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畫風詭異的成人童話,好看到尖叫

青春片拍到今天, 再按部就班地戀愛、車禍、打胎, 已經沒什麼看點了。

於是, 去年一部《你好, 舊時光》, 把青春退回到青澀的高中;

一部《天才搶手》, 把青春拍出了諜戰既視感。

今天君君就再給大家安利一部唯美而憂傷的成人童話。

答應君君, 看完記得給爸媽打個電話, 問聲好, 再道個歉哈~

《鏡子面具》I 2005

豆瓣:7.5

與以往我們熟悉的青春片不同, 這部《鏡子面具》描寫的青春, 沒有上學、考試和作業。

因為女主海倫娜從小跟著爸媽的馬戲團, 天天都在看世界。

羡慕嫉妒恨?!但海倫娜超級討厭這樣的生活。

她想過“真實的生活”, 父母的管教、家庭的束縛, 就成了她煩惱的源頭。

和母親吵架時, 海倫娜說了兩句特別惡毒的氣話:

最好是, 你(母親)會被我氣死!

誰想加入馬戲團, 讓他們來代替我啊, 我想過真實的生活!

好巧不巧, 這天晚上, 兩句話都神奇地應驗了:

母親被氣得昏倒病重, 躺在醫院裡等待手術;

黑暗公主代替海倫娜活在真實世界, 自己則被困在牆壁上的畫中世界, 歷經磨難。

作為一部優質的青春童話, 顧名思義, 必須把兩張王牌打得驚豔觀眾:

第一張, 是童話。

影片導演Dave Mckean, 不愧是哈利·波特大電影的美術指導!

整部影片完美塑造了一個奇幻哥特和暗黑朋克風交相輝映的童話世界。

每一個角色和每一幀畫面, 都顛覆了現實世界的模樣, 充滿怪誕、尖銳、跳脫的想像力。

忽閃著書頁等人捕捉的書籍,天空中飛翔的魚兒,人臉彩虹色翅膀的貓······

並且這些想像,又都服務於故事情節,毫無憑空捏造的刻意之感。

每一處光怪陸離、美輪美奐的場景,都源於女主房間、天臺上那些線條分明、畫風淩厲的畫作。

每一個人物角色,都能在女主的想像中找到原型,在影片一開頭就埋下了伏筆。

“鏡子面具”、藏有符咒的水上小屋、光世界和黑暗世界的圓形分界處、光世界女王被黑暗女王傷害······

前後呼應的視覺框架,讓故事結構渾然一體,把一個關於青春的童話,表現得新奇大膽,美輪美奐。

沒錯,第二張王牌,正是青春。

海倫娜進入的這個畫中世界,完全可以看作她對青春的隱喻了:

所有人都像馬戲團的表演者一樣,帶著面具,但沒人喜歡看雜技。

街道和房屋都陰森破敗,代表光明的女王沉睡不醒,被黑暗王后霸道地侵佔著領土。

但這個光明女王和黑暗王后都長得和母親一毛一樣。

在特別叛逆的青春期,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兩面性的父母吧:

一面像光明女王,對我們百般溫柔呵護;

另一面像黑暗王后,強制我們“改頭換面”,變成“聽話”的模樣。

而海倫娜和面具先生歷經艱險,想要找回“鏡子面具”,喚醒光明女王;

其實就是努力掙脫父母和家庭的束縛的成長過程。

期間會遇到各種冒險的選擇,傾聽陌生人的建議,更要面對好夥伴面具先生的背叛。

也只有經歷這一番冒險,才會長大,像海倫娜一樣,發現最真實的生活就在眼前。

海倫娜透過窗戶,發現和黑暗公主一樣的自己,貌似自由,實際上只不過是放肆地張揚。

和所有青春期的女孩一樣,和父母瘋狂吵架,和殺馬特男孩放肆親吻,撕毀代表夢想的畫作······

我們不也總是打著青春的旗幟,懟天懟地懟父母,怨天怨地怨老師麼?!

然而,之後呢?!

正如影片一開場的那句話——

現實生活遠比追求真實自我,要複雜得多,也遠比影片中那些看似暗黑的場景更血淋淋。

我們總是渴望真實,追求自由,但我們哪有過真實生活的能耐?!

這種沮喪和憂傷,就像影片中《Close To U》的音樂聲起,海倫娜像個木偶一樣被擺弄著的模樣——

最天真無邪的自我,被某種“黑暗”取代;

沒有眼淚和歇斯底里,但足以摧毀曾經,讓我們再也回不去。

只是這個過程,就像這場冒險,會痛,會沮喪,但這就是青春!

而影片結尾也用大團圓結局告訴我們:

青春終將逝去,我們終究要長大。

父母的愛,或許方式不對,但始終不減溫暖。

忽閃著書頁等人捕捉的書籍,天空中飛翔的魚兒,人臉彩虹色翅膀的貓······

並且這些想像,又都服務於故事情節,毫無憑空捏造的刻意之感。

每一處光怪陸離、美輪美奐的場景,都源於女主房間、天臺上那些線條分明、畫風淩厲的畫作。

每一個人物角色,都能在女主的想像中找到原型,在影片一開頭就埋下了伏筆。

“鏡子面具”、藏有符咒的水上小屋、光世界和黑暗世界的圓形分界處、光世界女王被黑暗女王傷害······

前後呼應的視覺框架,讓故事結構渾然一體,把一個關於青春的童話,表現得新奇大膽,美輪美奐。

沒錯,第二張王牌,正是青春。

海倫娜進入的這個畫中世界,完全可以看作她對青春的隱喻了:

所有人都像馬戲團的表演者一樣,帶著面具,但沒人喜歡看雜技。

街道和房屋都陰森破敗,代表光明的女王沉睡不醒,被黑暗王后霸道地侵佔著領土。

但這個光明女王和黑暗王后都長得和母親一毛一樣。

在特別叛逆的青春期,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兩面性的父母吧:

一面像光明女王,對我們百般溫柔呵護;

另一面像黑暗王后,強制我們“改頭換面”,變成“聽話”的模樣。

而海倫娜和面具先生歷經艱險,想要找回“鏡子面具”,喚醒光明女王;

其實就是努力掙脫父母和家庭的束縛的成長過程。

期間會遇到各種冒險的選擇,傾聽陌生人的建議,更要面對好夥伴面具先生的背叛。

也只有經歷這一番冒險,才會長大,像海倫娜一樣,發現最真實的生活就在眼前。

海倫娜透過窗戶,發現和黑暗公主一樣的自己,貌似自由,實際上只不過是放肆地張揚。

和所有青春期的女孩一樣,和父母瘋狂吵架,和殺馬特男孩放肆親吻,撕毀代表夢想的畫作······

我們不也總是打著青春的旗幟,懟天懟地懟父母,怨天怨地怨老師麼?!

然而,之後呢?!

正如影片一開場的那句話——

現實生活遠比追求真實自我,要複雜得多,也遠比影片中那些看似暗黑的場景更血淋淋。

我們總是渴望真實,追求自由,但我們哪有過真實生活的能耐?!

這種沮喪和憂傷,就像影片中《Close To U》的音樂聲起,海倫娜像個木偶一樣被擺弄著的模樣——

最天真無邪的自我,被某種“黑暗”取代;

沒有眼淚和歇斯底里,但足以摧毀曾經,讓我們再也回不去。

只是這個過程,就像這場冒險,會痛,會沮喪,但這就是青春!

而影片結尾也用大團圓結局告訴我們:

青春終將逝去,我們終究要長大。

父母的愛,或許方式不對,但始終不減溫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