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在連續22個季度營收下降後 IBM最終實現增長扭轉了頹勢

在連續22個季度營收下滑後, IBM實現了增長, 但它是否已經扭轉頹勢?

IBM在最近一個財季的收入增長了1%, 但全年業績連續第六年下降。 該公司幾乎回到了20年前的水準, 不包括通貨膨脹。

IBM公佈的季度財務業績, 是五年來的第一次, 比前一年的季度業績要好。 IBM第四季度的營收實際上增長了3.6%, 達到225.4億美元, 不過年度業績顯示, IBM的營收下降了1%, 至791.4億美元。 (參見:IBM第四季度edge預期, 即服務運營費率為103億美元)

這是自1997年IBM營收785.1億美元以來最糟糕的年度數字。 當然, 錢不像以前那麼值錢了。 今天, IBM應該宣佈1200億美元的營收——這是我的圖表的右上角——只是為了與美國的通脹保持同步。

我們能不能說IBM的衰落已經觸底, 甚至已經走出了困境?目前還不清楚。 季度業績有所改善, 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 IBM受益於匯率變動——美元走弱。 如果沒有這一資料, 按照IBM自己的評估, 季度增長率僅為1%,

而不是3.5%。

其次, IBM得益於新的Z系列大型機的銷售。 IBM全球市場高級副總裁馬丁•施勒特在電話會議上表示, 大型機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1%。 這種表現能否維持下去還有待觀察。

不過, 儘管硬體部門表現不錯, 但它增加了Z系統、Power9電腦和存放裝置的銷量——這並不是IBM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過去的一年裡, 81.9億美元的系統銷售額只占總收入的10.3%。

IBM最大的部門——科技服務和雲服務的營收下降了3%, 至342.8億美元, 而來自全球商業服務(163.5億美元)和認知解決方案(184.5億美元)的收入幾乎沒有變化。

IBM經常公開的戰略是將銷售從老的、低利潤率的業務轉移到新的、利潤率更高的業務, 如雲服務、人工智慧、安全、區塊鏈和量子計算。 它把這些稱為“戰略需要”。

然而, 這並不是一個單獨的部門, 所以這些數字是可以解釋的。

例如, IBM的系統部門——大型機、minis和storage——在第四季度實現了33億美元的營收, 而IBM的“戰略使命”銷售額為21億美元。 事實上, IBM在雲計算的銷售額中占到了一半——17億美元。

當IBM吹噓自己的雲計算成功時, 這是否會讓聽眾想到Z大型機、minis和storage?

IBM聲稱, 在2017財年, “戰略需要”的銷售額增長了11%(在匯率調整後的增幅為10%), 現在占到了總收入的46%。 但無論他們在計算什麼, 這些收益都不足以抵消其他領域的收入損失。 IBM只會在它們出現的時候恢復增長。

IT行業比較

IBM已經有超過100年的歷史了, 與亞馬遜、穀歌、Facebook和蘋果(新成立的手機公司)等更年輕、更靈活的公司相比, IBM的情況更糟。 微軟也已被微軟超越, 除了2008年的經濟衰退,

以及通過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 進軍智慧手機市場的嘗試都失敗了。

但與在同一個市場上運營的競爭對手相比, IBM的表現並不好。 如圖(上圖)所示, 思科和甲骨文的年營收增長似乎也停滯不前。 與此同時, 戴爾目前是一家私營公司, 目前的營收為616.4億美元, 幾乎與2011年的614.9億美元持平。

儘管最近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應用和社交網路蓬勃發展, 但這些公司都沒有享受到上世紀90年代PC市場爆炸式增長帶來的銷售增長。 另一方面, 他們還沒有看到像IBM這樣的收入暴跌。

如果IBM專注於維持和改進現有業務——而不是旨在提高每股收益的金融工程——那麼它的年銷售額可能會保持在1000億美元左右, 甚至更高。 而且, 這也會排除連續第六年營收下降的故事。

系統硬體銷售增長35%, 是IBM在其他方面表現平平的季度業績中的亮點。

圖片來源:IB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