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握的!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 此文旨在説明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 世界是確定的, 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

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 除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 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量子場論)。

1和2是兩個很簡單的數字, 可是1和2之間有多少個數字, 我們就不清楚了, 我們說有無數個。 1米的繩子, 可以再分多少次, 理論上我們知道, 可以永遠分下去。 從宏觀到微觀的距離, 其實從來不明確, 所以你也不可能在某本教科書上找到這樣的定義。

量子力學從誕生以來, 就充滿了爭議。 任何荒誕的人生過程, 都從量子力學去尋找答案。 比如你肯定看到過這樣的標題《人類不存在, 是虛擬的》, 《人體的量子穿越》, 《量子力學闡述今生來世》等等脫離我們日常生活經驗的知識。

這些人怎麼寫這些東西, 出發點我相信都是好的。 正如我現在在寫這本《見微知著》也是這樣的。 但看了之後, 對你產生什麼影響, 這才是重要的!這也是你要知道的!

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電子版在靈遁者淘寶有。

因為量子力學的發展, 使得人類無法從哲學中找到確切的生活法則。 甚至將我們自己逼到一個進退不能的地步, 我在《變化》中也說過, 這是一種悲哀。 不是量子力學的初衷, 也不是量子世界的真實情況。

那麼真實的量子世界究竟是怎麼樣, 真正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又是怎麼樣的?

在本書的第一章, 我就要給出一個大的前提, 也是論調, 就像《變化》中的第一章也是這樣的。 我必須從一個“基本的”, “確定的”思想出發, 去描述一個“不確定”的粒子或系統。

所有的著書立傳的人往往是先寫內容, 再給出這個結果。 鮮有給出結果再細細道來的。

這個正確的世界觀, 這個正確的結果就是:人生是確定的, 世界是確定的, 但人生和世界的確定性不在你的把握範圍之內。

該如何去理解這句話, 是你要做的。 該如何去解釋這句話, 是我現在要說的。 我說的和你理解的會一樣嗎?

以生活經驗來說當一個人站在你面前的時候, 你說有一個人, 這是確定的。 可是當一個操場上站滿了人, 你知道有多少人嗎?

你不知道, 但不要緊, 有人知道。 校長拿著統計表說今日到會的學生有:“3萬4千人。 ”這是個確定的數字。 你沒有把握的東西, 校長有把握!

可是校長真的能把握嗎?假如我把問題換成中國有多少人? 校長不知道了, 他只能大概說最新的人口普查是14億吧。 這顯然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了。 這是校長不能把握的。

有人說主席可以把握這件事, 那麼我又問了:“中國在這個小時內有多少人?下一秒有多少人?”誰能給出一個答案, 顯然誰也不能給出。

要在下一秒內統計出中國有多少人, 這有多複雜, 連最牛的數學大師都為難。

但我們知道, 中國乃至世界下一秒的人口數量, 是存在的, 是一個確定的事情, 確定的事實!但是這個事情就是你所不能把握的東西!

有人又說了,一秒太短了,來不及統計。朋友,一秒短嗎? 去看看體育競技的時間,去看看粒子的衰變,去看看光一秒走多少米等,你會發現一秒是很長的時間。長與短是相對的,是看根據誰是主角而說的。

根據人類的經驗,自然是很短的。說到這裡,我再問你,你可以理解我上面說的話了嗎? 人生是確定的,世界是確定的,但人生和世界的確定性不在你的把握範圍之內。

你如果能理解了,我很高興,但其實上面的例子不夠深刻,更多的例子我腦中有很多。

我由於還從事周易文化的事業,所以會有更多的人問我:“人該不該信命?”

我通常回復說:“命是存在的,但你最好不要很相信。”我這樣給人家回復,和我上面說:“人生和世界是確定的。”不是矛盾了嗎?

我們接著討論,就好像也有客戶問過我這樣的問題:“你說中500萬大獎的人,是不是命中註定?”首先中獎的人肯定是存在的,但你能不能中獎你不能把握。學過數學都知道這是概率問題。

還有“不確定性原理”我在《變化》裡說是一個真理,世界的不確定是必然,這又和上面所說的矛盾,這不是自打臉嗎?

那麼為什麼說:“世界是確定的,但他的確定性不是你能把握的!”

你不能做到用一根手指倒立,但有人能;你不能做到水下憋氣10分鐘,但有人能;你不能做到眼睛出氣,但有人能。

世界是由無數個各自獨立演化的個體所組合的多樣性整體,這個整體一定是非線性的。它的確定性在於它的存在性,客觀性,聯繫性。它的不確定性在於它的運動性,組合擾動性,距離性。

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在描述引力場的時候,用過引力場海洋這個詞。也用西湖來做過比喻,說沒有人能知道海洋下一秒的波紋細況。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干涉到海洋下一秒水面波紋的情況因素眾多,無法同一時間把握和描述,也就是無法確定。

可是我們依然在不斷的探索,起碼我們知道了洋流季節的流動,我們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天氣預報等等。但這在古代,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愛氏的場方程就是一個非線性的波動方程,要理解愛氏的宇宙方程,最關鍵的點在於理解其中的“非線性”性質。這我在《變化》中有論述。事物是聯繫的,大家不會有異議。事物是運動的,大家也都認可。但大家要記住事物的聯繫和運動,其實就意味著,任何一件小事的發生,都是有全域性的影響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把“距離性”三個字寫出來。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蝴蝶效應”,“連鎖反應”,這個效應也確實存在。某種理論意義上來說,你打了噴嚏,會影響到100光年外一顆荒涼星球上的一粒塵埃。但這粒塵埃並不知道你影響了它的運動。你是它所不能把握的事情。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可預測的事情。

是的,這很不實際。一個噴嚏可以影響到100光年之外的一粒塵埃。你可能會刨根問底說怎麼影響? 其實和蝴蝶閃動翅膀是一個道理,蝴蝶閃動翅膀引起了大洋彼岸的大海嘯,大海嘯又會引發這種振動,有很多振動是可以走出地球,走到外太空的,接著影響,再接著影響,就影響到那個100光年外的塵埃了。雖然噴嚏的影子早已不在,已經變成了其他“資訊”,但這種聯繫是客觀的。

所以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你能把握的。這就是確定的不確定性真理。

有很多我們之前不確定的東西,我們確定了,這是歷史發展告訴我們的。有很多我們現在不確定的東西,我們會慢慢確定的。

比如上面提到了要瞭解這一小時內中國有多少人。如何確定呢?我們大可以想像那時候人手一部手機,所有中國人被通知到這一小時內按什麼鍵,然後就統計出來了。或者只要這個人活著,他自身的磁場就是一個編碼,他就會出現在國家的資訊網中。就好像我們現在用滴滴打車,一打開軟體地圖,就知道周圍有多少滴滴車等。隨時查看這個網圖中資訊編碼有多少條,就知道有多少人。

現在回到我們的主題——量子世界!量子世界何嘗不是這樣呢?它的不確定性在於我們無法得知影響它的全部因素,和這些因素的聯繫,甚至可能影響這些測量的因素,本身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事實也是這樣的。所以不用“可能”這個詞,我的表述也是嚴謹的。

首先我們能想到的就是引力是萬有的。那麼你如何去排除引力的干擾。我在《變化》中就提到過這一點,量子力學的任何測量,可以忽略引力,它很小。但不能忽略這種很小的力,所帶來的結果,往往可能是放大的。最關鍵的是我們根本沒有弄清楚基本的粒子的結構,樣態。誇克我們現在無法直接觀測,那麼還談什麼“確定性”呢。

所以很明顯了,世界是確定的,要有前提。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前提的,有基礎的,所以世界是確定的,這是對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你不能把握,因為這種前提在不同範圍,不同環境下是完全不同的,而且由於影響聯繫性所產生的距離性,更是導致了“不確定性”。

人生是確定的,世界是確定的,但它的確定性不是你能把握的。現在你理解了嗎? 我不知道其他哲學家如何解釋,我也沒有看過。我在我的哲理散文說過,對我影響深的哲學家是馬克思,然後是維特根斯坦。他倆之間其實有“吵架的”,也就是馬克思的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和維特根斯坦的有些東西是“不可想像的,不能說的,要保持沉默”的,這兩者是矛盾的。

我認為要解決這樣的矛盾,就是隨著時間去深化認識,去讓哲學進步,去完善哲學體系。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但對於世界的認識,我們不能全域把握!我相信這樣說,他們兩人都會贊同吧。畢竟客觀原因擺在眼前。

這也可以用哥德爾不完備定理來說明。其實一開始我也認為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是站在“不可知論”一邊。後來我意識到我錯了。任何一個系統或事物的真偽,不能由這個系統和事物說明。但我們知道這樣的矛盾來自于現實世界的“真實性。”

這種“真實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從來不懷疑自己的存在,不管我自己的存在有多矛盾!所以我很多次強調要相信你自己的認知。

你的眼睛,你的鼻子,你的嘴唇……所有這些自相矛盾的事情,所有量子世界的不確信性描述,不是為了讓你的人生也不確定,讓你覺得甚至整個你都是虛擬的,是迷茫的,是另一個維度的影子!

有時候真的就是我們自己欺騙了自己,所以這也是我批評高維度空間的原因。這也是我為什麼對所有問我關於命運話題的人,都說你還是要更相信自己!命是存在的,但你要更多的相信自己!

我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我是在為我自己說話。這就是關於本書《見微知著》第一章我要告訴大家的內容。沒有這個基調,我怕我會迷失方向,也弄出個什麼10維空間,人是虛擬的,時間是不存在的理論。

最後大家去看看這一章的標題《上帝讓人類擲骰子》,我為什麼這樣寫,你應該一清二楚了。上帝並沒有擲骰子,人類才是擲骰子的人!他迷茫啊!

2017年5月6日夜

摘自獨立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

交流互動:lingdunzhe。

有人又說了,一秒太短了,來不及統計。朋友,一秒短嗎? 去看看體育競技的時間,去看看粒子的衰變,去看看光一秒走多少米等,你會發現一秒是很長的時間。長與短是相對的,是看根據誰是主角而說的。

根據人類的經驗,自然是很短的。說到這裡,我再問你,你可以理解我上面說的話了嗎? 人生是確定的,世界是確定的,但人生和世界的確定性不在你的把握範圍之內。

你如果能理解了,我很高興,但其實上面的例子不夠深刻,更多的例子我腦中有很多。

我由於還從事周易文化的事業,所以會有更多的人問我:“人該不該信命?”

我通常回復說:“命是存在的,但你最好不要很相信。”我這樣給人家回復,和我上面說:“人生和世界是確定的。”不是矛盾了嗎?

我們接著討論,就好像也有客戶問過我這樣的問題:“你說中500萬大獎的人,是不是命中註定?”首先中獎的人肯定是存在的,但你能不能中獎你不能把握。學過數學都知道這是概率問題。

還有“不確定性原理”我在《變化》裡說是一個真理,世界的不確定是必然,這又和上面所說的矛盾,這不是自打臉嗎?

那麼為什麼說:“世界是確定的,但他的確定性不是你能把握的!”

你不能做到用一根手指倒立,但有人能;你不能做到水下憋氣10分鐘,但有人能;你不能做到眼睛出氣,但有人能。

世界是由無數個各自獨立演化的個體所組合的多樣性整體,這個整體一定是非線性的。它的確定性在於它的存在性,客觀性,聯繫性。它的不確定性在於它的運動性,組合擾動性,距離性。

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在描述引力場的時候,用過引力場海洋這個詞。也用西湖來做過比喻,說沒有人能知道海洋下一秒的波紋細況。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干涉到海洋下一秒水面波紋的情況因素眾多,無法同一時間把握和描述,也就是無法確定。

可是我們依然在不斷的探索,起碼我們知道了洋流季節的流動,我們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天氣預報等等。但這在古代,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愛氏的場方程就是一個非線性的波動方程,要理解愛氏的宇宙方程,最關鍵的點在於理解其中的“非線性”性質。這我在《變化》中有論述。事物是聯繫的,大家不會有異議。事物是運動的,大家也都認可。但大家要記住事物的聯繫和運動,其實就意味著,任何一件小事的發生,都是有全域性的影響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把“距離性”三個字寫出來。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蝴蝶效應”,“連鎖反應”,這個效應也確實存在。某種理論意義上來說,你打了噴嚏,會影響到100光年外一顆荒涼星球上的一粒塵埃。但這粒塵埃並不知道你影響了它的運動。你是它所不能把握的事情。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可預測的事情。

是的,這很不實際。一個噴嚏可以影響到100光年之外的一粒塵埃。你可能會刨根問底說怎麼影響? 其實和蝴蝶閃動翅膀是一個道理,蝴蝶閃動翅膀引起了大洋彼岸的大海嘯,大海嘯又會引發這種振動,有很多振動是可以走出地球,走到外太空的,接著影響,再接著影響,就影響到那個100光年外的塵埃了。雖然噴嚏的影子早已不在,已經變成了其他“資訊”,但這種聯繫是客觀的。

所以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你能把握的。這就是確定的不確定性真理。

有很多我們之前不確定的東西,我們確定了,這是歷史發展告訴我們的。有很多我們現在不確定的東西,我們會慢慢確定的。

比如上面提到了要瞭解這一小時內中國有多少人。如何確定呢?我們大可以想像那時候人手一部手機,所有中國人被通知到這一小時內按什麼鍵,然後就統計出來了。或者只要這個人活著,他自身的磁場就是一個編碼,他就會出現在國家的資訊網中。就好像我們現在用滴滴打車,一打開軟體地圖,就知道周圍有多少滴滴車等。隨時查看這個網圖中資訊編碼有多少條,就知道有多少人。

現在回到我們的主題——量子世界!量子世界何嘗不是這樣呢?它的不確定性在於我們無法得知影響它的全部因素,和這些因素的聯繫,甚至可能影響這些測量的因素,本身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事實也是這樣的。所以不用“可能”這個詞,我的表述也是嚴謹的。

首先我們能想到的就是引力是萬有的。那麼你如何去排除引力的干擾。我在《變化》中就提到過這一點,量子力學的任何測量,可以忽略引力,它很小。但不能忽略這種很小的力,所帶來的結果,往往可能是放大的。最關鍵的是我們根本沒有弄清楚基本的粒子的結構,樣態。誇克我們現在無法直接觀測,那麼還談什麼“確定性”呢。

所以很明顯了,世界是確定的,要有前提。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前提的,有基礎的,所以世界是確定的,這是對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你不能把握,因為這種前提在不同範圍,不同環境下是完全不同的,而且由於影響聯繫性所產生的距離性,更是導致了“不確定性”。

人生是確定的,世界是確定的,但它的確定性不是你能把握的。現在你理解了嗎? 我不知道其他哲學家如何解釋,我也沒有看過。我在我的哲理散文說過,對我影響深的哲學家是馬克思,然後是維特根斯坦。他倆之間其實有“吵架的”,也就是馬克思的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和維特根斯坦的有些東西是“不可想像的,不能說的,要保持沉默”的,這兩者是矛盾的。

我認為要解決這樣的矛盾,就是隨著時間去深化認識,去讓哲學進步,去完善哲學體系。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但對於世界的認識,我們不能全域把握!我相信這樣說,他們兩人都會贊同吧。畢竟客觀原因擺在眼前。

這也可以用哥德爾不完備定理來說明。其實一開始我也認為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是站在“不可知論”一邊。後來我意識到我錯了。任何一個系統或事物的真偽,不能由這個系統和事物說明。但我們知道這樣的矛盾來自于現實世界的“真實性。”

這種“真實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從來不懷疑自己的存在,不管我自己的存在有多矛盾!所以我很多次強調要相信你自己的認知。

你的眼睛,你的鼻子,你的嘴唇……所有這些自相矛盾的事情,所有量子世界的不確信性描述,不是為了讓你的人生也不確定,讓你覺得甚至整個你都是虛擬的,是迷茫的,是另一個維度的影子!

有時候真的就是我們自己欺騙了自己,所以這也是我批評高維度空間的原因。這也是我為什麼對所有問我關於命運話題的人,都說你還是要更相信自己!命是存在的,但你要更多的相信自己!

我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我是在為我自己說話。這就是關於本書《見微知著》第一章我要告訴大家的內容。沒有這個基調,我怕我會迷失方向,也弄出個什麼10維空間,人是虛擬的,時間是不存在的理論。

最後大家去看看這一章的標題《上帝讓人類擲骰子》,我為什麼這樣寫,你應該一清二楚了。上帝並沒有擲骰子,人類才是擲骰子的人!他迷茫啊!

2017年5月6日夜

摘自獨立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

交流互動:lingdunzh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