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觀展+傳習 弘揚華夏文明 傳承非遺文化活動舉行

天津北方網訊:1月22-24日, 天津市河西區青少年宮組織的《弘揚華夏文明 傳承非遺文化》活動舉行。 活動包含非遺展覽及非遺技藝體驗兩大板塊。 展覽以靜態展品呈現、非遺圖文介紹、非遺影像觀看三種形式傳習;非遺技藝以體驗的形式傳習。

學生參觀展覽

展覽部分在400平米的專業展廳內將造紙術、竹編、染、扇、篆刻、結繩、風箏魏風箏、楊柳青剪紙、津派面塑等9個非遺項目進行介紹和實物展示。 其中造紙術、竹編和染佔有較大的空間。 染此次作為重要展示的專案, 系統的介紹了傳統的三大代表染色技術, 古稱“三纈”;傳統色譜及對應的礦植物染料、與染織相關的文字、染的器具和場景資料、三纈的實物展示。 體驗的專案結合傳統新年的節令, 剪窗花、面塑傳統麵食、製作中國結, 可懸掛可佩戴為手環等對應展覽專案的9個體驗內容。

非遺技藝以體驗的形式傳習

體驗傳習內容對應這9個展覽的非遺專案、對應當下的節令展開:傳統新年窗花的剪紙製作、傳統新年的麵食製作、迎新春風箏製作、體現和諧價值觀的團扇製作、中國竹編、紮染手帕、中國結、印刻新年賀卡的橡皮章、精裝書製作等項目。 每個項目均會有非遺傳承人或專業老師親身示範傳習。

同時, 也會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參與。 讓孩子們不僅能夠認識、體會、熟悉古老的技藝, 樂學博聞, 而且還是從根本上探索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活動承包方卉木社負責人張春紅告訴記者:“傳統的非遺傳承主要是通過民間藝人以師帶徒的方式進行, 這種方式使得一些統文化的傳承鏈中斷, 或因種種原因而失傳, 青少年教育正好解決了非遺傳承的困境。 培養非遺傳習人, 使非遺後繼有人, 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的重要方面, 通過傳承人示範與傳授, 普通民眾尤其是青年人才有可能接受、掌握某項非遺的技術、技藝、技能, 並有可能成為新的骨幹傳承人, 才有可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

傳之久遠。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標識, 蘊含著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 承載著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文化生命密碼。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的思想、文化、藝術等營養, 吸收到青少年活動中來, 使之成為生動鮮活的教育因素, 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以非遺技藝體驗作為學生瞭解傳統文化的方式, 是一種創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