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下、中國、九州、華夏這四個稱呼哪個最大

我們常說自己是中國人, 又說自己是華夏兒女。 同時古代常將中國成為天下, 有了逐鹿天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成語, 那麼天下, 中國, 九州, 華夏, 哪個更大呢?

“天下”的範圍有多大?

影視劇中的先秦人形象

“天下”是古人對於世界的一種籠統說法, 不同時期所指代的地理範圍也不同。

“天下”一詞最早是出現在先秦古籍中, 如《詩經·小雅·北山》中有“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 這時的天下並不大, 主要指夏商周三代王權所統治的範圍, 具體包括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流域的湖北以及江浙地區等地。 到了秦代, 隨著郡縣制的設立, “天下”的概念擴大, 南邊和東邊都到了大海邊, 北邊和西邊則依舊沒有具體邊界。 不過, 先秦的一些哲學家認為, “天下”比人們想像的要大得多, 如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就認為, 儒家所說的“天下”實際上只占真正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

不過, 這種觀點在當時被認為是無稽之談。

至明清時期, 中國人通常以包括中國以及周邊的日本、朝鮮等附屬國在內的區域為“天下”。 不過, 更多時候, 天下已經沒有了地理意義, 而成為一種政治上的概念。 比如明末清初顧炎武所說的“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其中的天下指的僅是中國。 顯然他知道“天下”並沒有這麼小, 而只是將“天下”作為一種政治概念。

“中國”到底指哪裡?

“中國”一詞有3000年的使用歷史, 最早出現于周朝。 當時因為華夏民族擁有了相對先進的農耕文明, 並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禮儀制度, 而周圍的四夷仍舊裹著樹葉獸皮靠打獵為生, 於是把自己與四夷分開, 以顯示自己的優越。 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下,

人們將華夏民族所居住的區域稱為“中國”, 意即中央之國。

唐朝長安想像圖

這時的“中國”並非指一個國家, 而是一種地理與文化概念, 其意與“中州”“中夏”“中原”“中華”差不多。 由於國家有時統一, 有時分裂, 中國一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 大致統一時期略指全國,

分裂時多指中原。 “中國”在古典文獻中有時還被用作諸如京城、中原地區、天子直接統治地區、國內等意。

中國正式作為國家名稱是在1912年。 當時合漢、滿、蒙、回、藏五個大族為一家, 定名為中華, 全稱為“中華民國”, 簡稱“中國”, 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政治名詞。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國成立時, 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也簡稱“中國”。

“華夏兒女”為何能代指中國人?

遠古時期中國境內分佈有許多氏族部落。 至西元前2100~前770年, 黃河流域主要形成兩個部落, 其中“華”是黃帝部落的名稱, “夏”是炎帝部落的名稱。 “華”“夏”兩個部落長期與周遭的商族、周族等其他部落交流融合, 逐漸形成華夏族。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相互兼併,

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加強了華夏族與其他各族的密切聯繫, 至秦朝則形成以華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漢朝時, 我國人口繁衍, 影響力日盛, 逐漸以漢族代替了諸夏、華夏等舊稱。

後世也常有人用華夏來指代漢族, 如, 明朝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佛本夷人, 固宜神。 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 則是其自異于華夏矣。 ”如今我們常用的“華夏兒女”“炎黃子孫”, 都是取華夏族的這一層含義。

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裡?

“九州”一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 是戰國時魏國人士託名大禹而著的文章。 該文說, 大禹在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分為“九州”, 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如今, 這九州有各自對應的地域:冀州起自黃河壺口, 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兗州起自黃河下游、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部分地區;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區;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部分地區;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等地;豫州起自中原、黃河下游,涉及河南、山東等地;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等地;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中國古代的九州

以上九州的劃分,將古代中國全部國境囊括在內。所以,九州又一直被當作全國、天下的代名詞。除“九州”外,後世又有“十二州”之說。“十二州”比“九州”多出來的地域,主要為今河北最北部,內蒙古、遼寧和黑龍江的一部分。綜上所述,天下,華夏,九州等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虛指的政治概念,非要排下大小,應該是天下大≥中國≥九州≥華夏了。

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兗州起自黃河下游、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部分地區;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區;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部分地區;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等地;豫州起自中原、黃河下游,涉及河南、山東等地;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等地;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中國古代的九州

以上九州的劃分,將古代中國全部國境囊括在內。所以,九州又一直被當作全國、天下的代名詞。除“九州”外,後世又有“十二州”之說。“十二州”比“九州”多出來的地域,主要為今河北最北部,內蒙古、遼寧和黑龍江的一部分。綜上所述,天下,華夏,九州等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虛指的政治概念,非要排下大小,應該是天下大≥中國≥九州≥華夏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