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博州,有一位匠心製作維吾爾族樂器的手藝人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 各民族都能歌善舞。 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駝鈴聲, 新疆歌舞流傳到各地。 而民族樂器總是密切地伴隨著新疆人的生活, 歌唱和舞蹈少不了它, 戀愛和勞動少不了它, 婚喪喜慶也少不了它。

在博樂市, 有一位製作維吾爾族樂器、傳承民族文化的手工藝人——阿德爾·依明江。

1960年, 阿德爾出生在樂器製作世家, 小時候一場意外讓他再也站不起來了。 為了讓他有一門手藝養活自己, 父親就讓他跟著學習製作樂器的手藝。 他24歲時, 父親還送他去伊犁拜師學藝。

多年後, 能製作20餘種樂器的阿德爾在博樂市興博市場經營起了一家樂器店——阿迪力樂器店。 開店之初, 他製作的10餘把冬布拉和熱瓦甫, 就被搶購一空。

聽著大家用自己製作的樂器彈奏出的悅耳音樂, 阿德爾無比開心。 慢慢地, 他的小店聲名遠播, 州內外的許多民間藝人都慕名來到店裡定制樂器。

阿德爾會彈奏彈布林、冬布拉、熱瓦甫等各種樂器, 還會譜曲填詞, 唱民歌。 阿德爾說, 每一種樂器做好後, 他總喜歡自己彈奏幾曲, 聽著自己做出的樂器彈奏出的美妙音樂, 他總有一股說不出的高興勁兒。

他說, 一把好的都塔爾、彈布林樂器必須用內地運來的上好桑木和松木製作完成。 首先要把桑木鋸成大小不同的木塊, 把它們磨平、磨薄, 然後放在特製的模具上用火烤。 一把用料上乘、製作精煉的彈布林, 要15—20天才能製作完成, 能賣到4000元。

阿德爾介紹, 在維吾爾族音樂中, 有不少流派, 所用的樂器也不盡相同。 所以, 手工藝人製作樂器的時候要對各個音樂流派作深入瞭解, 不僅自己要熟諳音律, 還要摸透每種樂器的特色和風格,

或悠遠、或深邃、或歡樂、或悲壯, 這樣才能調出好音, 讓樂器成為音樂的最佳承載者。

阿德爾說, 幾乎每種維吾爾族樂器都有民族融合的影子, 比如卡龍琴樣子像揚琴, 聲音與古箏相似, 甜美純淨;胡西塔爾與小提琴同源;艾捷克則恰似二胡。

正是因為帶著歷史的烙印, 彰顯了維吾爾族人民相容並蓄的胸懷, 這些樂器才會代代相傳。

在阿德爾的店裡, 筆者遇到了一位維吾爾族樂器愛好者阿不都·熱依木。 他說, 阿德爾的樂器店口碑很好, 他不僅會製作樂器, 還可以維修。

2009年, 阿德爾參加了第七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 並榮獲銀獎。 如今, 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辦一所民間樂器學校, 把自己製作維吾爾族樂器的手藝傳承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