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宋清輝:一些上市公司借區塊鏈翻身美夢恐將破滅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將對與區塊鏈有關的各類公司產生巨大的衝擊影響, 一些上市公司借區塊鏈翻身的美夢恐將破滅。 “當前, 區塊鏈已成為了‘炒幣’的代名詞, 泡沫的堆積讓區塊鏈正走向失控的局面。 在此情況下, 各國都在加強監管圍剿, 但總體而言, 存在無力監管的尷尬局面, 甚至有些政府, 如韓國, 可能關閉數字貨幣交易所, 來‘對付’瘋狂的區塊鏈炒作。 ”宋清輝說道。

交易所緊盯“蹭熱點”區塊鏈公司

法治週末記者文麗娟

2018年伊始, 區塊鏈概念“升溫”, 並在二級市場“沸騰”。

作為ICO、比特幣和各種“代幣”的底層技術, 區塊鏈的熱度最近居高不下, 其概念板塊的漲幅甚至與貴州茅臺不相上下。

這項被寫進我國“十三五”規劃的技術, 隨著不少公司和散戶的熱炒, 更多人在聽到區塊鏈的時候, 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卻是“炒幣”。

隨之而來的是, 區塊鏈概念被各式各樣的上市公司“貼牌”使用, 一度引發區塊鏈漲停潮。 Wind資料顯示, A股區塊鏈概念板塊指數曾在1月11日最高漲幅達到15.87%。

近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陸續“喊話”, 給區塊鏈“降溫”, 後者表示對於利用區塊鏈概念進行炒作和誤導投資者的違規行為, 將採取紀律處分措施, 涉嫌違反法律的, 報中國證監會查處。

超20家上市公司被採取問詢、停牌等監管措施

1月16日晚, 深交所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 近期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公告和互動易發佈涉及區塊鏈概念的資訊, 部分公司股價漲幅較大。 深交所表示, 及時對17家公司採取了問詢、關注和要求停牌核查等監管措施,

要求相關公司就涉及區塊鏈的投入、業務和盈利模式、具體進展情況、實現收入及其對公司業績的影響等, 進行核實澄清並充分提示風險。

深交所稱, 將密切關注相關公司的資訊披露和二級市場交易情況, 強化區塊鏈概念炒作監管。

此外, 上交所也對遊久遊戲、商贏環球等10家公司進行了問詢, 並要求四川雙馬等對涉及區塊鏈概念的市場傳言作出回應。

上交所表示, 區塊鏈技術仍處於開發階段, 尚難以形成穩定業務, 概念炒作跡象比較明顯。 並稱, 主要涉及的4類情況有:第一類是公司前期已披露開展區塊鏈業務, 近幾日股價出現連續上漲, 成為龍頭概念, 如易見股份, 股價連續4天漲停, 累計漲幅達46%;第二類是涉嫌主動“貼熱點”,

自行發佈公司業務範圍涉及區塊鏈, 如遊久遊戲、商贏環球;第三類是因業務與區塊鏈有某種聯繫, 被市場歸為區塊鏈概念股, 近期有一定漲幅, 如恒銀金融、信雅達、金證股份;第四類是屬於區塊鏈邊緣概念股, 不涉及區塊鏈業務, 但因主營業務涉及互聯網、軟體等, 股價也出現漲幅, 但已趨於平穩, 如浙大網新、用友網路、恒生電子。

法治週末記者梳理發現, 被上交所和深交所一起“敲打”的公司, 目前已超過20家。 且在深交所發文當晚, 遊久遊戲、易見股份、宣亞國際、恒銀金融、科藍軟體5家上市公司便已經二度發佈公告, 澄清其與區塊鏈的關係。

行業人士稱90%的區塊鏈項目屬於“空氣”類型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市場熱炒區塊鏈?上交所和深交所共同“喊話”又折射出什麼監管資訊?

稀財匯創始人、500金研究院院長肖磊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所謂區塊鏈, 其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 相當於系統性的記帳系統, 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存在, 存儲著一個點對點網路上的資產和交易資訊, 具有去中心化、自治性、開放性、匿名性和資訊不可篡改等特徵, 是分散式存儲、點對點交易、智慧合約等技術的集合。

肖磊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區塊鏈帶來的顛覆意義在於, 可以不通過銀行和其他中間機構來完成支付交易業務, 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 也是目前為止最成功的應用, 因此在提及區塊鏈時就想到虛擬幣其實很正常。

“區塊鏈目前正處於爆發性開拓應用的階段,可在醫學、教育和金融等各類行業中應用,聚集了大量的資金和投資者。”肖磊說道。

以老牌膠片影像公司柯達為例,其於1月10日推出柯達幣,並宣稱能運用區塊鏈技術保障創作者的版權作品被售出後即刻獲得報酬。當天,柯達股價暴漲50%。這家老牌公司因涉足區塊鏈,獲得“新生”。

“但有很多與區塊鏈無關的企業都想要‘插一腳’。其實這與最早的‘挖金礦’類似,有人發現了金礦,便會出現萬人空巷、集體去挖礦的情況。而現在的區塊鏈,便是市場上的‘金礦’。”肖磊說道,“但區塊鏈本身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基礎性技術,很難在短時間內為企業帶來實際的高額利潤,並且從目前來看,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做一些非法交易,如賭博、洗錢等,由於沒有中間機構,所以存在一定風險。”

據肖磊介紹,很多企業的專案並不需要區塊鏈技術來解決,卻硬加上這個概念,這對投資者的辨識能力要求非常高,現在有將近90%的區塊鏈項目是“空氣”類型的專案,很不靠譜。

中國科技金融法律研究會理事肖颯對法治週末記者分析,交易所此次對區塊鏈公司加強監管的原因,正是為了防止利用區塊鏈概念進行市場炒作以及誤導投資者的違規行為,即利用區塊鏈概念盲目進行宣傳。

“投融資區塊鏈,投機賭博成份大。交易所對區塊鏈發展的謹慎和嚴監管態度,防止泡沫過於膨脹,體現出相關部門對涉嫌ICO非法融資行為的零容忍,提防非法集資和傳銷等騙局。”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互聯網金融事務部主任左勝高對法治週末記者表示。

防止區塊鏈尋租“監管真空”

交易所緊盯“蹭熱點”區塊鏈公司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法治週末記者,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將對與區塊鏈有關的各類公司產生巨大的衝擊影響,一些上市公司借區塊鏈翻身的美夢恐將破滅。

“當前,區塊鏈已成為了‘炒幣’的代名詞,泡沫的堆積讓區塊鏈正走向失控的局面。在此情況下,各國都在加強監管圍剿,但總體而言,存在無力監管的尷尬局面,甚至有些政府,如韓國,可能關閉數字貨幣交易所,來‘對付’瘋狂的區塊鏈炒作。”宋清輝說道。

2017年9月4日,我國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資訊仲介等服務。

“比特幣、ICO等在我國監管趨嚴,流通、交易已明令禁止。但區塊鏈不等同於比特幣,更不等同於代幣,區塊鏈作為比特幣背後的一種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要防止將區塊鏈異化為代幣,謀求‘監管真空’的尋租,又要引導鼓勵區塊鏈應用和技術創新。”左勝高對法治週末記者稱。

肖颯同樣認為,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從根本意義上來看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利用它的人是將其作何使用。

“作為一項極有發展前景的新技術,我國的大環境或多或少是支援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在2017年,還有地方政府機關專門發佈了關於鼓勵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有關文件。但不得不提的是,應警惕一些人利用區塊鏈概念進行市場炒作和投機行為。”肖颯說道,“因此對於區塊鏈的發展,我國的監管機構應從根本上扼制其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盡可能推動其發揮有利作用。”

肖磊則認為,解決投機的問題,主要應通過市場手段,目前有許多新上的代幣已經跌破了發行價,慢慢地便會失去現在的熱度,而從監管層面看,一定要防範較大的上市公司進入這個市場。原標題:交易所緊盯“蹭熱點”區塊鏈公司

“區塊鏈目前正處於爆發性開拓應用的階段,可在醫學、教育和金融等各類行業中應用,聚集了大量的資金和投資者。”肖磊說道。

以老牌膠片影像公司柯達為例,其於1月10日推出柯達幣,並宣稱能運用區塊鏈技術保障創作者的版權作品被售出後即刻獲得報酬。當天,柯達股價暴漲50%。這家老牌公司因涉足區塊鏈,獲得“新生”。

“但有很多與區塊鏈無關的企業都想要‘插一腳’。其實這與最早的‘挖金礦’類似,有人發現了金礦,便會出現萬人空巷、集體去挖礦的情況。而現在的區塊鏈,便是市場上的‘金礦’。”肖磊說道,“但區塊鏈本身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基礎性技術,很難在短時間內為企業帶來實際的高額利潤,並且從目前來看,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做一些非法交易,如賭博、洗錢等,由於沒有中間機構,所以存在一定風險。”

據肖磊介紹,很多企業的專案並不需要區塊鏈技術來解決,卻硬加上這個概念,這對投資者的辨識能力要求非常高,現在有將近90%的區塊鏈項目是“空氣”類型的專案,很不靠譜。

中國科技金融法律研究會理事肖颯對法治週末記者分析,交易所此次對區塊鏈公司加強監管的原因,正是為了防止利用區塊鏈概念進行市場炒作以及誤導投資者的違規行為,即利用區塊鏈概念盲目進行宣傳。

“投融資區塊鏈,投機賭博成份大。交易所對區塊鏈發展的謹慎和嚴監管態度,防止泡沫過於膨脹,體現出相關部門對涉嫌ICO非法融資行為的零容忍,提防非法集資和傳銷等騙局。”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互聯網金融事務部主任左勝高對法治週末記者表示。

防止區塊鏈尋租“監管真空”

交易所緊盯“蹭熱點”區塊鏈公司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法治週末記者,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將對與區塊鏈有關的各類公司產生巨大的衝擊影響,一些上市公司借區塊鏈翻身的美夢恐將破滅。

“當前,區塊鏈已成為了‘炒幣’的代名詞,泡沫的堆積讓區塊鏈正走向失控的局面。在此情況下,各國都在加強監管圍剿,但總體而言,存在無力監管的尷尬局面,甚至有些政府,如韓國,可能關閉數字貨幣交易所,來‘對付’瘋狂的區塊鏈炒作。”宋清輝說道。

2017年9月4日,我國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資訊仲介等服務。

“比特幣、ICO等在我國監管趨嚴,流通、交易已明令禁止。但區塊鏈不等同於比特幣,更不等同於代幣,區塊鏈作為比特幣背後的一種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要防止將區塊鏈異化為代幣,謀求‘監管真空’的尋租,又要引導鼓勵區塊鏈應用和技術創新。”左勝高對法治週末記者稱。

肖颯同樣認為,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從根本意義上來看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利用它的人是將其作何使用。

“作為一項極有發展前景的新技術,我國的大環境或多或少是支援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在2017年,還有地方政府機關專門發佈了關於鼓勵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有關文件。但不得不提的是,應警惕一些人利用區塊鏈概念進行市場炒作和投機行為。”肖颯說道,“因此對於區塊鏈的發展,我國的監管機構應從根本上扼制其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盡可能推動其發揮有利作用。”

肖磊則認為,解決投機的問題,主要應通過市場手段,目前有許多新上的代幣已經跌破了發行價,慢慢地便會失去現在的熱度,而從監管層面看,一定要防範較大的上市公司進入這個市場。原標題:交易所緊盯“蹭熱點”區塊鏈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