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宋清輝:大發審委工作目標是杜絕企業帶病上市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新一屆發審委的工作目標是從源頭上淨化市場環境, 杜絕企業帶病上市。 自大發審委履職以來, 審核的要點也發生了一些轉變。 由以往的以財務指標論英雄轉為注重資料背後的真實情況, 更側重詢問細節, 堅持問題導向, 謹防上會企業最終帶病上市圈錢。 諸如, 在1月24日首發被否的深圳華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被發審委質疑境外銷售收入的真實性問題。

大發審委履職百日 過會率大降

大發審委履職百日 過會率大降

北京商報記者 崔啟斌 高萍

1月24日, 大發審委正式履職滿百日。 同花順iFinD資料統計顯示, 截至1月24日, 自大發審委履職以來, IPO通過率約為51.97%, 相較於上一年同期約87.66%而言, IPO通過率大幅下降, 首發審核嚴格之勢凸顯。 在此背景之下, 終止審查企業數量也明顯增多。 在業內人士看來, 審核趨嚴、IPO通過率低將成為常態, 而審核趨嚴將有利於防止企業帶病上市, 把好上市“入口關”。

逾四成企業IPO被否

新一屆發審委在2017年10月17日審核了發審委合併之後的第一批上會企業。 1月24日, 大發審委迎來履職滿百日的日子。 在該日前夕, 7過1的審核結果再次刷新此前單日被否企業數量新高。

而這一結果無疑又引起市場對於大發審委審核之嚴的熱議。 1月24日, 證監會官網最新資訊顯示, 當日上會的5家企業僅有1家成功過會。

同花順iFinD資料統計顯示, 截至1月24日, 自大發審委履職以來, 共有逾四成企業IPO未獲通過, IPO通過率相較於上一年同期而言則大幅下降, IPO審核嚴格之勢凸顯。

具體來看, 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月24日, 除去取消審核的5家企業, 大發審委共對127家企業首發申請進行了審核。 審核結果顯示, 暫緩表決9家, 通過66家, 被否52家, 通過率為51.97%, 被否率達40.94%。 相比之下, 2016年10月17日至2017年1月24日, 除去2家取消審核外, 發審委共審核154家企業。 其中, 暫緩表決有4家, 135家首發審核獲得通過, 通過率為87.66%。 另外, 共有15家企業首發折戟,

被否率為9.74%。 不難看出, 大發審委履職以來的一百日內, 相較於上一年度同期, IPO審核通過率明顯下降。

實際上, 在大發審委開始履職以來, 關於首發審核的結果就一次次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在大發審委上任審核伊始, 高壓審核之勢就較為明顯。 2017年10月31日, 在新一屆發審委正式履職半個月後, 大發審委“發威”, IPO審核6家企業中僅僅過會2家。 之後, 證監會首發審核企業通過率在2017年11月7日再創新低, 當日上會的6家企業, 僅有1家企業過會。 而這一低審核通過率在之後再次被刷新。 2017年11月29日, 當日上會的企業共有三家, 分別為博拉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全時天地線上網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重慶廣電數位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 當日的審核結果卻有些“慘不忍睹”,

三家企業全部被否。 由此, IPO審核歷史上首次出現單日零通過率的現象。

彼時, 就有市場人士分析表示IPO審核通過率低顯現的是發審委審核趨嚴之勢, 而這種低審核通過率也將成為常態化。

事實上, 監管層也曾公開明確表示防止企業帶病上市, 把好上市“入口關”。 證監會發言人常德鵬在2017年7月就曾強調, 繼續按照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的工作要求, 嚴把上市公司入口關, 堅持問題導向, 完善IPO現場檢查等工作機制, 依法嚴格審核、嚴格監管, 督促發行人和仲介機構歸位盡責, 防止企業帶病上市。

審核問題更細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 IPO通過率低除與企業自身品質相關以外, 與大發審委對於上市企業的審核趨嚴不無關係, 這在發審委審核詢問問題的更加細緻化以及更加嚴格化方面表現的淋漓盡致。

該業內人士亦表示,此前市場普遍認為只要發行人業績好過會就不是大問題,但新的審核形勢顯示,淨利潤規模等業績條件並非是IPO審核的唯一標準。縱觀百日內被否的IPO企業,其中不乏有著不俗業績表現的企業。

諸如,2017年10月24日,2016年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1.8億元的湘北威爾曼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未獲得進入A股的入場券。之後,2016年歸屬淨利潤約4.13億元的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則在2017年10月31日首發申請被否。而在2017年11月7日折戟於A股門口的國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則是高達約4.48億元。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一屆發審委的工作目標是從源頭上淨化市場環境,杜絕企業帶病上市。自大發審委履職以來,審核的要點也發生了一些轉變。由以往的以財務指標論英雄轉為注重資料背後的真實情況,更側重詢問細節,堅持問題導向,謹防上會企業最終帶病上市圈錢。諸如,在1月24日首發被否的深圳華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被發審委質疑境外銷售收入的真實性問題。證監會發審委表示,深圳華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銷售收入占比不斷增加,無法直接從海關部門查詢到發行人整體外銷資料。由此,要求公司說明境外收入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境外銷售通過信利康進行的必要性及境外最終銷售的真實性等。

宋清輝補充道,除業績外,大發審委還同時關注企業持續盈利能力、財務規範性、內控有效性、商業模式合規性以及募投項目合理性等。另外,毛利率異常同樣是發審委重點關注的問題。舉例來看,2017年12月19日上會被否的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丹科技”)就被發審委問及毛利率的問題。證監會表示,金丹科技報告期內糖化渣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不高,但毛利率明顯高於主要產品乳酸和乳酸鹽,且糖化渣屬於初級農產品免稅,對公司毛利貢獻很大。糖化渣的客戶多為規模較小的飼料經銷客戶。由此,證監會發審委要求金丹科技說明副產品糖化渣毛利率較高且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與同行業公司一致以及糖化渣主要客戶的基本情況,與發行人結算方式、定價原則、信用政策等。在1月24日首發被否的深圳華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樣被發審委問及與毛利率相關的問題。

終止審查數量大增

在大發審委履職之初,就有市場人士表示,從大發審委的陣容來看,增加了專職發審委員人數,並且多來自監管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側面體現了監管層對IPO從嚴審核的態度,對於企圖財務造假來蒙混過關的企業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在此背景之下,眾多在IPO之路排隊多時的企業在繼續前行的路上則打起了“退堂鼓”,甚至有些企業在首發審核前夕申請終止審查。

北京商報記者在查閱同花順iFinD相關資料後發現,大發審委履職以來,終止審查企業數量相較於上一年同期而言明顯增多。資料顯示,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月24日共有65家企業終止審查。在2016年10月17日至2017年1月24日這一段時間內,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則為45家。

具體來看,在大發審委履職以來終止審查的65家企業中,2017年12月25日之前,終止審查單日數量在6家以內,2017年12月15日最多,共有6家企業終止審查,其餘時間單日決定終止審查企業數目在1-4家不等。另外,在2017年12月25日之後,首發終止審查的數量單日內出現超過10家的現象,其中,2017年12月27日決定終止審查的企業共有12家,2017年12月29日則有15家,終止審查決定時間在1月10日的則有7家。值得一提的是,向證監會申請撤回申報材料在1月10日終止審查的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計劃在1月10日上會。

中國新三板投資聯盟創始人許小恒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有些終止審查的企業屬於已達標但未及時更新申報材料,這些企業包括財務資料過期3個月自動終止、相關資料需要補充完善等情況。另外,還有一部分屬於不合規的企業,包括報告期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財務報表異常變動,不能合理說明原因等。許小恒進一步表示,同樣還存在這樣一種情況,一些企業考慮到發審委對新股的審核越來越嚴格、問詢的問題越來越細化,讓一些心存僥倖的企業知難而退。

“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嚴把准入關,這將從源頭上為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創造條件,有利於淨化市場環境,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震懾違法違規行為,防止問題企業帶病申報、蒙混過關”許小恒如是說。原標題:大發審委履職百日 過會率大降

這在發審委審核詢問問題的更加細緻化以及更加嚴格化方面表現的淋漓盡致。

該業內人士亦表示,此前市場普遍認為只要發行人業績好過會就不是大問題,但新的審核形勢顯示,淨利潤規模等業績條件並非是IPO審核的唯一標準。縱觀百日內被否的IPO企業,其中不乏有著不俗業績表現的企業。

諸如,2017年10月24日,2016年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1.8億元的湘北威爾曼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未獲得進入A股的入場券。之後,2016年歸屬淨利潤約4.13億元的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則在2017年10月31日首發申請被否。而在2017年11月7日折戟於A股門口的國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則是高達約4.48億元。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一屆發審委的工作目標是從源頭上淨化市場環境,杜絕企業帶病上市。自大發審委履職以來,審核的要點也發生了一些轉變。由以往的以財務指標論英雄轉為注重資料背後的真實情況,更側重詢問細節,堅持問題導向,謹防上會企業最終帶病上市圈錢。諸如,在1月24日首發被否的深圳華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被發審委質疑境外銷售收入的真實性問題。證監會發審委表示,深圳華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銷售收入占比不斷增加,無法直接從海關部門查詢到發行人整體外銷資料。由此,要求公司說明境外收入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境外銷售通過信利康進行的必要性及境外最終銷售的真實性等。

宋清輝補充道,除業績外,大發審委還同時關注企業持續盈利能力、財務規範性、內控有效性、商業模式合規性以及募投項目合理性等。另外,毛利率異常同樣是發審委重點關注的問題。舉例來看,2017年12月19日上會被否的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丹科技”)就被發審委問及毛利率的問題。證監會表示,金丹科技報告期內糖化渣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不高,但毛利率明顯高於主要產品乳酸和乳酸鹽,且糖化渣屬於初級農產品免稅,對公司毛利貢獻很大。糖化渣的客戶多為規模較小的飼料經銷客戶。由此,證監會發審委要求金丹科技說明副產品糖化渣毛利率較高且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與同行業公司一致以及糖化渣主要客戶的基本情況,與發行人結算方式、定價原則、信用政策等。在1月24日首發被否的深圳華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樣被發審委問及與毛利率相關的問題。

終止審查數量大增

在大發審委履職之初,就有市場人士表示,從大發審委的陣容來看,增加了專職發審委員人數,並且多來自監管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側面體現了監管層對IPO從嚴審核的態度,對於企圖財務造假來蒙混過關的企業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在此背景之下,眾多在IPO之路排隊多時的企業在繼續前行的路上則打起了“退堂鼓”,甚至有些企業在首發審核前夕申請終止審查。

北京商報記者在查閱同花順iFinD相關資料後發現,大發審委履職以來,終止審查企業數量相較於上一年同期而言明顯增多。資料顯示,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月24日共有65家企業終止審查。在2016年10月17日至2017年1月24日這一段時間內,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則為45家。

具體來看,在大發審委履職以來終止審查的65家企業中,2017年12月25日之前,終止審查單日數量在6家以內,2017年12月15日最多,共有6家企業終止審查,其餘時間單日決定終止審查企業數目在1-4家不等。另外,在2017年12月25日之後,首發終止審查的數量單日內出現超過10家的現象,其中,2017年12月27日決定終止審查的企業共有12家,2017年12月29日則有15家,終止審查決定時間在1月10日的則有7家。值得一提的是,向證監會申請撤回申報材料在1月10日終止審查的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計劃在1月10日上會。

中國新三板投資聯盟創始人許小恒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有些終止審查的企業屬於已達標但未及時更新申報材料,這些企業包括財務資料過期3個月自動終止、相關資料需要補充完善等情況。另外,還有一部分屬於不合規的企業,包括報告期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財務報表異常變動,不能合理說明原因等。許小恒進一步表示,同樣還存在這樣一種情況,一些企業考慮到發審委對新股的審核越來越嚴格、問詢的問題越來越細化,讓一些心存僥倖的企業知難而退。

“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嚴把准入關,這將從源頭上為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創造條件,有利於淨化市場環境,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震懾違法違規行為,防止問題企業帶病申報、蒙混過關”許小恒如是說。原標題:大發審委履職百日 過會率大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