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商業合作不應是線上教育的可選項

《最強大腦》是一檔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 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 自從開播以來, 就廣受關注, 收視率飆升。 2017年9月, 《最強大腦》開始第五季選手招募。 而不同於往期, 節目組對外直接公佈了報名方式, 採用海選模式, 而在其宣傳海報上還標注著:官方指定報名合作方——一起作業、小猿搜題。 (1月22日未來網)

據悉, 第五季《最強大腦》的定位是:搜索“青春大腦”, 目標是尋找青少年群體中的“最強大腦”。 這樣的邏輯下, 教育自然是他們尋找選手的最佳領域, 而掌握海量學生資源的線上教育, 也就成為他們最佳的合作對象。

被選中的一起作業、小猿搜題, 掌握著龐大的學生使用者資料資源, 則驗證了《最強大腦》的精准對位。

這兩家線上教育企業與《最強大腦》進行商業合作, 能獲得更廣闊的撒播, 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吸引潛在的用戶, 繼續擴大自己的資源優勢。 表面上看, 這樣的商業合作互惠互利, 無可厚非。 然而, 不要忘了, 他們之外還有用戶, 他們都獲益了, 那學生的權益呢?

或許有人反駁說, 有意願的學生能方便地從線上教育的APP中獲悉參與《最強大腦》的消息, 並且可以在這些教育機構的網路平臺報名, 也不失為一個好措施。 可是, 有些細節我們不能忽視:比如, 線上教育手中掌握著用戶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等隱私, 乃至使用者的網路資料、網路習慣等資訊,

在隱私保護成為公眾日益關切的當下, 線上教育應當使用者資訊當成自己的聲譽來呵護, 肆意的參與商業合作, 能否確保使用者資訊不被洩露?

其次, 線上教育逐利可以理解, 但是, 既然選擇了教育, 就應專心致志地做好產品, 提高服務品質, 如果依仗著自己有學生資料資源, 就把心思用在商業合作上, 這絕非辦好教育的初衷。 嘗到了商業合作的甜頭, 他們會對所有有利可圖的商業合作來者不拒, 而罔顧了學生的權益, 罔顧了線上教育的良善初衷, 對教育本身來說, 不是什麼好事。 有位教育專家稱, 讓學生參與商業博弈, 是違法教育本質, 是惡劣的行銷行為, 如此的警示, 並不過分。

想想看,

如果是學校參與了商業營運, 會被網友們和家長們指責、謾駡到什麼程度?學校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地方, 不能沾染銅臭;同樣, 線上教育也是教育機構, 參與教育商業運營, 絕不是線上教育的本質和良態。 線上教育應守住底線, 在參與商業合作時應謹慎, 不能拿學生的權益交換私益, 也不應為商業廣告推波助瀾, 更不能將惡劣的行銷視為宣傳的利器, 沾沾自喜。

綜上所述, 筆者認為, 每一個線上教育企業都對用戶負責, 應當專注地做好線上教育產品, 而非雜念叢生。 當然, 如果遇到《最強大腦》之類的求助, 線上教育認為於用戶無害, 也可以將消息發佈在自己的APP上, 告知給學生用戶。 但接下來, 學生是否參與, 該如何參與, 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過度參與商業合作, 會讓線上教育迷失自我, 找不到正途, 因此, 它不應成為線上教育的可選項。

(未來網評論員 黃齊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