今年寫自傳, 她再次閱讀了《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書籍。 “這些書寫得太好了, 我寫得不好, 可是我寫的每一個字, 每一句都是真實的。 我也不求多少人能看我的書, 只想如果跟我年紀差不多的人看到了覺得是這麼回事情就行了。 ”阿秀英說。

阿秀英寫自傳還在路上

阿秀英手寫的自傳分為《我的童年》、《我的爺爺》、《我的青春》等八章。

全書預計在15萬字左右。 目前, 已經寫了5萬多字。

從一個字到五萬字, 阿秀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每天都在堅持寫。 “別讓人罵啊, 我寫得不好。 ”阿秀每天念叨著這句話。

《阿秀的這七十年》部分章節的轉載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 有網友說:“為阿秀老人點贊,她的年齡、經歷跟我母親差不多, 時常也聽我母親講家人、親戚、鄉親們的故事, 她們那個年代的人真不容易!她們的芳華值得後人記住!”這樣的鼓勵讓阿秀英覺得很不自在, “我一個老農民, 用不了很好的詞, 思路也不好, 就怕人家笑話, 一個老農民能寫出啥啊。 ”阿秀說完這些, 又拿起筆開始寫。

網友的鼓勵、阿秀的堅持, 一部書寫青海農民70年人生的自傳正在漸漸形成。 《阿秀的這七十年》將會在青海最美的夏天, 給你講一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給你講一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