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檜:被臉譜化的救世奸臣

歷史永遠是被勝利者支配, 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早已面目全非。 宋朝歷代皇帝都有修改史官記載的習慣, 連中國歷史上十佳皇帝之首的宋仁宗也不能免俗。 宋史更是由元朝史官所修, 作為中國歷史上修撰的最爛的史書, 前後漏洞百出, 人物嚴重失真, 很難具備歷史參考價值。 作為近千年來頭頂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首桂冠的秦丞相, 作為足足跪了幾百年的秦大人, 我只能說一個字“冤”, 如果是兩個字, 那就是“很冤”, 如果是三個字的話, 那就是“非常冤”!今天, 我借助史料平心氣和的談談我對秦檜這個歷史人物的評價。

也希望大家能積極參與談論, 不拍磚, 不罵人, 不人身攻擊。

一、秦檜是個什麼樣的人

首先, 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秦檜的生平:

秦檜, 字會之。 江甯(今江蘇南京)人。 宋徽宗政和五年登進士第, 曆官太學學正、職方員外郎、禦史中丞。 主張抗金,

反對割地求和。 金軍攻佔開封後, 欲立張邦昌為帝, 秦檜進議狀, 主張另立宋朝宗室為帝, 反對成立張邦昌偽楚政權, 遂被金軍驅擄北去。

在短短百余字秦檜前期生平介紹中, 我們能發現兩點。 首先, 他是一個有很高素養的文化人。 單單能考中進士, 按照現在的學歷評比, 至少是個博士。 題外話, 他在擔任員外郎期間, 針對各地上報奏章書寫字體混亂, 缺乏規矩, 自創了簡單明瞭規範美觀的宋體字, 流傳數百年, 成為現在最通用的書寫體。 按照現在的行話來說, 是一個勇於創新的高學歷人才。

其次, 他是一個有骨氣有道德的文人。 金軍攻佔開封後, 欲立張邦昌為帝, 秦檜進議狀, 主張另立宋朝宗室為帝, 反對成立張邦昌偽楚政權。

百萬兆民, 千百官吏, 在金兵的屠刀下, 敢怒不敢言, 都昧著良心, 大肆勸進。 而只有這個小小的文人, 冒著殺頭的危險, 以文人的方式為趙宋家掙回一點可憐的面子。 秦檜此舉, 頗受人民讚揚。 可以說秦檜若不站出來, 就不大可能會被虜走受苦受罪。 秦檜到金國後, 忍辱負重為徽宗寫乞和書。 可以說這完全是忠臣之舉(誰那麼傻寫乞和書, 自己找糞坑挑, 給自己找後人唾駡踐踏的理由)。

最後, 我們再來看一下秦檜的後人。 俗話說, 梁正房直, 秦檜的曾孫叫秦钜, 南宋抗金名將, 嘉定十四年, 金人南侵進攻蘄州時, 秦钜與郡守李誠之率眾抗敵, 終因寡不敵眾, 金人沒有因為他是秦檜的後人而放過他, 和兒子、女兒一起獻身。 死後,

皇上封他為烈侯。 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位英雄, 為他在蘄州城建了廟, 皇上禦題“褒忠”二字。

中國人一直喜歡蓋棺定論, 那第二部分我就從秦檜的遺囑來談談, 來看看秦檜的真實思想。

二、秦檜的真實思想出處

2006年, 南京出土了一座古墓, 說在裡面發現了秦檜遺書, 最後經過“磚家”考證, 真假難辨。 出於嚴謹的論證角度, 就權當它為文學創作。 那秦檜的遺囑或者說秦檜的真實思想到底是否存在或流露在哪裡呢?答案是肯定的, 就在記載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三朝共計四十六年宋金關係的史料的《三朝北盟會編》中。 該書史料收羅廣泛, 凡詔敕、制誥、書疏、奏議、記傳、行實、碑誌、文集、雜著等, 悉取盡收, 按年月日標示事目,

加以編排, 徵引的文獻達二百多種, 其中有一篇《遺表》, 就是秦檜所做, 真實的記錄秦檜的思想。 (這篇文章文采飛揚, 字句懇切, 拳拳之心躍然紙上, 怎麼看也不像是個權奸, 感覺有點像諸葛亮。 全文見文末。 )

三、秦檜思想的真實解讀

秦檜在《遺表》中著重說明了四大問題:

一是和談的必要性。秦檜力主和談的真實想法:修睦休兵;尋盟於奏峨眉山之後。是謂樂天,以保天下繼代。這話無論放在何時何地任何環境,都是正確的。我朝開國太祖也曾說過,不打無準備之仗,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朱元璋依靠12字方針登頂成功。說的其實都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謀定後動,厚積薄發。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半壁江山淪陷,周邊還有西夏、吐蕃、大理這些豺狼之國,自身又受了重傷,先療傷,再強體,和是唯一的出路。

二是激烈指責愛國賊的空言誤國。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國而好言國事,以為慷慨激昂就能救國救民,更以為說過就等於做過了。自己不挑擔子,還好以大帽子壓人,只要有人提出韜光養晦,就會被指賣國;只要一與金國議和,就會被指媚外。戰爭打的是錢糧,要一流的將帥,需要積累,需要“暫息兵戈勤稼穡”與民生息。秦檜不得以強勢壓下這種言論,斷了不少空談者的仕途和財路,但“開罪言路罪在身後”,國事艱難又難免挂一漏萬,身後的名聲是不可指望的。這個與晚清末年的李鴻章所面臨狀況類似,這裡不做細表了。

三是明確了在惡劣的戰略環境下,如何鞏固治國。以治亂為著黽,以賢才為羽翼,事有未形而宜戒,言或逆耳而可從,緩刑乃得眾之方,訓本乃富民之術,從治亂、選才、軍略等方面進行了保羅闡述,奸臣亂國,忠臣愛國,點到為止好了。

四是深知自己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但仍然抱定報君無路,尚懷結草之忠,義無反顧替皇帝趙構背黑鍋。秦檜感慨,“生逢亂世家國顛沛”,總想做點經世濟國的實事,但“為實事者均不見容於當下”。

四、秦檜的確是主和派

豺狼能吃掉人,絕對不代表著豺狼比人進化層次高,只代表著它比人更野蠻兇殘。在中國歷史上,落後戰勝先進,野蠻戰勝文明的例子比比皆是。金與宋的關係,就如同先前遼與北宋,後期元與南宋,在一定層面上講,就是狼與人的關係。主和派不一定就是軟骨頭,就一定是投降派,何況中國文化傳統,文臣死諫,武將死戰,盲戰與亂戰,只會加速亡國。暫時的示弱,一時納錢稱臣,但若知恥而後勇、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宋國終有一天會報仇血恨,事實也證明金亡于宋蒙之手。

西元1137年,趙構任命秦檜為主持與金國議和,西元1139年在秦檜努力下終於和金朝達成和平協議,史稱“紹興和議”,和議的主要內容:“宋帝向金稱臣,宋每年交銀25萬兩,帛25萬匹。金歸還偽齊劉豫統治下的河南、陝西部分地區,並送還宋欽宗及宋徽宗梓棺,許還梓宮、母、兄、親族。”此協定達成了三大目的:一、賠償數量;二、迎回二聖;三、收回部分領土(簡略)。

賠償是否苛刻?對照北宋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前期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後期增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10萬匹。合計歲銀20萬,絹30萬。紹興和議與澶淵之盟總額相等,大致相當於宋一個州的財政收入。

迎回二聖是天大功勞。二聖北狩是宋絕對沒有面子的事情,迎接他們回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宋朝的國運。後世中明朝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明英宗、明景帝的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講吧。”紹興和議“簽訂後,宋高宗就曾下詔:“淵聖皇帝宮殿令臨安府計度修建”,準備讓欽宗回來後賦閑修養。如果高宗不想迎二帝,“紹興和議”簽訂前就可以在談判時偷偷的對金人暗示,達成協議的首要條件,是不讓二帝回來。而事實是紹興和議的內容是金國答應迎回二帝。

協定達成後整個社會反響。當時人們都以為和平即將到來,欽宗南歸在即。嶽飛也打算辭職,他在很多不同場合多次講到:“今講好已定,兩宮天眷不日可還,偃武休兵,可期歲月,臣之所情,無避事之謗。”“異時迎還太上皇、甯德皇后梓宮,奉迎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萬年,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矣。然後乞身歸田裡,此臣夙昔所自許者。”和約在嶽飛及絕大多數宋人眼力跟本不是什麼賣國條約,嶽飛也對秦檜這些年來的努力艱苦的談判成果非常滿意。同時也說明“迎二聖”根本不是岳飛與趙構矛盾的根本所在。

五、秦檜最大的罪名——殺嶽飛?

殺岳飛,是秦檜的第一罪名,是金奸的典型罪狀,是穩坐中國歷史上最有名奸臣之首最大的佐證材料。可惜的是,這個罪名根本經不起推敲。

一、秦檜沒有殺嶽飛的能力。嶽飛在當時,是當時全國最有名的軍事將領,岳家軍上下只知嶽,而不知趙,擁兵自重,已經形成了半獨立的態勢。在史書上有多處記載;其沽名釣譽,是當時公認並被他自己承認的。嶽飛當時誰都敢惹,包括皇帝,一次一次撂桃子。又在立儲問題上戳了皇帝的痛處,逆龍鱗。

二、秦檜沒有殺嶽飛的動機。兩國交兵,是軍事與政治的結合體。軍事是政治談判的籌碼。嶽飛打的勝仗越多,秦檜和談的資本就越豐厚。在當時的將領中,岳飛是比較出眾的,嶽飛的善戰無疑是秦檜和談的最佳搭檔。秦檜的政治才能相當高,文武相彰這麼簡單的道理,他清楚的很。

三、從處決的結果來看,殺嶽飛的不是秦檜。關於岳飛一案,秦檜提出的意見是:“岳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嶽雲處徒刑”(想給嶽飛家留個後)。趙構的意見卻是:“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折中監斬”,趙構完全是想斬草除根。

四、“莫須有”恰恰證明殺嶽飛的不是秦檜。岳飛死後,大臣不敢質問趙構,都來質問秦檜,秦檜以“莫須有”應付,實在是有苦說不出。如果他堅決殺嶽飛,大可正義凜然地說出嶽飛的罪狀。以岳飛當時的種種行為,要羅列他的十大二十大罪狀很容易。可秦檜卻以“莫須有”三個字間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不會去查他的罪狀,殺他非我本意。

五、從翻案的時間跨度上來看,嶽飛之死的最大障礙不是秦檜。秦檜死後,嶽飛沒有被平反。在秦檜死後的很長時期裡,趙構堅決不肯為嶽飛平反,甚至還下詔為秦檜辯解:“講和之策,斷自朕志,故相秦檜,但能贊朕而已。近者無知之輩,鼓唱浮言,以惑眾聽,至有偽撰詔命,召用舊臣,抗章公車,妄議邊事,朕甚駭之。內外之臣,成體膚意,如敢肆議,當置典刑。”趙構這番話表明他對秦檜的態度,作為一個成熟的帝王,帝王心術運用了然純熟。否定何談,就是否定秦檜,否定秦檜就是否定自己。終趙構一朝,嶽飛沒有平反。

以上五點,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嶽飛之死的確是趙構與秦檜君臣造成的,但嶽飛之死的的最大禍首是趙構而非秦檜,趙構是決策者,秦檜只是執行者。秦檜認為趙構對他有“知遇之恩、信任之專”,為趙構“分謗”,主動承擔歷史駡名,只能為知己者死,一條道走到黑了。

【附:】

秦檜《遺表》

死生夜旦之常,難逃大數命義。臣子之戒,敢竭愚衷。屬餘息之將辭。戀清時而何及?伏念臣早緣末學,奮自書生。當見危致命之秋,守策名委質之分。畫疆之遣,元樞飛掩。報之符存趙之陳,具寮奉懲斷之指。倉皇皇奔走從君,衣冠不變于中華,覲會自依于常度。雖曆九死其未悔,猶冀一言而可興。草徽廟之二策,身居營窟,心在周行。洎浮海以言旋,舉同朝而趣異。下石而擠者紛至,奉身而退者累年。荷上聖之深知,排群疑而複用。延登右揆,峻陟維垣。專秉任於鈞衡,奉疇諮於帷幄。入而告後,玉音常許。其無心出則稱君,輿論共推於得體。上遵成算,複建中興,惟聰明睿智之絕倫,因古昔帝王之未有。挺身死難,救民於仗節之初;修睦休兵;尋盟於奏峨眉山之後。是謂樂天,以保天下繼代,以率功名居然。甯親以甯神,盈城而盈野。德之厚也,臣何力焉?臣感陛下推心委用之誠,進期畢命;睹陛下求治焦勞之切,退欲忘身。但知方疾以盡公,不敢辭難而避事。仰勤宸注,親屈帝尊訓詞矜惻於孱軀,天步邁臨於寢室。戴恩慈之俯逮,徒感咽以何言。顧愚臣知遇之若斯,雖舉族捐糜而曷報。而臣上負乾坤之造,莫知藥石之功,病在膏盲,命垂晷刻。闕廷注想,難瞻穆穆之光;黽鼎妥安,尚抱拳拳之恨。念籲天而靡逮,忍將死以猶言。文雖不倫,義或有取。伏望皇帝陛下,惟新盛德,謹保清躬,萬壽無疆。行奉東朝之養五兵,不試永居北極之尊。益堅鄰國之歡盟,深思社稷之大計,謹國是之搖動,杜邪黨之窺覦。以治亂為著黽,以賢才為羽翼,事有未形而宜戒,言或逆耳而可從,緩刑乃得眾之方,訓本乃富民之術。雖淵衷之素定,在愚慮之實深。凡此數端,願留聖念臣形留神往,淚盡辭窮。憂國有心,敢忘城噸之策;報君無路,尚懷結草之忠。

一是和談的必要性。秦檜力主和談的真實想法:修睦休兵;尋盟於奏峨眉山之後。是謂樂天,以保天下繼代。這話無論放在何時何地任何環境,都是正確的。我朝開國太祖也曾說過,不打無準備之仗,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朱元璋依靠12字方針登頂成功。說的其實都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謀定後動,厚積薄發。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半壁江山淪陷,周邊還有西夏、吐蕃、大理這些豺狼之國,自身又受了重傷,先療傷,再強體,和是唯一的出路。

二是激烈指責愛國賊的空言誤國。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國而好言國事,以為慷慨激昂就能救國救民,更以為說過就等於做過了。自己不挑擔子,還好以大帽子壓人,只要有人提出韜光養晦,就會被指賣國;只要一與金國議和,就會被指媚外。戰爭打的是錢糧,要一流的將帥,需要積累,需要“暫息兵戈勤稼穡”與民生息。秦檜不得以強勢壓下這種言論,斷了不少空談者的仕途和財路,但“開罪言路罪在身後”,國事艱難又難免挂一漏萬,身後的名聲是不可指望的。這個與晚清末年的李鴻章所面臨狀況類似,這裡不做細表了。

三是明確了在惡劣的戰略環境下,如何鞏固治國。以治亂為著黽,以賢才為羽翼,事有未形而宜戒,言或逆耳而可從,緩刑乃得眾之方,訓本乃富民之術,從治亂、選才、軍略等方面進行了保羅闡述,奸臣亂國,忠臣愛國,點到為止好了。

四是深知自己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但仍然抱定報君無路,尚懷結草之忠,義無反顧替皇帝趙構背黑鍋。秦檜感慨,“生逢亂世家國顛沛”,總想做點經世濟國的實事,但“為實事者均不見容於當下”。

四、秦檜的確是主和派

豺狼能吃掉人,絕對不代表著豺狼比人進化層次高,只代表著它比人更野蠻兇殘。在中國歷史上,落後戰勝先進,野蠻戰勝文明的例子比比皆是。金與宋的關係,就如同先前遼與北宋,後期元與南宋,在一定層面上講,就是狼與人的關係。主和派不一定就是軟骨頭,就一定是投降派,何況中國文化傳統,文臣死諫,武將死戰,盲戰與亂戰,只會加速亡國。暫時的示弱,一時納錢稱臣,但若知恥而後勇、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宋國終有一天會報仇血恨,事實也證明金亡于宋蒙之手。

西元1137年,趙構任命秦檜為主持與金國議和,西元1139年在秦檜努力下終於和金朝達成和平協議,史稱“紹興和議”,和議的主要內容:“宋帝向金稱臣,宋每年交銀25萬兩,帛25萬匹。金歸還偽齊劉豫統治下的河南、陝西部分地區,並送還宋欽宗及宋徽宗梓棺,許還梓宮、母、兄、親族。”此協定達成了三大目的:一、賠償數量;二、迎回二聖;三、收回部分領土(簡略)。

賠償是否苛刻?對照北宋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前期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後期增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10萬匹。合計歲銀20萬,絹30萬。紹興和議與澶淵之盟總額相等,大致相當於宋一個州的財政收入。

迎回二聖是天大功勞。二聖北狩是宋絕對沒有面子的事情,迎接他們回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宋朝的國運。後世中明朝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明英宗、明景帝的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講吧。”紹興和議“簽訂後,宋高宗就曾下詔:“淵聖皇帝宮殿令臨安府計度修建”,準備讓欽宗回來後賦閑修養。如果高宗不想迎二帝,“紹興和議”簽訂前就可以在談判時偷偷的對金人暗示,達成協議的首要條件,是不讓二帝回來。而事實是紹興和議的內容是金國答應迎回二帝。

協定達成後整個社會反響。當時人們都以為和平即將到來,欽宗南歸在即。嶽飛也打算辭職,他在很多不同場合多次講到:“今講好已定,兩宮天眷不日可還,偃武休兵,可期歲月,臣之所情,無避事之謗。”“異時迎還太上皇、甯德皇后梓宮,奉迎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萬年,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矣。然後乞身歸田裡,此臣夙昔所自許者。”和約在嶽飛及絕大多數宋人眼力跟本不是什麼賣國條約,嶽飛也對秦檜這些年來的努力艱苦的談判成果非常滿意。同時也說明“迎二聖”根本不是岳飛與趙構矛盾的根本所在。

五、秦檜最大的罪名——殺嶽飛?

殺岳飛,是秦檜的第一罪名,是金奸的典型罪狀,是穩坐中國歷史上最有名奸臣之首最大的佐證材料。可惜的是,這個罪名根本經不起推敲。

一、秦檜沒有殺嶽飛的能力。嶽飛在當時,是當時全國最有名的軍事將領,岳家軍上下只知嶽,而不知趙,擁兵自重,已經形成了半獨立的態勢。在史書上有多處記載;其沽名釣譽,是當時公認並被他自己承認的。嶽飛當時誰都敢惹,包括皇帝,一次一次撂桃子。又在立儲問題上戳了皇帝的痛處,逆龍鱗。

二、秦檜沒有殺嶽飛的動機。兩國交兵,是軍事與政治的結合體。軍事是政治談判的籌碼。嶽飛打的勝仗越多,秦檜和談的資本就越豐厚。在當時的將領中,岳飛是比較出眾的,嶽飛的善戰無疑是秦檜和談的最佳搭檔。秦檜的政治才能相當高,文武相彰這麼簡單的道理,他清楚的很。

三、從處決的結果來看,殺嶽飛的不是秦檜。關於岳飛一案,秦檜提出的意見是:“岳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嶽雲處徒刑”(想給嶽飛家留個後)。趙構的意見卻是:“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折中監斬”,趙構完全是想斬草除根。

四、“莫須有”恰恰證明殺嶽飛的不是秦檜。岳飛死後,大臣不敢質問趙構,都來質問秦檜,秦檜以“莫須有”應付,實在是有苦說不出。如果他堅決殺嶽飛,大可正義凜然地說出嶽飛的罪狀。以岳飛當時的種種行為,要羅列他的十大二十大罪狀很容易。可秦檜卻以“莫須有”三個字間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不會去查他的罪狀,殺他非我本意。

五、從翻案的時間跨度上來看,嶽飛之死的最大障礙不是秦檜。秦檜死後,嶽飛沒有被平反。在秦檜死後的很長時期裡,趙構堅決不肯為嶽飛平反,甚至還下詔為秦檜辯解:“講和之策,斷自朕志,故相秦檜,但能贊朕而已。近者無知之輩,鼓唱浮言,以惑眾聽,至有偽撰詔命,召用舊臣,抗章公車,妄議邊事,朕甚駭之。內外之臣,成體膚意,如敢肆議,當置典刑。”趙構這番話表明他對秦檜的態度,作為一個成熟的帝王,帝王心術運用了然純熟。否定何談,就是否定秦檜,否定秦檜就是否定自己。終趙構一朝,嶽飛沒有平反。

以上五點,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嶽飛之死的確是趙構與秦檜君臣造成的,但嶽飛之死的的最大禍首是趙構而非秦檜,趙構是決策者,秦檜只是執行者。秦檜認為趙構對他有“知遇之恩、信任之專”,為趙構“分謗”,主動承擔歷史駡名,只能為知己者死,一條道走到黑了。

【附:】

秦檜《遺表》

死生夜旦之常,難逃大數命義。臣子之戒,敢竭愚衷。屬餘息之將辭。戀清時而何及?伏念臣早緣末學,奮自書生。當見危致命之秋,守策名委質之分。畫疆之遣,元樞飛掩。報之符存趙之陳,具寮奉懲斷之指。倉皇皇奔走從君,衣冠不變于中華,覲會自依于常度。雖曆九死其未悔,猶冀一言而可興。草徽廟之二策,身居營窟,心在周行。洎浮海以言旋,舉同朝而趣異。下石而擠者紛至,奉身而退者累年。荷上聖之深知,排群疑而複用。延登右揆,峻陟維垣。專秉任於鈞衡,奉疇諮於帷幄。入而告後,玉音常許。其無心出則稱君,輿論共推於得體。上遵成算,複建中興,惟聰明睿智之絕倫,因古昔帝王之未有。挺身死難,救民於仗節之初;修睦休兵;尋盟於奏峨眉山之後。是謂樂天,以保天下繼代,以率功名居然。甯親以甯神,盈城而盈野。德之厚也,臣何力焉?臣感陛下推心委用之誠,進期畢命;睹陛下求治焦勞之切,退欲忘身。但知方疾以盡公,不敢辭難而避事。仰勤宸注,親屈帝尊訓詞矜惻於孱軀,天步邁臨於寢室。戴恩慈之俯逮,徒感咽以何言。顧愚臣知遇之若斯,雖舉族捐糜而曷報。而臣上負乾坤之造,莫知藥石之功,病在膏盲,命垂晷刻。闕廷注想,難瞻穆穆之光;黽鼎妥安,尚抱拳拳之恨。念籲天而靡逮,忍將死以猶言。文雖不倫,義或有取。伏望皇帝陛下,惟新盛德,謹保清躬,萬壽無疆。行奉東朝之養五兵,不試永居北極之尊。益堅鄰國之歡盟,深思社稷之大計,謹國是之搖動,杜邪黨之窺覦。以治亂為著黽,以賢才為羽翼,事有未形而宜戒,言或逆耳而可從,緩刑乃得眾之方,訓本乃富民之術。雖淵衷之素定,在愚慮之實深。凡此數端,願留聖念臣形留神往,淚盡辭窮。憂國有心,敢忘城噸之策;報君無路,尚懷結草之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