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邁向幼稚園的集體生活:給小班寶寶家長的建議

孩子剛從家庭這個小社會走出來, 開始步入群體學習、交往的生活環境, 是一種轉折, 這種轉折是人生的第一次邁步, 標誌著孩子的成長。 幼稚園與家庭有較大的環境差異, 孩子周圍的人員、生活的節奏、面對的要求都發生極大的改變, 面對入園適應, 孩子、家長都心懷忐忑。

1.這是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是孩子真實的世界。

“我要媽媽, 我要阿婆!”—寶貝們依戀親近的人

從出生開始, 孩子們就與父母在一起, 他們將父母和撫養自己的親近的人當做自己的一部分。 離開家庭上幼稚園, 孩子猶如手腳分離, 他們驚慌失措、失魂落魄。 如果最初入園接待自己的是王老師, 孩子一天都會依戀她。 如果有誰在此時抱抱孩子, 孩子回家一定說這個老師好。 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身體接觸(擁抱、撫摸), 凡是有過身體接觸的老師, 她就“喜歡我”, 反之就“不喜歡我”。 所以, 入園最初的階段,

是孩子最粘人的階段。 有些家長接孩子時看見孩子緊抱自己的可憐的模樣, 誤以為送孩子入園是摧殘了孩子, 那就是誤解了。

“我不要去幼稚園”—寶貝們的情緒外顯

由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易外露, 易受他人的情緒影響, 他們對教師和成人有較強的情感依戀,

願意和喜歡的成人親近。 當他們受到挫折或願望無法滿足時, 就會採用外顯的情緒反應出來, 如哭鬧、抓撓等, 有些孩子在發洩的過程中, 會嘔吐、間隙性呼吸阻塞, 家長就萬分心疼, 妥協投降。 孩子初入園亦是如此, 將孩子送進幼稚園好比一場戰爭, 抱著媽媽的脖子、拽著爸爸的衣領、賴在車子裡不肯下車的比比皆是。 有些家長心疼孩子, 不能堅持入園,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最後反而讓入園適應期拉長。 為了讓適應期儘快度過, 您一定要堅持送孩子入園哦!

“我的!是我的!”—寶貝們處於自我中心的狀態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我”的概念, 他們會對周圍的人、事、物做出自己的理解判斷, 同時也將這種判斷移植在他人的意識中。 如果他認為這個汽車很好玩, 也會認為爺爺同樣喜歡這個汽車, 如果他心中想著什麼, 也會認為別人和他想的一樣。 在人多的場合, 他會捍衛自己的領地、自己的玩具, 絕不允許他人侵犯。 所以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出門, 千萬不要讓孩子主動讓出手中的玩具。

他不僅會說出“我”的需求, 還需別人完全服從自己的願望。 所以小班初期, 如果“我”的要求不能滿足, 孩子就會大發脾氣, 哭、鬧、撓人、咬人、搶奪的場景會經常出現。

“我也要玩那個!”—寶貝們喜歡重複和模仿

小班孩子對喜歡的遊戲、活動百玩不厭, 一個故事重複將近百遍,他們也會像第一次聽一樣表現出濃烈的興趣。他們喜歡別人的東西,哪怕家裡也有類似的玩具。他們總是喜歡和別人玩一樣的玩具,所以爭搶時有發生。他們以獨立遊戲和平行遊戲的方式進行活動,合作行為較少,喜歡管閒事,愛告狀。隨著在幼稚園時間的推移,孩子們逐漸有了分享食物、玩具的願望,如果您準備給這個年齡段的幾個孩子送禮物,一定要準備一模一樣的。如果為孩子外出準備分享的食物,也請準備小分量的,因為分享的交換會讓他們吃到所有孩子的食物。當然,那些只分享別人的、不分享自己的孩子,會被別人歸為不受歡迎的人,因為“我不喜歡他,我給他吃,他不給我吃”。

“我能,我會!”—寶貝們自理能力逐漸增強

隨著身體的長高、力量的增強,孩子的大肌肉動作逐步協調,他們上樓梯從單腳並步改成雙腳交替,奔跑的距離與時間也慢慢拉長。相對大肌肉而言,小肌肉的發育相對遲緩,所以孩子無法握筆、畫精細的線條,更不能寫字。在日常生活、遊戲、學習活動中,孩子開始嘗試簡單的自我服務的內容,如自己吃飯(雖然速度很慢、還會將飯菜灑滿桌)、自己穿衣褲(他們經常將前後穿反、紐扣找錯家)、自己洗手(因為喜歡玩水、通常孩子們洗手都會把袖子弄濕)、自己去廁所小便(儘管不會擦屁股)等,他們將此作為遊戲樂此不疲。如果父母代替他完成了某個內容,孩子會重新來過,家長就苦惱:“我的上班時間就要到了,他還慢騰騰地做事,急死人了!”

“我想搭—不知道!”—寶貝們的思維存在於行動之中

小班階段的孩子思維水準處具體形象階段,他們對事物、現象的理解是通過直觀的形象完成的,如愛媽媽和愛爸爸的差異就用半抱雙臂和張開雙臂來區分,臉長就是棍子臉,臉胖就是輪子臉。合適的比喻會讓大人覺得童言稚趣,不恰當的比喻也會讓大人很難堪。玩遊戲時,他們缺乏耐心,常常玩一樣再替換另一樣,弄得家裡滿地的玩具。如果父母給孩子事先擬定遊戲的目標(搭房子或者搭大橋),等你再去檢查時,房子或大橋的影子也沒有,孩子會告訴你“我剛才搭過了!”“還沒有搭好呢!”因為他們喜歡先做再想,沒有預定目標的習慣。年輕的父母就會焦慮:“我的孩子怎麼不會玩呢!他怎麼整天瞎玩呢!”

“媽媽,我告訴你--”寶貝們的簡短表述的能力基本形成

到小班下學期,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小嘴歇不下來,“甜甜今天哭了,因為玉清說不想和她一起玩!”“我今天得了一朵紅花,是吃飯快老師獎勵給我的,我明天還想再得一朵。”孩子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生活中的事件,詞彙量迅猛提升,會使用連接詞,喜歡模仿有趣的發音。在語言描述時,還會依據自己的理解想像性描述。如在南京的中山陵、新街口各有一座孫中山的塑像,一可愛的寶寶晚上在經過新街口塑像時對媽媽說“孫中山爺爺白天要在中山陵上班,晚上要站在這裡,多辛苦哦!”

2.給小班家長們的建議

根據孩子以上的年齡特點,建議家長們通過生活化、情境化的遊戲,解決發展較弱的問題,促進孩子全面和諧的發展。

喜歡打人怎麼辦?--社會交往的建議

小班孩子受語言表達的制約和外顯情緒的影響,當與同伴發生衝突的時候,會用動作方式(打人、咬人)表達不滿情緒。有些孩子試圖用拉扯、擁抱等方式表達對同伴的喜歡,也會讓對方誤以為打人行為。為減少打人現象的發生,父母要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一些人際交往的策略,如當孩子遇到衝突時要先告訴別人自己的不高興、不喜歡,還可以採取告訴老師的方式來解決;自己如果不小心碰到別人要真誠地道歉;需要別人手中的玩具時,會和對方商量“請給我玩一會兒,好嗎?”當孩子用正確的交往策略解決衝突時,父母要肯定孩子的行為;當父母看到孩子有打人的動作時,要用話語或眼神嚴厲制止;如果孩子打人的行為已經發生,就要給予相應的懲罰(停止遊戲、停止獎勵、停止當天的電視節目、停止睡前故事等)。

對一些因害怕別人欺負不敢參加集體遊戲的孩子,父母也要教給孩子相應的策略,如“如果有人打我,我就大聲喊叫”、“不和我不喜歡人在一起玩”“如果別人不喜歡我,我就離開”。當然,對於膽小的孩子來說,幫助孩子選擇年齡稍長的、溫和型的同伴,更加適宜。

不願說幼稚園的事怎麼辦?--語言表達的建議

剛入園的家長急於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但多數家長歎氣: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很少主動說出在幼稚園發生的事情,寶貝常以“記不得了”敷衍了事,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小班孩子的記憶為無意識記,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意識記才慢慢趕上和超越無意識記。要讓此年齡段的孩子記憶幼稚園發生的事並主動表達,還是要解決孩子有意識記的障礙。

幼稚園的一日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能喚起孩子記憶的內容很多,孩子說不出,是因為儲存的信息量太大,短時記憶的特點又讓前客讓後客,孩子自然記不住也不願講。想讓孩子說,首先是讓孩子有興趣,如採用誘導的方式:“今天幼稚園的食譜是翡翠蝦,好奇怪哎,翡翠蝦是什麼樣子的啊?”孩子被這樣的好奇心驅使,自然就接話了。大人還可繼續“明天又是櫻桃丸子,那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等於給孩子佈置了明天有意識記的任務。父母切不能指責孩子“你什麼都記不住,一點記性也沒有”,這樣不僅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又會讓孩子自我解壓“我笨,我什麼都記不住”。在與孩子語言交流時,儘量用正常的語速講述,不要使用重疊詞(吃飯飯等);要善於用重音、頓音突出關鍵字;提醒孩子用認真聽、複述、大聲念等方法記住指令語言。為提高孩子有意識記的水準,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記電話號碼、講遊覽趣聞等遊戲,激發孩子願意講、主動講的願望。

不愛學習怎麼辦?--科學啟蒙的建議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庭的期盼,家長力圖把孩子培養成從小愛學習的聰明寶貝,家裡買了一大堆書,每天給孩子擬定學習時間表,弄得孩子到學習時間就反抗、逃脫。殊不知小班的孩子學習方式就是遊戲,遊戲是兒童早期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孩子的主要活動。父母如果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一定對兒時“躲貓貓”弄壞了傢俱、“攻城門”撕破了衣服記憶深刻。

3、4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好模仿、喜歡稱讚、喜歡成功,而遊戲正好能滿足孩子們的這些特點。孩子是在遊戲中成長的,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如何使用肌肉和控制肌肉,他們發現世界是怎樣的,自己又是怎樣的,他們嘗試生活的各個不同方面,在遊戲中重現現實生活,以釋放各種矛盾、複雜的情感。小班的孩子喜歡獨自一個人遊戲,他們會在其他孩子身邊遊戲,但並不參加他們的遊戲,父母就會擔心“我的寶寶是否不合群?”遊戲中,孩子偶爾表現出來的一些偏好,如有的男孩願意做“媽媽”、女孩願意當“爸爸”,我們不能憑偶爾出現的這一偏好而斷定孩子的性別角色認同有問題。在遊戲中,孩子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去當“爸爸”、“媽媽”、“員警”、“醫生”,他們可以盡情地想像,並在想像中滿足自己參加成人活動的願望。

不會穿衣怎麼辦?--身體健康的建議

大部分寶貝自出生開始所有的事情都由大人包辦,餵飯、穿衣、梳頭、穿鞋、脫褲……上幼稚園了,這些需要寶貝自己完成,如果不會自己洗手、吃飯、穿脫衣褲等,將很難適應集體生活。小班階段集體適應性的培養,自理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提高能力的同時,有助於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和獨立做事的好品質。這種自信、獨立、不依賴他人的良好意志品質和個性品質,會幫助孩子長大後很快適應社會和周圍環境。

幫助孩子練習穿脫衣褲時,可以把一些技巧編成兒歌,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有些孩子沒有穿脫衣褲的願望,可以採用家庭穿衣比賽的方式;有些孩子不願穿脫衣褲是因為太麻煩,家長可以先讓孩子練習寬大、易穿脫的衣服,還可以採用先學習穿脫褲子、再學習穿脫衣服的方式。總之,自我服務能力是一個反復練習、不斷提高的過程,良好的行為得到不斷的強化,就會形成自覺的習慣。

畫的亂七八糟怎麼辦?--藝術陶冶的建議

剛入園的孩子,給他一張紙,滿心歡喜地期盼有規整的畫面,得到的卻是圈圈、線段、像蝌蚪般的小人、黑色的太陽,在塗鴉紙張的同時,家裡的桌面、牆面、甚至傢俱上,都成為孩子作畫的戰場。爸爸媽媽試圖從孩子的塗鴉中辨認出某種符合自己想像的東西,每每因失望變得不耐煩。父母驚愕:“我的寶寶太誇張了吧?他咋不能規規矩矩的畫畫呢?他怎麼那麼不耐煩呢?”其實小班階段的孩子大多以塗鴉的方式表現畫面,塗鴉展示了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對經驗的看法和對生命價值的態度,是孩子宣洩情緒、表達情感的健康重要方式,也讓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得到了平衡發展。這個階段的孩子不需要成人示範如何畫,他們需要的是借助塗鴉表達對現實生活的看法。

小班下學期,孩子逐漸從塗鴉上升到繪畫,這個階段孩子需要作畫的表現物件,需要解決畫什麼、怎麼畫?這兩個問題都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畫什麼?孩子想畫什麼就可以畫什麼。怎麼畫?就要借助有畫面的圖書來輔助,如和孩子一起看圖畫書,引導孩子觀察畫面中角色、動作、表情、情節等,這樣的有意識記可以幫助孩子積累觀察經驗,為表現畫面提供素材。父母切記:不要給孩子範例,也不要教孩子先畫什麼後畫什麼,只要提供作畫材料,激發作畫興趣,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如何表現的問題待到中大班再解決。

一個故事重複將近百遍,他們也會像第一次聽一樣表現出濃烈的興趣。他們喜歡別人的東西,哪怕家裡也有類似的玩具。他們總是喜歡和別人玩一樣的玩具,所以爭搶時有發生。他們以獨立遊戲和平行遊戲的方式進行活動,合作行為較少,喜歡管閒事,愛告狀。隨著在幼稚園時間的推移,孩子們逐漸有了分享食物、玩具的願望,如果您準備給這個年齡段的幾個孩子送禮物,一定要準備一模一樣的。如果為孩子外出準備分享的食物,也請準備小分量的,因為分享的交換會讓他們吃到所有孩子的食物。當然,那些只分享別人的、不分享自己的孩子,會被別人歸為不受歡迎的人,因為“我不喜歡他,我給他吃,他不給我吃”。

“我能,我會!”—寶貝們自理能力逐漸增強

隨著身體的長高、力量的增強,孩子的大肌肉動作逐步協調,他們上樓梯從單腳並步改成雙腳交替,奔跑的距離與時間也慢慢拉長。相對大肌肉而言,小肌肉的發育相對遲緩,所以孩子無法握筆、畫精細的線條,更不能寫字。在日常生活、遊戲、學習活動中,孩子開始嘗試簡單的自我服務的內容,如自己吃飯(雖然速度很慢、還會將飯菜灑滿桌)、自己穿衣褲(他們經常將前後穿反、紐扣找錯家)、自己洗手(因為喜歡玩水、通常孩子們洗手都會把袖子弄濕)、自己去廁所小便(儘管不會擦屁股)等,他們將此作為遊戲樂此不疲。如果父母代替他完成了某個內容,孩子會重新來過,家長就苦惱:“我的上班時間就要到了,他還慢騰騰地做事,急死人了!”

“我想搭—不知道!”—寶貝們的思維存在於行動之中

小班階段的孩子思維水準處具體形象階段,他們對事物、現象的理解是通過直觀的形象完成的,如愛媽媽和愛爸爸的差異就用半抱雙臂和張開雙臂來區分,臉長就是棍子臉,臉胖就是輪子臉。合適的比喻會讓大人覺得童言稚趣,不恰當的比喻也會讓大人很難堪。玩遊戲時,他們缺乏耐心,常常玩一樣再替換另一樣,弄得家裡滿地的玩具。如果父母給孩子事先擬定遊戲的目標(搭房子或者搭大橋),等你再去檢查時,房子或大橋的影子也沒有,孩子會告訴你“我剛才搭過了!”“還沒有搭好呢!”因為他們喜歡先做再想,沒有預定目標的習慣。年輕的父母就會焦慮:“我的孩子怎麼不會玩呢!他怎麼整天瞎玩呢!”

“媽媽,我告訴你--”寶貝們的簡短表述的能力基本形成

到小班下學期,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小嘴歇不下來,“甜甜今天哭了,因為玉清說不想和她一起玩!”“我今天得了一朵紅花,是吃飯快老師獎勵給我的,我明天還想再得一朵。”孩子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生活中的事件,詞彙量迅猛提升,會使用連接詞,喜歡模仿有趣的發音。在語言描述時,還會依據自己的理解想像性描述。如在南京的中山陵、新街口各有一座孫中山的塑像,一可愛的寶寶晚上在經過新街口塑像時對媽媽說“孫中山爺爺白天要在中山陵上班,晚上要站在這裡,多辛苦哦!”

2.給小班家長們的建議

根據孩子以上的年齡特點,建議家長們通過生活化、情境化的遊戲,解決發展較弱的問題,促進孩子全面和諧的發展。

喜歡打人怎麼辦?--社會交往的建議

小班孩子受語言表達的制約和外顯情緒的影響,當與同伴發生衝突的時候,會用動作方式(打人、咬人)表達不滿情緒。有些孩子試圖用拉扯、擁抱等方式表達對同伴的喜歡,也會讓對方誤以為打人行為。為減少打人現象的發生,父母要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一些人際交往的策略,如當孩子遇到衝突時要先告訴別人自己的不高興、不喜歡,還可以採取告訴老師的方式來解決;自己如果不小心碰到別人要真誠地道歉;需要別人手中的玩具時,會和對方商量“請給我玩一會兒,好嗎?”當孩子用正確的交往策略解決衝突時,父母要肯定孩子的行為;當父母看到孩子有打人的動作時,要用話語或眼神嚴厲制止;如果孩子打人的行為已經發生,就要給予相應的懲罰(停止遊戲、停止獎勵、停止當天的電視節目、停止睡前故事等)。

對一些因害怕別人欺負不敢參加集體遊戲的孩子,父母也要教給孩子相應的策略,如“如果有人打我,我就大聲喊叫”、“不和我不喜歡人在一起玩”“如果別人不喜歡我,我就離開”。當然,對於膽小的孩子來說,幫助孩子選擇年齡稍長的、溫和型的同伴,更加適宜。

不願說幼稚園的事怎麼辦?--語言表達的建議

剛入園的家長急於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但多數家長歎氣: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很少主動說出在幼稚園發生的事情,寶貝常以“記不得了”敷衍了事,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小班孩子的記憶為無意識記,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意識記才慢慢趕上和超越無意識記。要讓此年齡段的孩子記憶幼稚園發生的事並主動表達,還是要解決孩子有意識記的障礙。

幼稚園的一日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能喚起孩子記憶的內容很多,孩子說不出,是因為儲存的信息量太大,短時記憶的特點又讓前客讓後客,孩子自然記不住也不願講。想讓孩子說,首先是讓孩子有興趣,如採用誘導的方式:“今天幼稚園的食譜是翡翠蝦,好奇怪哎,翡翠蝦是什麼樣子的啊?”孩子被這樣的好奇心驅使,自然就接話了。大人還可繼續“明天又是櫻桃丸子,那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等於給孩子佈置了明天有意識記的任務。父母切不能指責孩子“你什麼都記不住,一點記性也沒有”,這樣不僅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又會讓孩子自我解壓“我笨,我什麼都記不住”。在與孩子語言交流時,儘量用正常的語速講述,不要使用重疊詞(吃飯飯等);要善於用重音、頓音突出關鍵字;提醒孩子用認真聽、複述、大聲念等方法記住指令語言。為提高孩子有意識記的水準,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記電話號碼、講遊覽趣聞等遊戲,激發孩子願意講、主動講的願望。

不愛學習怎麼辦?--科學啟蒙的建議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庭的期盼,家長力圖把孩子培養成從小愛學習的聰明寶貝,家裡買了一大堆書,每天給孩子擬定學習時間表,弄得孩子到學習時間就反抗、逃脫。殊不知小班的孩子學習方式就是遊戲,遊戲是兒童早期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孩子的主要活動。父母如果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一定對兒時“躲貓貓”弄壞了傢俱、“攻城門”撕破了衣服記憶深刻。

3、4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好模仿、喜歡稱讚、喜歡成功,而遊戲正好能滿足孩子們的這些特點。孩子是在遊戲中成長的,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如何使用肌肉和控制肌肉,他們發現世界是怎樣的,自己又是怎樣的,他們嘗試生活的各個不同方面,在遊戲中重現現實生活,以釋放各種矛盾、複雜的情感。小班的孩子喜歡獨自一個人遊戲,他們會在其他孩子身邊遊戲,但並不參加他們的遊戲,父母就會擔心“我的寶寶是否不合群?”遊戲中,孩子偶爾表現出來的一些偏好,如有的男孩願意做“媽媽”、女孩願意當“爸爸”,我們不能憑偶爾出現的這一偏好而斷定孩子的性別角色認同有問題。在遊戲中,孩子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去當“爸爸”、“媽媽”、“員警”、“醫生”,他們可以盡情地想像,並在想像中滿足自己參加成人活動的願望。

不會穿衣怎麼辦?--身體健康的建議

大部分寶貝自出生開始所有的事情都由大人包辦,餵飯、穿衣、梳頭、穿鞋、脫褲……上幼稚園了,這些需要寶貝自己完成,如果不會自己洗手、吃飯、穿脫衣褲等,將很難適應集體生活。小班階段集體適應性的培養,自理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提高能力的同時,有助於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和獨立做事的好品質。這種自信、獨立、不依賴他人的良好意志品質和個性品質,會幫助孩子長大後很快適應社會和周圍環境。

幫助孩子練習穿脫衣褲時,可以把一些技巧編成兒歌,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有些孩子沒有穿脫衣褲的願望,可以採用家庭穿衣比賽的方式;有些孩子不願穿脫衣褲是因為太麻煩,家長可以先讓孩子練習寬大、易穿脫的衣服,還可以採用先學習穿脫褲子、再學習穿脫衣服的方式。總之,自我服務能力是一個反復練習、不斷提高的過程,良好的行為得到不斷的強化,就會形成自覺的習慣。

畫的亂七八糟怎麼辦?--藝術陶冶的建議

剛入園的孩子,給他一張紙,滿心歡喜地期盼有規整的畫面,得到的卻是圈圈、線段、像蝌蚪般的小人、黑色的太陽,在塗鴉紙張的同時,家裡的桌面、牆面、甚至傢俱上,都成為孩子作畫的戰場。爸爸媽媽試圖從孩子的塗鴉中辨認出某種符合自己想像的東西,每每因失望變得不耐煩。父母驚愕:“我的寶寶太誇張了吧?他咋不能規規矩矩的畫畫呢?他怎麼那麼不耐煩呢?”其實小班階段的孩子大多以塗鴉的方式表現畫面,塗鴉展示了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對經驗的看法和對生命價值的態度,是孩子宣洩情緒、表達情感的健康重要方式,也讓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得到了平衡發展。這個階段的孩子不需要成人示範如何畫,他們需要的是借助塗鴉表達對現實生活的看法。

小班下學期,孩子逐漸從塗鴉上升到繪畫,這個階段孩子需要作畫的表現物件,需要解決畫什麼、怎麼畫?這兩個問題都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畫什麼?孩子想畫什麼就可以畫什麼。怎麼畫?就要借助有畫面的圖書來輔助,如和孩子一起看圖畫書,引導孩子觀察畫面中角色、動作、表情、情節等,這樣的有意識記可以幫助孩子積累觀察經驗,為表現畫面提供素材。父母切記:不要給孩子範例,也不要教孩子先畫什麼後畫什麼,只要提供作畫材料,激發作畫興趣,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如何表現的問題待到中大班再解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