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字要有勢,沒有勢的字就是了無生趣

漢代書家蔡邕在九勢中說:

凡落筆結字, 上皆覆下, 下以承上, 使其形勢遞相映帶, 無使勢背。

勢在漢語字典裡的解釋:一切事物力量表現出來的去向。

所謂書勢, 簡單說, 就是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動態關係。

古人形容:高峰墜石、百鈞弩發、崩浪雷奔等詞語, 都是對勢的生動形容。

字要有勢, 沒有勢的字, 就是古人所說“狀若運算元”, 呆板機械, 了無生趣。

如何才能使字有勢?

簡單說, 有以下幾個辦法:一, 讓字傾斜, 避免平正, 二、加強點畫的呼應, 三、加快書寫速度(點畫飛動), 四、增加線條的曲度。 有此四點, 勢自然生矣。

從書體看, 草書、行書的勢能最強, 小篆是靜態的書體, 勢能最弱。 楷書也是靜態書體, 但是楷書卻可以寫的飛動有勢, 並不呆板。

楷書一般人覺得難以寫的飛動有勢, 但褚遂良不這樣想。 請看這個“道”字, 行筆迅速, 線條具有彈性, 點畫呼應緊密, 極為生動、活潑,

把楷書寫出了行書的味道。

顏真卿的楷書從不呆板, 主要是他善於將平正轉化為奇崛。

請看這個“顏”字, 採用了傾斜, 弧線, 速度, 顧盼四種手法, 使本來平正的字, 變得生動而有氣勢。 顏真卿善用弧線造勢, 這是顏體楷書的一大看點。

靈飛經的筆勢呼應特別緊密,

從“奉”字的橫畫呼應就可以看出來。 行筆速度很快, 發筆最為明顯, 筆劃之間的承接連貫, 行氣暢達。

不僅靈飛經, 晉唐寫經都有這個特點, 這與當時流行的單鉤筆法有關。

王羲之蘭亭序“春”

這裡的“春”字, 明顯向左傾斜, 橫畫也順勢向右上, 整個字是斜的。

這個斜, 就是取勢, 比平正的寫法要險峻, 更有氣勢, 對於下面字的連帶, 具有重要作用。

董其昌是造勢高手

請看他的方法, 將每個字向右傾斜, 形成左低右高之勢, 每個字傾角基本相同, 這就是所謂的“一順邊”形態。 這樣的好處是連接流暢, 氣勢暢達。 但字勢單一, 變化不豐富是其主要問題。

除了董其昌, 蘇東坡、吳昌碩也都喜歡用此法。

王鐸在造勢方面堪稱大師

請看他的辦法:王鐸很喜歡左右扭動,製造搖擺之勢,產生強烈的動盪感。請看圖中“王鐸”二字,還有“亭寇驚”三字,字形擺動幅度之大,用東倒西歪形容毫不誇張。

在字與字上下連接上,王鐸不採用單一一順邊手法,而是採用了更複雜的多種手法組合,既有一順邊連接,也有左右擺動連接,還有字形寬窄、長短、粗細等各種變化,極大豐富了字勢的形態和變化。

王鐸在造勢方面堪稱大師

請看他的辦法:王鐸很喜歡左右扭動,製造搖擺之勢,產生強烈的動盪感。請看圖中“王鐸”二字,還有“亭寇驚”三字,字形擺動幅度之大,用東倒西歪形容毫不誇張。

在字與字上下連接上,王鐸不採用單一一順邊手法,而是採用了更複雜的多種手法組合,既有一順邊連接,也有左右擺動連接,還有字形寬窄、長短、粗細等各種變化,極大豐富了字勢的形態和變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