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毒舌研報丨為什麼銀行突然變得很行了?

文/齊齊魯

上周剛寫了房地產, 丫就開始調整。

但是我氣定神閑(這都是吹的, 前面那個“丫”字已經暴露了)。 因為就像去年我看錯白酒行情一樣, 一撥行情要發動沒那麼容易, 所以要熄火也沒那麼容易。

本期寫寫銀行, 兼顧行業框架和當下熱點。 首先說, 關注本欄的朋友, 應該不會在銀行股的問題上有大的誤判:

這篇作者名寫錯了, 其實還是我齊齊魯作品, 至今沒有找到魯資資。 還有這篇:

《秋波》這篇中, 很多人只注意了“口技”那段, 就沒好好看看這段:

這篇文章忠實搬運了8位分析師觀點, 其中有3位把銀行/金融作為第一推薦行業。 6位作為推薦行業。

……那位說了, 就算你搬運的研報沒錯, 但是研報也推早了啊。

要知道, 我們看研報絕對不能“貪”——什麼是貪?

貪買入就漲, 貪推票奇准, 這就是貪。 研報不僅映照著分析師的內心, 朋友們——研報更是直接映射著你這個讀者的內心哪!

作為一種“有用之用”, 齊齊魯從來不認為研報能夠帶來較高的智慧和最終的覺悟, 在看研報的過程中, 我們逐漸明白如何與自己、同道和對手總體和諧地相處, 這才是覺悟。

看得多了自然就有幾句感慨, 可能我還是詞不達意, 您幫我一起想想, 看看我說的有沒有點道理。

銀行股的三大邏輯

先說些當前銀行股分析的框架, 上周在和申萬宏源李慧勇老師交流中, 他講了這樣幾句話:

銀行股分析當然不是這麼簡單, 但是這幾句話足以抓住當前銀行股發展的主要矛盾了。

關於銀行股上漲的邏輯, 我們隨便翻翻近期的研報, 就能摘出一條大的脈絡:

天風證券廖志明的《四大行為何有大行情》是近期受到廣泛關注的一份研報, 主要因它是一篇觀點集大成者, 把這篇研報的觀點拆解一下, 最後可以歸結為這幾句話:

1.四大行業績業績改善幅度大, 持續性足。 2.四大行受強監管影響小。 3.增量資金(機構資金)可能更喜歡大銀行。

好, 上面列舉的銀行股投資三大邏輯, 1是從基本面的業績角度說,

2是從政策面角度說, 3是從資金面角度說。 所以, 我們就從這三個角度分別搬運研報, 來講講銀行股的分析框架。

為什麼業績改善大且可持續?

國內研報已經不好使了, 咱們讓外國解放軍念念經, 反正今年6月MSCI納入A股, 同志們都等著外國解放軍哪。

華創證券牛播坤老師(廣發證券郭磊多次向本欄推薦過牛播坤老師財政方面的研報)近期有一篇翻譯作品, 你們一定不會關注。 原文是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期的一篇工作論文, 題目很high, 叫作《新興市場銀行盈利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直接上結論吧:1.“長期利率上行對銀行盈利有抬升作用, 長短利差擴大將使得銀行期限轉換業務盈利能力更強”。 2.GDP越好, 銀行息差(理解為貸款利息高於存款利息的部分)越低——這和我們通常的感覺不一樣謔謔謔。 3.(主權風險帶來的)匯率貶值, 會拉低銀行收益。

以上3點, 對照當下都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很感謝牛播坤老師。 其中, 我們重點說說第1點。 當前債市利率處於歷史高位, 10年期政策性金融債突破了5.10%, 這是什麼概念反正你也不用懂。你只要知道,這個時候,資金來源有保障的銀行,盈利能力更強就行了。

我師傅王吉祥跟我說,銀行就是資金製造業,原材料是存款,產品是貸款,利潤就是息差。當然,存款的來源,各家不同,有的原材料比較貴,有的比較便宜,那麼在息差上行的階段,我們最好就選原料便宜的銀行——理財、同業、委外,沒有什麼比存款更便宜的了。

那要說搞存款,同志們,誰比四大行更牛啊。

以上是從宏觀角度看銀行,下面再從微觀角度說說:

一是息差,息差呈現見底企穩的態勢,下圖取自中信證券肖斐斐研報:

按季度看,則息差已連續兩個季度上行,取自興業證券王德倫研報:

二是利潤的回升,這已經是共識。請記住一句話,目前銀行分析師一致預期是銀行股ROE會達到14-15%。

三是資產品質和經營風險。關於不良率、撥備覆蓋率等指標,我們就不多說了。我師傅說,第一,這不是當前的主要矛盾。第二,這些資料有辦法粉飾。

政策面:老實孩子更受益

關於這一點,齊齊魯是有記憶的,那大概是2008-2009年,當時銀行業研報還不是現在的樣子,主要推薦的標的是個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什麼呢?

因為同業業務做得好。既然規模很重要,那當然是誰能搞來更多的錢,放更多的貸(以及其他賺錢的方向),誰的業績就會更好啦。

但是現在形勢變了。為什麼農行能夠在沉寂很久以後,突然成為了最佳標的之一?

答案很簡單,因為農行是“老實孩子”。關於“老實孩子”更受益的問題,多份研報都涉及了,我們只歸為一句話:

同業負債少、表外業務少、非標投資低的,老實孩子,恭喜你們,天亮了!

表外轉表內、非標轉標的過程中,也是老實孩子、大孩子收益,這也很好理解。

你或許會問,什麼表外、同業、非標,這都什麼東西?確實,在讀銀行研報的時候,你必須碰到這些名詞,我們交易部老大陳琦推薦的一個公眾號叫“三折人生”,我覺得挺好,你可以去裡面看看漫畫,一個晚上,包你懂。

順便說一句,遇到名詞動手查查,不要略過他,長此以往,研報通讀,不吃虧!

今年的錢都愛銀行

最後一個角度,我們把估值和資金放在一起說。也就幾句話:

1.銀行受冷落很久了,越是往日你對我愛答不理,越是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是中泰證券戴志鋒研報中取的圖,基金持倉銀行股的比例:

2.今年入市的增量資金,通常都是機構和老外,這類大資金。話說今年以來,一天就發上百億、三百億的基金可不少啊,6月份還有MSCI納入A股,你讓這些大資金買創業板的僵屍股?對不起,進去出不來啊。所以,銀行股是很好的選擇啊。

3.銀行股動態估值不高。主流的觀點一句話:15%的ROE,1倍的PB(大行),8倍的PE(銀行整體),放眼全市場,還有比銀行股更性感的嗎?還有誰?

最後一個結論,可能讓你失望

可是話說回來,目前銀行股曲線的陡峭程度,已經成為我腦海中比較討厭的那種了。當然,一輪行情的啟動和終止都沒那麼容易,但是,上周“水煮舊聞”看完後還沒感覺的朋友,您可一定得注意短線風險,我們作為研報的搬運工,目前確實搬不出來看空銀行的理由,但是,還是那句話,我們看研報,一定不要貪。

最後我要用國信證券銀行大表哥王劍的一段結論,結束本文。他在微信公眾號文章《銀行估值原理:入門篇》中有如下表示(齊齊魯脫了水的):

1. 銀行估值也是未來現金流折現。

2. 未來現金流主要是息差收入,好辦。

3. 難辦的是風險評估,無法量化,導致銀行估值最後成了一場全市場的猜謎遊戲。

4. 宏觀經濟是最重要變數。所以週期拐點會有巨大投資機會。

5. 所以,要很好地投資銀行股,你首先得是一名優秀的宏觀分析師。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洩氣?別難過了,在很多次行情中,其實你都不必做先知先覺者,只需要感受水溫。通過讀研報,你完全可以把握到溫度的變化。

happy ending照例是一道思考題:25只銀行股中,您認為投資邏輯最不像銀行股的是哪一隻,為什麼?歡迎您留言回答。

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本材料僅供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資者閱讀,不得視為要約,不得向不特定物件進行複製、轉發或其它擴散行為,管理人對未經許可的擴散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

這是什麼概念反正你也不用懂。你只要知道,這個時候,資金來源有保障的銀行,盈利能力更強就行了。

我師傅王吉祥跟我說,銀行就是資金製造業,原材料是存款,產品是貸款,利潤就是息差。當然,存款的來源,各家不同,有的原材料比較貴,有的比較便宜,那麼在息差上行的階段,我們最好就選原料便宜的銀行——理財、同業、委外,沒有什麼比存款更便宜的了。

那要說搞存款,同志們,誰比四大行更牛啊。

以上是從宏觀角度看銀行,下面再從微觀角度說說:

一是息差,息差呈現見底企穩的態勢,下圖取自中信證券肖斐斐研報:

按季度看,則息差已連續兩個季度上行,取自興業證券王德倫研報:

二是利潤的回升,這已經是共識。請記住一句話,目前銀行分析師一致預期是銀行股ROE會達到14-15%。

三是資產品質和經營風險。關於不良率、撥備覆蓋率等指標,我們就不多說了。我師傅說,第一,這不是當前的主要矛盾。第二,這些資料有辦法粉飾。

政策面:老實孩子更受益

關於這一點,齊齊魯是有記憶的,那大概是2008-2009年,當時銀行業研報還不是現在的樣子,主要推薦的標的是個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什麼呢?

因為同業業務做得好。既然規模很重要,那當然是誰能搞來更多的錢,放更多的貸(以及其他賺錢的方向),誰的業績就會更好啦。

但是現在形勢變了。為什麼農行能夠在沉寂很久以後,突然成為了最佳標的之一?

答案很簡單,因為農行是“老實孩子”。關於“老實孩子”更受益的問題,多份研報都涉及了,我們只歸為一句話:

同業負債少、表外業務少、非標投資低的,老實孩子,恭喜你們,天亮了!

表外轉表內、非標轉標的過程中,也是老實孩子、大孩子收益,這也很好理解。

你或許會問,什麼表外、同業、非標,這都什麼東西?確實,在讀銀行研報的時候,你必須碰到這些名詞,我們交易部老大陳琦推薦的一個公眾號叫“三折人生”,我覺得挺好,你可以去裡面看看漫畫,一個晚上,包你懂。

順便說一句,遇到名詞動手查查,不要略過他,長此以往,研報通讀,不吃虧!

今年的錢都愛銀行

最後一個角度,我們把估值和資金放在一起說。也就幾句話:

1.銀行受冷落很久了,越是往日你對我愛答不理,越是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是中泰證券戴志鋒研報中取的圖,基金持倉銀行股的比例:

2.今年入市的增量資金,通常都是機構和老外,這類大資金。話說今年以來,一天就發上百億、三百億的基金可不少啊,6月份還有MSCI納入A股,你讓這些大資金買創業板的僵屍股?對不起,進去出不來啊。所以,銀行股是很好的選擇啊。

3.銀行股動態估值不高。主流的觀點一句話:15%的ROE,1倍的PB(大行),8倍的PE(銀行整體),放眼全市場,還有比銀行股更性感的嗎?還有誰?

最後一個結論,可能讓你失望

可是話說回來,目前銀行股曲線的陡峭程度,已經成為我腦海中比較討厭的那種了。當然,一輪行情的啟動和終止都沒那麼容易,但是,上周“水煮舊聞”看完後還沒感覺的朋友,您可一定得注意短線風險,我們作為研報的搬運工,目前確實搬不出來看空銀行的理由,但是,還是那句話,我們看研報,一定不要貪。

最後我要用國信證券銀行大表哥王劍的一段結論,結束本文。他在微信公眾號文章《銀行估值原理:入門篇》中有如下表示(齊齊魯脫了水的):

1. 銀行估值也是未來現金流折現。

2. 未來現金流主要是息差收入,好辦。

3. 難辦的是風險評估,無法量化,導致銀行估值最後成了一場全市場的猜謎遊戲。

4. 宏觀經濟是最重要變數。所以週期拐點會有巨大投資機會。

5. 所以,要很好地投資銀行股,你首先得是一名優秀的宏觀分析師。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洩氣?別難過了,在很多次行情中,其實你都不必做先知先覺者,只需要感受水溫。通過讀研報,你完全可以把握到溫度的變化。

happy ending照例是一道思考題:25只銀行股中,您認為投資邏輯最不像銀行股的是哪一隻,為什麼?歡迎您留言回答。

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本材料僅供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資者閱讀,不得視為要約,不得向不特定物件進行複製、轉發或其它擴散行為,管理人對未經許可的擴散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