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邊的Gai跪舔失敗,但那邊的Gary奧德曼就要成功了

在剛剛出爐的第90屆奧斯卡提名中, 加里·奧德曼就像個俱樂部, 他們尊敬我, 但我並沒有加入其中”, “當名人是要下功夫的, 不是說電影, 而是別的方面, 你得給自己拉選票”, “如果我做到了, 搞不好已經得了個奧斯卡了”。

《花花公子》訪談版面。

瞧瞧這嗤之以鼻吊不甩的態度, 夠硬核、夠朋克, 一看就是搖滾時代成長起來的無產階級青年, 完全配得上他演過的那些牛逼角色。

然鵝, 現在把頭髮梳成精英模樣, 一天到晚穿著花俏西裝是怎麼回事?就像嘿啪青年周延(GAI)先生唱的:“我命硬, 學不來彎腰”。 蓋德曼先生一見勢頭大好, 也祭出黑框, 扮起紳士, 就等著在美國春晚閃亮一夜了。

撥開雲霧見光明 : )

當然, 奧德曼那次“醉酒探戈”般的靈魂採訪, 猛料遠非金球獎部分, 而是他對梅爾·吉布森的辯護——後者在2006年酒駕被捕後大罵“猶太佬是世界所有戰爭的禍首”, 被全好萊塢抵制。

奧德曼對這場抵制充滿不解:“所謂的政治正確性就是一堆廢話, 梅爾·吉布森只是開了一個不適宜的玩笑而已”, “逮捕他的員警難道就沒說過‘黑鬼’、‘猶太XX’這樣的髒話嗎?”, “平時我們大家都隱藏自己的本性, 裝成政治正確的樣子, 這件事上我感受到所有人那種純粹的偽善”。

曾經風光無限的梅爾·吉布森因這次事件消沉多年。

奧德曼的態度其實很明確:比起衝動失言, 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雙重標準的偽善。 這聽上去有理有據, 但其他人可不這麼想, 反誹謗聯盟直接抨擊他“竟然支持吉布森先生扭曲且充滿歧視的世界觀”,

大眾的輿論風暴也隨之將他侵噬。

身為英吉利周延, 奧德曼第一時間認慫, 從報紙到電視脫口秀, 花樣道歉連軸不停, 才算把大眾的毛捋順。 此處友情建議另一名嘿啪青年王昊(pgone)學習下英倫道歉口音, 至少能聽上去走心一點。

經此一役, 你狗爹再也不敢real, 轉型成為養生朋克。

感受一下這乖巧慈祥的look。

話說回來, 曾讓real奧德曼深惡痛絕的政治正確, 當今世界有所改善嗎?完全沒有, 甚至越來越嚴重。

就說近半年來好萊塢如火如荼的“Time’s up”、“MeToo”(性侵揭發)事件, 一開始的出發點當然是好的, 讓惡貫滿盈如哈威付出應有的代價, 也警示“鹹豬手”猥瑣男們別不把性騷擾當回事。

國外的反性侵遊行。

但隨著事件的進展,“揭發性侵”逐漸演變成一次無法反駁的肅清行動,仿佛誰不參加誰就是阻礙社會進步。

腦供血過剩的人們甚至把矛頭對準了無辜群眾,又是“罪責連坐”,又是“沉默即共犯”,一頂頂大帽子不要錢似的亂扣。逼得曾與“性侵犯們”有過合作的同事紛紛現身,道莫須有的歉,後沒必要的悔,只為明哲保身、劃清界限。君不見一個伍迪·艾倫就逼出不知多少男女演員,一個個割地賠款、悔不當初的模樣。

出演了伍迪·艾倫新片《摩天輪》的賈斯汀·汀布萊克也不能倖免。

這些道歉、聲明的主動性和真誠度先放一邊,關鍵是真的有必要嗎?和伍迪·艾倫有過多次合作的亞力克·鮑德溫就出來抱不平,說這種撇清關係的行為是“不公平、可悲的”;一直敦實靠譜的連姆·尼森也發表聲明說這是一次“witch-hunt”(女巫狩獵)。不過沒幾個人聽他們的,反而引火焚身。有媒體直接以“shut up,Alec Baldwin(閉嘴,亞力克·鮑德溫)”為題抨擊他性別歧視;連姆·尼森則被斥“兩面三刀”,因為他在事態沒這麼嚴重時表態支持“Time’s up”活動。

在這場嚴酷的整風行動中,人們幾乎陷入了“酒神”般的迷狂。

圖 彼得·保羅·魯本斯。

面對異於主流的觀點和叛逆的個體,人們採取的對策往往不是包容、理解,而是“規訓”。這對於廣泛曝光的名人要更為嚴厲,每個人都在攻訐和勸誡中獲得權力行使的快感,以及道德勇士般的“崇高”——所謂的“污點藝人”更是這種“正義之戰”的出征物件。

扛好政治正確大旗,哪怕阿貓阿狗也能升為執法者。人們無意識地行使著員警的職能,施發著主權的暴力。但是,“政治正確”代表了顛撲不破的真理嗎?遠遠不是,它只是在主流觀點中取了一個最大區間罷了。

絕大多數人都只想聽愛聽的,只願看愛看的,盲目地相信自己被煽動的情緒。這使得一些真正有價值、有態度的觀點被抵制、被攻擊。而無數偽善之輩卻得以乘虛而入,以順應大潮暗地討好之舉,換得意見領袖之姿,繼續催眠那些易控的和裝睡的人。

圖 亨利·盧梭。

奧德曼在《花花公子》的採訪裡還說到:“(這個世界)很不妙,而且會越來越糟。”只不過他也選擇了遞出愛的投名狀,裝成“正確”的(偽)君子。

被規訓的奧德曼已經學會了名利場的遊戲規則,能夠帶回他應得的榮譽。但那個嬉笑怒駡、真實鮮活的奧德曼恐怕再難得見了。

嘿啪青年,總歸只能回到地下。

一個接一個的朋克從良,其他的還會遠嗎?

加里·奧德曼的這一面,以後估計很難見到了。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國外的反性侵遊行。

但隨著事件的進展,“揭發性侵”逐漸演變成一次無法反駁的肅清行動,仿佛誰不參加誰就是阻礙社會進步。

腦供血過剩的人們甚至把矛頭對準了無辜群眾,又是“罪責連坐”,又是“沉默即共犯”,一頂頂大帽子不要錢似的亂扣。逼得曾與“性侵犯們”有過合作的同事紛紛現身,道莫須有的歉,後沒必要的悔,只為明哲保身、劃清界限。君不見一個伍迪·艾倫就逼出不知多少男女演員,一個個割地賠款、悔不當初的模樣。

出演了伍迪·艾倫新片《摩天輪》的賈斯汀·汀布萊克也不能倖免。

這些道歉、聲明的主動性和真誠度先放一邊,關鍵是真的有必要嗎?和伍迪·艾倫有過多次合作的亞力克·鮑德溫就出來抱不平,說這種撇清關係的行為是“不公平、可悲的”;一直敦實靠譜的連姆·尼森也發表聲明說這是一次“witch-hunt”(女巫狩獵)。不過沒幾個人聽他們的,反而引火焚身。有媒體直接以“shut up,Alec Baldwin(閉嘴,亞力克·鮑德溫)”為題抨擊他性別歧視;連姆·尼森則被斥“兩面三刀”,因為他在事態沒這麼嚴重時表態支持“Time’s up”活動。

在這場嚴酷的整風行動中,人們幾乎陷入了“酒神”般的迷狂。

圖 彼得·保羅·魯本斯。

面對異於主流的觀點和叛逆的個體,人們採取的對策往往不是包容、理解,而是“規訓”。這對於廣泛曝光的名人要更為嚴厲,每個人都在攻訐和勸誡中獲得權力行使的快感,以及道德勇士般的“崇高”——所謂的“污點藝人”更是這種“正義之戰”的出征物件。

扛好政治正確大旗,哪怕阿貓阿狗也能升為執法者。人們無意識地行使著員警的職能,施發著主權的暴力。但是,“政治正確”代表了顛撲不破的真理嗎?遠遠不是,它只是在主流觀點中取了一個最大區間罷了。

絕大多數人都只想聽愛聽的,只願看愛看的,盲目地相信自己被煽動的情緒。這使得一些真正有價值、有態度的觀點被抵制、被攻擊。而無數偽善之輩卻得以乘虛而入,以順應大潮暗地討好之舉,換得意見領袖之姿,繼續催眠那些易控的和裝睡的人。

圖 亨利·盧梭。

奧德曼在《花花公子》的採訪裡還說到:“(這個世界)很不妙,而且會越來越糟。”只不過他也選擇了遞出愛的投名狀,裝成“正確”的(偽)君子。

被規訓的奧德曼已經學會了名利場的遊戲規則,能夠帶回他應得的榮譽。但那個嬉笑怒駡、真實鮮活的奧德曼恐怕再難得見了。

嘿啪青年,總歸只能回到地下。

一個接一個的朋克從良,其他的還會遠嗎?

加里·奧德曼的這一面,以後估計很難見到了。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