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醉研禪墨寫春山——張廣昌和他筆下書畫

馬士帥語:

看到眾多戰友喜獲國家一級美畫大師廣昌的墨寶, 令他們各自欣喜不已。 大師的不吝相贈, 不僅得者欣喜若狂, 見者亦都羡慕不已。

細觀得者之人, 他們雖與廣昌神交已久, 也並非都與廣昌交集甚多, 但是, 得者確都是為黃河戰友群勇於無私奉獻的戰友。 由此不僅讓我想到, 淄博聯誼會組織者的良苦用心和廣昌的無私貢獻。 更令人看到淄博聯誼會的凝聚力及全會人員的上下同心!

劉建魯語:

看廣昌的書法和繪畫, 先是驚歎再是震撼。

其書法筆墨雄厚疏達狂放自不待言, 其繪畫卻又意蘊深邃恣意奔瀉。

有人說廣昌的書法師古不泥傳遞著魏晉風神, 我卻感受到廣昌的內心激情澎湃抒發著戰士情懷。

有人說廣昌的繪畫大氣恢宏勢逼大江湧濤, 我卻感受到廣昌的性格耿直坦誠創造著完全獨立的人格。

廣昌的山水多遠取其勢近取其質。

廣昌的人物多瀟灑倜儻恣意澄懷。 廣昌的花鳥多形神兼具畫龍點睛。 看那山, 山則危崖絕壁錯落有致。 看那水, 水則瀑布高懸萬壑爭流。 看那物, 物則氣象萬千直擊人心。 看那人, 人則浩氣自然信步采風, 不由我等不感同身受驚心動魄。

鳴鸞語:

張廣昌一幅幅精美的畫卷, 一張張色彩靚麗的照片吸引住了。 一幅幅, 一張張令人目不暇接, 慢慢欣賞下來, 除了驚歎佩服就是震撼!廣昌戰友真不愧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書, 畫, 篆, 詩樣樣精通, 書畫雍容遒勁, 古風新韻令人叫絕!硯田的攝影作品也不同凡響!期盼更多精美的作品展現!

人生苦旅。 知己幾何。 三十年讀一人, 知否?未必。

與廣昌兄相識, 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 因為共同的愛好, 我們在企業結成了一夥交頭接耳但從不給廠裡添亂的好友 。

從惠民地區呂劇團舞美調入紡織企業, 廣昌被安排在廠工會任倶樂部主任, 他那片小天地自然成了我們一夥糾集在一起聊天喝酒的去處了 。 然喝歸喝, 卻從無妄為之舉, 倒是每每廠裡節慶之時我們便成了紮彩車、 做彩門、 描龍畫鳳的主力軍了 。 那年代理論家叫我們 “企業非正式群體”, 廣昌是頭兒。

讀廣昌, 品在先, 藝在後。 廣昌的耿直坦誠在廠裡是有名的, 不善交際不善言談身邊卻摯友如雲, 他是那種視友情如天的人。

廣昌藝術之路走得並不平坦, 時代的原因, 他沒走進專業藝術院校的大門 。 然而, 憑著他對藝術的天性敏感, 和超人的吃苦精神, 在藝術的海洋裡, 他得以自由的徜徉。人品和藝品是他飛翔的雙翼, 坎坷的生活經歷成為他創作中的絢麗色彩。 朋友圈裡都知道, 廣昌多才多藝, 是一個為藝術而生的人 。他歌唱得好, 弦樂也奏的清揚, 還可以在鬧元宵隊伍裡的彩車上扮演孫悟空疊一串漂亮的後空翻......

才與德對藝術家來說缺一不可。朱熹說過“藝之至,未始不與精神通” 。只有與精神層次上的相通才能夠讓藝術作品被後代所久遠流傳 。 範曽也說過, 學習中國畫不能僅從筆墨下手, 更重要的是要修煉人品,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最終是要靠他的品德來完成作品的 。 只有擁有美的心靈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相反是體會不到生活的魅力的 。

詩言志,藝術更是如此。

藝術家需要自然的、 創造的、 完全獨立的人格。 廣昌生活中很少與閒人交流, 甚至和畫家也溝通不多,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毛病”愈加嚴重。然而,生活中的這只寒蟬,內心世界是那樣的激情澎湃,絢麗多彩。他把時間留給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便讓感覺在其中自由的信步采風。每每出手總是以直接的、放縱的心態和折射心靈的筆觸噴灑在畫紙上,暢快淋漓,不一而足。他不是畫奴,因此他不知疲憊; 因此他始終保持著創作過程中原始的新鮮感; 因此他把生性的率真和樸拙吐露開來; 因此他從不顧忌別人眼裡的自我。

藝術就是這麼個東西, 忘記了自我, 它會眷顧依附你, 一味的自我, 它就是葛朗台 。

觀廣昌的作品, 在對視覺的第一衝擊之後需要細細的咀嚼和品味 。

廣昌的書法師古不泥, 善用其心。 他不尚蹈矩循規和機械臨池, 注重性情的揮灑和筆墨的感覺。在他的書法線條裡少見柔媚的東西,無論提、按、使、轉還是急、緩、暢、澀,即傳通著魏普風神, 又凸顯鮮明的藝術個性。

廣昌的畫,中西皆能,山水、人物、花鳥都會,卻少有科班院校的痕跡,但我們卻能從他的線條、 肌理、 留白、 對比中讀出東方藝術的逸趣和中國筆墨的哲學境界。 他的畫靜謐處纖絲遊煙,精墨微毫,宛如清溪;狂放處恣意奔瀉,氣勢恢宏;勢逼大江湧濤,大家風範躍然紙上 。觀之時有竹下吟風間或蕩舟滄海之感 ,實為滌心蕩魄也 。

廣昌對書畫藝術的追求和探索會給我們些許啟示:藝術的技術創造終歸於“技”,技之學可獲也;然藝術之性靈的表達則歸於“質”,質之天予,可遇不可求也。

在朋友們的敦促下, “張廣昌書畫展” 在廣昌六十歲與大家見面了。在作品集刊印之際,兄囑我在作品集中說點什麼,誠然,愚實未完全讀懂廣昌兄,幸來日方長,學未晩矣。至於寫序,自知資淺質陋,恐汙華章。因據以力拒,但兄命難違,只得從之。要說的話太多了, 撰四句順口溜以祈廣昌兄心悅、體安、藝祺。未盡之言,酒桌上見吧。

虔修佛心書大我,

醉研禪墨寫春山 。

但使春華不虛度,

樂見丹青再涅槃 。

個人簡介

廣昌的耿直坦誠在廠裡是有名的, 不善交際不善言談身邊卻摯友如雲, 他是那種視友情如天的人。

廣昌藝術之路走得並不平坦, 時代的原因, 他沒走進專業藝術院校的大門 。 然而, 憑著他對藝術的天性敏感, 和超人的吃苦精神, 在藝術的海洋裡, 他得以自由的徜徉。人品和藝品是他飛翔的雙翼, 坎坷的生活經歷成為他創作中的絢麗色彩。 朋友圈裡都知道, 廣昌多才多藝, 是一個為藝術而生的人 。他歌唱得好, 弦樂也奏的清揚, 還可以在鬧元宵隊伍裡的彩車上扮演孫悟空疊一串漂亮的後空翻......

才與德對藝術家來說缺一不可。朱熹說過“藝之至,未始不與精神通” 。只有與精神層次上的相通才能夠讓藝術作品被後代所久遠流傳 。 範曽也說過, 學習中國畫不能僅從筆墨下手, 更重要的是要修煉人品,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最終是要靠他的品德來完成作品的 。 只有擁有美的心靈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相反是體會不到生活的魅力的 。

詩言志,藝術更是如此。

藝術家需要自然的、 創造的、 完全獨立的人格。 廣昌生活中很少與閒人交流, 甚至和畫家也溝通不多,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毛病”愈加嚴重。然而,生活中的這只寒蟬,內心世界是那樣的激情澎湃,絢麗多彩。他把時間留給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便讓感覺在其中自由的信步采風。每每出手總是以直接的、放縱的心態和折射心靈的筆觸噴灑在畫紙上,暢快淋漓,不一而足。他不是畫奴,因此他不知疲憊; 因此他始終保持著創作過程中原始的新鮮感; 因此他把生性的率真和樸拙吐露開來; 因此他從不顧忌別人眼裡的自我。

藝術就是這麼個東西, 忘記了自我, 它會眷顧依附你, 一味的自我, 它就是葛朗台 。

觀廣昌的作品, 在對視覺的第一衝擊之後需要細細的咀嚼和品味 。

廣昌的書法師古不泥, 善用其心。 他不尚蹈矩循規和機械臨池, 注重性情的揮灑和筆墨的感覺。在他的書法線條裡少見柔媚的東西,無論提、按、使、轉還是急、緩、暢、澀,即傳通著魏普風神, 又凸顯鮮明的藝術個性。

廣昌的畫,中西皆能,山水、人物、花鳥都會,卻少有科班院校的痕跡,但我們卻能從他的線條、 肌理、 留白、 對比中讀出東方藝術的逸趣和中國筆墨的哲學境界。 他的畫靜謐處纖絲遊煙,精墨微毫,宛如清溪;狂放處恣意奔瀉,氣勢恢宏;勢逼大江湧濤,大家風範躍然紙上 。觀之時有竹下吟風間或蕩舟滄海之感 ,實為滌心蕩魄也 。

廣昌對書畫藝術的追求和探索會給我們些許啟示:藝術的技術創造終歸於“技”,技之學可獲也;然藝術之性靈的表達則歸於“質”,質之天予,可遇不可求也。

在朋友們的敦促下, “張廣昌書畫展” 在廣昌六十歲與大家見面了。在作品集刊印之際,兄囑我在作品集中說點什麼,誠然,愚實未完全讀懂廣昌兄,幸來日方長,學未晩矣。至於寫序,自知資淺質陋,恐汙華章。因據以力拒,但兄命難違,只得從之。要說的話太多了, 撰四句順口溜以祈廣昌兄心悅、體安、藝祺。未盡之言,酒桌上見吧。

虔修佛心書大我,

醉研禪墨寫春山 。

但使春華不虛度,

樂見丹青再涅槃 。

個人簡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