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升級電腦,我居然真的買了個GT1030?

這段時間公司給配發了新電腦, 雖然說是新, 但已經是上一代的Skylake平臺了, I5-6600對於辦公來說只能說夠用, 16GB DDR4 2133算是比較良心, 可是1T的機械硬碟實在不能接受, 也想不出為何這麼個搭配。 除此之外, 辦公電腦還有個最大的硬傷, 就是電源不行, 雖然我有顆1080的心無奈300瓦的OEM電源並不能帶我飛。

這個奇葩的配置, 日常辦公完全無法跟上我的節奏, 迫於無奈, 只能對其進行升級。

首先要換的, 就是固態硬碟, 然後就是顯卡, 但木桶效應誰都明白, 這樣個配置的電腦實在覺得尷尬, 看起來都是短板, 感覺直接換電腦都比增添硬體來的痛快。 但是沒辦法, 只能自己添點錢買硬體了

固態硬碟最近價格偏高, 還是等價格低了之後再選一個靠譜的換上。 我們先來看看顯卡, 本人預算就在500上下的樣子, 可能你馬上會掃出一片合適的顯卡出來, 什麼GTX960、GTX760,最不濟也可以來個GTX660TI嘛, 我魚的蓬勃發展如今二手市場也是風生水起啊,

如今換顯卡首先想到的就是我魚。

但是,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 這個事情不簡單。 看著這連個最大功率都還勉強300瓦的電源我就生氣, 更絕的是正當我發現自己還有某滾珠王的400瓦電源竊喜準備換上去的時候,

突然發現主機板供電居然都是閹割的, 10PIN的主機板供電堪稱奇葩, 本想著一股腦全換掉, 猶豫再三, 先換個顯卡吧

主機板和這個電源的情況就這樣了, 能選擇的顯卡也不多了, 只能在一系列的刀片卡中進行選擇, 本著買新不買舊的原則, 入手了銘瑄的GT 1030這塊顯卡

產品外觀

本以為就是一張簡單的刀片卡, 誰知道送來一個大箱子, 如果不是右下角的GT1030時刻提醒著我, 我還以為這是一張GTX級別的顯卡呢

銘瑄GT1030的包裝的後面就不說太多, 尺寸感覺有點扮豬吃老虎的意思, 居然是彩包, 這很不刀卡, 另外,

包裝的背面介紹了許多顯卡的特點和功能

開箱過程就略過不說, 裡面就一張顯卡, 一個半高擋板和一個驅動光碟。

刀卡嘛,定位就是入門級,銘瑄GT1030雖然小,但總算是個獨立顯卡,還是帶了個PWM風扇的,供電居然用飛線,有點像回到了GSO9600那個時代。

顯卡的整體結構非常簡單,左邊就是散熱部分和風扇,右側就是一些元件,這些元件都裸露出來,看起來一點都不高級。銘瑄GT1030還採用了固態電容,日系還是台系就不糾結了,相比起那些高性能的顯卡,刀卡不需要獨立供電也相應成為辦公電腦升級的另一種優勢,畢竟現在大多數品牌機的電源功率瓦數都很可憐。

顯卡的背面就看起來高級多了,四個固定散熱模組的螺絲還有塑膠墊片,其中一個螺絲上還有易碎貼,黑色的PCB看起來有點厲害的,在元件的擺放上還算整齊,見慣了大炮,看見銘瑄GT1030總感覺不是塊顯卡,更像是個獨立音效卡或者是什麼SATA轉接器之類的。

在輸出介面部分,銘瑄GT1030標配了HDMI+DVI介面。但作為刀卡,是不是還得照顧下VGA的需求?DVI還是個DVI-D,這是徹底把類比信號給遺棄了麼?(DVI協議的各種區分請自行腦補,要麼百度),好歹換電腦之前我還用著4:3的17寸螢幕,現在顯示器是16:9了但依舊只有個VGA,轉接頭個人認為還是作為標配。

現在好多辦公電腦都流行瘦身機,然而對於一些想升級顯卡的人而言,瘦身機的弊端就在於並不支持傳統顯卡高度的擋板,在這點上,銘瑄GT1030倒是把半高擋板作為標配,配合這個半高的擋板,這才是真正的刀卡,可以塞進任何普通顯卡塞不進去的地方。

簡單拆解可以看到一整塊的散熱模具,材質應該是鋁材,中間的核心部分有導熱矽脂,但是其他部分,就沒有矽脂覆蓋了。

在取下散熱模具之後,我們就能看到下面的2個來自三星的1G GDDR5顯存,帕斯卡的GP108核心,64位寬,總功耗30W。

雖然是個刀卡,但銘瑄GT1030的細節做得不錯,墊片什麼的都有。

上機測試

首先看看原先的核顯配置,平時處理個圖片非常差勁,HD Graphics 530的表現簡直就是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這太耽誤事了,每天那麼多圖要P別提多尷尬了。拿GPU-Z看了下,也就這個水準了。

反觀GT1030的GPU-Z,各項參數就給力多了,應該可以流暢的玩掃雷全特效了。

裝機過程就不在各位大神面前班門弄斧了。相比起HD Graphics 530,銘瑄GT1030的配備核心1227MHz,顯存6000MHz,頻寬48GB/s,參數也說明了即便是如今晶片廠都喜歡把GPU內置在CPU內部,但獨立顯卡還是有存在的意義的,無論是獨立的顯存,還是頻率更高、單元更多的核心,都比核顯更好看。先放上一張魯大師看看沒裝GT1030之前的分數。

再裝上,可以看到在顯卡性能部分,銘瑄GT1030的成績是HD Graphics 530的3倍多,雖然高玩們並不認為大娘很客觀,觀察了一下在跑遊戲測試的幀數一個100一個18,這區別還挺大,而且很明顯的能看到在加入獨立顯卡之後,CPU的性能也有了提高,畢竟專人做專事了嘛。另外,由於有了獨立顯卡,核顯不在參與顯示輸出,因此不會再侵佔記憶體的頻寬,從而讓處理器的跑分也高了一些,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

下面是R15測試,CINEBENCH R15的Open GL測試銘瑄GT1030也是碾壓式的獲勝。核顯日常隨便還算可以,但是真的需要性能的時候,還是需要獨立顯卡的。

最後是烤雞測試。測試下系統的穩定性,雖然刀卡的功耗都不大,尤其是帕斯卡時代下14nm制程工藝的進步還是有很大幫助的,GP108核心相比起上一代開普勒的GK208除了性能上的提升之外最大的就是在功耗、溫度上更好的控制,但是就怕這個閹割的電源出現意外,跑個甜甜圈更放心。在半小時的測試中,顯卡溫度沒過60,功耗控制尚可,整個壓力測試過程中也沒聽見太多顯卡風扇造成的噪音,這點控制得不錯。日常穩定運行應該沒問題。

最後就是藍光解碼測試部分,說實話,這一代的HD Graphics 530上集成的解碼技術已經挺不錯了,但是銘瑄GT1030的PureVideo HD高清硬體解碼同樣表現也不錯,色彩、細節整體還原還是很到位的。可很奇怪的就是按說都能進行硬解碼並不會有太多的出入,但MT2S檔用射手影音播放的時候HD Graphics 530就會出現拖動時間游標就自動卡死的BUG,換成Windows Media Player就能完美,是不是找到了BUG?

總結

對於辦公來說,雖然牙膏廠口口聲聲說自己的集成顯卡晶片有了多顛覆性的改進以及創新,但受制於技術壁壘也僅僅只是日常辦公、看電影、PS等等,遊戲性能有但也不奢望能玩大型遊戲,一般遊戲也可以但千萬不要嘗試那些原本就吃配置的遊戲,那會讓你卡得很有節奏。

優點:不需要外接電源,性能符合辦公使用。

刀卡嘛,定位就是入門級,銘瑄GT1030雖然小,但總算是個獨立顯卡,還是帶了個PWM風扇的,供電居然用飛線,有點像回到了GSO9600那個時代。

顯卡的整體結構非常簡單,左邊就是散熱部分和風扇,右側就是一些元件,這些元件都裸露出來,看起來一點都不高級。銘瑄GT1030還採用了固態電容,日系還是台系就不糾結了,相比起那些高性能的顯卡,刀卡不需要獨立供電也相應成為辦公電腦升級的另一種優勢,畢竟現在大多數品牌機的電源功率瓦數都很可憐。

顯卡的背面就看起來高級多了,四個固定散熱模組的螺絲還有塑膠墊片,其中一個螺絲上還有易碎貼,黑色的PCB看起來有點厲害的,在元件的擺放上還算整齊,見慣了大炮,看見銘瑄GT1030總感覺不是塊顯卡,更像是個獨立音效卡或者是什麼SATA轉接器之類的。

在輸出介面部分,銘瑄GT1030標配了HDMI+DVI介面。但作為刀卡,是不是還得照顧下VGA的需求?DVI還是個DVI-D,這是徹底把類比信號給遺棄了麼?(DVI協議的各種區分請自行腦補,要麼百度),好歹換電腦之前我還用著4:3的17寸螢幕,現在顯示器是16:9了但依舊只有個VGA,轉接頭個人認為還是作為標配。

現在好多辦公電腦都流行瘦身機,然而對於一些想升級顯卡的人而言,瘦身機的弊端就在於並不支持傳統顯卡高度的擋板,在這點上,銘瑄GT1030倒是把半高擋板作為標配,配合這個半高的擋板,這才是真正的刀卡,可以塞進任何普通顯卡塞不進去的地方。

簡單拆解可以看到一整塊的散熱模具,材質應該是鋁材,中間的核心部分有導熱矽脂,但是其他部分,就沒有矽脂覆蓋了。

在取下散熱模具之後,我們就能看到下面的2個來自三星的1G GDDR5顯存,帕斯卡的GP108核心,64位寬,總功耗30W。

雖然是個刀卡,但銘瑄GT1030的細節做得不錯,墊片什麼的都有。

上機測試

首先看看原先的核顯配置,平時處理個圖片非常差勁,HD Graphics 530的表現簡直就是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這太耽誤事了,每天那麼多圖要P別提多尷尬了。拿GPU-Z看了下,也就這個水準了。

反觀GT1030的GPU-Z,各項參數就給力多了,應該可以流暢的玩掃雷全特效了。

裝機過程就不在各位大神面前班門弄斧了。相比起HD Graphics 530,銘瑄GT1030的配備核心1227MHz,顯存6000MHz,頻寬48GB/s,參數也說明了即便是如今晶片廠都喜歡把GPU內置在CPU內部,但獨立顯卡還是有存在的意義的,無論是獨立的顯存,還是頻率更高、單元更多的核心,都比核顯更好看。先放上一張魯大師看看沒裝GT1030之前的分數。

再裝上,可以看到在顯卡性能部分,銘瑄GT1030的成績是HD Graphics 530的3倍多,雖然高玩們並不認為大娘很客觀,觀察了一下在跑遊戲測試的幀數一個100一個18,這區別還挺大,而且很明顯的能看到在加入獨立顯卡之後,CPU的性能也有了提高,畢竟專人做專事了嘛。另外,由於有了獨立顯卡,核顯不在參與顯示輸出,因此不會再侵佔記憶體的頻寬,從而讓處理器的跑分也高了一些,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

下面是R15測試,CINEBENCH R15的Open GL測試銘瑄GT1030也是碾壓式的獲勝。核顯日常隨便還算可以,但是真的需要性能的時候,還是需要獨立顯卡的。

最後是烤雞測試。測試下系統的穩定性,雖然刀卡的功耗都不大,尤其是帕斯卡時代下14nm制程工藝的進步還是有很大幫助的,GP108核心相比起上一代開普勒的GK208除了性能上的提升之外最大的就是在功耗、溫度上更好的控制,但是就怕這個閹割的電源出現意外,跑個甜甜圈更放心。在半小時的測試中,顯卡溫度沒過60,功耗控制尚可,整個壓力測試過程中也沒聽見太多顯卡風扇造成的噪音,這點控制得不錯。日常穩定運行應該沒問題。

最後就是藍光解碼測試部分,說實話,這一代的HD Graphics 530上集成的解碼技術已經挺不錯了,但是銘瑄GT1030的PureVideo HD高清硬體解碼同樣表現也不錯,色彩、細節整體還原還是很到位的。可很奇怪的就是按說都能進行硬解碼並不會有太多的出入,但MT2S檔用射手影音播放的時候HD Graphics 530就會出現拖動時間游標就自動卡死的BUG,換成Windows Media Player就能完美,是不是找到了BUG?

總結

對於辦公來說,雖然牙膏廠口口聲聲說自己的集成顯卡晶片有了多顛覆性的改進以及創新,但受制於技術壁壘也僅僅只是日常辦公、看電影、PS等等,遊戲性能有但也不奢望能玩大型遊戲,一般遊戲也可以但千萬不要嘗試那些原本就吃配置的遊戲,那會讓你卡得很有節奏。

優點:不需要外接電源,性能符合辦公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