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畫家韓佳茜:一念佛像一念塵土,一念繁華一念瓦礫

韓佳茜的佛像令人一見而心動, 與其說是材質上的突出, 不如說是因為她營造的超脫而出、絕世獨立的特有語言效果。 特殊之一在於她的繪畫材質的選擇:絹帛、貼金;更在於她的濃墨重彩, 卻又厚重如雕像般在一切虛幻到不著一墨的背景中或卓然而立、或赫然自在, 超脫於塵世煙火。 有佛出世於娑婆, 則大千世界與我何干……

——文/顧生蓉

韓佳茜

青年藝術家--韓佳茜

一念佛像一念塵土

——文/夏可君

佛不在世界的裡面, 也不在世界的外面, 而是在世界殘缺的側面。 佛也許已經不在寺廟, 佛甚至也不在佛裡, 而是在世界的破碎裡。 佛不在你的眼裡, 也不在你的心裡, 而是有待于在藝術家手上獲得一雙新的容顏。

《不滅1》絹本綜合50x50cm 2017

《不滅2》絹本綜合60x50cm 2017

《不滅3》絹本綜合 60x50cm 2017

《不滅4》 絹本綜合 40x30cm 2017

《不滅5》絹本綜合 80x60cm 2017

在這個世俗化時代, 佛需要一件新的袈裟來顯露真容。 一個來自於邯鄲,

自幼生活在以北齊石刻佛像為主的石窟群響堂山腳下的女孩韓佳茜, 從小看到那些被遺棄滿地的無頭佛像, 凝視那些被時間沖刷的佛像, 她的願念, 乃是讓佛像重新站立起來, 重獲威嚴與卓然。

《佛面》 絹本綜合 110x180cm 2017

《彌勒菩薩立像》絹本綜合 90x40cm 2017

《菩薩》 絹本綜合 40x30cm 2017

但不可能直接去造一座佛像,無論是素描還是繪畫,無論是雕塑還是攝像,藝術首先必須接納時間擊打的殘痕!如何讓斑駁與殘損生成出一種美感?這恰好是當代繪畫的魅力,就在於對一些悖論要素的內在結合:既要肯定生命的殘損與破碎,又要進入永恆的記憶與詩意的雋永;既要充分接納時間性,又要抵禦時間的侵蝕;既要看似有著古典的堅實感,又只能以支離破碎的觸感來塑造。

《千手千眼之一》絹本綜合 180×120cm 2016

《千手觀音之二》180x120cm絹本綜合 2017

韓佳茜在不斷探索中發現了自己獨有的繪畫方式,首先在絹面上勾線,然後在絹的背面填上金箔等色塊,或者染色,形成斑駁支離的觸感,由此轉化了傳統的勾線填色。畫面在一種錯覺的張力中生成:一方面看起來是一幅完整甚至結實帶有雕塑感的佛像,體現出線條塑造與顏色的質地;但另一方面,接近看甚至從反面看,卻是以拼貼方式構成,在絹背面上斑駁陸離的拼貼及其老舊的色調,暗示時間風化的殘痕;在絹本身素雅的質地與拼貼的疊加之間形成強烈對比。正面與反面,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一塊輕薄若紗的絹在現代性的目光之中被撕開了,一聲低微的裂帛之聲,如同美之碎裂。摒棄了在絹面上單純的傳統繪畫處理,藝術家似乎要在這個薄薄的平面上表達那種細碎的撕裂疼感,同時又縫補那些不可能完美如初的痕跡。這種悖論式的藝術勞作僅僅發生在這個平面的兩端,甚或只是如同穿透了織物那經緯線縫隙的呼吸偏差。

《千手千眼觀音 》230x180cm 絹本綜合 2017

《十二臂觀音》絹本綜合 120x85cm 2017

一念佛像一念塵土,一念繁華一念瓦礫。從這些絹本作品重新造像整體結構的堅實性中,我們同時也看到了無可挽回而落去的萬千華美碎片。一旦打上燈光後,絹面的透明質地顯露出來,更為迷人。如此的濃墨重彩,又如此的空幻迷離;如此的斑駁破碎,又如此的典雅莊嚴。有時候其色彩還是單色的紅色或白色,似乎純然超越于時空之上。一切都看起來即將剝落壞朽,但一切都還依然如此凝練超脫。這正是藝術家所理解的生活,生活就是各種矛盾的結合體,有待於在歷史的詩意中被重構並煥發出活力。

《十一面觀音之一 》絹本綜合 160x92cm 2015年

《十一面觀音之二》180x120cm 絹本綜合 2016

《旃檀佛》絹本綜合 90x40cm 2017

年輕的藝術家帶給世界一層新的衣裳,一件最為美麗的佛霓裳,這是從未有過的霓裳羽衣,在絹的蹁躚迷蒙中幻化了石頭本有的斑駁和堅硬,既改變了造像的質地,也改變了藝術的感知。在參差的觸感中,在斑斕的色彩中,莊嚴與憂傷,殘碎與堅定,以耐心而細膩的方式,不可思議結合起來。

佛,在文化歷史不可抹滅的殘剩記憶與一個女孩純淨的美好微笑裡,再次向我們轉身變容。

作者手劄

面對平整的素絹,我的內心便沒有一絲波瀾,我想繪畫是最接近內心的表達,文字總會顯得力不從心。人們說旅行就是在尋找自身的根源,我覺得繪畫也是如此,筆在紙上的行走如同人們的雙腳在另一個非現實的時空遊蕩,此時繪畫顯然比旅行更自由,更接近真實的內心。

當一座殘破的佛像印上絹面,我也開始思考自身的根源。我的家鄉在響堂山腳下,一座以北齊石刻為主的石窟群。石窟很精美但破壞很嚴重,佛像頭部大多被盜鑿失去,小時候看到好多沒有頭的佛像,對偷盜毀壞者的痛恨至今銘記。很偶然的一次,我用金銀箔拼貼出一尊沒有頭的佛像,發現這正表現了佛像殘缺的美,同時又是一種對佛像毀壞者的譴責。

佛像歷經風霜千百年,一定會有表面的腐蝕,我的作品正是展示這種歲月的斑駁,殘缺也是斑駁的一部分,至於對佛像的破壞早已成為歷史,重要的是學佛之人修煉的內在精神是永遠不會磨滅的。在物欲橫流的當今仍要保持頭腦的清醒,觀照自己的內心,尋一片淨土,追逐精神世界的理想國。

簡介| 青年藝術家

韓佳茜

韓佳茜

1990年生於河北邯鄲

2014年畢業于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個展:

2017

佛鏡相生—韓佳茜絹本佛造像作品展 響堂山石窟博物館 邯鄲 中國

佛鏡相生—韓佳茜絹本佛造像作品展 Bennett 媒體中心 紐約 美國

佛霓裳—韓佳茜絹本繪畫展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 中國

2016

佛霓裳—韓佳茜作品展 微藝空間 青州 中國

群展:

2017

東京藝術博覽會 東京國際會議中心 東京 日本

自由的形式 ARTOO畫廊 北京 中國

“繪手蘭心”—女性藝術家邀請展 ARTOO畫廊 北京 中國

六和雅集作品展 寬的空間 北京 中國

Hi21新銳藝術市集 2017 龍美術館 上海 中國

我來自1990—“星未來”90後藝術推介計畫展 北京 中國

第五屆反向對話—中國人民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師生作品展 梅薩山藝術中心 鳳凰城 美國

跨界·水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跨媒介工作室師生創作展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 中國

卓越·青春—首屆北京卓越藝術人才培養高校聯合展 北京勸業場藝術文化中心 北京 中國

201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國家博物館 北京 中國

榮寶齋中國畫雙年展·2016 中國美術館 北京 中國

“同時代人”中國水墨藝術邀請展 山水美術館 北京中國

常青藤計畫 中國青年藝術家年展 天津美術館 天津 中國

第三屆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中國

另存Ⅲ 中國畫材料與技法研究展 李可染畫院 北京 中國

Hi21新銳藝術市集 亮馬橋官舍 北京 中國

反相對話—1中國人民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師生作品展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反相對話—2中國人民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師生作品展 一三空間 青州 中國

2015

首屆全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 寧波美術館 寧波 中國

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 京國際展覽中心 南京 中國

反相對話:傳統文化革新 ASU'S STEP GALLERY 鳳凰城 美國

“藝起來”Art Up——保利十周年當代青鋒藝術博覽會 農業展覽館 北京 中國

【時間總結】2015——王家增和他的學生們 作者畫廊 北京 中國

“墨域”—當代學院中國畫研究生邀請展 大韻堂美術館 北京 中國

第四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 南豐國際會議中心 廣州 中國

《彌勒菩薩立像》絹本綜合 90x40cm 2017

《菩薩》 絹本綜合 40x30cm 2017

但不可能直接去造一座佛像,無論是素描還是繪畫,無論是雕塑還是攝像,藝術首先必須接納時間擊打的殘痕!如何讓斑駁與殘損生成出一種美感?這恰好是當代繪畫的魅力,就在於對一些悖論要素的內在結合:既要肯定生命的殘損與破碎,又要進入永恆的記憶與詩意的雋永;既要充分接納時間性,又要抵禦時間的侵蝕;既要看似有著古典的堅實感,又只能以支離破碎的觸感來塑造。

《千手千眼之一》絹本綜合 180×120cm 2016

《千手觀音之二》180x120cm絹本綜合 2017

韓佳茜在不斷探索中發現了自己獨有的繪畫方式,首先在絹面上勾線,然後在絹的背面填上金箔等色塊,或者染色,形成斑駁支離的觸感,由此轉化了傳統的勾線填色。畫面在一種錯覺的張力中生成:一方面看起來是一幅完整甚至結實帶有雕塑感的佛像,體現出線條塑造與顏色的質地;但另一方面,接近看甚至從反面看,卻是以拼貼方式構成,在絹背面上斑駁陸離的拼貼及其老舊的色調,暗示時間風化的殘痕;在絹本身素雅的質地與拼貼的疊加之間形成強烈對比。正面與反面,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一塊輕薄若紗的絹在現代性的目光之中被撕開了,一聲低微的裂帛之聲,如同美之碎裂。摒棄了在絹面上單純的傳統繪畫處理,藝術家似乎要在這個薄薄的平面上表達那種細碎的撕裂疼感,同時又縫補那些不可能完美如初的痕跡。這種悖論式的藝術勞作僅僅發生在這個平面的兩端,甚或只是如同穿透了織物那經緯線縫隙的呼吸偏差。

《千手千眼觀音 》230x180cm 絹本綜合 2017

《十二臂觀音》絹本綜合 120x85cm 2017

一念佛像一念塵土,一念繁華一念瓦礫。從這些絹本作品重新造像整體結構的堅實性中,我們同時也看到了無可挽回而落去的萬千華美碎片。一旦打上燈光後,絹面的透明質地顯露出來,更為迷人。如此的濃墨重彩,又如此的空幻迷離;如此的斑駁破碎,又如此的典雅莊嚴。有時候其色彩還是單色的紅色或白色,似乎純然超越于時空之上。一切都看起來即將剝落壞朽,但一切都還依然如此凝練超脫。這正是藝術家所理解的生活,生活就是各種矛盾的結合體,有待於在歷史的詩意中被重構並煥發出活力。

《十一面觀音之一 》絹本綜合 160x92cm 2015年

《十一面觀音之二》180x120cm 絹本綜合 2016

《旃檀佛》絹本綜合 90x40cm 2017

年輕的藝術家帶給世界一層新的衣裳,一件最為美麗的佛霓裳,這是從未有過的霓裳羽衣,在絹的蹁躚迷蒙中幻化了石頭本有的斑駁和堅硬,既改變了造像的質地,也改變了藝術的感知。在參差的觸感中,在斑斕的色彩中,莊嚴與憂傷,殘碎與堅定,以耐心而細膩的方式,不可思議結合起來。

佛,在文化歷史不可抹滅的殘剩記憶與一個女孩純淨的美好微笑裡,再次向我們轉身變容。

作者手劄

面對平整的素絹,我的內心便沒有一絲波瀾,我想繪畫是最接近內心的表達,文字總會顯得力不從心。人們說旅行就是在尋找自身的根源,我覺得繪畫也是如此,筆在紙上的行走如同人們的雙腳在另一個非現實的時空遊蕩,此時繪畫顯然比旅行更自由,更接近真實的內心。

當一座殘破的佛像印上絹面,我也開始思考自身的根源。我的家鄉在響堂山腳下,一座以北齊石刻為主的石窟群。石窟很精美但破壞很嚴重,佛像頭部大多被盜鑿失去,小時候看到好多沒有頭的佛像,對偷盜毀壞者的痛恨至今銘記。很偶然的一次,我用金銀箔拼貼出一尊沒有頭的佛像,發現這正表現了佛像殘缺的美,同時又是一種對佛像毀壞者的譴責。

佛像歷經風霜千百年,一定會有表面的腐蝕,我的作品正是展示這種歲月的斑駁,殘缺也是斑駁的一部分,至於對佛像的破壞早已成為歷史,重要的是學佛之人修煉的內在精神是永遠不會磨滅的。在物欲橫流的當今仍要保持頭腦的清醒,觀照自己的內心,尋一片淨土,追逐精神世界的理想國。

簡介| 青年藝術家

韓佳茜

韓佳茜

1990年生於河北邯鄲

2014年畢業于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個展:

2017

佛鏡相生—韓佳茜絹本佛造像作品展 響堂山石窟博物館 邯鄲 中國

佛鏡相生—韓佳茜絹本佛造像作品展 Bennett 媒體中心 紐約 美國

佛霓裳—韓佳茜絹本繪畫展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 中國

2016

佛霓裳—韓佳茜作品展 微藝空間 青州 中國

群展:

2017

東京藝術博覽會 東京國際會議中心 東京 日本

自由的形式 ARTOO畫廊 北京 中國

“繪手蘭心”—女性藝術家邀請展 ARTOO畫廊 北京 中國

六和雅集作品展 寬的空間 北京 中國

Hi21新銳藝術市集 2017 龍美術館 上海 中國

我來自1990—“星未來”90後藝術推介計畫展 北京 中國

第五屆反向對話—中國人民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師生作品展 梅薩山藝術中心 鳳凰城 美國

跨界·水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跨媒介工作室師生創作展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 中國

卓越·青春—首屆北京卓越藝術人才培養高校聯合展 北京勸業場藝術文化中心 北京 中國

201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國家博物館 北京 中國

榮寶齋中國畫雙年展·2016 中國美術館 北京 中國

“同時代人”中國水墨藝術邀請展 山水美術館 北京中國

常青藤計畫 中國青年藝術家年展 天津美術館 天津 中國

第三屆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中國

另存Ⅲ 中國畫材料與技法研究展 李可染畫院 北京 中國

Hi21新銳藝術市集 亮馬橋官舍 北京 中國

反相對話—1中國人民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師生作品展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反相對話—2中國人民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師生作品展 一三空間 青州 中國

2015

首屆全國(寧波)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 寧波美術館 寧波 中國

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 京國際展覽中心 南京 中國

反相對話:傳統文化革新 ASU'S STEP GALLERY 鳳凰城 美國

“藝起來”Art Up——保利十周年當代青鋒藝術博覽會 農業展覽館 北京 中國

【時間總結】2015——王家增和他的學生們 作者畫廊 北京 中國

“墨域”—當代學院中國畫研究生邀請展 大韻堂美術館 北京 中國

第四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 南豐國際會議中心 廣州 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