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沒有白讀的書,即使你已經忘記了內容和作者是誰

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看了什麼書, 但是內容卻記不住, 有時候別人問起書的作者還有一些經典句子都不知道, 這種的讀書是不是白讀了?

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過程, 讀一本書, 當時可能認為沒能記住多少, 但是它會沉澱在你心裡, 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就會爆發出來。

最近在答題中, 遇到一個問題, 說《追風箏的人》作者是誰??

我看了這本書, 但我忘記作者了... ...

搜索之後才知道的答案:卡勒德·胡賽尼

有人的看法是這樣的:

看書的品質不在於看得早晚多少, 而在於是否真的看懂了, 只有看懂了才不是白讀, 讀了很多書卻記不住, 那多數就是因為沒看懂。

年輕的時候沒什麼閱歷, 又心浮氣躁, 看什麼都看不深, 只能過個情節, 就這樣還以為自己看過書了,

其實心中什麼都沒留下, 或者過個一年半載就忘光。

所以年輕時看了很多書卻依舊沒什麼長進反而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根本不值得炫耀,應該避而不談, 因為一旦遇到真人, 你就露相了, 那時候會更尷尬,還不如謙虛點。 也應該知恥而後勇, 把看過的書再多看幾遍, 努力做到看每本書都能有超出情節感受之外的體會。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思想的進步必然是邊讀邊行的結果, 有些東西只有親身經歷了, 你才會去關注和思索, 這時候才是閱讀和啟發的最佳時機。

而在這之前, 你再怎麼讀, 讀個多少遍也是不開竅的, 因為你根本沒意識到作者的寫作意圖, 沒有一星半點的共情基礎, 怎麼去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

人能讀到的, 只能是他想讀到的, 如果讀了一本書像是白讀了一樣, 那很可能是因為這書裡根本沒你想要的東西。

也有人的看法是這樣的:

關於讀書這件事, 其實因人而異。

很多書比較晦澀, 反復讀很多遍可能都只是略懂了皮毛。

不能說沒有記住就是白讀了, 畢竟這些“皮毛”也可能給生活帶來更多新感悟。

好書精讀, 有一些書就泛讀就好了。 強行逼迫自己去看一本書, 自然是記不住的。 所以, 選擇一本好書, 用心去讀去記錄去寫讀書筆記, 你再也不會覺得是白讀。

讀書多了, 容顏自然改變,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無用之用,方是大用。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無用之用,方是大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