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十五歲就擒住了鼇拜,為什麼沒有直接殺了他呢?

如今, 伴隨著相關影視劇、小說的塑造, 鼇拜成為一個知名度非常高的人物。 比如在周星馳的電影《鹿鼎記》中, 鼇拜這一角色就非常出彩。 對於歷史上的鼇拜來說, 出身瓜爾佳氏, 滿洲鑲黃旗人, 清朝三代元勳, 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不過, 在康熙皇帝十五歲的時候, 鼇拜被前者派人生擒, 最終老死於囚牢中。 那麼, 問題來了, 康熙擒住鼇拜後, 為何沒殺他, 而是選擇了終身監禁呢?

具體來說, 在筆者看來, 康熙之所以沒有直接殺了鼇拜這位大臣, 主要原因分為兩方面。 一方面, 康熙念及鼇拜資深年久, 屢立戰功, 所以沒有選擇直接殺了鼇拜。 在明末清初這一歷史階段, 鼇拜戰功卓著, 為清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 比如在松錦會戰中, 鼇拜大敗明軍。 此戰關係到雙方的生死存亡。 對於明朝和崇禎來說, 此戰失敗後, 可以說是敗局已定了。 而鼇拜因此晉升為護軍統領,

成為滿洲八旗將領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

在清朝定都北京後, 鼇拜隨肅親王率軍進攻張獻忠。 在這一場戰役中, 鼇拜再次當先鋒, 身先士卒, 勇往直前。 大敗大西軍。 張獻忠也于此戰中被殺。 值得注意的是, 西元1643年9月, 皇太極死後, 年幼的福臨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

鼇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鼇拜為了自身利益完全可以依附多爾袞, 但鼇拜並沒有那麼做, 始終對舊主皇太極與後來的順治皇帝忠心耿耿, 不去迎合多爾袞, 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另一方面, 康熙皇帝誅鼇拜詔:“妄稱顧命大臣,

竊弄威權。 ”對於鼇拜來說, 其可以保住性命的關鍵是其無篡弑之跡。 換而言之, 雖然鼇拜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是, 如果鼇拜後來有謀反的行動的話, 那麼康熙皇帝一定會直接處死他的。 對此, 餘沐在《正說清朝十二臣》中表示:“鼇拜作為‘天子自將之師’鑲黃旗的重要將領, 忠心事主, 始終不渝, 在皇太極去世後堅決擁立其子為皇位繼承人, 甚至不惜兵戎相見, 最終爭得福臨(順治皇帝)繼位。

最後, 進一步來說, 對於不少歷史人物來說, 其影視劇形象和其本來的面目存在較大的差別。 就鼇拜來說, 其在歷史上對滿清皇太極以及順治皇帝都始終堅守臣節, 稱得上是一個難得的忠義之臣。 而影視劇中, 鼇拜形象給人們留下的都是驕橫跋扈、貪婪不法的奸惡形象, 他的忠貞梗直這一面恐怕還是鮮為人知的。 只不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 功高震主之人大多沒有好的結局。

文/情懷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