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杭:生活跟著米臘糖一起“甜蜜”起來

地處閩粵兩省三縣山區接合部的中都, 舊稱“來蘇裡”。 這裡氣候濕潤、土地肥沃, 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 並有上杭縣的“烏克蘭”美譽。

在中都, 將豐年剩餘的糯米製成當地待客茶點米臘糖, 是沿襲至今的春節習俗。 古坊村今年50歲的鐘志榮, 是製作米臘糖的能手, 由他製作的米臘糖, 如今已是中都一帶暢銷的年貨。

鐘志榮製作米臘糖已經有近10年的時間, 他的技藝傳承於本村的鐘福球師傅。 對現年72歲的鐘福球來說, 米臘糖裡凝聚著他從童年就開始的春節回憶, 他已經數不清自己“打”過多少年的米臘糖。

然而多年前, 他曾一度擔心這項傳統技藝即將消失。

“製作米臘糖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鎮裡很多人出去打工以後, 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製作米臘糖。 ”鐘福球說, 隨著時代的發展, 鄉親們可以更方便地買到各式各樣的茶點, 打米臘糖這種耗時耗力的古老習俗逐漸式微, 除了零星幾家農戶, 大規模製作米臘糖的景象“起碼斷了十幾年”。 可以說, 鐘志榮是重新讓米臘糖製作在當地煥發生機的重要人物。

鐘志榮投身米臘糖事業始於2008年。 一次閒聊中, “很多朋友都在歎息, 說好多年沒有吃過米臘糖, 非常想嘗嘗家鄉特有的味道”, 鐘志榮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 當時, 鐘志榮剛結束一段打工生涯, 賦閑在家, 於是立即著手實施“米臘糖商業化”的計畫。

鐘志榮此前沒有做過米臘糖, 於是同村的米臘糖製作能人鐘福球就成了鐘志榮首選拜師的對象。

經過短暫的學習, 鐘志榮很快掌握了製作米臘糖的幾個重要工序, 但謹慎的他控制著產品規模, “剛開始只做了幾十斤”。 沒想到, 在半賣半送中, 鐘志榮的米臘糖很快被搶購一空, 這堅定了他擴大規模的步伐。 為了擴大市場, 鐘志榮曾親自挑著米臘糖到縣城去賣;為了提升產品形象, 鐘志榮專門找廣告公司設計了商標和外包裝。 慢慢地, 鐘志榮的米臘糖在當地打響了品牌, 十裡八鄉的村民慕名而來他家訂購, 其產量也年年翻番, 直到如今年產1000多公斤。

“這是我們中都的傳統美食, 一定要保證它的口感和品質。

”鐘志榮的米臘糖在當地有口皆碑, 與其精益求精的態度分不開。 製作米臘糖要用到一種非常重要的輔助材料——河砂。 在炒糯米時, 河砂的品質直接影響糯米膨脹為爆米花的口感和品質。 然而這黑乎乎的河砂, 得來並不容易。

腿腳不便的鐘志榮需要親自走到河灘上, 撈取“儘量乾淨、雪白”的河砂原料。 原料帶回家, 首先用簸箕篩掉顆粒較大的河砂, 然後將“嫩砂”洗淨、用開水消毒, 接著暴曬一天。 曬乾的“嫩砂”倒入鍋中加茶油用猛火炒至發黑以後, 再用篩子反復篩, 直到獲得最綿密的砂子。 這其中每一個步驟, 鐘志榮都嚴格遵守老工藝的要求。

認真對待每一個挑戰, 鐘志榮對工作如此, 對生活亦然。

由於從小罹患小兒麻痹症,

鐘志榮是村裡的殘疾人士。 雖然腿腳不便, 但鐘志榮從來不是村裡的低保戶, 這一方面源於他兩個兄弟的支持, 更主要的是由於他自強不息、勇於進取的品質。

村裡人告訴記者, 小時候的鐘志榮病情很嚴重, 沒有拐杖根本不會走, 後來, 他堅持學習和鍛煉, 終於漸漸告別了拐杖。 如今, 他還學會了騎摩托車。 製作米臘糖之前, 鐘志榮做過裁縫、倉管員等工作, 憑藉著頑強的毅力支撐起一個家, 把兩個孩子供上大學。

如今, 鐘志榮的兩個孩子都已畢業並工作, 憑藉“米臘糖事業”, 他成了村裡的致富典型。 去年, 鐘志榮還在老屋旁邊新建了一座占地110平方米的3層小洋樓。 “因為溫度和濕度的原因, 冬至前後是米臘糖製作的最好時期。

”鐘志榮說, 除卻春節前的忙碌, 自己的生活如今比較悠閒, “打牌、唱歌, 我都很喜歡”。

“米臘糖改變了我的生活。 ”鐘志榮說, 現在中都從事米臘糖製作和銷售的鄉親漸漸多了起來, 但對於這些“競爭對手”, 他並不感到擔憂, “中都的米臘糖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而現在做米臘糖的還是比較少, 更多人做就能讓米臘糖的知名度更大, 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