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再版連環畫經典,重溫上海人美再版《渡江偵察記》等經典連環畫

再版書買到現在, 不得不再一次承認, 書還是上美做得最好。 上美書中, 對32開精裝情有獨鍾, 當然指那些多數連友認可的書。 重新翻出上美32開精裝, 與朋友同賞。

這些書很多連友都有, 畫面也許看膩了。 可有些朋友卻沒有, 比如北落師門朋友, 據說連環畫很少。 所以套用書上常用的一句話:謹以此帖獻給北落師門。 並與抗連戰士同賞。

拍照水準有限, 如果影響了對畫幅的欣賞, 抱歉。

顧炳鑫先生《渡江偵察記》

前幾天論壇上一位連友說顧先生的《渡江偵察記》算不上經典, 原因是畫法為鉛筆素描。 當然我認為這位朋友更多應該是玩笑成分, 這本書首版於1955年, 近十年後還能獲得一屆二等獎頭名, 專家不會走眼。 “南顧北劉”, 顧先生名不虛傳。 雖然顧先生後期的人物塑造也有臉譜化的不足, 也有舞臺化的傾向, 但不能脫離開歷史階段看問題。 比如王弘力先生,

就非常尊敬陳緣督先生, 就是這個道理。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渡江偵察記》講述的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的一段故事。

32開封面已經不是原稿了, 但神韻未失。

顧先生真正在部隊體驗過生活, 畫出的軍人才有軍人范兒。

這幅圖右邊兩個人物, 和華老的人物有些近似, 或許是相互影響吧。

那時連環畫中還可以表現愛情, 即使是主要人物。 手是握住了, 還是得撒開, 因為連長還要去打仗。 連長應該屬於三野, 因為以前當過新四軍戰士。 渡江後, 三野打完上海, 還有金門戰役, 對於解放軍來說, 那是一次慘烈的敗仗, 連長能倖存下來嗎?能, 後面還有朝鮮戰爭, 輪戰也應該輪上。 18萬官兵的鮮血染紅了那三千里江山, 其中沒有李連長吧?

轉業了,到了地方,反右應該沒什麼問題,可是還有文革呢?連長和四姐都能逢凶化吉吧!

如果有情人終成眷屬,也都是耄耋老人了,不知還能翻看連環畫否?

韓和平等《紅燈記》

故事發生在東北的一個車站,體驗生活,顧老卻帶著部下去了南京下關。原因很簡單,南京離上海近。

顧老帶隊,創作的主力應該是韓和平。除了這二位,書的繪畫者還有金奎、羅盤、沈悌如。這本書首版於1965年8月,離那場動亂相距不足一年。山雨欲來風滿樓,韓和平四十年後在此書再版時寫道:“昂視、亮象三突出是這套連環畫的主導,粗壯的線條代以纖細的白描,總之力度、力度再力度,樹立好李玉和的英雄形象。”實事求是地說,此書還沒有後來樣板戲那麼刻板,這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

2004年11月,這本32開和《渡江偵察記》同一批再版。讓人不解地是,印數僅為3000冊。

封面的舞臺化已經很濃厚了。還好,李玉和的臉上還有鬍子茬,不似後來的李英雄,白胖的臉上滿是傲氣,一副鐵路局局長派頭,和鐵路工人的形象相去甚遠。

雖然不是東北的車站,但這個小房子應該眼熟,全國都差不多,不管是多少年前還是現在。

“密電碼”,當時,很多孩子不清楚這個詞代表什麼,可是一點不妨礙它成為流行詞彙。

壞人總是能一眼認出來,雖然他裝成了地下工作者。

人物形象已經有高大全傾向了。

還有景色描繪,雖然不知這些景色和東北有多大差別。

賀友直先生之《李雙雙》

賀老的書。首版於1964年2月,再版於2008年1月。這是一本在時間上介於《山鄉巨變》和《朝陽溝》之間的作品,從這本書中可以找到太多山鄉和朝陽溝的影子。誰說有影子就不是好書,32開,帶護封精裝,名家名作,182頁的頁碼,厚薄大小,愛不釋手的感覺呀!

再版於2008年1月,卻是我買來最辛苦的一本書。曾在熱線常州連藏買過一段書,這書卻買脫了,原因就是書少,對不起,沒了。本地書商,一樣,書少,分不過來。喜歡,沒辦法,發帖表達憤怒,其實更多是無奈。

還好,朋友也在熱線買書,卻買到了複本,主動提出定價勻給我一套。要了這本,要了《朝陽溝》,要了《枯木逢春》。樣板戲《紅色娘子軍》退給了朋友,自己不喜歡,朋友喜歡,再說那書也值錢呀!

投桃報李,隨後將自己唯一的樣板戲《龍江頌》和顏板《龍江頌》給了朋友,不要錢不合適,也是定價。

封面就是一個亮點,生活氣息濃厚,雖然藝術化了。

看看這內封

原著李准,書名《李雙雙小傳》,很有名氣的一本書。名著、名畫家,名社,基礎就好。

熟悉的一頁,好多連環畫選頁都選了這一幅。

雙雙扭嗒嗒地走,遠處看有些二大娘的樣子,而門口瞭望的,不要錯看成銀環的婆婆呀!

華三川先生之《白毛女》

故事發生在河北楊格莊。楊各莊雖然有個楊字,地卻都是黃家的。

這地方華老來過,來是為了畫這本連環畫。據說畫家來到這裡很吃了一些苦,時間已是20世紀60年代,不知大春和喜兒的苦吃到了何時?

這本書畫得太好了,好到幾乎挑不出毛病。挑不出毛病也許就是毛病,技巧性太強,圓潤到人物形象都象舞臺上的人物。

故事也越改越圓潤,喜兒懷孕後曾有過嫁給黃家大少的念頭不提了,那死孩子也不提了。

一屆沒趕上,二屆一等獎。

這本和上本《李雙雙》,200頁左右的精裝書,定價卻都是28元。這本再版於2006年10月,印量4500冊,估計當時也不是太好買, 不過,買書的過程忘了。

大宅門。和顏老《風雲初記》中田大瞎子家的宅門一樣闊氣。

這樣的大場面華老駕輕就熟。

別說老百姓迷信,因為命運從沒掌握在自己手中。

結尾有些象童話,從此他們愉快地生活著。河北那個偏僻的山村,不知今天老百姓生活愉快不愉快?

圖文提供:天涯(連趣網貴賓)

其中沒有李連長吧?

轉業了,到了地方,反右應該沒什麼問題,可是還有文革呢?連長和四姐都能逢凶化吉吧!

如果有情人終成眷屬,也都是耄耋老人了,不知還能翻看連環畫否?

韓和平等《紅燈記》

故事發生在東北的一個車站,體驗生活,顧老卻帶著部下去了南京下關。原因很簡單,南京離上海近。

顧老帶隊,創作的主力應該是韓和平。除了這二位,書的繪畫者還有金奎、羅盤、沈悌如。這本書首版於1965年8月,離那場動亂相距不足一年。山雨欲來風滿樓,韓和平四十年後在此書再版時寫道:“昂視、亮象三突出是這套連環畫的主導,粗壯的線條代以纖細的白描,總之力度、力度再力度,樹立好李玉和的英雄形象。”實事求是地說,此書還沒有後來樣板戲那麼刻板,這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

2004年11月,這本32開和《渡江偵察記》同一批再版。讓人不解地是,印數僅為3000冊。

封面的舞臺化已經很濃厚了。還好,李玉和的臉上還有鬍子茬,不似後來的李英雄,白胖的臉上滿是傲氣,一副鐵路局局長派頭,和鐵路工人的形象相去甚遠。

雖然不是東北的車站,但這個小房子應該眼熟,全國都差不多,不管是多少年前還是現在。

“密電碼”,當時,很多孩子不清楚這個詞代表什麼,可是一點不妨礙它成為流行詞彙。

壞人總是能一眼認出來,雖然他裝成了地下工作者。

人物形象已經有高大全傾向了。

還有景色描繪,雖然不知這些景色和東北有多大差別。

賀友直先生之《李雙雙》

賀老的書。首版於1964年2月,再版於2008年1月。這是一本在時間上介於《山鄉巨變》和《朝陽溝》之間的作品,從這本書中可以找到太多山鄉和朝陽溝的影子。誰說有影子就不是好書,32開,帶護封精裝,名家名作,182頁的頁碼,厚薄大小,愛不釋手的感覺呀!

再版於2008年1月,卻是我買來最辛苦的一本書。曾在熱線常州連藏買過一段書,這書卻買脫了,原因就是書少,對不起,沒了。本地書商,一樣,書少,分不過來。喜歡,沒辦法,發帖表達憤怒,其實更多是無奈。

還好,朋友也在熱線買書,卻買到了複本,主動提出定價勻給我一套。要了這本,要了《朝陽溝》,要了《枯木逢春》。樣板戲《紅色娘子軍》退給了朋友,自己不喜歡,朋友喜歡,再說那書也值錢呀!

投桃報李,隨後將自己唯一的樣板戲《龍江頌》和顏板《龍江頌》給了朋友,不要錢不合適,也是定價。

封面就是一個亮點,生活氣息濃厚,雖然藝術化了。

看看這內封

原著李准,書名《李雙雙小傳》,很有名氣的一本書。名著、名畫家,名社,基礎就好。

熟悉的一頁,好多連環畫選頁都選了這一幅。

雙雙扭嗒嗒地走,遠處看有些二大娘的樣子,而門口瞭望的,不要錯看成銀環的婆婆呀!

華三川先生之《白毛女》

故事發生在河北楊格莊。楊各莊雖然有個楊字,地卻都是黃家的。

這地方華老來過,來是為了畫這本連環畫。據說畫家來到這裡很吃了一些苦,時間已是20世紀60年代,不知大春和喜兒的苦吃到了何時?

這本書畫得太好了,好到幾乎挑不出毛病。挑不出毛病也許就是毛病,技巧性太強,圓潤到人物形象都象舞臺上的人物。

故事也越改越圓潤,喜兒懷孕後曾有過嫁給黃家大少的念頭不提了,那死孩子也不提了。

一屆沒趕上,二屆一等獎。

這本和上本《李雙雙》,200頁左右的精裝書,定價卻都是28元。這本再版於2006年10月,印量4500冊,估計當時也不是太好買, 不過,買書的過程忘了。

大宅門。和顏老《風雲初記》中田大瞎子家的宅門一樣闊氣。

這樣的大場面華老駕輕就熟。

別說老百姓迷信,因為命運從沒掌握在自己手中。

結尾有些象童話,從此他們愉快地生活著。河北那個偏僻的山村,不知今天老百姓生活愉快不愉快?

圖文提供:天涯(連趣網貴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