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留頭不留發,滿清為何一定要推行“剃髮令”?

文|史弟

“全國官民, 京城內外限十日, 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 全部剃髮。 ”

一紙“剃髮令”, 剃掉的不僅僅是漢人的頭髮,

還“剃掉”了萬千顆漢人的腦袋, 更是改變了漢人上千年的儀冠, 氣節和精神也隨之被閹割。

滿人之所以喜歡留這麼一根類似於“豬尾巴”的小辮, 一是出於實用的目的, 作為遊牧民族, 剃髮辮發是為了防止頭髮被風吹散, 可以更好地打獵。

一是關於“馬祖”崇拜的遺俗, 類似于“馬尾巴”。

漢人作為農業民族, 則擁有更加成熟的民族文化和先進的生活生產方式。

《孝經》中的“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管損傷, 孝之始也”, 成了上千年來漢人踐行的價值準則之一。 所以, 一直以來漢人推崇的是“衣冠束髮”。

譬如, 關羽那長長的鬍鬚就是一種美的象徵, 因而有“美髯公”之美譽。

非但如此, 在漢人的文化觀念裡, 剃髮還是一種嚴厲的懲罰手段之一。 以往的時候, 只有罪犯才會被予以剃髮的懲罰。

在此情形下, “剃髮令”註定會受到不少漢人強烈的反彈。 於是, 悲劇也就發生。

“一旦持剪刀, 剪我半頭禿。 華人髡為夷, 苟活不如死。 ”“寧為束髮鬼, 不作剃頭人!”“頭可斷, 發決不可剃”……

為了抵抗滿清的侵略, 江陰﹑嘉定﹑蘇州等江南地區的人們表現的尤為突出,

紛紛揭竿而起, 寧死不降, 戰爭十分慘烈。

也正因此, 為了血腥報復, 滿清當時也犯下了累累罪行。 “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江陰八十一日”…

滿清為何一定要執意推行“剃髮令”, 甚至不惜實行“留頭不留發, 留發不留頭”的殘酷政策?

一句話, 為了統治。

雖然自皇太極以來, 滿清統治者已經認識到漢族文化的優越性, 並在具體的統治過程中學習和效仿, 但為了穩固自身的統治, 必須要多管齊下。

“剃髮令”也好, 之後的“易服令”也罷, 通過動搖漢人文化中最堅硬的一部分, 觸碰漢人心中最柔弱的一部分,

然後在強制執行的過程中, 可以看出漢人有沒有真正的服從現行統治?哪些前朝官員在陰奉陽違?哪些人又會跳出來反抗?

與其讓隱患一直在潛伏, 倒不如讓其自主表現出來, 長痛不如短痛, 乾脆實行肉體消滅政策, 畢其功於一役。

舍此之外, 這種高壓政策不但可以讓漢人身體屈服, 更是對其精神的閹割, 更主要的是, 由此在漢人和滿人的心目中, 同時樹立起滿人有高人一等的特質, 漢人要為之臣服, 每個八旗子弟則要努力維護自身的這種優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