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修煉靜功 先學莊子“心息相依”

修煉靜功, 首先要排除一切雜念, 使腦神經絕對安靜, 這是下手功夫最要緊的原則。 但因人們思想習慣, 由來已久, 要它一旦停止不動, 很難辦到。 為達到這個目的, 古人就立出許多法門。 比較起來, 以莊子“聽息”法為最好。

所謂“聽息”法, 就是聽自己呼吸之氣

所謂“聽息”法, 就是聽自己呼吸之氣, 初下手只用耳聽, 不用意識, 並非以這個念頭代替那個念頭, 更不是專心死守鼻竅或肺竅, 也不是聽鼻中有什麼聲音, 只要自己覺得一呼一吸的下落, 勿讓它瞞過, 這就算對了。 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淺深, 皆任其自然變化, 不用意識去支配它。 聽到後來神氣合一, 雜念全無, 連呼吸也忘記了, 漸漸地入了睡鄉, 就要趁這個機會熟睡一番, 切不可勉強提精神和睡意相抵抗。 若是在白晝間睡了幾次, 不欲再睡時, 不妨起來到外面稍為活動, 或揀樹木多、空氣清潔的地方, 站在那裡做幾分鐘吐納功夫也好;或做柔軟體操,

練太極拳也好。 但要適可而止, 勿使身體感覺到疲勞, 到房內或坐或臥, 仍舊做聽呼吸的功夫, 可能入於熟睡的境界。

凡是患神經衰弱的人, 大半兼有失眠症, 安眠藥片不宜常服, 只有聽呼吸一法, 可以根本解決問題,

故無流弊, 而且與《黃帝內經》上所說“陽入陰”的理論相合。 《靈樞·大惑論》雲:“衛氣常留于陽, 則陽氣盛, 不得入于陰, 則陰氣虛, 故目不瞑。 ”

前人書中常有“心息相依”這一個法門術語, 但未說如何依法。 蘇東坡的功夫是先用數息法, 後用隨息法。 朱子調息的功夫則用《楞嚴經》“觀鼻端白”法,

但數息要用意去數, 不能純然無念, 觀鼻要開眼去觀, 時候久了, 眼神經難免疲勞, 只有莊子聽呼吸法, 心中不需要起念, 久聽也不覺疲勞, 才真合於“心息相依”這個術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