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宋清輝:多品牌戰略是運動品牌掘金體育產業途徑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多品牌戰略是國內運動品牌搶佔細分市場掘金體育產業的主要途徑, 以此來縮小與國際品牌之間的差距。 其戰略意義明顯, 目的還是為了實現業績新一輪增長。 ”

匹克回A仍無時間表 試水多品牌戰略

時代週報記者梁耀丹發自廣州

作為國內知名運動品牌, 匹克體育紡織服飾有限公司, 已經破產的旗牌王品牌通過重組得以繼續保留和經營。 成立於1988年的旗牌王曾是國內牛仔褲的知名品牌。 此次收購, 匹克也增加了旗下的休閒服裝品類。

在同一個月, 匹克再次出手, 其參股子公司泉州縱鑫投資有限公司斥資6450萬元牽手重組“嗒滴答”童裝品牌, 後者是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童裝品牌, 近年因經營不善而陷入困境。

儘管對外聲稱上述多起投資並購, 均與回歸A股無關。 但外界對匹克投資佈局仍作出了不同的解讀。

“上述投資收購和其上市的目標有一定的聯繫。 因為通過收購一些品牌等, 可以逐步將它們變成“造血”業務, 增強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公司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 是否能順利上市的必要條件。 ” 著名經濟學家、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表示。

此外, 匹克將上述包括童裝在內的品牌納入囊中也頗有對標同行的意味。 根據安踏體育給時代週報記者提供的資料, 安踏童裝已經成為安踏旗下業務增長速度第二的板塊, 在2016年市場份額也超越了同行競爭對手。 同樣在童裝市場表現不俗的還有361°, 據其公佈的資訊顯示, 361°童裝自創立以來, 連續6年實現盈利。 2017年上半年, 361°童裝營業額占集團營業額的11.0%, 增長率為12.8%, 營業收入3.07億元。

服裝分析師陳騰曦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童裝行業目前需求增長快, 市場空間大, 利潤較高, 這也是安踏、361°等運動品牌選擇發力童裝市場原因。

此外, 匹克收購的休閒服裝品類也是安踏、特步等同行們近年發力的領域。

“多品牌戰略是我們的選項之一, 匹克未來肯定會變成一個一個多元的集團, 這裡面當然從品牌層面不一定只是匹克, 可能還會有其他變化, 會更細分。 匹克的定義是針對不同人群, 未來可能會有不同品牌的需求, 而且未來A股、資本這邊包括上市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資本並購, 未來會有些機會在裡面。 ”匹克集團CEO許志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宋清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多品牌戰略是國內運動品牌搶佔細分市場掘金體育產業的主要途徑,

以此來縮小與國際品牌之間的差距。 其戰略意義明顯, 目的還是為了實現業績新一輪增長。 ”

回歸A股謀發展

匹克在2009年9月登陸港股, 此前, 它經歷了兩次IPO失敗。

上市首日, 匹克在港交所就跌破了4.1港元的發行價。 不過隨後, 匹克股價飆升, 並在2010年一度沖到了最高點6.96港元每股。 2010年是匹克集團業績飄紅的一年, 銷售額達42.49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37.3%, 其全年淨利潤為8.22億港元, 同比漲幅達30%。

然而, 和國內諸多運動品牌一樣, 匹克的表現在2011年迎來拐點。 從2011年開始, 匹克遭遇了連續三年的業績下滑。 在最慘烈的2012年, 匹克營業額僅為29.03億元, 同比減少37.5%;淨利潤為3.1億元, 同比下降60.1%;營業網點較2011年底減少1323個。 2014年起,

匹克業績開始上揚, 但再未達到2010年時高峰的輝煌。 匹克2016年度中期業績報告顯示, 其營業額為12.98億元, 淨利潤為1.69億港元, 同比下降3.73%。

業內分析認為, 2010年之前的10年, 中國體育用品行業處於高速增長期, 整個行業對增長的預期也一直很高。 但2010年左右行業發展出現拐點, 市場需求的增長沒有達到預期, 普遍出現了庫存過多的現象。

資料顯示, 匹克體育自2009年登陸香港證券交易所以來, 股價最高為2010年10月14日盤中的每股6.95港元, 最低價為2012年8月3日的盤中每股1.1港元。 進入2016年以來, 公司的股價一直在2港元左右徘徊。 以2016年5月20日收盤價計算, 匹克的市盈率僅為9.14倍。 而在A股上市的貴人鳥(20.060, 0.00, 0.00%), 當日收盤價為每股為23.22元, 公司2015年每股收益為0.54元, 則其市盈率高達43倍。

2016年5月,“港漂”了7年的匹克突然宣佈私有化計畫。2016年11月,匹克正式從港交所退市。匹克CEO許志華此後多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表示,匹克公司之所以選擇退市是因為“公司的股價被嚴重低估”。

2017年2月,匹克體育舉辦回歸A股發展論壇,宣佈將回歸A股。此時距離匹克退市只有三個月。在那次論壇上,許志華表示:“回歸A股之後,匹克將會實施體育產業生態圈戰略佈局,通過多品牌共進,多品類拓展,廣泛參與和打造籃球、跑步、足球、網球、自行車等國際體育賽事IP和大眾體育賽事IP,拓展體育培訓和體育服務業務,由單純的體育裝備製造銷售商升級為綜合性體育產業集團。”

IPO之路或不平坦

匹克計畫在A股上市背後,是眾多中資港股近年掀起的“回A”浪潮。

此外,繼匹克之後,特步很可能是國內第二個“回A”的運動品牌。2018年年初,特步發佈公告議決動用不多於1.5億港元,授權於市場公開回購股份,業界人士認為特步此舉將是其私有化的前奏。

不過,匹克的IPO之路或許並不平坦。宋清輝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在IPO高標準、嚴要求的背景下,未來IPO通過率低於以前或是新常態。在此背景之下,企業申報的意願和週期會相應延長,預計新增申報IPO數量也會比2017年少,因此企業的上會速度也會相應放慢。

宋清輝認為,國內各大運動品牌不斷謀求戰略轉型之路,但大多數轉型並不順利。對於現階段的匹克而言,最需要聚焦的戰略方向仍舊是做好主業,通過A股上市謀求更加健康的發展。

“在港股做得沒有‘起色’,回歸A股也並非更好的選擇。不管企業在哪裡上市,都需要首先練好‘內功’。”宋清輝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原標題:匹克回A仍無時間表 試水多品牌戰略

2016年5月,“港漂”了7年的匹克突然宣佈私有化計畫。2016年11月,匹克正式從港交所退市。匹克CEO許志華此後多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表示,匹克公司之所以選擇退市是因為“公司的股價被嚴重低估”。

2017年2月,匹克體育舉辦回歸A股發展論壇,宣佈將回歸A股。此時距離匹克退市只有三個月。在那次論壇上,許志華表示:“回歸A股之後,匹克將會實施體育產業生態圈戰略佈局,通過多品牌共進,多品類拓展,廣泛參與和打造籃球、跑步、足球、網球、自行車等國際體育賽事IP和大眾體育賽事IP,拓展體育培訓和體育服務業務,由單純的體育裝備製造銷售商升級為綜合性體育產業集團。”

IPO之路或不平坦

匹克計畫在A股上市背後,是眾多中資港股近年掀起的“回A”浪潮。

此外,繼匹克之後,特步很可能是國內第二個“回A”的運動品牌。2018年年初,特步發佈公告議決動用不多於1.5億港元,授權於市場公開回購股份,業界人士認為特步此舉將是其私有化的前奏。

不過,匹克的IPO之路或許並不平坦。宋清輝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在IPO高標準、嚴要求的背景下,未來IPO通過率低於以前或是新常態。在此背景之下,企業申報的意願和週期會相應延長,預計新增申報IPO數量也會比2017年少,因此企業的上會速度也會相應放慢。

宋清輝認為,國內各大運動品牌不斷謀求戰略轉型之路,但大多數轉型並不順利。對於現階段的匹克而言,最需要聚焦的戰略方向仍舊是做好主業,通過A股上市謀求更加健康的發展。

“在港股做得沒有‘起色’,回歸A股也並非更好的選擇。不管企業在哪裡上市,都需要首先練好‘內功’。”宋清輝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原標題:匹克回A仍無時間表 試水多品牌戰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