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看了吐槽大會才知道,熱搜女王吳昕劉嘉玲還有有趣的靈魂

轉眼就要過年了, 大家一年來的疲憊, 終於可以在此刻得到舒緩。 不過小編覺得, 其實緩解疲憊的方式不單單是休息, 其實還有“吐槽”, 或者是看別人“吐槽”。 自己有啥看不慣的直接說出來, 或者看著別人懟天懟地, 那感覺, 別提有多爽快了。

悄眯眯告訴泥萌, 其實看《吐槽大會》就是大家的最佳選擇, 完全滿足大家的各項要求。

找一個空閒, 準備一些零食, 窩在沙發上, 看著《吐槽大會》中的明星們各種吐槽說段子......等等, 還是別準備零食了, 這麼密集的笑點和包袱, 大家光顧著笑哪有時間吃啊。

胡可的凍帶魚、張紹剛的腿、金星的“直男癌”等等, 不僅讓人看到了明星們的“古早料”, 更主要的是, 真的很搞笑啊, 完全是承包笑點的節奏。

不過, 不造大家有木有發現, 這一季的《吐槽大會》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樣了呢。

它的“欲望”好像越來越大了, 以前都是娛樂圈的明星們來吐槽, 而這一季它的嘉賓覆蓋的圈層越來越廣——音樂圈, 網紅圈, 體育圈, 電競圈, 影視圈等等, 可以看出它正在試圖跨越行業的限制, 跳出每個節目都說的整容、八卦, 去進行一個多元化的嘗試。

在不聲不響間, 《吐槽大會》第二季已然開始了屬於自己的變革。

有趣的靈魂無需萬里挑一

網上流行一句話,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而從目前播出的情況來看, 《吐槽大會》第二季儼然成為了一個可以發掘“有趣的靈魂”的場所,

很多名人在這裡打破了大家對他們的固有印象。

大家以前只記得劉謙是個優秀的魔術師(和他那Tony老師一般的洗剪吹造型), 沒想到他說起段子來, 居然讓人感覺他是“被魔術耽誤的脫口秀大師”, Talk King 手到擒來。

以前以為郎朗是個高冷的天才鋼琴家,沒有想到吐槽起自己來居然比張紹剛還狠,這放飛自我的樣子哪裡還有半點藝術家的架子。

大家沒事就要吐槽中國足球,誰都能來黑一黑,“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當然,火力主要集中在國足隊長的身上。看了《吐槽大會》才發現,真的不應該黑馮瀟霆,因為大家黑得都不如他自己厲害,自黑起來簡直一套一套的,沒想到苦逼的國足隊長居然是國足段子手。

昨晚播出的節目中還請到了劉嘉玲,她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就是高貴冷豔掛的 ,讓人覺得只可遠觀而不可隨意開玩笑。沒想到在《吐槽大會》上被人各種吐槽,什麼代言問題、和王菲不和、多次錯失影后等都被大家說了個遍,但她仍然是不急不惱,甚至自己講起段子來還是談笑風生,形神兼備,女神“走下凡塵”好像更圈粉了呢。

還有林雪老師,一個隻記得他的臉不記得他的名字的港片金牌配角。以前對他的印象只停留在各種各樣的港片中,沒想到走出港片的他也是“吐槽”的一把好手,各種包袱、神轉折 ,忍不住讓人一邊大笑一邊直呼“收下我的膝蓋”。

可以說,在每一期節目中,大家總能發現那麼一兩個嘉賓完全顛覆了他們以前給大眾留下的印象,感覺看完一期就得新粉上一個名人,原來有趣的靈魂並不是萬里挑一,不信你來第二季《吐槽大會》上看看。

emmm,寫完這篇,小編就要去找林雪老師的cut來看了。

吐的不是槽,是赤裸裸的現實

大家肯定發現了,第二季《吐槽大會》請的嘉賓越來越多元化了。隨之而來的是,大家吐槽的內容也是覆蓋範圍越來越廣,不僅跨越了行業、圈層的限制,還由以前的吐個人之槽變成了如今的吐“社會不合理現象”之槽。

小編發現,第二季《吐槽大會》幾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可以針砭時弊的“眾言堂”。

第三期的時候,臧鴻飛吐槽了音樂圈的鄙視鏈,別說,本來還沒這麼想,他一說倒還真是那麼回事。

小編忽然想到,其實咱平時用音樂app也有個鄙視鏈,甚至用的社交軟體、視頻軟體、流覽器等等,其實都有一個鄙視鏈。飛飛這一番話,表面上是說音樂圈,其實矛頭真正指向的,是如今流行的這種“鄙視鏈”風氣——這些都是個人喜好,何需分個高低呢?

在第四期節目中,馮瀟霆在各種“紮心”之餘,也和大家說了中國足球的真實情況,大家總是說“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可是又有多少人給過中國足球一個發展的機會呢?

第五期節目中,潘粵明不僅各種吐槽小鮮肉,還在吐槽之餘分析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這不單是小鮮肉之過,一味責怪演員並不能解決問題,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流量明星”才是影視圈業內應該反思的。

第六期中,金星的一番話不僅是為自己辯白,其實也是在諷刺如今社會的現狀。

在如今這個社會上,大家太習慣於不痛不癢的生活了,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所左右,大家在網路上越來越敢說,可是在生活中敢於逆著社會洪流去發出自己真實和獨立的聲音的人卻越來越少。

金星恰恰就是想通過《吐槽大會》的這番發言,去傳遞給大家一種“脫去了虛擬世界的外衣依然敢於真實做自己”的人生態度。

在最新的一期節目中,吳昕一直在用“泡面”的事情自黑,而林雪老師又總因“演戲多年仍無人知曉”的事情被cue,鮮明的對比其實說明了一件事——低調認真演戲的演員大有人在,可惜無人問津,反而是某些噱頭總能引起大眾的關注,觀眾一邊罵著一邊為此貢獻著流量。或許大家也該捫心自問一下,影視行業水準的下降真的沒有自己的一份責任嗎?

除此之外,這期節目中,劉嘉玲、林雪等人還提到了香港影視圈的沒落。

當初的香港電影是那麼的輝煌,那時的香港女星,明豔如林青霞,嫵媚如王祖賢,性感如邱淑貞,風情如張曼玉,英氣如張敏,每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女神。各種老港片也是讓人一看再看,時隔多年仍然能讓人拍手叫好、回味無窮。

如今它沒落了,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一味地回憶和歎惋,更應該反思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後為香港電影圈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讓它走向新一次的輝煌。

其實,這一系列的跨越圈層的關於行業與社會議題的深刻討論,就是《吐槽大會》的悄然進步。從這一點來看,《吐槽大會》第二季完全是第一季的“PLUS版”啊。

吐槽也是一種公益

細心的觀眾(比如小編本編)其實會發現,《吐槽大會》第二季的努力還不止於上面所說的內容,它還悄悄地將公益理念融入了節目中,通過節目的巨大影響力為公益發聲,將“正能量吐槽”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第三期節目中,郎朗提及了自己的公益事業,希望將自己音樂公益的理念傳遞給更多音樂圈的朋友和觀眾,並呼籲大家一起去傳遞。

第四期節目中,馮瀟霆也說到了自己關於足球公益的想法,提倡重視場地建設,組織公益賽,希望有更多熱愛足球的孩子們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

可以說,第二季《吐槽大會》在某種程度上是為熱心公益的嘉賓提供了一個平臺去傳遞他們的公益理念,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實真的是有一定作用的。

有人說,喜劇的至高境界是在鬆弛的狀態中說真話,這一點《吐槽大會》其實已經做得很到位了。而一檔本身就很成功的節目還能去不斷反思和改進,這是一件更加難能可貴的事。

以前是在《吐槽大會》上聽搞笑的段子和隱秘的八卦,看名人們“走下神壇”去直面真實的自我,去發現名人們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如今,大家還可以在《吐槽大會》上瞭解時事和不同行業的情況,瞭解名人們對各種社會現象的看法。一個節目,多種功能,對於觀眾來說那是相當值了。

可是在此之外,第二季《吐槽大會》通過嘉賓的發聲去盡自己的力量約束現實的這份社會責任感,其實才是小編最欣賞的地方。

以前以為郎朗是個高冷的天才鋼琴家,沒有想到吐槽起自己來居然比張紹剛還狠,這放飛自我的樣子哪裡還有半點藝術家的架子。

大家沒事就要吐槽中國足球,誰都能來黑一黑,“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當然,火力主要集中在國足隊長的身上。看了《吐槽大會》才發現,真的不應該黑馮瀟霆,因為大家黑得都不如他自己厲害,自黑起來簡直一套一套的,沒想到苦逼的國足隊長居然是國足段子手。

昨晚播出的節目中還請到了劉嘉玲,她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就是高貴冷豔掛的 ,讓人覺得只可遠觀而不可隨意開玩笑。沒想到在《吐槽大會》上被人各種吐槽,什麼代言問題、和王菲不和、多次錯失影后等都被大家說了個遍,但她仍然是不急不惱,甚至自己講起段子來還是談笑風生,形神兼備,女神“走下凡塵”好像更圈粉了呢。

還有林雪老師,一個隻記得他的臉不記得他的名字的港片金牌配角。以前對他的印象只停留在各種各樣的港片中,沒想到走出港片的他也是“吐槽”的一把好手,各種包袱、神轉折 ,忍不住讓人一邊大笑一邊直呼“收下我的膝蓋”。

可以說,在每一期節目中,大家總能發現那麼一兩個嘉賓完全顛覆了他們以前給大眾留下的印象,感覺看完一期就得新粉上一個名人,原來有趣的靈魂並不是萬里挑一,不信你來第二季《吐槽大會》上看看。

emmm,寫完這篇,小編就要去找林雪老師的cut來看了。

吐的不是槽,是赤裸裸的現實

大家肯定發現了,第二季《吐槽大會》請的嘉賓越來越多元化了。隨之而來的是,大家吐槽的內容也是覆蓋範圍越來越廣,不僅跨越了行業、圈層的限制,還由以前的吐個人之槽變成了如今的吐“社會不合理現象”之槽。

小編發現,第二季《吐槽大會》幾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可以針砭時弊的“眾言堂”。

第三期的時候,臧鴻飛吐槽了音樂圈的鄙視鏈,別說,本來還沒這麼想,他一說倒還真是那麼回事。

小編忽然想到,其實咱平時用音樂app也有個鄙視鏈,甚至用的社交軟體、視頻軟體、流覽器等等,其實都有一個鄙視鏈。飛飛這一番話,表面上是說音樂圈,其實矛頭真正指向的,是如今流行的這種“鄙視鏈”風氣——這些都是個人喜好,何需分個高低呢?

在第四期節目中,馮瀟霆在各種“紮心”之餘,也和大家說了中國足球的真實情況,大家總是說“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可是又有多少人給過中國足球一個發展的機會呢?

第五期節目中,潘粵明不僅各種吐槽小鮮肉,還在吐槽之餘分析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這不單是小鮮肉之過,一味責怪演員並不能解決問題,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流量明星”才是影視圈業內應該反思的。

第六期中,金星的一番話不僅是為自己辯白,其實也是在諷刺如今社會的現狀。

在如今這個社會上,大家太習慣於不痛不癢的生活了,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所左右,大家在網路上越來越敢說,可是在生活中敢於逆著社會洪流去發出自己真實和獨立的聲音的人卻越來越少。

金星恰恰就是想通過《吐槽大會》的這番發言,去傳遞給大家一種“脫去了虛擬世界的外衣依然敢於真實做自己”的人生態度。

在最新的一期節目中,吳昕一直在用“泡面”的事情自黑,而林雪老師又總因“演戲多年仍無人知曉”的事情被cue,鮮明的對比其實說明了一件事——低調認真演戲的演員大有人在,可惜無人問津,反而是某些噱頭總能引起大眾的關注,觀眾一邊罵著一邊為此貢獻著流量。或許大家也該捫心自問一下,影視行業水準的下降真的沒有自己的一份責任嗎?

除此之外,這期節目中,劉嘉玲、林雪等人還提到了香港影視圈的沒落。

當初的香港電影是那麼的輝煌,那時的香港女星,明豔如林青霞,嫵媚如王祖賢,性感如邱淑貞,風情如張曼玉,英氣如張敏,每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女神。各種老港片也是讓人一看再看,時隔多年仍然能讓人拍手叫好、回味無窮。

如今它沒落了,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一味地回憶和歎惋,更應該反思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後為香港電影圈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讓它走向新一次的輝煌。

其實,這一系列的跨越圈層的關於行業與社會議題的深刻討論,就是《吐槽大會》的悄然進步。從這一點來看,《吐槽大會》第二季完全是第一季的“PLUS版”啊。

吐槽也是一種公益

細心的觀眾(比如小編本編)其實會發現,《吐槽大會》第二季的努力還不止於上面所說的內容,它還悄悄地將公益理念融入了節目中,通過節目的巨大影響力為公益發聲,將“正能量吐槽”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第三期節目中,郎朗提及了自己的公益事業,希望將自己音樂公益的理念傳遞給更多音樂圈的朋友和觀眾,並呼籲大家一起去傳遞。

第四期節目中,馮瀟霆也說到了自己關於足球公益的想法,提倡重視場地建設,組織公益賽,希望有更多熱愛足球的孩子們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

可以說,第二季《吐槽大會》在某種程度上是為熱心公益的嘉賓提供了一個平臺去傳遞他們的公益理念,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實真的是有一定作用的。

有人說,喜劇的至高境界是在鬆弛的狀態中說真話,這一點《吐槽大會》其實已經做得很到位了。而一檔本身就很成功的節目還能去不斷反思和改進,這是一件更加難能可貴的事。

以前是在《吐槽大會》上聽搞笑的段子和隱秘的八卦,看名人們“走下神壇”去直面真實的自我,去發現名人們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如今,大家還可以在《吐槽大會》上瞭解時事和不同行業的情況,瞭解名人們對各種社會現象的看法。一個節目,多種功能,對於觀眾來說那是相當值了。

可是在此之外,第二季《吐槽大會》通過嘉賓的發聲去盡自己的力量約束現實的這份社會責任感,其實才是小編最欣賞的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