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演員的誕生》幕後:週一圍拿酒瓶接受採訪,陶虹稱再也不來了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吳淨淨/文圖

上週六, 浙江衛視大熱綜藝《演員的誕生》正式收官, 最後的巔峰對決中, 週一圍戰勝藍盈瑩和翟天臨, 拿到了這一季的總冠軍。 在之前紹興的錄製現場, 國內50位知名媒體人組成媒體評審團現場參與了投票,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作為其中一員, 也見證了“演員的誕生”。

事實上, 作為一檔現象級綜藝, 它能獲得觀眾心理上的共鳴, 也正是節目中藝人們演技和態度的對比, 再次喚起大家對於“爛演技”“唯流量”等現象的不滿, 在種種爭議和話題背後, 它也讓觀眾重新審視起“演員”這個職業。

說到底, “演技綜藝”的大火, 正是觀眾對“面癱明星”厭惡的集中爆發!

現場

最打動人的, 是演員們的較勁和拼命

在錄製總決賽前, 《演員的誕生》在贏得高關注和高收視的同時, 也正經歷著各種話題和風波的洗禮。 所以, 應邀前往錄製時,

不少媒體和觀眾也是帶著種種疑問。 比如說, 節目中, 演員和導師們多次提到的“排練時間緊”、“沒時間睡覺”是帶有誇張成份的嗎?再比如說, 現場投票是玩真的嗎?從現場可以看到的是, 投票前, 導師給自己的隊員拉票後, 大家完全根據自己的意願投票, 而260位普通觀眾, 每位手裡都有對應座位編號的投票器, 投票時偶爾會有投票器故障或未能按時投票的, 現場導演收到總控台的回饋, 馬上就會請對應的觀眾起立確認投票。

當然, 親身經歷了6進3以及巔峰對決兩場錄製後, 不少人第一個感受其實是“這幫人真是太玩命了!”高強度的工作狀態, 把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飛行導師陶虹都驚著了“一期節目就把我累慘了, 他們說‘再來啊’, 我說不來了, 再也不來了, 太累了!”6進3結束後, 已經是淩晨, 根據勝出的男女演員比例, 選了《趙氏孤兒》這個作品。 從拿到本子到最後演出, 總共才十幾個小時, 大量的文言文臺詞還有大生大死的情緒化表演, 全部要消化完並且呈現。 內行的都知道,

這樣的經典作品, 要排好完整版的至少要花幾個月的功夫, 就像週一圍在接受採訪時所說“我真的沒想到我能把它拿下來……真的是覺得這可能是出洋相的戲。 ”

但最終的呈現, 不管是現場還是電視剪輯出來的效果, 都是讓觀眾震撼的表演。 這意昧著, 這些演員除了有天賦, 更是要玩命。 巔峰對決結束後, 扮演莊姬的藍盈瑩還慶倖“好在我這場戲的臺詞少, 他倆在拼命地準備, 一宿沒睡, 我還睡了四個小時。 ”而已經“實在扛不住了”的週一圍, 是拿著小酒瓶來接受採訪的, 當時他已經超過24小時沒合眼了, 興奮卻又疲憊的他, 需要喝一點來提神。

(冠軍週一圍)

其實, 讓人感受更深的還有演員們跟自己的較勁。 大家覺得表現很好的翟天臨, 卻一直在自責“我今天沒演好, 對不起!”說到是不是因為感冒影響發揮, 他一再表示“就是我的問題, 不給自己找藉口, 無論哪場戲。 這是我演得最差的一場, 所以對不住觀眾。 ”對自己要求相當高的他還反省“除了《團圓》, 其他沒啥滿意的, 真心沒啥好的。 ”

而止步三強的淩瀟肅,因為失眠了兩天,壓力過大,狀態也一般,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話間又演起了臺上表演過的《白鹿原》片斷,還在琢磨“唉呀,剛才在臺上要這麼演的話,肯定好!但沒辦法了,就這樣了,已經演完了。”還在戲中遲遲沒有出來。

(淩瀟肅)

現象

“路人”們開始審視演員的演技

《演員的誕生》不缺話題,自開播以來就霸佔了熱搜榜,一直持續到最後收官——這是一檔成功的現象級綜藝。當然,節目中出現的“流量們”,也讓節目飽受爭議。

他們到底有沒有資格留在這個舞臺?這是網友們爭論比較多的一點。其實不能回避的是,當下的影視圈內,這些“零演技”的流量們是絕對的寵兒,他們擔任著大部分熱門影視作品的主角,而實力派們則往往只能給他們“做配”。所以,把他們留在舞臺上與高手過招,也許更能暴露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比如看著面癱臉、全配音、翻拍、抄襲偶像劇長起來的粉絲們,覺得“情緒飽滿”、“演技炸裂”的片斷,其實就是“路人”眼中的“用力過猛”、“過於浮誇”,也許,在這個節目中,那些“閉眼吹”的粉絲們可以真正看到專業的演員是如何表演的——他們喜歡吃“垃圾食品”,也許只是因為沒有吃過“正餐”。

(藍盈瑩)

當然,有人會覺得,現在的演員們,其實也要感謝流量,因為被他們一襯托,及格的變“老戲骨”,戲不錯的變“教科書”,戲好的直接變“殿堂級”了,而以前某些頗有爭議的片子和表演,如今成了範本被小一輩兒拿來反復咂摸學習。這其實從側面表明,演員們整體水準是下降了。當然,在“流量”為王的商業模式和粉絲經濟崛起的背景下,有演技不如有“流量”拍戲機會多,誰會下功夫磨演技?如今,“數字小姐”、“倒模先生”、“替身摳像”等不敬業演員代表受到“群嘲”,其實也正是觀眾對這些現象憤怒的集中爆發。這個節目的確是將行業內外對“演技”的話題熱度拉到了近幾年的最高點。在這種情況下,用最貴的藝人資源和時段,在週末的黃金檔,來探討演員的使命以及尋找驚豔表演的《演員的誕生》,勢必會引來關注和共鳴。相比分組是否公平、孰勝孰敗,讓業內重新重視“演技”,讓“流量”發現不足,意義應該更大一些。陶紅在接受採訪時也說了“這個平臺討論什麼是演員,而不是什麼是明星,探討的是你作為一個演員,基本功怎麼樣,而不是你有多火。”她再次提到職業的敬畏心,“做演員從來不是開玩笑的,大家都覺得演員好像算娛樂行業,但我們一直覺得演員是藝術,是需要拿生命去體驗的,專業演員身上得有真本事!”

(陶虹)

探討

演技是否可以用競技的方式來評價

前些年,有位一線演員在聊到為什麼出唱片時,曾這樣說過“唱歌是我跟觀眾交流的一個管道,我們總不能見了粉絲說,我給你們演一段戲吧!”如今,演員真的可以在節目中演一段戲跟觀眾交流了。有人會認為,表演本身就是給觀眾看的,觀眾緣與表演沒辦法剝離,評價自然會偏主觀。而好的表演更應該是放到一出好戲中,在服道化和聲光影的包裹下,鋪陳、累積,爆發再收尾,這才是藝術。如今隨著《演員的誕生》的大火,考驗演員臺詞的《聲臨其境》也迅速出爐,這樣把演戲的技能一一單獨羅列比賽,似乎也不太合適。

同樣,還有一種觀點會認為,表演是一門專業,它有自己的專業標準和學術體系,是完全可以評價的。而導師們在舞臺上的專業點評和分析,也可以讓外行的觀眾掌握到不少品鑒表演的方法。對於這些專業上的探討,應該也是節目組喜歡看到的,因為總導演吳彤曾幾次表達過,他們節目的初衷就是要告訴觀眾,演技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怎樣叫演技好?怎麼才能演技好?從這一點看看,節目的目標已經達到。

(彭昱暢 柳岩)

而用舞臺劇的現場表演,再通過電視剪輯播放,已經是目前最適合的演技競技的表達方式了。只是,這對於演員來說,也是專業上的一次挑戰。看過話劇的觀眾應該明白,舞臺表演方式與影視劇作品表演方式不同。張國立就說過:“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演怎麼辦。按話劇演,這底下坐的導師都是影視劇的。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所以它很困難。”

(鄭爽 任嘉倫)

趨勢

認真演戲的演員們,春天到了!

淩瀟肅說,節目播出後,幾乎是一夜之間接到了三四十個劇本,而在此之前,他因為長期沒有戲拍,已經打算轉行了。生性內斂的他,不擅長主動爭取,少有的一次主動是因為他特別喜歡《紅高粱》的餘占鼇,但那天他穿得太正式,導演說“你還是太漂亮了”,他趕緊說“那你可以給我化醜點”,然後又追著說“導演你看看我演的《關中匪事》,我是一個挺牛的演員”,最終還是沒了下文。

他太想演戲了!為了過“戲癮”,他在生活中也會突然拉著妻子演一把,讓對方“備受折磨”。因為閒置時間太多,他看書、寫字、畫畫,他已正式拜師,本打算轉行畫畫了。如今,他通過這檔節目終於再次回到演員的行列。

同樣,與淩瀟肅合作過《最愛》片段的藍盈瑩,讓很多人看到她的可塑性,如今她也成為觀眾心中的實力派。當然,她最開心的並非人氣的提升,而是她接到了很多以前接不到的劇本,收到了一些反常特別大、特別考驗演員演技的角色的邀約。比如一人分飾兩角以及精神分裂的角色。而從業十多年一直不溫不火的週一圍,這次更是人氣爆漲,從巔峰對決時現場觀眾的反應就可以看到,這位有顏值有演技的實力派,如今有了人氣的加持,未來將成為市場的寵兒,在採訪時他也提到,接下來會與章子怡合作,這無疑可以讓他的事業和人氣更上一層。

(翟天臨)

而還沒有經紀人、自己一個人就出來接受採訪的翟天臨,更是能體會到參加節目之後的變化。2017年,他在《白鹿原》、《軍師聯盟》兩部高水準大戲中都有出色表演,但真正讓他大爆的卻還是這檔綜藝節目,拍戲多年上熱搜的總和還不及這三個月上的多。所以,他會在節目中感慨“認真演戲的演員們的春天來了!”

劉天池

當然,節目前期也出現了大量演技上的“車禍現場”,但不管是鄭爽的笑場,歐陽娜娜被做成“鬼畜”的“清醒一點”,又或是黃聖依的“尬飄式走位”,其實都無形給真正的演員添了彩,而真正走到最後的都是實力派。這樣一群非流量演員們,憑藉一檔綜藝,成為“爆款”,變成追逐“流量”的資本們的新目標,這事兒本身,就挺讓人振奮的,畢竟人氣與實力匹配才是喜聞樂見。


而止步三強的淩瀟肅,因為失眠了兩天,壓力過大,狀態也一般,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話間又演起了臺上表演過的《白鹿原》片斷,還在琢磨“唉呀,剛才在臺上要這麼演的話,肯定好!但沒辦法了,就這樣了,已經演完了。”還在戲中遲遲沒有出來。

(淩瀟肅)

現象

“路人”們開始審視演員的演技

《演員的誕生》不缺話題,自開播以來就霸佔了熱搜榜,一直持續到最後收官——這是一檔成功的現象級綜藝。當然,節目中出現的“流量們”,也讓節目飽受爭議。

他們到底有沒有資格留在這個舞臺?這是網友們爭論比較多的一點。其實不能回避的是,當下的影視圈內,這些“零演技”的流量們是絕對的寵兒,他們擔任著大部分熱門影視作品的主角,而實力派們則往往只能給他們“做配”。所以,把他們留在舞臺上與高手過招,也許更能暴露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比如看著面癱臉、全配音、翻拍、抄襲偶像劇長起來的粉絲們,覺得“情緒飽滿”、“演技炸裂”的片斷,其實就是“路人”眼中的“用力過猛”、“過於浮誇”,也許,在這個節目中,那些“閉眼吹”的粉絲們可以真正看到專業的演員是如何表演的——他們喜歡吃“垃圾食品”,也許只是因為沒有吃過“正餐”。

(藍盈瑩)

當然,有人會覺得,現在的演員們,其實也要感謝流量,因為被他們一襯托,及格的變“老戲骨”,戲不錯的變“教科書”,戲好的直接變“殿堂級”了,而以前某些頗有爭議的片子和表演,如今成了範本被小一輩兒拿來反復咂摸學習。這其實從側面表明,演員們整體水準是下降了。當然,在“流量”為王的商業模式和粉絲經濟崛起的背景下,有演技不如有“流量”拍戲機會多,誰會下功夫磨演技?如今,“數字小姐”、“倒模先生”、“替身摳像”等不敬業演員代表受到“群嘲”,其實也正是觀眾對這些現象憤怒的集中爆發。這個節目的確是將行業內外對“演技”的話題熱度拉到了近幾年的最高點。在這種情況下,用最貴的藝人資源和時段,在週末的黃金檔,來探討演員的使命以及尋找驚豔表演的《演員的誕生》,勢必會引來關注和共鳴。相比分組是否公平、孰勝孰敗,讓業內重新重視“演技”,讓“流量”發現不足,意義應該更大一些。陶紅在接受採訪時也說了“這個平臺討論什麼是演員,而不是什麼是明星,探討的是你作為一個演員,基本功怎麼樣,而不是你有多火。”她再次提到職業的敬畏心,“做演員從來不是開玩笑的,大家都覺得演員好像算娛樂行業,但我們一直覺得演員是藝術,是需要拿生命去體驗的,專業演員身上得有真本事!”

(陶虹)

探討

演技是否可以用競技的方式來評價

前些年,有位一線演員在聊到為什麼出唱片時,曾這樣說過“唱歌是我跟觀眾交流的一個管道,我們總不能見了粉絲說,我給你們演一段戲吧!”如今,演員真的可以在節目中演一段戲跟觀眾交流了。有人會認為,表演本身就是給觀眾看的,觀眾緣與表演沒辦法剝離,評價自然會偏主觀。而好的表演更應該是放到一出好戲中,在服道化和聲光影的包裹下,鋪陳、累積,爆發再收尾,這才是藝術。如今隨著《演員的誕生》的大火,考驗演員臺詞的《聲臨其境》也迅速出爐,這樣把演戲的技能一一單獨羅列比賽,似乎也不太合適。

同樣,還有一種觀點會認為,表演是一門專業,它有自己的專業標準和學術體系,是完全可以評價的。而導師們在舞臺上的專業點評和分析,也可以讓外行的觀眾掌握到不少品鑒表演的方法。對於這些專業上的探討,應該也是節目組喜歡看到的,因為總導演吳彤曾幾次表達過,他們節目的初衷就是要告訴觀眾,演技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怎樣叫演技好?怎麼才能演技好?從這一點看看,節目的目標已經達到。

(彭昱暢 柳岩)

而用舞臺劇的現場表演,再通過電視剪輯播放,已經是目前最適合的演技競技的表達方式了。只是,這對於演員來說,也是專業上的一次挑戰。看過話劇的觀眾應該明白,舞臺表演方式與影視劇作品表演方式不同。張國立就說過:“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演怎麼辦。按話劇演,這底下坐的導師都是影視劇的。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所以它很困難。”

(鄭爽 任嘉倫)

趨勢

認真演戲的演員們,春天到了!

淩瀟肅說,節目播出後,幾乎是一夜之間接到了三四十個劇本,而在此之前,他因為長期沒有戲拍,已經打算轉行了。生性內斂的他,不擅長主動爭取,少有的一次主動是因為他特別喜歡《紅高粱》的餘占鼇,但那天他穿得太正式,導演說“你還是太漂亮了”,他趕緊說“那你可以給我化醜點”,然後又追著說“導演你看看我演的《關中匪事》,我是一個挺牛的演員”,最終還是沒了下文。

他太想演戲了!為了過“戲癮”,他在生活中也會突然拉著妻子演一把,讓對方“備受折磨”。因為閒置時間太多,他看書、寫字、畫畫,他已正式拜師,本打算轉行畫畫了。如今,他通過這檔節目終於再次回到演員的行列。

同樣,與淩瀟肅合作過《最愛》片段的藍盈瑩,讓很多人看到她的可塑性,如今她也成為觀眾心中的實力派。當然,她最開心的並非人氣的提升,而是她接到了很多以前接不到的劇本,收到了一些反常特別大、特別考驗演員演技的角色的邀約。比如一人分飾兩角以及精神分裂的角色。而從業十多年一直不溫不火的週一圍,這次更是人氣爆漲,從巔峰對決時現場觀眾的反應就可以看到,這位有顏值有演技的實力派,如今有了人氣的加持,未來將成為市場的寵兒,在採訪時他也提到,接下來會與章子怡合作,這無疑可以讓他的事業和人氣更上一層。

(翟天臨)

而還沒有經紀人、自己一個人就出來接受採訪的翟天臨,更是能體會到參加節目之後的變化。2017年,他在《白鹿原》、《軍師聯盟》兩部高水準大戲中都有出色表演,但真正讓他大爆的卻還是這檔綜藝節目,拍戲多年上熱搜的總和還不及這三個月上的多。所以,他會在節目中感慨“認真演戲的演員們的春天來了!”

劉天池

當然,節目前期也出現了大量演技上的“車禍現場”,但不管是鄭爽的笑場,歐陽娜娜被做成“鬼畜”的“清醒一點”,又或是黃聖依的“尬飄式走位”,其實都無形給真正的演員添了彩,而真正走到最後的都是實力派。這樣一群非流量演員們,憑藉一檔綜藝,成為“爆款”,變成追逐“流量”的資本們的新目標,這事兒本身,就挺讓人振奮的,畢竟人氣與實力匹配才是喜聞樂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