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張飛列印,玩著玩著就走心了”——訪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王文毅老師

從“瑪麗蓮·夢露”的裙影翻飛到“李小龍”的中國功夫, 從中國傳統剪紙到古文物的修復, 從定個動畫到電影周邊……“張飛列印”這個在2015年誕生於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3D列印工作室將3D列印“好玩”的本質發揮了個盡興, 並在業內積累了一定的名氣和粉絲, 現在更是承擔著普及3D列印教育的重要使命。 而這一切都始於北京工業大學兩位“玩心”很大的老師——王文毅和張岩。

本期《3D列印世界》採訪了張飛列印工作室的王文毅老師, 看他們如何在3D列印的這條“不歸”路上玩著玩著就玩走心了。

十幾年的遊戲不玩了, 改玩3D列印

就像明星剛出道時的羞澀自我介紹, “我們是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最新建立的基於藝術與科技結合的3D列印工作室, 工作室的名字是‘張飛列印——不是二哥, 是3D列印’。 ”2015年張飛列印工作室剛成立, 名字來源於嶽雲鵬的相聲《阿凡提,

三弟電影, 不是二哥拍的》, 有著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 王文毅老師將這個相聲名字稍加修改, 就將“張飛列印——不是二哥, 是3D列印”作為了張飛列印課程展的宣傳標語。

或許是工作室的名字太過別致, 又或許是3D列印的作品特別新穎, 張飛列印工作室頭一次參加展會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展會結束後, 這個不那麼“正經”的名字莫名地深入人心, 而那時候喜歡上3D列印的同學也成為了現在張飛列印工作室的主要成員。

王文毅和張岩都是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在職老師, 十幾年的老同事加好朋友, 一個教授三維動畫和CG專業, 一個教授數字媒體專業, 為什麼會開始一起玩3D列印?

王文毅老師表示, 這是一個巧合。 “在玩3D列印之前,

我們一直在一起玩星際爭霸(最老版本那種), 下了課一般都推一局, 解解乏, 輕鬆一下, 這遊戲一玩就十幾年。 直到我自己買了一台DIY的3D印表機。 ”玩過3D列印的人都知道, DIY的3D印表機的品質不是特別好, 經常需要修理, “每次張老師喊我打遊戲的時候, 我都在搗鼓3D印表機, 他一看我老是修不好, 就著急地主動請纓幫忙修。 ”就這樣, 兩位老遊戲搭子一起走上了這條3D列印之路, 這一玩就停不下來。

雖然一開始, 只有王文毅和張岩兩位老師在做3D列印, 但隨著他們將這項技術引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就開始吸引一批對3D列印感興趣、志同道合的同學和朋友。 目前, 張飛列印工作室作為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實驗室, 已經是一個擁有十幾個人的小團隊了,

所有的成員都是來自學校的同學和老師。 並且還在學校組織了一個一百多人的社團, 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頻繁的社團活動。

儘管自己是工作室的牽頭人, 但王文毅老師一再強調, “眾人拾柴火焰高, 我和張老師兩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 利用團隊的力量才是我們在前一階段取得小小的成績的原因所在。 ”

從“任性喜歡”到“走心堅定”

王文毅評價他們倆是“特別任性的老師”。 一開始兩人憑著對3D列印滿腔的熱愛, 由著性子隨便來, 所有的作品都是“任性”做出來的, 以致于當時很多朋友真心地規勸王文毅老師說, “王老師, 你們3D列印的東西都非常好, 但是沒有統一性, 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沒特點, 沒方向。 ”而一向喜愛開玩笑的王文毅回應到, “誰說沒特點, 我們做的作品都有一個統一的特點, 就是都是我們喜歡的。 ”

然而玩笑歸玩笑, 隨著張飛列印工作室的發展, 王文毅老師慢慢發現這個工作室已經不僅僅是他和張岩老師兩個人的事了, 他們後面還跟隨著許多的學生, 甚至還有喜歡張飛列印和3D列印的追隨者,漸漸地,內心的“興趣”轉變成了肩頭的“責任”。

王文毅老師感歎道:“我感覺我們的狀況有點像電影阿甘跑步一樣,後面有好多人跟著我們一起往前跑,但是我們不能像阿甘那樣突然不跑了,轉身對大家說:散了吧,散了吧,都回家吧。目前我們還真做不到!”

所以後來張飛列印製作的所有專案都是經過團隊的頭腦風暴,深度設計,再經過獨具匠心的製作而成,有許多作品花費了整個團隊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在3D列印創作方面,張飛列印做個各個方向的探索,從3D列印創意產品、3D列印影視道具、3D列印動漫周邊、3D列印創作藝術品、3D列印裝飾裝修、3D列印文物修復、3D列印定格動畫、3D列印模具開發、甚至到3D列印食品、3D列印樂器等領域。“這個探索過程非常有趣”。

張飛列印工作室雖然成立才兩年時間,對王文毅老師來說卻像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相對於過去上課、下課、打遊戲、回家睡覺這種跳不出想像力的單調生活,這兩年張飛列印在3D列印這條路上經歷了太多精彩、有趣、無法預料的故事,對王文毅老師來說整個的時間維度變廣了。“最重要的是這些事情是你無法預料的、未知的,有時候你會期待明天的到來,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是一定會很精彩。”或許這就是3D列印如此吸引王文毅老師的原因,“原來就是想圖一個樂,自己感興趣玩玩就算了,但是現在我把它當成了下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了。”

但是這種初心其實在一踏進3D列印圈就已經在王文毅老師的心中埋下了種子。

插播小廣告

張飛列印科普教育計畫

3D列印好玩歸好玩,但王文毅和張岩最主要的身份還是老師,因此張飛列印工作室的目前主要職責是承擔學校的教學任務,兩位老師不僅在自己的課程中加入了3D列印的內容,還申報了一些3D列印的科研項目,像今年兩位老師負責的一個北京市教委的科研專案叫《3D列印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用於研究》,另外張飛列印還和企業單位聯合開發與3D列印的相關有意思、好玩的、有影響力的項目。“我們繼承秉承著學校宣導的‘產’‘學’‘研’的思路在運作工作室”。

3D列印正處於初始發展階段,整個行業都還未成熟。從意識層面講,很多人只是聽說過和在電視中看到過3D列印,還沒有形成3D列印的思維方式和消費習慣;從技術環節講,列印的速度,列印的材料,列印產品的精度都沒有達到消費級別,而達到這樣級別的3D列印產品都必須由工業級別的3D列印機制作,其昂貴的價格並不能被普通的民用市場所接受。王文毅老師認為,目前對於3D列印行業來說最終要的其實是科普和教育,所以他們把張飛列印工作室當前的發展戰略集中在這一方面,並且制定出了一個“張飛列印科普計畫”。

王文毅老師分析,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3D列印的創客課程,種類繁雜,數量眾多,不過大多數都是根據硬體或者軟體發展的配套課程,銷售3D印表機的廠商會以硬體為中心開發3D印表機課程,銷售軟體的開發商會以三維軟體為中心開發軟體課程,很少有從教育教學角度和孩子體驗3D列印的角度出發,開發的創客教程。

根據上述的分析,張飛列印工作室從3D列印體驗的興趣角度、創客創思的角度、寓教於樂的角度、科普的角度出發,在今年推出一套3D列印的創客教程。

他們將課程單元化、碎片化、案例化、特色化、科普化,把每個課程進行單元化處理,把每個課程都製作獨立的單元,每一個單元都擁有完整的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以及配套的課程資料。

碎片化課程:把單元課程設置成1課時、2課時、最多為5課程的碎片化課程,這樣可以將所有的單元課程按照每個不同的學校特點進行任意排列組合,變成有特色的系列課程。

單元課程中含有大量的3D列印案例課程,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孩子們對3D列印的體驗感出發,開發了許多像3D列印二維碼,3D列印皮影戲等案例化課程,在完成課程的同時,讓學生們體驗到3D列印製造方式,在課程中加入科普知識,讓學生在體驗3D列印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瞭解科學知識。

最終還能根據案例課程製作完成相應的3D列印創意作品,進行展覽展示或是參加創客大賽,再或者作為3D列印創意禮物送給自己的父母和師長,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榮譽感和歸屬感。

最後,王文毅老師總結了張飛列印工作室推出這套3D列印創客課程的特點,“不同於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的特點就是,目前市場上的課程基本都是因為有了3D列印技術,通過課程學習這門技術;而我們的課程目的是我們有很多3D列印創思創意,利用3D列印技術來實現,課程的重點核心是創意和體驗。”

今年3D列印可以說是波瀾不驚,但3D列印產業化已經悄然開始。剛剛不久,國家十二個部委聯合印發了《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行動計畫》,王文毅老師從幾個方面進行瞭解讀:一是前幾年的技術儲備已經差不多了,該轉化了;二是在需求上做應用的引導,國家列出一系列的行業和領域,航空航太、船舶、汽車和生物醫療,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培訓和創意消費等領域,這些和張飛列印所從事的領域密切相關;三是技術開發,把原來軍工技術利用市場合作的方式進行軍民融合,並且加強資源優化配置和世界國際接軌,做3D列印的全球一體化。最後當然還要強調政府職能和党的領導。在王文毅老師看來這基本預示著2018年將是3D列印的豐收年景,這也是他對2018年的期許。

而對於張飛列印工作室的未來,王文毅老師表示,將繼續秉承著“一起玩耍”的一貫作風,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對3D列印感興趣的同學和朋友們進入這個圈子,從而影響到更多的人,最終實現用3D列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我們的世界這樣一個夢想。

180頁3D列印行業應用白皮書(2017)

甚至還有喜歡張飛列印和3D列印的追隨者,漸漸地,內心的“興趣”轉變成了肩頭的“責任”。

王文毅老師感歎道:“我感覺我們的狀況有點像電影阿甘跑步一樣,後面有好多人跟著我們一起往前跑,但是我們不能像阿甘那樣突然不跑了,轉身對大家說:散了吧,散了吧,都回家吧。目前我們還真做不到!”

所以後來張飛列印製作的所有專案都是經過團隊的頭腦風暴,深度設計,再經過獨具匠心的製作而成,有許多作品花費了整個團隊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在3D列印創作方面,張飛列印做個各個方向的探索,從3D列印創意產品、3D列印影視道具、3D列印動漫周邊、3D列印創作藝術品、3D列印裝飾裝修、3D列印文物修復、3D列印定格動畫、3D列印模具開發、甚至到3D列印食品、3D列印樂器等領域。“這個探索過程非常有趣”。

張飛列印工作室雖然成立才兩年時間,對王文毅老師來說卻像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相對於過去上課、下課、打遊戲、回家睡覺這種跳不出想像力的單調生活,這兩年張飛列印在3D列印這條路上經歷了太多精彩、有趣、無法預料的故事,對王文毅老師來說整個的時間維度變廣了。“最重要的是這些事情是你無法預料的、未知的,有時候你會期待明天的到來,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是一定會很精彩。”或許這就是3D列印如此吸引王文毅老師的原因,“原來就是想圖一個樂,自己感興趣玩玩就算了,但是現在我把它當成了下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了。”

但是這種初心其實在一踏進3D列印圈就已經在王文毅老師的心中埋下了種子。

插播小廣告

張飛列印科普教育計畫

3D列印好玩歸好玩,但王文毅和張岩最主要的身份還是老師,因此張飛列印工作室的目前主要職責是承擔學校的教學任務,兩位老師不僅在自己的課程中加入了3D列印的內容,還申報了一些3D列印的科研項目,像今年兩位老師負責的一個北京市教委的科研專案叫《3D列印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用於研究》,另外張飛列印還和企業單位聯合開發與3D列印的相關有意思、好玩的、有影響力的項目。“我們繼承秉承著學校宣導的‘產’‘學’‘研’的思路在運作工作室”。

3D列印正處於初始發展階段,整個行業都還未成熟。從意識層面講,很多人只是聽說過和在電視中看到過3D列印,還沒有形成3D列印的思維方式和消費習慣;從技術環節講,列印的速度,列印的材料,列印產品的精度都沒有達到消費級別,而達到這樣級別的3D列印產品都必須由工業級別的3D列印機制作,其昂貴的價格並不能被普通的民用市場所接受。王文毅老師認為,目前對於3D列印行業來說最終要的其實是科普和教育,所以他們把張飛列印工作室當前的發展戰略集中在這一方面,並且制定出了一個“張飛列印科普計畫”。

王文毅老師分析,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3D列印的創客課程,種類繁雜,數量眾多,不過大多數都是根據硬體或者軟體發展的配套課程,銷售3D印表機的廠商會以硬體為中心開發3D印表機課程,銷售軟體的開發商會以三維軟體為中心開發軟體課程,很少有從教育教學角度和孩子體驗3D列印的角度出發,開發的創客教程。

根據上述的分析,張飛列印工作室從3D列印體驗的興趣角度、創客創思的角度、寓教於樂的角度、科普的角度出發,在今年推出一套3D列印的創客教程。

他們將課程單元化、碎片化、案例化、特色化、科普化,把每個課程進行單元化處理,把每個課程都製作獨立的單元,每一個單元都擁有完整的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以及配套的課程資料。

碎片化課程:把單元課程設置成1課時、2課時、最多為5課程的碎片化課程,這樣可以將所有的單元課程按照每個不同的學校特點進行任意排列組合,變成有特色的系列課程。

單元課程中含有大量的3D列印案例課程,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孩子們對3D列印的體驗感出發,開發了許多像3D列印二維碼,3D列印皮影戲等案例化課程,在完成課程的同時,讓學生們體驗到3D列印製造方式,在課程中加入科普知識,讓學生在體驗3D列印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瞭解科學知識。

最終還能根據案例課程製作完成相應的3D列印創意作品,進行展覽展示或是參加創客大賽,再或者作為3D列印創意禮物送給自己的父母和師長,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榮譽感和歸屬感。

最後,王文毅老師總結了張飛列印工作室推出這套3D列印創客課程的特點,“不同於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的特點就是,目前市場上的課程基本都是因為有了3D列印技術,通過課程學習這門技術;而我們的課程目的是我們有很多3D列印創思創意,利用3D列印技術來實現,課程的重點核心是創意和體驗。”

今年3D列印可以說是波瀾不驚,但3D列印產業化已經悄然開始。剛剛不久,國家十二個部委聯合印發了《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行動計畫》,王文毅老師從幾個方面進行瞭解讀:一是前幾年的技術儲備已經差不多了,該轉化了;二是在需求上做應用的引導,國家列出一系列的行業和領域,航空航太、船舶、汽車和生物醫療,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培訓和創意消費等領域,這些和張飛列印所從事的領域密切相關;三是技術開發,把原來軍工技術利用市場合作的方式進行軍民融合,並且加強資源優化配置和世界國際接軌,做3D列印的全球一體化。最後當然還要強調政府職能和党的領導。在王文毅老師看來這基本預示著2018年將是3D列印的豐收年景,這也是他對2018年的期許。

而對於張飛列印工作室的未來,王文毅老師表示,將繼續秉承著“一起玩耍”的一貫作風,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對3D列印感興趣的同學和朋友們進入這個圈子,從而影響到更多的人,最終實現用3D列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我們的世界這樣一個夢想。

180頁3D列印行業應用白皮書(201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