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國量子通信再獲重大突破 兩大券商力薦7只個股(附股)

據科技日報報導, 21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 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 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王建宇研究組以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 與奧地利科學院Anton Zeilinger研究組合作, 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金鑰分發, 並利用共用金鑰實現加密資料傳輸和視頻通信。 該成果標誌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 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廣證恒生表示, 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有望成為新一代資訊網路安全解決方案的關鍵技術, 為我國實現“網路強國”的目標奠定基礎。 在全球角逐量子通信制高點, 我國政策逐步加碼, 產業項目逐步落地的大背景下, 基於金鑰分發的量子通信產業化已大勢所趨。

相關標的:三力士、寶勝股份等。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 鑒於量子計算仍處於技術研發階段, 建議關注以科研學者為核心的量子計算研究團隊, 以及與量子計算關聯密切且商業化進展更為迅速的量子通信相關企業。 原因:1)摩爾定律的失效呼喚量子電腦的出現。 2)超導量子計算是業界當前的主攻方向, 各國和科技巨頭均在借此爭奪“量子霸權”。 3)我國的量子計算正在蓬勃發展。 關注中科曙光、中興通訊、亨通光電、凱樂科技、浙江東方、三力士。

量子電腦的發展對現行通信加密體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量子通信作為理論上的“無條件安全”通信方式也相應的迎來了更多的機遇。 目前量子通信有量子金鑰分配與量子隱形傳態兩種方式,

其中量子金鑰分配離大規模商業化已經不遠, 量子隱形傳態還需更多的理論支持。

金鑰分發(QKD)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 QKD網路基礎設施目前基於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量子信號收發、量子信號通道、量子信號集控。

(1)量子信號收發:一般量子通信金鑰分發由一個終端負責, 該終端包括雷射器和單光子探測器。 量子信號主要有單光、微弱激脈、衝量子信號、光弧等方式。 目前, 採用最多的方式還是單光子源, 但目前技術還無法產生真正的單光子源, 目前一般是選用弱脈衝鐳射單光子源來替代;

(2)量子信號通道:量子信號通道與傳統的通信通道類似, 由光纖光纜、交換機、路由器等組成;

(3)量子信號集控:量子集控站和量子閘道共同完成其所轄區域內各用戶的金鑰調度, 集控站內包括量子閘道、光交換、金鑰管理和應用系統等。

具有量子通信概念的有以下公司:

【機會提示】點擊下方藍字“瞭解更多”關注頭條號牛股王!學習更多選股技巧,

每天提示牛股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