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南京雲錦:金陵富貴雲錦織,江甯故事江寧老|這兒有非遺,世界的

由於科技的飛速發展, 許多行業都逐漸用機器代替了人工, 因此近些年的“人工製品”變得越來越貴, 這其中以衣服為首。 不同於國外, 中國的服飾文化源遠流長, 意義深遠。 早在詩經中就開始記錄, 《詩經·小雅·巷伯》中曾記載, “萋兮斐兮, 成是貝錦”, 說明那時已經能紡織成花紋很漂亮的錦, 可見當時的絲織技術已經非常高了。

而在中華五千年的服飾瑰寶中, 不得不提的就是雲錦。

宋人有詩:“風月分將秋一半。 昨夜月明今夜滿。 有人笙鶴禦風來, 玉繩轉。 銀河淡。 涼入天孫雲錦段。 讚歎的就是南京雲錦。

雲錦因其色澤光麗燦爛,

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 素有"寸錦寸金"之稱, 至今已有近1600年歷史。 它用料考究, 織造精細、圖案精美、錦紋絢麗多姿, 集歷代絲織工藝之大成, 又融會了其他各種絲織工藝的寶貴經驗, 達到了絲織工藝的巔峰狀態。

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準的織物,

而南京雲錦則集歷代織綿工藝藝術之大成, 列中國四大名錦之首。 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貢品, 因其豐富的文化和內涵, 被專家稱作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里程碑, 公認為“東方瑰寶”、“中華一絕”, 也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作為中國古老的織錦技藝最高水準的代表, 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許多古老的紡織技術都隨著機器的轟鳴逐漸失傳時, 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 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 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南京雲錦工藝獨特, 織造雲錦的操作難度和技術要求都很高, 織制雲錦需由拽花工和織手兩人相互配合, 用老式的提花木機織造, 必須由提花工和織造工兩人配合完成。 如果要織一幅 78 釐米寬的錦緞, 在它的織面上就有 14000 根絲線, 所有花朵圖案的組成就要在這 14000 根線上穿梭,

配合默契的兩個人一天都只能生產5-6釐米, 而且這種工藝至今仍無法用機器替代, 故而有“寸金寸錦”之說。

但它又是極其美麗的。 在雲錦圖案的配色中, 很多是根據紋樣的特定需要, 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進行處理的, 如天上的雲, 有白雲、灰雲、烏雲……2017年, 首位入圍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的中國著名高級定制設計師勞倫斯·許, 把南京雲錦帶上了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

他對雲錦一見鍾情, 並發自內心的讚歎“雲錦好像深巷子裡的格格。 ”

2010年的第63屆坎城電影節上, 範冰冰身著他設計的一席龍袍轟動開幕紅毯, 並獲得時尚網站評選的當年全球各大紅毯明星十佳著裝第三名。 這件龍袍上的龍紋以及拖地的江崖海水紋,

都是雲錦的經典圖案。

由於十分昂貴, 雲錦專供帝王將相、王妃公主們做服飾。 在古代, 穿上雲錦, 就是身份的象徵。 到了現代, 人們同樣對複雜華麗又美輪美奐的雲錦喜愛非常。 為了保護這一古老技術, 2006年5月20日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 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雲錦作為南京的特色之一,2004年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南京雲錦博物館”。南京雲錦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雲錦專業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主要展示以南京雲錦為代表的中國民族織錦藝術,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雲錦出現在江南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現在,瞭解雲錦的人很少,即使是南京人亦是如此。但是,只要讀過曹雪芹《紅樓夢》的人,都會知道南京“江甯織造府”。

從元代開始,雲錦一直為皇家服飾專用品。明朝時織錦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並形成南京絲織提花錦緞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設有“江甯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就曾任江甯織造20年之久。這一時期的雲錦品種繁多,圖案莊重,色彩絢麗,代表了歷史上南京雲錦織造工藝的最高成就。由於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雲般的瑰麗,故稱“雲錦”。現代只有南京生產,常稱為“南京雲錦”。至今已有1580年歷史。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準的織物。“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組合,《釋名·采帛》:“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惟尊者得服。”

江甯織造局共存時間為二百六十多年,其間主管織造的官員達數十人。順治年間,江甯織造由內廷織造太監及工部右侍郎交錯責掌,變更多次。康熙即位後,統一由內務府內官充當江甯織造。

內務府是清朝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為清代特有。凡是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種事務,都由內務府承辦,說白了就是皇帝家的大管家。內務府的組織發源於滿族社會的包衣(奴僕)制度,其主要人員分別由滿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鑲黃、正黃、正白旗)所屬包衣組成。最高長官為總管內務府大臣,初為三品衙門,雍正十三年(1735)升為正二品。由於這樣的淵源,內務府與其他衙門不同,他們是為皇帝一家服務的,屬於皇帝的“家人”,獨立于其他的官吏體系之外,與皇帝的關係比一般官員要親近得多。

江甯織造除主管督理織造事務外,還兼管鹽務並搜集地方政情和官員業績,直接向皇帝彙報情況,實際上就是皇帝外派的耳目,其實際許可權等同督撫。

江甯織造由太監改為內務府掌管後,第一任織造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擔任。曹家屬于正白旗包衣,曹璽於康熙2年(1663)出任江甯織造,康熙23年病逝于任上,連任21年之久。

曹璽的繼任者是內務府郎中馬桑格,馬家與曹家同為正白旗包衣。曹寅的妻兄李煦擔任蘇州織造多年,孫文成擔任杭州織造多年,曹、馬、李、孫可能就是《紅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原型。

與江甯織造有關的地名,分別有“江甯織造署”、“江甯織造府”和“江甯織造局”三個。“江甯織造署”是官署,就是江甯織造辦公的地方,“江甯織造府”是江甯織造及其家人的住所,而“江甯織造局”就是工人織造的工作場所。康熙皇帝六下江南,除第一次駐蹕將軍署之外,其餘五次都是駐蹕江甯織造署。後來乾隆皇帝南巡時,將織造署改建為行宮,所以這裡留下了“大行宮”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從曹家革職遷往北京,至今已有280餘年。按照馬未都的說法,如果一個人按照70歲計算,只要4個人首尾相接就可以看到曹雪芹。可是,現在關於“江甯織造府”、“江甯織造署”、“江寧製造局”的確切位置,已經無法確認。有關的紅學家、歷史學家爭吵經年,還是無法統一認識,只能知道大概位置。

“江甯織造府”的位置,大概在現在的總統府(原“兩江總督部院”,後來的天王府)西面,南京外國語學校一帶;而“江甯織造署”的位置,在“江甯織造府”和總統府(原“兩江總督部院”)的南面;“江甯織造署”的東面一直到龍蟠路,大概就是“江甯織造局”的位置。

2017年的夏天,有人從逸仙橋走過來,走到“家樂福超市”,買了一本精巧的古詩讀本。如果時空能夠穿越回到三百年,那麼這個人就是從“江甯織造局”出來,走到“江甯織造署”。如果不小心看到一堆身著清朝官服的人由遠及近走來,說不定裡面就有曹雪芹的伯父或者父親。有人說曹雪芹本無其人,而是心性淡泊的曹顒的化名;他不願為了填補皇帝出巡花費的“虧空”而擔驚受怕,故而不惜假死以掩人耳目,借用“曹雪芹”的名字寫出了他的所曆所念。

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雲錦作為南京的特色之一,2004年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南京雲錦博物館”。南京雲錦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雲錦專業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主要展示以南京雲錦為代表的中國民族織錦藝術,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雲錦出現在江南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現在,瞭解雲錦的人很少,即使是南京人亦是如此。但是,只要讀過曹雪芹《紅樓夢》的人,都會知道南京“江甯織造府”。

從元代開始,雲錦一直為皇家服飾專用品。明朝時織錦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並形成南京絲織提花錦緞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設有“江甯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就曾任江甯織造20年之久。這一時期的雲錦品種繁多,圖案莊重,色彩絢麗,代表了歷史上南京雲錦織造工藝的最高成就。由於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雲般的瑰麗,故稱“雲錦”。現代只有南京生產,常稱為“南京雲錦”。至今已有1580年歷史。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準的織物。“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組合,《釋名·采帛》:“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惟尊者得服。”

江甯織造局共存時間為二百六十多年,其間主管織造的官員達數十人。順治年間,江甯織造由內廷織造太監及工部右侍郎交錯責掌,變更多次。康熙即位後,統一由內務府內官充當江甯織造。

內務府是清朝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為清代特有。凡是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種事務,都由內務府承辦,說白了就是皇帝家的大管家。內務府的組織發源於滿族社會的包衣(奴僕)制度,其主要人員分別由滿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鑲黃、正黃、正白旗)所屬包衣組成。最高長官為總管內務府大臣,初為三品衙門,雍正十三年(1735)升為正二品。由於這樣的淵源,內務府與其他衙門不同,他們是為皇帝一家服務的,屬於皇帝的“家人”,獨立于其他的官吏體系之外,與皇帝的關係比一般官員要親近得多。

江甯織造除主管督理織造事務外,還兼管鹽務並搜集地方政情和官員業績,直接向皇帝彙報情況,實際上就是皇帝外派的耳目,其實際許可權等同督撫。

江甯織造由太監改為內務府掌管後,第一任織造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擔任。曹家屬于正白旗包衣,曹璽於康熙2年(1663)出任江甯織造,康熙23年病逝于任上,連任21年之久。

曹璽的繼任者是內務府郎中馬桑格,馬家與曹家同為正白旗包衣。曹寅的妻兄李煦擔任蘇州織造多年,孫文成擔任杭州織造多年,曹、馬、李、孫可能就是《紅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原型。

與江甯織造有關的地名,分別有“江甯織造署”、“江甯織造府”和“江甯織造局”三個。“江甯織造署”是官署,就是江甯織造辦公的地方,“江甯織造府”是江甯織造及其家人的住所,而“江甯織造局”就是工人織造的工作場所。康熙皇帝六下江南,除第一次駐蹕將軍署之外,其餘五次都是駐蹕江甯織造署。後來乾隆皇帝南巡時,將織造署改建為行宮,所以這裡留下了“大行宮”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從曹家革職遷往北京,至今已有280餘年。按照馬未都的說法,如果一個人按照70歲計算,只要4個人首尾相接就可以看到曹雪芹。可是,現在關於“江甯織造府”、“江甯織造署”、“江寧製造局”的確切位置,已經無法確認。有關的紅學家、歷史學家爭吵經年,還是無法統一認識,只能知道大概位置。

“江甯織造府”的位置,大概在現在的總統府(原“兩江總督部院”,後來的天王府)西面,南京外國語學校一帶;而“江甯織造署”的位置,在“江甯織造府”和總統府(原“兩江總督部院”)的南面;“江甯織造署”的東面一直到龍蟠路,大概就是“江甯織造局”的位置。

2017年的夏天,有人從逸仙橋走過來,走到“家樂福超市”,買了一本精巧的古詩讀本。如果時空能夠穿越回到三百年,那麼這個人就是從“江甯織造局”出來,走到“江甯織造署”。如果不小心看到一堆身著清朝官服的人由遠及近走來,說不定裡面就有曹雪芹的伯父或者父親。有人說曹雪芹本無其人,而是心性淡泊的曹顒的化名;他不願為了填補皇帝出巡花費的“虧空”而擔驚受怕,故而不惜假死以掩人耳目,借用“曹雪芹”的名字寫出了他的所曆所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