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惠山百葉,時間沉澱出的“非遺”

在無錫市惠山區堰橋街道長安王家莊社區有個遠近聞名的“百葉”村。 明清時期, 長安鎮南有個叫“王家莊”朱巷上的地方, 巷上家家戶戶都會製作豆腐百葉。

當地人口口相傳, 稱朱巷為“豆腐村”。

從朱巷上走出來開辦手工百葉作坊的人很多,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手工百葉傳承人是賀三南、賀惠清兄弟倆, 他們都已60多歲。 他家祖上幾代人都做豆腐百葉或開糟坊, 相傳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2006年, 他們以“阿三”、“阿四”相繼註冊了“阿三百葉”、“阿四百葉”商標。 2012年年底, 又分別榮獲無錫知名商標、十佳特色旅遊商品、地方土特產等。

在賀氏家族中, 最早是從曾祖父賀根培開始做百葉的。 賀三南、賀惠清的父親叫賀二度, 母親叫惠金娣。 夫妻二人子女多, 農忙種田, 農閒做百葉, 工具簡陋, 條件也艱苦, 磨黃豆是用牛來拉石磨, 燒豆漿是拉風箱用柴燒, 用具也是木桶、瓦缸等。

這麼多年來,

生產條件、用具的技術都得到了提升, 他們也採用了電動磨漿機、蒸汽鍋爐、不銹鋼器具等。 不過在生產工藝上, 他們還是堅守傳統工藝。 他們說, 製作過程主要憑祖傳秘方, 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天氣, 浸泡黃豆的時間和溫度要憑經驗控制。 百葉加工過程中的“點花”, 也是通過口感、手觸來判斷豆漿的溫度、濃度, 進而相應處理。 這樣, 製作的百葉一直能保持“軟、韌、肥”的特點。

目前,他們每天要做3000斤左右黃豆的豆製品,生產出的豆製品不愁賣,各銷售點上基本在上午10點左右就售罄收攤。其中,阿四百葉經惠山區政府及教育、質檢行政部門,對他的加工場進行嚴格國標檢測,產品品質過硬,招標確定為惠山區的44所中小學食堂的放心豆製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載體的,關鍵在於傳承人,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和培養至關重要。目前,他們為了讓職工掌握製作工藝,從2014年開始,又分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講座培訓班,培養人才,促進傳承。針對百葉製作工序“點花”手把手教導,培養多名製作工序的學徒。加強對非遺文化繼承人的培訓,確保後繼有人,加大投入,強化保護。

2013年,“阿三百葉製作技藝”和“阿四百葉製作技藝”雙雙獲評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無錫乃至江南地區百葉製作的代表性項目,擴大了江南民間百葉製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轉自無錫惠山旅遊

無錫市旅遊局

每天給你一個

……最美無錫

版權及聲明

1、本微信號所轉載的文/圖/音視頻等,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網路,版權歸屬於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僅作分享。

2、本微信號所轉載內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不願意在此刊登,請及時通知我們予以刪除。

目前,他們每天要做3000斤左右黃豆的豆製品,生產出的豆製品不愁賣,各銷售點上基本在上午10點左右就售罄收攤。其中,阿四百葉經惠山區政府及教育、質檢行政部門,對他的加工場進行嚴格國標檢測,產品品質過硬,招標確定為惠山區的44所中小學食堂的放心豆製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載體的,關鍵在於傳承人,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和培養至關重要。目前,他們為了讓職工掌握製作工藝,從2014年開始,又分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講座培訓班,培養人才,促進傳承。針對百葉製作工序“點花”手把手教導,培養多名製作工序的學徒。加強對非遺文化繼承人的培訓,確保後繼有人,加大投入,強化保護。

2013年,“阿三百葉製作技藝”和“阿四百葉製作技藝”雙雙獲評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無錫乃至江南地區百葉製作的代表性項目,擴大了江南民間百葉製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轉自無錫惠山旅遊

無錫市旅遊局

每天給你一個

……最美無錫

版權及聲明

1、本微信號所轉載的文/圖/音視頻等,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網路,版權歸屬於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僅作分享。

2、本微信號所轉載內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不願意在此刊登,請及時通知我們予以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