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你還在思考年終獎能拿多少 馬斯克開始發愁726億美元獎金怎麼花了

相比去年1月份時的低迷, 今年的特斯拉在股票上的確表現非常搶眼。 昨天, 特斯拉的股票出現了一次盤前接近2%的漲幅, 而在今天早上, 每股價格也一度超過了360美元。 這當然和去年12月成功發佈純電動卡車Semi有關, 也和產能逐漸爬坡開始進入良性迴圈的Model 3也有關, 但最重要的是, 特斯拉官方在昨天宣佈“埃隆馬斯克”將繼續執掌特斯拉很長一段時間, 並公開了為其他私人訂制的一套長達十年的期權獎勵方案。

這套方案從2018年開始執行, 直至2028年告一段落。 期間如果馬斯克能夠帶領特斯拉完成全部的運營和市值目標, 那麼作為最大的功臣, 馬斯克將可獲得最高2030萬股特斯拉股票期權。 按照終極目標6050億美元市值來計算, 這筆期權獎勵的價值將高達726億美元(約合4642億元人民幣)。 所以說, 當你還在冥思苦想今年的年終獎究竟能拿幾個月的工資時, 馬斯克或許在考慮的是726億美元究竟應該怎麼花呢?

論賺錢, 我馬斯克就沒輸過

要學會花錢, 首先得能夠賺錢, 但這個問題難不倒和錢結緣的馬斯克。 似乎在賺錢這件事上, 他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有輸過。

童年時期的埃隆·馬斯克(左)和弟弟金博爾·馬斯克(右)

由於父母離異, 9歲的馬斯克不得不在做父親和母親之間做一次選擇。 最終他和弟弟選擇了與父親一同生活。 在父親口中, 馬斯克一直是一個“內向的思想家”, 在其他孩子都沉迷于參加派對、橄欖球或者其他什麼體育運動的時候, 馬斯克卻更願意花上3天的時間把需要半年的Basic課程全部學完。

在12歲那一年, 馬斯克向某電腦雜誌出售了一款名為“Blastar”的太空遊戲, 而作為遊戲開發者他獲得了500美元的報酬。 據馬斯克自己回憶, 他稱這款遊戲是“a trivial game”(一款糟糕的遊戲), 但比Flappy Bird強多了。

在通過母親的加拿大身份拿到國籍之後, 馬斯克很快就飛到加拿大的安大略女王大學開始了自己的高校生涯。 這段時間除了上課之外, 馬斯克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賺錢。 他做過鍋爐房鏟土工, 當過銀行實習生, 甚至在學校宿舍的樓下賣過電腦。

1995年, 馬斯克拿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物理學和經濟學雙學士學位。 原本計畫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他卻受到了互聯網的召喚, 覺得“創業才是正事, 不要讓上學耽誤了前途”,

隨後在開學第二天申請退學, 並與自己的親弟弟金博爾·馬斯克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Zip2的公司。 這家看起來有點像“大眾點評網”的公司在當時十分新潮, 而且, 馬斯克廢寢忘食的努力也讓它以飛快的速度成長。 很快便被康柏花3億美元的價格收入囊中, 而馬斯克憑藉這次交易成功獲得了2000萬美元。 在1999年, 2000萬美元是相當巨大的一筆財富, 更重要的是當年的馬斯克僅有28歲。

金博爾·馬斯克(左)和埃隆·馬斯克(右)

迅速積累起來的資金讓馬斯克體會到了“創業”的快感,於是他很快便將錢投入到了下一個項目當中。3年後,當馬斯克再一次賣掉自己創辦的公司時,他獲得了2.5億美元的收益。而這家公司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Paypal。隨後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馬斯克先後遇上了電動汽車狂熱愛好者JB Straubel和特斯拉項目真正意義上的創始人Martin Eberhard,並自掏腰包加入特斯拉。同時,馬斯克的SpaceX也開始製造它的第一支火箭。

會賺錢,更會燒錢

直至今日,馬斯克的腦子中仍然在不停的湧現出能夠賺錢的新點子。像去年12月落成的澳大利亞電容存儲系統PowerPack,亦或是執著於挖洞打造城市地下高速隧道的Boring Company,在未來都能夠給馬斯克創造更多的財富。這種與生俱來的“賺錢”能力,即使放眼全球的企業家也絕不多見,但對於馬斯克來說就好像是吃飯睡覺一樣簡單。奇怪的是,雖然馬斯克本人在賺錢的道路上平步青雲似乎很少遇到坎坷,但如果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卻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除了已經賣掉的Zip2和PayPal之外,目前馬斯克手頭掌握的幾家公司之中,幾乎哪家都沒處於非常良好的盈利狀態。換句話說,馬斯克手頭的公司沒有一家不在“燒錢”。

在2008年的時候,特斯拉曾陷入過一次破產危機。雖然第一款產品純電動跑車Roadster成功研發引起了許多關注,但卻在銷售方面反響平平。畢竟在當時特斯拉Roadster的價格可以買到很多相當不錯的燃油跑車,而那個時候全球也並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新能源汽車。當時馬斯克手頭的三家公司都出現了燒錢燒到青黃不接的情況:除了特斯拉之外,SpaceX的獵鷹9號頻繁發射失敗給馬斯克的太空夢蒙上了一層陰影;同時SolarCity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很多地方都需要投入資金。此時的馬斯克可謂是一度陷入人生的穀底。據他自己後來回憶談到:“2008年是令人絕望的一年,幾乎每一天早上醒來我的枕頭都是被汗浸濕的。”

頭疼歸頭疼,問題總得解決,所以馬斯克開始了特斯拉拯救大計畫。首先馬斯克自掏腰包注資了4000萬美元以解燃眉之需,隨後又以個人名義借給公司4000萬美元,保證了後續的研發和生產。除了解決“錢”的問題,馬斯克也沒有忘了解決“人”的問題。他利用自己董事會主席的身份發動了一次彈劾,將當時特斯拉的創始人以及首席執行官Martin Eberhard逐出了公司和董事會,然後親自掛帥,開始通過管理和運營來真正挽救這家公司。與此同時,另一個好消息從天而降:獵鷹9號的第四次終於發射成功,而且經過了12次談判,SpaceX拿到了NASA的16億美元大訂單。這個好消息在振奮人心之餘也在一定程度上給馬斯克的三家公司帶來了一絲生機。通過公司之間的資金周轉和運維,馬斯克最終當然是盤活了特斯拉,也讓SpaceX和SolarCity走上了正軌。雖然聽起來和賈布斯在樂視的運維方式有點像,但特斯拉的最終還是堅持到了融資進來的時刻。

隔年3月26日,特斯拉Model S成功面世。這款超越時代的純電動豪華轎車讓所有人都為之一振,這其中自然也包括為特斯拉立下汗馬功勞的馬斯克。

距離真正盈利還差一步

度過了艱難的歲月,你肯定認為如今特斯拉風生水起,又是發佈Semi和新一代Roadster,又開始批量交付Model 3,肯定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吧。很遺憾,並沒有。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如果想要真正實現盈利,一定需要大規模的量產和交付才能實現。雖然Model S和Model X在全球市場的表現都算得上可圈可點,但他們的銷量相比投入就完全不值一提了。

特斯拉2017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整體營收為29.8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0%;但去掉成本後,2017年第三季度特斯拉淨虧損為6.71億美元。要知道,2016年同期雖然整體營收只有22.98億美元,但好歹淨利潤還有2190萬美元,也算賺到一點錢。如今淨虧損高達6.71億美元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賺來的那點錢又被燒進去了。

在2017年的上半年,特斯拉就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保證Model 3的生產。光在弗里蒙特和GigaFactory 1兩個大工廠身上的“升級”費用就高達5.53億美元。同時,特斯拉還需要部署更多的超級充電站、開設更多的零售店、增設服務中心、增加移動維修車等等……這其中任何一項都是一筆天文數字。馬斯克心裡很明白,雖然現在花錢肉痛了一些,但這些投入全都是值得的。一旦Model 3交付達到了一定數量,公司的業績就會扭虧為盈。

為了這個目的,馬斯克不得不在去年12月早早的拋出Semi和Roadster這兩顆重磅炸彈。一方面可以拉高已經跌的很慘的股票價格,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將手裡的真金白銀砸向這家“美金黑洞”。由此可見,造車事業的燒錢速度幾乎超過了馬斯克的預估。也得虧是馬斯克這樣的賺錢天才,才有辦法把特斯拉又大又重的盤子玩的如此明白。

如此說來,Model 3是不是可以讓馬斯克高枕無憂了呢?很遺憾,並沒有。雖然看起來Model 3的銷售異常火爆,在剛剛開放預訂沒多久就已經“不完全統計”出了超過40萬輛的訂單。但在2018年開年之後,連續出現的兩起“負面消息”也讓一部分車主開始心生動搖。先是有拿到車的車主投訴特斯拉“內飾材料與宣傳不符”,這讓特斯拉在公關方面著實費了一些功夫。隨後又有網友質疑Model 3將儀錶盤和中控屏都彙聚到了一塊15英寸的螢幕上,容易讓駕駛者在開車時分心造成危險。為此,馬斯克都不得不親自上Twitter客串了一把客服,並且向用戶透露“未來特斯拉Model 3會添加超級牛X的人工智慧語音助手”的勁爆消息,才最終得以平息眾怒。

除此之外,原本馬斯克計畫在2017年12月底就能夠達到每週5000輛的生產能力,但隨著特斯拉公佈2017年的銷售數字,大家驚奇的發現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2017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總計銷售了29870輛汽車,其中Model 3有1550輛,加上還在運輸之中沒有完成交付的860輛,第四季度Model 3的總產量也不過是2410輛而已,僅比第三季度的2400輛多了10輛。所以隨後馬斯克就表示5000輛每週的產能估計要延期到2018年7月才能實現了。

車輛本身的各方面素質與消費者的預期出現了差距,再加上產能問題遲遲不見好轉,這都讓很多交了1000美金訂金的車主心生退意。據小道消息,那些排隊比較早的黃牛只需要花1000美元,就能以3000美元的價格將“購車指標”轉手。但如今半年多時間過去了,那些排在30萬、40萬以後的准車主們(其中大多是中國地區的消費者)也都在思考究竟是否還有必要繼續等下去。畢竟像蔚來ES8這樣能對Model 3產生威脅的純電動車型也已經開始了預訂,估計最快2018年上半年就可以開始交付。Model 3的40萬訂單中到底有多少能夠最終落實,仍是一個未知數。

錢,不過是個幌子

但不管怎麼樣,特斯拉通過Model 3能夠實現公司的扭虧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至於後續十年的發展,其實馬斯克也早在“Master Plan,Part Deux”之中全盤托出。如果特斯拉能夠像他計畫的那樣,實現對主要地面運輸系統的全面覆蓋,那就幾乎等於壟斷了全世界的交通出行。真要是這樣的話,恐怕公司和馬斯克簽訂的這個“股權激勵計畫”中最高級別的目標“6050億元市值”,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況且,特斯拉一直也不是一家純粹的“汽車製造商”,在2016年的時候就爆出的“L5級完全自動駕駛技術”視頻至今仍沒有公開,還有基於特斯拉純電動汽車和L5級自動駕駛技術才能實現的“共用出行”……這樣算起來,特斯拉手頭握著的“黑科技”還多的很呢。

所以,筆者認為馬斯克拿不拿得到726億美元並不是問題。或許這個所謂的股權激勵計畫本身就是一個幌子而已,特斯拉的股東們的想法可能只是給馬斯克設立一個小目標,以此為藉口讓他安安心心的在CEO的位置上“繼續工作”為公司和股東們賺錢。而對於馬斯克來說,能夠順理成章的在特斯拉CEO的位置上繼續做下去,並且逐步實現自己內心那些“瘋狂”的想法,估計這比726億美元更讓他心動吧。

金博爾·馬斯克(左)和埃隆·馬斯克(右)

迅速積累起來的資金讓馬斯克體會到了“創業”的快感,於是他很快便將錢投入到了下一個項目當中。3年後,當馬斯克再一次賣掉自己創辦的公司時,他獲得了2.5億美元的收益。而這家公司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Paypal。隨後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馬斯克先後遇上了電動汽車狂熱愛好者JB Straubel和特斯拉項目真正意義上的創始人Martin Eberhard,並自掏腰包加入特斯拉。同時,馬斯克的SpaceX也開始製造它的第一支火箭。

會賺錢,更會燒錢

直至今日,馬斯克的腦子中仍然在不停的湧現出能夠賺錢的新點子。像去年12月落成的澳大利亞電容存儲系統PowerPack,亦或是執著於挖洞打造城市地下高速隧道的Boring Company,在未來都能夠給馬斯克創造更多的財富。這種與生俱來的“賺錢”能力,即使放眼全球的企業家也絕不多見,但對於馬斯克來說就好像是吃飯睡覺一樣簡單。奇怪的是,雖然馬斯克本人在賺錢的道路上平步青雲似乎很少遇到坎坷,但如果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卻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除了已經賣掉的Zip2和PayPal之外,目前馬斯克手頭掌握的幾家公司之中,幾乎哪家都沒處於非常良好的盈利狀態。換句話說,馬斯克手頭的公司沒有一家不在“燒錢”。

在2008年的時候,特斯拉曾陷入過一次破產危機。雖然第一款產品純電動跑車Roadster成功研發引起了許多關注,但卻在銷售方面反響平平。畢竟在當時特斯拉Roadster的價格可以買到很多相當不錯的燃油跑車,而那個時候全球也並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新能源汽車。當時馬斯克手頭的三家公司都出現了燒錢燒到青黃不接的情況:除了特斯拉之外,SpaceX的獵鷹9號頻繁發射失敗給馬斯克的太空夢蒙上了一層陰影;同時SolarCity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很多地方都需要投入資金。此時的馬斯克可謂是一度陷入人生的穀底。據他自己後來回憶談到:“2008年是令人絕望的一年,幾乎每一天早上醒來我的枕頭都是被汗浸濕的。”

頭疼歸頭疼,問題總得解決,所以馬斯克開始了特斯拉拯救大計畫。首先馬斯克自掏腰包注資了4000萬美元以解燃眉之需,隨後又以個人名義借給公司4000萬美元,保證了後續的研發和生產。除了解決“錢”的問題,馬斯克也沒有忘了解決“人”的問題。他利用自己董事會主席的身份發動了一次彈劾,將當時特斯拉的創始人以及首席執行官Martin Eberhard逐出了公司和董事會,然後親自掛帥,開始通過管理和運營來真正挽救這家公司。與此同時,另一個好消息從天而降:獵鷹9號的第四次終於發射成功,而且經過了12次談判,SpaceX拿到了NASA的16億美元大訂單。這個好消息在振奮人心之餘也在一定程度上給馬斯克的三家公司帶來了一絲生機。通過公司之間的資金周轉和運維,馬斯克最終當然是盤活了特斯拉,也讓SpaceX和SolarCity走上了正軌。雖然聽起來和賈布斯在樂視的運維方式有點像,但特斯拉的最終還是堅持到了融資進來的時刻。

隔年3月26日,特斯拉Model S成功面世。這款超越時代的純電動豪華轎車讓所有人都為之一振,這其中自然也包括為特斯拉立下汗馬功勞的馬斯克。

距離真正盈利還差一步

度過了艱難的歲月,你肯定認為如今特斯拉風生水起,又是發佈Semi和新一代Roadster,又開始批量交付Model 3,肯定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吧。很遺憾,並沒有。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如果想要真正實現盈利,一定需要大規模的量產和交付才能實現。雖然Model S和Model X在全球市場的表現都算得上可圈可點,但他們的銷量相比投入就完全不值一提了。

特斯拉2017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整體營收為29.8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0%;但去掉成本後,2017年第三季度特斯拉淨虧損為6.71億美元。要知道,2016年同期雖然整體營收只有22.98億美元,但好歹淨利潤還有2190萬美元,也算賺到一點錢。如今淨虧損高達6.71億美元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賺來的那點錢又被燒進去了。

在2017年的上半年,特斯拉就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保證Model 3的生產。光在弗里蒙特和GigaFactory 1兩個大工廠身上的“升級”費用就高達5.53億美元。同時,特斯拉還需要部署更多的超級充電站、開設更多的零售店、增設服務中心、增加移動維修車等等……這其中任何一項都是一筆天文數字。馬斯克心裡很明白,雖然現在花錢肉痛了一些,但這些投入全都是值得的。一旦Model 3交付達到了一定數量,公司的業績就會扭虧為盈。

為了這個目的,馬斯克不得不在去年12月早早的拋出Semi和Roadster這兩顆重磅炸彈。一方面可以拉高已經跌的很慘的股票價格,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將手裡的真金白銀砸向這家“美金黑洞”。由此可見,造車事業的燒錢速度幾乎超過了馬斯克的預估。也得虧是馬斯克這樣的賺錢天才,才有辦法把特斯拉又大又重的盤子玩的如此明白。

如此說來,Model 3是不是可以讓馬斯克高枕無憂了呢?很遺憾,並沒有。雖然看起來Model 3的銷售異常火爆,在剛剛開放預訂沒多久就已經“不完全統計”出了超過40萬輛的訂單。但在2018年開年之後,連續出現的兩起“負面消息”也讓一部分車主開始心生動搖。先是有拿到車的車主投訴特斯拉“內飾材料與宣傳不符”,這讓特斯拉在公關方面著實費了一些功夫。隨後又有網友質疑Model 3將儀錶盤和中控屏都彙聚到了一塊15英寸的螢幕上,容易讓駕駛者在開車時分心造成危險。為此,馬斯克都不得不親自上Twitter客串了一把客服,並且向用戶透露“未來特斯拉Model 3會添加超級牛X的人工智慧語音助手”的勁爆消息,才最終得以平息眾怒。

除此之外,原本馬斯克計畫在2017年12月底就能夠達到每週5000輛的生產能力,但隨著特斯拉公佈2017年的銷售數字,大家驚奇的發現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2017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總計銷售了29870輛汽車,其中Model 3有1550輛,加上還在運輸之中沒有完成交付的860輛,第四季度Model 3的總產量也不過是2410輛而已,僅比第三季度的2400輛多了10輛。所以隨後馬斯克就表示5000輛每週的產能估計要延期到2018年7月才能實現了。

車輛本身的各方面素質與消費者的預期出現了差距,再加上產能問題遲遲不見好轉,這都讓很多交了1000美金訂金的車主心生退意。據小道消息,那些排隊比較早的黃牛只需要花1000美元,就能以3000美元的價格將“購車指標”轉手。但如今半年多時間過去了,那些排在30萬、40萬以後的准車主們(其中大多是中國地區的消費者)也都在思考究竟是否還有必要繼續等下去。畢竟像蔚來ES8這樣能對Model 3產生威脅的純電動車型也已經開始了預訂,估計最快2018年上半年就可以開始交付。Model 3的40萬訂單中到底有多少能夠最終落實,仍是一個未知數。

錢,不過是個幌子

但不管怎麼樣,特斯拉通過Model 3能夠實現公司的扭虧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至於後續十年的發展,其實馬斯克也早在“Master Plan,Part Deux”之中全盤托出。如果特斯拉能夠像他計畫的那樣,實現對主要地面運輸系統的全面覆蓋,那就幾乎等於壟斷了全世界的交通出行。真要是這樣的話,恐怕公司和馬斯克簽訂的這個“股權激勵計畫”中最高級別的目標“6050億元市值”,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況且,特斯拉一直也不是一家純粹的“汽車製造商”,在2016年的時候就爆出的“L5級完全自動駕駛技術”視頻至今仍沒有公開,還有基於特斯拉純電動汽車和L5級自動駕駛技術才能實現的“共用出行”……這樣算起來,特斯拉手頭握著的“黑科技”還多的很呢。

所以,筆者認為馬斯克拿不拿得到726億美元並不是問題。或許這個所謂的股權激勵計畫本身就是一個幌子而已,特斯拉的股東們的想法可能只是給馬斯克設立一個小目標,以此為藉口讓他安安心心的在CEO的位置上“繼續工作”為公司和股東們賺錢。而對於馬斯克來說,能夠順理成章的在特斯拉CEO的位置上繼續做下去,並且逐步實現自己內心那些“瘋狂”的想法,估計這比726億美元更讓他心動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