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測評排名|重慶、成都、西安佔領全面開放的新高地

城市作為國民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主要載體, 是我國實現全面開放的重要場所。 但是, 由於開放次序、政策的不同, 以及原有社會經濟基礎、區位條件的差異,

導致各城市之間全面開放水準發展不平衡, 因此有必要對城市進行全面開放水準的測評研究, 為其今後全面開放提供實質性建議。

從開放領域來看, 全面開放意味著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 堅持製造領域開放與服務領域開放更好結合;堅持引資和引技引智同時發展, 提升利用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產業升級效應, 加強在創新領域的各種形式合作;在深化製造業開放的同時, 重點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 這意味著全面開放不僅指資本的輸出與輸入, 勞務、科技資訊的開放同樣重要。

從開放區域來看, 全面開放意味著堅持沿海開放與內陸沿邊開放的更好結合。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 中西部地區逐步走向開放前沿, 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全面開放指標體系及權重

人民論壇測評中心基於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發佈的《中國區域對外開放指數的構建與分析》, 同時梳理了國內關於對外開放的一系列研究, 並結合我國推動全面開放的實際情況, 以經濟、技術以及社會三個方面為切入點, 在指標資料的可獲得性基礎上, 選用最適宜的指標來進行盡可能客觀的評價, 構建起適合評價我國城市全面對外開放度的指標體系, 並據此衡量我國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的全面開放水準。

測評結果

城市全面開放度狀況

通過將各一級指標得分加權求和得出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的全面開放度得分。 其中,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 哈爾濱、濟南、長春排名較為落後。 從全面開放度總體排名可以看出, 全面開放度得分較高的城市多為沿海城市, 得分較低的城市多為內陸省會城市,

這與我國不同地區對外開放的先後順序基本一致。 經濟特區和沿海城市是我國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地區, 因此這些地區的開放程度也相對較高。 而多數內陸城市對外開放起步較晚, 再加上地理區位、發展基礎和要素稟賦的差異, 整體對外開放水準相對落後於東部沿海地區。 重慶、成都、西安作為西部內陸城市, 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 緊跟一系列國家戰略、充分利用優惠政策, 成為打造內陸對外開放高地的領軍城市。

北京作為我國政治、文化、對外交往中心, 國際化程度非常高, 不僅對外貿易規模較大, 還吸引了大量優質外資和跨國企業入駐, 科技開放、資訊聯通的程度在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中居首位, 在構建開放型經濟的過程中處於領先地位。

另外, 北京作為我國首都還承擔了諸多對外交往的功能, 其旅遊業開放度和對外文化交流水準同樣獨佔鰲頭。 上海因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及要素稟賦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 由於擁有明顯的口岸優勢, 上海的進出口貿易發達, 所具有的中國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助其成為吸引外資的高地。 當前, 上海正在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為引領, 率先構建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深圳是中國第一個設立的經濟特區, 改革開放以來的近40年間, 深圳的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成就, 成為中國內地市場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對外貿易全國領先, 吸引外商投資總額連創新高。 同時, 作為開放之城的深圳,科技資訊、社會文化領域開放度也越來越高,正加速邁向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中心,旅遊、文化國際影響力也不斷擴大。

城市經濟開放度狀況

排名位於平均線以上的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廈門、大連、天津、青島,而經濟開放度得分較低的城市則主要集中在內陸地區。沿海城市具有天然的港口優勢,對外貿易繁榮,再加之改革開放初期在吸收外資方面相關政策的傾斜,金融投資開放度較高。內陸城市由於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的局限在經濟開放度方面相對落後,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基礎設施的顯著改善,內陸城市在進出口貿易、吸引外商投資等方面發揮出巨大潛力。

上海、北京、深圳是經濟開放度最高的三個城市。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外貿港口,口岸貿易額近年來占全球和全國的比重穩步上升,為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上海吸引外商投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依託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優勢,上海利用外資的規模和品質不斷取得新突破。北京立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這一定位,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服務業擴大開放為主線,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貿易開放度方面,北京對外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貿易成為優勢和特色;在金融和投資開放度方面,吸收利用外資內涵式發展水準大幅提高,境外跨國公司在京總部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深圳,外貿水準全國領先,出口規模連續多年居全國內地城市首位。深圳通過實施通關便利化、深化外資審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不斷提高在深圳開辦企業的便利程度,外資企業在深投資持續創新高。深圳主動打造出資金、平臺、保險、服務“四位元一體”的“走出去”綜合服務體系,對外投資合作不斷深化,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位列全國內地城市第一。

內陸城市的經濟開放度得分普遍較低,但潛力巨大,其中重慶、西安、成都,這三個城市均位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立足自身優勢,搶抓戰略機遇,通過進一步完善戰略佈局和構建開放體制,全面提升開放水準,是其經濟騰飛的關鍵。重慶利用這一有利機遇,積極完善對外通道建設,打造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創新通關機制、優化通關服務提升貿易便利性,推動了進出口貿易總量的增加。成都依託其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建設交匯點和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區位優勢,堅持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大力實施“蓉歐+”戰略,以“大通道”“大平臺”“大經貿”“大交流”,積極打造國家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曾是東西方文明交流樞紐的內陸城市西安借力“一帶一路”的實施再次站到了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以自貿區改革為契機,推行了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簡化審批手續、提升產業實力、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一系列舉措,成為西北內陸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龍頭城市。

城市科技資訊開放度狀況

在19個城市的科技資訊開放度排名中,北京、深圳、上海分別位列前三,共有8個城市得分超過平均分。科技創新中心一直以來都是北京堅持和強化的四個核心功能之一,北京擁有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昌平未來科學城,這三大科學城聚集了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大量高精尖科技項目在此孕育而生,引領全國乃至國際科學技術潮流。深圳作為首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眾多國家創新巨頭在此佈局,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深圳設立實驗室,美國蘋果公司華南運營中心、美國微軟公司物聯網實驗室等相繼在深圳成立,深圳全球創新之都的格局已形成。政策的出臺、科技園區之間的合作交流都有利於上海加強跨國科技資訊技術的合作。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與以色列蓋夫•亞姆先進技術園區簽約,共同探索在智慧財產權申請、保護、交易、維權等方面的內容,搭建線上、線下資訊平臺,推動雙方科技創新、投融資對接、合資並購等工作。

除了位列前三名的城市,位於我國中西部的成都、重慶和武漢,緊抓“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在科技資訊開放度排名中脫穎而出。例如,成都不斷培育高科技創新企業和擴大基礎設施,致力於打造高科技投資區和通往歐亞大陸的樞紐;武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貿合作,以商貿互通帶動投資互動,特別是加強與歐盟國家在高端技術、高新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合作,為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城市社會開放度狀況

在19個城市社會開放度排名中,超過平均分的城市共有7個,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列前三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多次舉辦如“中美人文交流: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國際文化節、“跨文化交往與文明對話”國際研討會等國際合作交流論壇,推動了中國與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了北京國際青年旅遊季“繁榮之橋”活動,組織在京工作的外籍人士和高校留學生共同參與體驗中國文化。上海的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在19個城市中排名第一,上海通過推出“江浙滬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境15天免簽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符合條件的外籍旅客從上海入境從事商務、旅遊、文化交流活動。深圳在境內外多次舉辦文化和經貿洽談會、中外企業家對口洽談會、外國產品服務推介會、外國城市投資環境分析會等各類活動,對一些商家的專案和產品進行推介,並在全國率先舉辦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大型國際音樂節,促進了世界各地音樂界的交流。

成都、重慶等西部城市也因“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社會開放度水準得到了提高。沿著“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的軌跡,“2017感知中國•重慶篇”相繼走進哈薩克阿拉木圖和德國杜塞爾多夫兩座城市,向兩國展示了重慶的地域文化、自然風光、城市建設、人文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成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斷增加,成都代表團相繼訪問波蘭、捷克等國家,吸引捷克文藝體育設計方面專業人士參與青白江區歐洲風情小鎮等項目建設。經過多次的訪問和交流,成都相繼收穫14個文創合作項目,攬資196億美元,為之後的社會文化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焦 歡(見習)、單寧(見習)

美編:范璽豔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作為開放之城的深圳,科技資訊、社會文化領域開放度也越來越高,正加速邁向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中心,旅遊、文化國際影響力也不斷擴大。

城市經濟開放度狀況

排名位於平均線以上的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廈門、大連、天津、青島,而經濟開放度得分較低的城市則主要集中在內陸地區。沿海城市具有天然的港口優勢,對外貿易繁榮,再加之改革開放初期在吸收外資方面相關政策的傾斜,金融投資開放度較高。內陸城市由於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的局限在經濟開放度方面相對落後,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基礎設施的顯著改善,內陸城市在進出口貿易、吸引外商投資等方面發揮出巨大潛力。

上海、北京、深圳是經濟開放度最高的三個城市。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外貿港口,口岸貿易額近年來占全球和全國的比重穩步上升,為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上海吸引外商投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依託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優勢,上海利用外資的規模和品質不斷取得新突破。北京立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這一定位,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服務業擴大開放為主線,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貿易開放度方面,北京對外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貿易成為優勢和特色;在金融和投資開放度方面,吸收利用外資內涵式發展水準大幅提高,境外跨國公司在京總部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深圳,外貿水準全國領先,出口規模連續多年居全國內地城市首位。深圳通過實施通關便利化、深化外資審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不斷提高在深圳開辦企業的便利程度,外資企業在深投資持續創新高。深圳主動打造出資金、平臺、保險、服務“四位元一體”的“走出去”綜合服務體系,對外投資合作不斷深化,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位列全國內地城市第一。

內陸城市的經濟開放度得分普遍較低,但潛力巨大,其中重慶、西安、成都,這三個城市均位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立足自身優勢,搶抓戰略機遇,通過進一步完善戰略佈局和構建開放體制,全面提升開放水準,是其經濟騰飛的關鍵。重慶利用這一有利機遇,積極完善對外通道建設,打造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創新通關機制、優化通關服務提升貿易便利性,推動了進出口貿易總量的增加。成都依託其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建設交匯點和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區位優勢,堅持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大力實施“蓉歐+”戰略,以“大通道”“大平臺”“大經貿”“大交流”,積極打造國家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曾是東西方文明交流樞紐的內陸城市西安借力“一帶一路”的實施再次站到了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以自貿區改革為契機,推行了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簡化審批手續、提升產業實力、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一系列舉措,成為西北內陸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龍頭城市。

城市科技資訊開放度狀況

在19個城市的科技資訊開放度排名中,北京、深圳、上海分別位列前三,共有8個城市得分超過平均分。科技創新中心一直以來都是北京堅持和強化的四個核心功能之一,北京擁有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昌平未來科學城,這三大科學城聚集了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大量高精尖科技項目在此孕育而生,引領全國乃至國際科學技術潮流。深圳作為首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眾多國家創新巨頭在此佈局,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深圳設立實驗室,美國蘋果公司華南運營中心、美國微軟公司物聯網實驗室等相繼在深圳成立,深圳全球創新之都的格局已形成。政策的出臺、科技園區之間的合作交流都有利於上海加強跨國科技資訊技術的合作。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與以色列蓋夫•亞姆先進技術園區簽約,共同探索在智慧財產權申請、保護、交易、維權等方面的內容,搭建線上、線下資訊平臺,推動雙方科技創新、投融資對接、合資並購等工作。

除了位列前三名的城市,位於我國中西部的成都、重慶和武漢,緊抓“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在科技資訊開放度排名中脫穎而出。例如,成都不斷培育高科技創新企業和擴大基礎設施,致力於打造高科技投資區和通往歐亞大陸的樞紐;武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貿合作,以商貿互通帶動投資互動,特別是加強與歐盟國家在高端技術、高新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合作,為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城市社會開放度狀況

在19個城市社會開放度排名中,超過平均分的城市共有7個,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列前三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多次舉辦如“中美人文交流: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國際文化節、“跨文化交往與文明對話”國際研討會等國際合作交流論壇,推動了中國與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了北京國際青年旅遊季“繁榮之橋”活動,組織在京工作的外籍人士和高校留學生共同參與體驗中國文化。上海的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在19個城市中排名第一,上海通過推出“江浙滬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境15天免簽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符合條件的外籍旅客從上海入境從事商務、旅遊、文化交流活動。深圳在境內外多次舉辦文化和經貿洽談會、中外企業家對口洽談會、外國產品服務推介會、外國城市投資環境分析會等各類活動,對一些商家的專案和產品進行推介,並在全國率先舉辦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大型國際音樂節,促進了世界各地音樂界的交流。

成都、重慶等西部城市也因“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社會開放度水準得到了提高。沿著“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的軌跡,“2017感知中國•重慶篇”相繼走進哈薩克阿拉木圖和德國杜塞爾多夫兩座城市,向兩國展示了重慶的地域文化、自然風光、城市建設、人文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成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斷增加,成都代表團相繼訪問波蘭、捷克等國家,吸引捷克文藝體育設計方面專業人士參與青白江區歐洲風情小鎮等項目建設。經過多次的訪問和交流,成都相繼收穫14個文創合作項目,攬資196億美元,為之後的社會文化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焦 歡(見習)、單寧(見習)

美編:范璽豔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