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揭秘農業銀行新IT架構

作為國內網點最多、業務輻射範圍最廣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的IT建設相比於建設銀行、工商銀行, 稍顯滯後。 這也和農業銀行的特點有著直接的關係。

相比其他國有商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最大的特點是“點多、面廣、線長”, 農行的物理網點是全國金融業最多的。 2001年有近6萬個網點, 經過撤並之後目前擁有31,000多個, 但仍然是國內最多的。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鄉鎮, 全國各地都有農業銀行的網點, 地域距離很長。 這種特點形成了農行業務量分散、業務筆數多但業務量不大的業務特點, 造成了農行的資訊化建設與其他銀行迥然不同。

比如工商銀行, 從一開始就是用大型機進行資料處理的, 先在城市建一個中心, 然後再往下延伸, 所以叫“延伸型工程”。

而農行的資訊化建設是自下而上進行的, 從農村到縣城支行, 到地市二級分行, 最後再到省分行, 逐步上收, 所以叫“上收型工程”。 這是由於各地分行自行建設, 造成了基礎不同, 架構不統一, 版本也不同, 資訊化水準也參差不齊。

不過, 最近幾年, 經過IT架構的優化與重建, 農業銀行的資訊化水準也已走在行業前列。

1、融合架構:主機+分散式開放平臺

自農行全國資料大集中以來, 核心業務處理和資料資訊全面集中到主機上運行, 開放平臺主要承擔交易前置處理、轉發功能。

通過主機的高可靠性及商品化程度, 打造了一個高度集中的銀行資訊系統架構。

這種融合架構的優點:

這種架構性能可靠, 開發人員無需過多關注底層技術實現方式, 成熟穩定。 但高度的業務及資料集中也使得風險高度集中, 系統負載過大等問題導致業務連續運行的風險不斷增加。

隨著雲計算與虛擬化技術發展、硬體製造能力提升, 開放平臺在處理能力橫向擴展方面有了很大進步。

通過負載均衡機制, 將業務分攤到多個節點處理, 各節點松耦合, 對底層產品的可靠性、可用性依賴降低。

這種架構成本更低, 可用性、可擴展性更好, 尤其是隨著應用規模的擴大, 邊際成本將更低。

但這種架構的難點是做好各節點的協同工作,

尤其是要處理好資料的一致性、完整性問題。 必須根據業務特點, 通過較複雜的應用設計, 放棄即時一致性, 保障最終一致性。

以穩定核心系統運維與減少IT投入為出發點, 農行利用雲計算和分散式處理技術, 構建開放型、高容量、易擴展、成本可控、安全穩定的“主機+ 開放”融合式架構, 顯著降低了主機依賴, 有力保障全行金融業務連續穩定運行。

2、幾大措施, 確保架構轉型的成功

農行從多方面推進技術架構轉型。

1. 統一技術架構規範, 推進運維技術標準化

根據技術適度收斂的總體原則, 制定技術架構和軟硬體平臺使用標準, 規範IT 基礎架構建設。

將計算平臺統一到X86 架構, 基本實現小型機零增長;並構建Linux+ 集群資料庫為主的連線業務計算環境、Linux-+MPP 架構為主的資料分析計算環境、構建集中存儲與分散式存儲相結合的存儲模式。

目前, 農行已將這些使用標準明確到企業標準中。 通過系統架構標準化, 進一步提升資訊系統的可擴展性和可攜性, 降低系統運維風險。

2. 構建主機開放融合架構, 推進生產運行集約化

以BoEing 系統建設為契機, 對核心業務系統和相關的120多個週邊系統進行整體升級改造, 構建了一個主機開放融合核心系統架構。

一是創新主機通訊接入模式。

將基於主機的三層架構簡化為兩層, 在主機上直接採用TCP/IP 短連接接入方式, 去除了主機接入中間層, 形成扁平化架構。 這種架構減少了出錯環節, 減輕了分行運維壓力,

構建了一個彈性好、可擴展性強的基礎平臺。

二是合理均衡系統應用負載。

在BoEing 系統的兩層架構中, 採用應用層負載均衡設備作為橋樑, 隔離了數以萬計的前臺終端設備對後臺的直接衝擊, 也可以動態調配交易負載, 自動偵測和規避主機系統單個分區運行異常, 從而顯著提升系統整體可用性。

三是大力推廣基礎架構雲平臺。

針對開放平臺系統多、運行環境複雜的特點, 引入虛擬化、負載均衡、大資料等新技術, 推廣基礎架構雲平臺, 實現IT 資源和服務快速交付、動態調整、彈性伸縮, 提高資源利用率。 雲平臺自下而上分為基礎設施層、資源池層、資源調度層和雲管平臺層。 目前, 農行生產環境和開發測試環境虛擬化率分別達70%、89%, 雲平臺已成為農行基礎架構領域不可或缺的首選工具和平臺。

3. 加快自動化平臺建設,推進運行管理智慧化。

大力推進基礎架構與應用的監、管、控自動化平臺建設,實現基礎設施的自動化構建、自動化監測、智慧化控制和智慧化管理。

4. 提高安全可控技術應用,有效保障網路和資訊安全。

按照監管部門“安全可控”總體要求,採用各類措施保障業務連續性和可持續發展,規避廠商集中和供應鏈風險。

一是積極開展主機應用下移。

通過將主機中非核心產品服務剝離至開放平臺,逐步降低核心業務對主機系統的依賴。主機系統中即時交易下移後,單交易對主機MIPS 消耗平均降低了74%。進一步將歷史交易明細資料下移到Hadoop 集群,使歷史資料交易的存儲和查詢完全脫離主機系統。這些措施顯著降低了主機的運行負載和資源投入成本。

二是在應用交付、計算、存儲領域,大力採用標準開放、安全可控的技術架構和產品,同等條件下優先採用國產產品。

大力推廣分散式架構和多中心多活架構,從系統層面降低單個節點異常對全域業務連續性的影響。農行已完成銀聯前置、快捷支付、安全認證平臺等重要開放平臺系統多活架構改造。

三是構建縱深立體的外聯出口深度防護架構。

在傳統網路層安全防護基礎上,通過應用層攻擊檢測與即時阻斷、網路流量雙向應用識別、應用檔案還原深度檢測等技術,實現應用層攻擊防護。對釣魚網站進行主動爬取、檢測和查封,對資訊系統自身漏洞缺陷進行主動檢測評估和事前修復,防範于未然。

近三年,全行突發事件數量逐年下降,核心系統主要服務時段可用率保持在99.99% 以上,變更成功率保持在99% 以上,為業務服務連續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免責聲明:轉載自網路 不用於商業宣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權刪

雲平臺已成為農行基礎架構領域不可或缺的首選工具和平臺。

3. 加快自動化平臺建設,推進運行管理智慧化。

大力推進基礎架構與應用的監、管、控自動化平臺建設,實現基礎設施的自動化構建、自動化監測、智慧化控制和智慧化管理。

4. 提高安全可控技術應用,有效保障網路和資訊安全。

按照監管部門“安全可控”總體要求,採用各類措施保障業務連續性和可持續發展,規避廠商集中和供應鏈風險。

一是積極開展主機應用下移。

通過將主機中非核心產品服務剝離至開放平臺,逐步降低核心業務對主機系統的依賴。主機系統中即時交易下移後,單交易對主機MIPS 消耗平均降低了74%。進一步將歷史交易明細資料下移到Hadoop 集群,使歷史資料交易的存儲和查詢完全脫離主機系統。這些措施顯著降低了主機的運行負載和資源投入成本。

二是在應用交付、計算、存儲領域,大力採用標準開放、安全可控的技術架構和產品,同等條件下優先採用國產產品。

大力推廣分散式架構和多中心多活架構,從系統層面降低單個節點異常對全域業務連續性的影響。農行已完成銀聯前置、快捷支付、安全認證平臺等重要開放平臺系統多活架構改造。

三是構建縱深立體的外聯出口深度防護架構。

在傳統網路層安全防護基礎上,通過應用層攻擊檢測與即時阻斷、網路流量雙向應用識別、應用檔案還原深度檢測等技術,實現應用層攻擊防護。對釣魚網站進行主動爬取、檢測和查封,對資訊系統自身漏洞缺陷進行主動檢測評估和事前修復,防範于未然。

近三年,全行突發事件數量逐年下降,核心系統主要服務時段可用率保持在99.99% 以上,變更成功率保持在99% 以上,為業務服務連續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免責聲明:轉載自網路 不用於商業宣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權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