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銀河、程耳談王小波:他依然俯視著這個時代

4月11日, 是王小波去世二十周年紀念日, 前兩天, 書評君已經表達過我們的紀念——《王小波逝世二十年:從反叛天才到“撩妹高手”》, 在文章裡, 在讀者們的留言裡, 我們仿佛重溫了王小波的作品和他帶來的特別的閱讀感受。

昨天下午, 在北京三裡屯太古裡Pageone書店, 李銀河教授和《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導演程耳就“黃金時代的消亡”對談, 聽聽他們怎麼談, 我們也可以再一次思考:二十年後, 我們為什麼依然在紀念王小波?王小波作品的哪些特質讓它們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 不斷吸引人們品讀, 不斷打動讀者?

采寫 | 新京報記者 張暢

“小波真是幸運, 斯人已去, 卻留下這些文字, 令我們哭, 令我們笑, 令我們沉思, 令我們反省。 他的文學成就還是讓文學史家去評論吧, 我看重的只是他給我帶來的當下的快樂。 ”李銀河教授說, 不久前翻看《2015》, “數度狂笑, 幾乎引得哮喘舊病復發”。

李銀河在活動現場

“在中國的文壇上, 多有讓人昏昏欲睡的文字, 讓人尷尬無比的文字, 讓人心境變得猥瑣齷齪的文字, 而小波的文字像一股清風, 為人帶來歡樂, 帶來純粹, 帶來哲思。 小波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絕對美好、絕對超凡脫俗的精神家園, 在那裡, 有古希臘的哲人在大街上徜徉;有古中國的佳絕人物神采飛揚地在古長安城的空中像大鳥一樣掠過;有我們的同齡人在街道工廠聽老師傅吟唱令人捧腹的詠歎調;有未來人類在白銀時代的驚悚遭遇。 小波為我們創造出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它是那麼超凡脫俗, 又跟我們所處的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王小波超越了所處的時代”

程耳說, 近日重讀《黃金時代》後發現:“王小波的小說成功抵禦了時間,

讓我震動和驚喜。 他滲透到思想、語言和敘事的自由, 他的冷靜、深情, 他超越了所處時代的價值。 他的幽默和荒誕, 使他騰空而起。 時至今日, 依然俯視著今天這個時代。 ”

導演、編劇程耳;編輯:小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