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變賣家產收集瓷器殘片 夫妻創建柴窯博物館

王館長展示古代瓷片的透光性 本報記者馬昭實習生張巨集濤攝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數年前從工地上發現不少瓷片, 從小喜愛收藏的王學武夫婦認定這是絕跡的柴窯瓷片。

夫妻倆賣了飯店和工廠, 創立了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只為保護中國文化, 傳承祖先的工匠精神。

昨日, 記者走進這座民間博物館, 瞭解王學武、寇玉徽夫婦和他們從柴窯瓷器中讀懂的古人工匠精神。 進入館內, 就被陳列的大量瓷片吸引。 因柴窯存世時間短, 館內展示的是少量完整的柴窯瓷器和許多殘缺瓷片。 據瞭解, 史料中對柴窯瓷器的描述為:“青如天, 明如鏡, 薄如紙, 聲如磬。 ”柴窯, 是五代時期的皇帝柴榮燒的瓷器, 被稱為中國瓷皇, 因存留時間短, 又是皇帝所燒, 比較稀有。

說起和柴窯瓷片收藏的淵源, 王學武說:“我從小就喜歡收集, 對煙盒、郵票都非常感興趣, 後來也開始收集瓷器殘片,

也為了這一愛好多方學習、鑽研。 ”真正對柴窯有接觸是1996年前後, 王學武從工地上撿回不少瓷片, “根據當時的文物歷史知識, 有的很容易能分辨出是出自哪個窯口, 可剩下不少成色很好的瓷片, 卻無法判定。 ”當時也想到可能是出自柴窯, 但也不敢最終確定。 為了驗證這一推斷, 夫妻倆專程到北京找到長期從事中國古陶瓷研究的專家耿寶昌。 經確認就是柴窯瓷片。 且史書記載柴窯出北地, 也就是現在銅川耀州一帶, 這也讓他們感到非常榮耀。

為了保護這些柴窯瓷片, 王學武夫婦傾其所有, 將原來經營的工廠、飯店等產業全部賣掉, 用來收集柴窯瓷片。 “看到千年前的古人, 能燒出這麼精美的瓷器, 特別是紋路清晰,

最薄的地方只有釉相連。 這一件件精美的瓷器, 哪怕現存於世的瓷片也是如此精美, 這就是工匠精神。 ”

看著館內收藏的柴窯瓷片, 王學武說:“作為我們來說, 保護中國文化, 就是傳承祖先的工匠精神。 ”為了讓大家聽一聽柴窯瓷器“聲如磬”的美妙, 王學武現場用鐵棍敲擊一枚柴窯斗笠盞, 棍落聲起, 該盞發出如磬之音, 餘音繞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