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隆“羅生門”:格力系“入主”與董明珠連任,有啥微妙關係?

64歲的董明珠將在4個月後迎來換屆。 半年前她對接班人的話題是拒絕的;近期卻一反常態稱“希望有年輕人頂上來”。 她態度180度大轉彎,

跟珠海銀隆近期的人事變動有什麼隱秘關聯?

對董明珠而言, 2018年5月31日這個充滿懸疑的重要日子, 故事走向可能已經鋪墊好了。

1月17日, 《財經》雜誌稱“格力系全面進入銀隆”, 理由是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銀隆”)的創始人魏銀倉於2017年12月辭任董事長, 分管公司核心業務的副總裁也多由原格力背景員工接手。 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隨後澄清:“格力跳槽過去幾個人, 全面進駐的說法太誇張。 ”

“第一反應是吃驚。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對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表示, 魏銀倉離任和一系列人事調整, 可能是格力系人馬最終入主銀隆的前奏。

另一個引發猜測的事實是, 作為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兼總裁, 董明珠的任期將於今年5月31日屆滿,

已經64歲的她能否連任還是個謎。 被她寄予厚望的珠海銀隆在這個關鍵時刻發生創始人退位一把手事件, 難免令人浮想聯翩。

與董明珠進軍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形成落差的是, 她的造車夢似乎停滯不前, 最近還傳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至少12億元的消息。 珠海銀隆的資金鏈是否遇上麻煩?它能承受董明珠的欲望嗎?為什麼格力和董明珠要緊握這張牌?

資金缺口有多大?

擁有鈦酸鋰電池的珠海銀隆, 被董明珠譽為“被埋在沙子裡的金子”。

2016年12月的一場論壇上, 董明珠說:“今天, 我願意拿我所有的資產投入到銀隆。 ”而在此之前一個月, 格力電器以130億元估值收購珠海銀隆的計畫遭到股東會否決。

論壇當日, 董明珠拉上王健林、劉強東等,

共同出資約30億元, 獲得珠海銀隆22.39%股權, 公司估值隨之暴漲220倍至134億元。 此後董明珠兩次增資並晉身為二股東, 並在2017年2月促成格力與珠海銀隆高達200億元的合作, 珠海銀隆趁勢走上大舉擴張之路。

▲董明珠與王健林、劉強東。

在董明珠以個人身份入股後的近9個月裡,

珠海銀隆幾乎以每月一個的速度簽下各種新建產業園項目, 她個人更是頻繁為這些項目月臺。

從2016年12月到2017年8月, 珠海銀隆在蘭州、南京、天津、洛陽等地簽署多個新建產業園專案, 其中最大的一筆投資達195億元。 據統計, 珠海銀隆在全國的產業園區已達11個, 其中在建的有7個, 這些項目總耗資需求超過800億元。

面對這麼巨額的資金需求, 錢從哪兒來?

根據格力電器去年2月針對深交所問詢發佈的回復函, 珠海銀隆在2014年虧損超過2億元, 2015年和2016年分別盈利4.16億元、8.36億元, 這其中還包括國家的補貼;營收方面, 2015年和2016年兩年加起來接近120億元。

上述公告還顯示, 珠海銀隆預計2017年新能源車銷售目標為3萬輛, 營收約300億元。 但據《財經》報導, 珠海銀隆副總裁李志透露珠海銀隆2017年銷售近7000輛, 訂單收入約85億元, 這顯然與此前的目標有不小的差距。

至於營收之外的資金來源, 根據公開信息, 中信銀行廣州分行曾於2017年5月給予珠海銀隆276億元的授信額度。 此外魏銀倉在2017年8月曾透露, 公司還獲得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授信支持,但具體額度不明。

粗略估算,珠海銀隆的資金缺口不小。據《財經》報導,李志承認2017年總的資金流出高於資金流入,缺口約40多億。這一數字是否偏於保守就不得而知了。

在資金承壓的背景下,珠海銀隆拖欠供應商貨款的風波很難不被外界過度解讀。

12億元的拖欠款是否屬實?珠海銀隆方面在1月17日對無冕財經表示,一切以律師聲明為准。該律師聲明否認惡意拖欠,稱《財經》“誇大了銀隆公司應付供應商貸款問題”,但承認了拒付珠海思齊公司部分貨款的事實,理由是對方存在嚴重品質問題、售後缺失,雙方目前正在走訴訟程式。

根據珠海思齊副總經理束磊對《每日經濟新聞》的說法,目前珠海銀隆拖欠的7600萬元貨款,僅有1700多萬元在走訴訟流程,剩餘5000多萬元是沒有爭議的,但這批貨款拖欠時間最短8個多月、最長1年4個月。珠海思齊方面還稱,“據我們瞭解,我們被拖欠貨款的金額數目不是最大的,有的供應商被拖欠2到3個億,只是他們不願意曝光。”

董明珠手中的王牌?

在珠海銀隆大肆擴張背後,董明珠的造車夢走得並不順暢。

事實上,以生產電動大巴、電動皮卡、電動商務車為主的珠海銀隆,並無乘用車生產資質和經驗。2017年6月,珠海銀隆曾公佈一款廣通SUV的車型照片,當時被業界解讀為董明珠正式進軍乘用車市場的信號。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諮詢珠海銀隆方面得知,廣通SUV屬於協力廠商合作生產,上市時間可能在今年6月,但珠海銀隆僅提供電池、電機等,生產加工環節依然由有生產資質的合作方完成。珠海銀隆方面強調,公司目前還是專注商用車市場,沒有進軍乘用車市場的計畫。

▲銀隆的整車業務主要為商用車,目前不涉及乘用車。

董明珠在汽車領域頻頻異動。2017年9月,她和格力團隊參觀天津一汽夏利工廠,迅速引發格力入股的猜測,格力電器隨後不得不發佈公告,稱“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達成過任何一致意見”。不到兩個月後,一汽夏利以公開受讓方式轉讓股份,分析人士猜測格力大概率會接盤、以補上珠海銀隆整車生產的短板,不過最後未能如願。

進軍新能源車的道路似乎陷入僵局,這可能是董明珠始料未及的。在她原本的設想中,珠海銀隆的儲能技術可以幫助格力打通從創能、儲能到家電能源管理等整個系統,説明格力切入前景廣闊的新能源車市場。這一切正是格力最需要的。

董明珠早在2013年2月就謀劃著 “再造一個千億”,她希望“格力未來5年每年按200億的增長速度,可以實現2000億”。但格力電器2016年營收為1083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120億元,顯然離她的目標還很遠。

產業觀察家梁振鵬曾表示,格力電器最大的問題是產品結構過於單一,這就意味著其會面對經營風險。而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前景非常好,政策支持力度大,是格力電器多元化發展的方向。

對董明珠而言,珠海銀隆不僅是格力轉型的一張牌,對她個人的意義可能更為特殊。

董明珠以個人全部資產10億元入股珠海銀隆,兩次增資後持股17.4627%,位列第二大股東。已經從董事長退位的公司創始人魏銀倉,通過珠海銀隆投資控股集團持股25.9895%,仍為珠海銀隆第一大股東,目前僅擔任公司董事。

據《財經》援引知情人士稱,銀隆在2017年7月大範圍調整組織架構,目前的7位副總裁中有4位擁有格力履歷,曾在格力負責採購、財務、品質、生產技術等核心業務。

董明珠為首的格力系對珠海銀隆的控制力顯然在提升,有銀隆股東對《財經》表示,公司現在發展很快,原來的管理比較粗放,董明珠入股後開始規範公司治理,整體來看,銀隆的管理模式正在朝現代企業管理、先進製造業管理的方向轉變。

這對珠海銀隆來看是好事,對董明珠又何嘗不是?

劉步塵對無冕財經表示,當初,董明珠個人投資珠海銀隆,實際上是為她下一屆有可能離開格力電器提前佈局,找到自己的退路,但現在情況可能已經發現變化,加大對珠海銀隆的控制權,可能與其謀求連任有關,“目前看來,董明珠下屆連任董事長已經是板上釘釘。”

劉步塵進一步分析稱,隨著格力與董明珠對珠海銀隆的控制力提升,不排除未來繼續對珠海銀隆發起收購,對格力而言,此舉可以增加營收、加速多元化進程;對董明珠而言,其在格力電器的話語權甚至股權比例也有機會提高。

2017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對格力的接班人問題閉口不談,還說五年之內不要談論這個話題。但在今年1月3日,她在央視財經《交易時間》中一反常態地談到了退休,她說,真的希望現在有年輕人能夠頂上來,如果有人能接上來,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短短半年時間,為何態度發生180度轉變?雖然董明珠不會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向外人言說,但外界看得見的是,她在銀隆的地位正不斷穩固,正如銀隆對格力的重要性也在提升。

目前看來,雖然4個月後的換屆連任仍是個謎,但董明珠似乎已對未來已了然於心。只是這個未來可能是一步險棋。

公司還獲得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授信支持,但具體額度不明。

粗略估算,珠海銀隆的資金缺口不小。據《財經》報導,李志承認2017年總的資金流出高於資金流入,缺口約40多億。這一數字是否偏於保守就不得而知了。

在資金承壓的背景下,珠海銀隆拖欠供應商貨款的風波很難不被外界過度解讀。

12億元的拖欠款是否屬實?珠海銀隆方面在1月17日對無冕財經表示,一切以律師聲明為准。該律師聲明否認惡意拖欠,稱《財經》“誇大了銀隆公司應付供應商貸款問題”,但承認了拒付珠海思齊公司部分貨款的事實,理由是對方存在嚴重品質問題、售後缺失,雙方目前正在走訴訟程式。

根據珠海思齊副總經理束磊對《每日經濟新聞》的說法,目前珠海銀隆拖欠的7600萬元貨款,僅有1700多萬元在走訴訟流程,剩餘5000多萬元是沒有爭議的,但這批貨款拖欠時間最短8個多月、最長1年4個月。珠海思齊方面還稱,“據我們瞭解,我們被拖欠貨款的金額數目不是最大的,有的供應商被拖欠2到3個億,只是他們不願意曝光。”

董明珠手中的王牌?

在珠海銀隆大肆擴張背後,董明珠的造車夢走得並不順暢。

事實上,以生產電動大巴、電動皮卡、電動商務車為主的珠海銀隆,並無乘用車生產資質和經驗。2017年6月,珠海銀隆曾公佈一款廣通SUV的車型照片,當時被業界解讀為董明珠正式進軍乘用車市場的信號。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諮詢珠海銀隆方面得知,廣通SUV屬於協力廠商合作生產,上市時間可能在今年6月,但珠海銀隆僅提供電池、電機等,生產加工環節依然由有生產資質的合作方完成。珠海銀隆方面強調,公司目前還是專注商用車市場,沒有進軍乘用車市場的計畫。

▲銀隆的整車業務主要為商用車,目前不涉及乘用車。

董明珠在汽車領域頻頻異動。2017年9月,她和格力團隊參觀天津一汽夏利工廠,迅速引發格力入股的猜測,格力電器隨後不得不發佈公告,稱“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達成過任何一致意見”。不到兩個月後,一汽夏利以公開受讓方式轉讓股份,分析人士猜測格力大概率會接盤、以補上珠海銀隆整車生產的短板,不過最後未能如願。

進軍新能源車的道路似乎陷入僵局,這可能是董明珠始料未及的。在她原本的設想中,珠海銀隆的儲能技術可以幫助格力打通從創能、儲能到家電能源管理等整個系統,説明格力切入前景廣闊的新能源車市場。這一切正是格力最需要的。

董明珠早在2013年2月就謀劃著 “再造一個千億”,她希望“格力未來5年每年按200億的增長速度,可以實現2000億”。但格力電器2016年營收為1083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120億元,顯然離她的目標還很遠。

產業觀察家梁振鵬曾表示,格力電器最大的問題是產品結構過於單一,這就意味著其會面對經營風險。而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前景非常好,政策支持力度大,是格力電器多元化發展的方向。

對董明珠而言,珠海銀隆不僅是格力轉型的一張牌,對她個人的意義可能更為特殊。

董明珠以個人全部資產10億元入股珠海銀隆,兩次增資後持股17.4627%,位列第二大股東。已經從董事長退位的公司創始人魏銀倉,通過珠海銀隆投資控股集團持股25.9895%,仍為珠海銀隆第一大股東,目前僅擔任公司董事。

據《財經》援引知情人士稱,銀隆在2017年7月大範圍調整組織架構,目前的7位副總裁中有4位擁有格力履歷,曾在格力負責採購、財務、品質、生產技術等核心業務。

董明珠為首的格力系對珠海銀隆的控制力顯然在提升,有銀隆股東對《財經》表示,公司現在發展很快,原來的管理比較粗放,董明珠入股後開始規範公司治理,整體來看,銀隆的管理模式正在朝現代企業管理、先進製造業管理的方向轉變。

這對珠海銀隆來看是好事,對董明珠又何嘗不是?

劉步塵對無冕財經表示,當初,董明珠個人投資珠海銀隆,實際上是為她下一屆有可能離開格力電器提前佈局,找到自己的退路,但現在情況可能已經發現變化,加大對珠海銀隆的控制權,可能與其謀求連任有關,“目前看來,董明珠下屆連任董事長已經是板上釘釘。”

劉步塵進一步分析稱,隨著格力與董明珠對珠海銀隆的控制力提升,不排除未來繼續對珠海銀隆發起收購,對格力而言,此舉可以增加營收、加速多元化進程;對董明珠而言,其在格力電器的話語權甚至股權比例也有機會提高。

2017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對格力的接班人問題閉口不談,還說五年之內不要談論這個話題。但在今年1月3日,她在央視財經《交易時間》中一反常態地談到了退休,她說,真的希望現在有年輕人能夠頂上來,如果有人能接上來,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短短半年時間,為何態度發生180度轉變?雖然董明珠不會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向外人言說,但外界看得見的是,她在銀隆的地位正不斷穩固,正如銀隆對格力的重要性也在提升。

目前看來,雖然4個月後的換屆連任仍是個謎,但董明珠似乎已對未來已了然於心。只是這個未來可能是一步險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