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蘭世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早民營航空也是最早破產民營航空

52歲的湖北前首富蘭世立, 過去的2017年, 恐怕又是他的人生分水嶺。

“逆世者”蘭世立的浮與沉

蘭世立, 曾是馳名全國的民營航空大亨,

從草根崛起為湖北首富;後企業被破產清算, 一下子從巔峰跌至階下囚。 2013年8月7日, 他以病殘為由獲准提前出獄, 意欲二次創業、東山再起, 現如今又因涉嫌詐騙、潛逃外國, 如此大起大落、“翻身”變“翻車”的逆變式劇情, 堪稱中國企業界的“逆世者”。

許多人不曉得,

“企業家”一詞出自法語, 譯意“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 而英文單詞中, 企業家指的是“組織商業冒險並為此承擔風險的人”。 看來, “冒險”、“承擔風險”是企業家逃不掉的基因, 與生俱來。

“逆世者”蘭世立的浮與沉人生中, 也是始終與冒險為伴。

蘭世立, 生於1966年, 原籍湖北武漢, 現為新加坡籍商人(英文名MICK DAVIES)。 蘭世立出生于幹部家庭, 家裡排行最小, 他上面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 大哥與蘭世立等是同父異母關係, 之間往來鮮少。

解放初當過武昌縣(今武漢江夏區)縣長的父親蘭起義, 原本給蘭世立起名為“蘭四立”, 有的說是因其乃四兄弟最小, 也有人說取自“破四舊, 立四新”;反正, 蘭世立本人對此名不滿意, 自己改了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有個“補員”政策, 就是機關、事業、集體單位和企業的幹部及職工退休(退職)後, 子女可以頂替其崗位。 1980年, 蘭世立就是頂著父親離休的名額參加工作, 在烏龍泉礦供銷社上班。 6年間, 蘭世立從一名普通營業員, 一直幹到經理。

(蘭世立與王石合影)

蘭世立的學歷是武漢大學研究生,

他一直引以為榮。 那他大學是怎麼上的呢?日後的演講中, 蘭世立常提及當年大學生活如何如何艱苦。 比如撿牙膏皮攢學費, 工地搬磚頭、扛水泥等等, 不過, 這有可能是個“謎”, 一個基層供銷社負責人, 上大學後怎麼如此“落魄”?令人不解!

蘭世立讀的中專, 是本系統的商校, 隸屬於其所上班供銷社的上級單位。 中專沒畢業, 他又參加成人高考, 1988年考取了湖北省計畫幹部管理學院, 使人奇怪的是, 僅讀一學期後他就轉入武漢大學經濟學院“縣長班”, 直到2000年拿到研究生學歷。

畢業後, 蘭世立進入湖北省委機關工作, 不久後, 他因“幹部交流”南下, 掛職海南經濟合作廳工作。 蘭世立自稱, 他是主動前去當志願幹部的;可僅僅在海南呆幾個月,

他就辭職回武漢了。 蘭世立說他自己寫的發言稿, 讓別人一本正經地拿去念, 心中不爽。 (應該說, 蘭世立個人的文采還是可以的, 杠杠的。 後來身在獄中的他, 連寫《東星十八年》、《卿本無罪》七本書。 )

未回到武漢之前, 蘭世立曾應聘一家企業, 據他說, 半年多後, 一個人為公司創造了數萬元效益。 當他辭掉工作從海南回武漢與政府部門談合作時, 已是既帶項目, 又引資金。 可辛辛苦苦折騰下來, 這個光電合作專案, 還是令蘭世立寒心了好一陣子, 反正企業創辦成了, 卻沒有他什麼事似的, 蘭世立的老闆夢如夢幻泡影。

1991年6月, 蘭世立25歲生日那天, 躺在床上的他, 想著過去的經歷輾轉反側、睡不著, 最後決定, 不再找人合作,要自己辦企業當老闆。幾天後,他在武昌租下門面,創建了東星電子有限公司,這是中國最早從事IT行業的民營企業之一。

做電腦代理,讓蘭世立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當年,他與柳傳志的聯想、海星一起成為IBM和康柏電腦國內三大代理商。據稱,東星能找到這層代理關係,是靠著蘭世立一位同學引薦的;另外,當時東星賣電腦,蘭世立也是動用了所有的社會關係。看來,要找到可遇不可求的商業機會及資源,利用與擴展深度人脈很關鍵。

因創辦東星航空,蘭世立一舉成為中國企業界耀眼之星,與波音空客、花旗滙豐、高盛打交道,還見上法國總統、西班牙國王、還有英國首相。事實上,創業短短十幾年間,除了起家的電腦買賣外,蘭世立幾乎是哪邊熱鬧就朝哪邊湊,從事的行業多達二十多個。有地產、廣告、交通、旅遊、航空、電信等等,他的東星帝國似乎什麼都做,但又說不好以什麼行當為主,遍地開花,沒有主業。

幹電腦一年後,他就跨界涉入餐飲業,在武漢開了一家酒店,名曰“東宮”,在那裡吃飯環境豪華舒適,五星級飯店標準,生意異常火爆。一年後,他又在漢口開了另一家風格迥然不同的“西宮”,酒樓頗具歐式風格,到處可見高高的羅馬柱。

當別人不敢想時,他已經做了。事業的成功,曾一度令“蘭氏管理”名揚在外。他創造了所謂“東星是個舞臺”的企業文化理念,就是說,在東星這個舞臺,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為了培訓員工,他花下鉅資創立“東星商學院”,還組織員工軍訓,而且把軍訓文化作為東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說,從1992年開始,參加軍訓的員工有29期,3000多人。

每期軍訓結束後,還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檢閱臺上,蘭總大聲說:“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員工響亮地回答:“蘭總好!”

另外,管理上蘭世立也有一些特立獨行的“奇招”、“怪想”:比如給員工發統一的西服,統一“公號牌”,任何時候必須統一著裝。而“東星十不准”裡,頭條就是不准講武漢“土話”,第二條是禁止內部談戀愛,第三是不准任何親友進入公司。在東星,幾乎所有的管理制度都出自蘭世立一手制定,而且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每一個入職東星的人,均由蘭總本人面試過。當然了,很多項目拍板,也多是“一言堂”。

有人後來總結稱,東星的衰敗,與蘭世立個人的性格不無關係。此話並非毫無道理。王石說過:“你的性格決定你的成敗。”千千萬萬的家族企業領導人,以性格分類,不外兩種人:一種是熱衷於建造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企業運作機制,保證企業能永續生存。比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等。

而另一種人,就像蘭世立,喜歡自己衝鋒在前,親率企業團隊一線作戰。從企業戰略制定到具體執行,都嚴重依賴個人能力。此種人容易迅速成功,也多喜歡冒險,一旦出了問題,整個企業常常快速陷入衰退,甚至破產。另外,“一言堂”管理,其實也是獨裁管理,是家族式管理一個弊端。企業重大事件都由一人決策,中層提出不同意見,往往不被採納,這樣的企業是很難保持長期發展的。

2005年進入航空業後,蘭世立的噩夢開始了。隨後幾年中,令他引以為傲的東星航空,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把蘭世立深深地吸入其中,成了壓在他頭上的大包袱,蘭世立的資金鏈繃緊了,而一連串事件之後,2009年8月,東星航空破產。

讓蘭世立聲名鵲起的是航空,日後入獄的也是緣於此業,而且還牽涉了許多人與事捲入當中。2010年4月9日,武漢中院判定蘭世立逃避追繳勸稅,獲刑4年。

蘭世立的沉浮2017

2005年的蘭世立,走上了人生事業的巔峰。這一年,他拿到了東星航空的籌建批文,成為繼鷹聯、春秋、奧凱之後的第四家民營航空公司。也是在這一年,他被《福布斯》雜誌排進2015中國富豪榜第70位,被外界奉為湖北首富。

(東星航空)

恐怕連蘭世立也料想不到,他“衝衝沖”撲上去的東星航空,卻是國內第一家進入破產清算的民營航空公司,從成立到倒塌僅存活1030天。

在其《卿本無罪》一書裡,蘭世立如此寫道:“為了使東星航空成為我這一生中最為傾向的作品,我將集團的其他產業都交給別人管理,全身心地撲了上去。”據說,當年東星航空的標誌設計,是花大價錢請來著名的設計師來設計的,最後,原方案被蘭世立一句“不行,我來設計”一把推翻掉。

採訪時,他稱“我走出監獄時,兩手空空、身無分文……不少企業家都是把3000萬、5000萬、1億元的現金直接給了我,沒有合同,沒有打一張欠條。”他還自稱現在公司有1700多名員工,擁有百億資產。而於去年1月《新京報》採訪時,他又宣稱“旅遊全產業鏈”中的航空方面,已經收購三家航空公司,其中兩家在國外,國內還有一家,航空產業去年營業額達到20多億,旅遊產業去年營業額有37億,業務主要在東南亞等等。

目前,蘭世立與麥趣爾公司李氏三兄弟有怎樣的恩怨是非,孰是孰非,尚有待司法進一步調查。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相關報導,蘭世立的新加坡護照已被依法扣押,其在監視居住期間,蘭通過偷渡手段,輾轉第三國,私自潛逃回了新加坡。後來,證件造假行為,被新加坡當地司法機關發現後,新加坡法院二審判決入獄服刑5個月。

如此看來,此前躊躇滿志“複出”的蘭世立,還是絲毫看不出“東山再起”的實跡,究其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層面。比如他的“我獨裁,我成功”、“ 富貴險中求”等等。更重要的是,蘭世立自己是非常看不起家族企業的,他是民企當中最反對家族企業的一個,全公司從最普通的職員到企業高管任何人的親朋好友,都不允許進入公司。

東星百分之百是蘭世立的,沒有第二個股東,凡事一個人說了算,在決策上非常獨裁。從起家、登上事業巔峰,再到破產、入獄、出逃,蘭世立或許沒有真正地意識到,他的企業生命週期如此之短暫,病根子就在於他身處家族企業陣地,卻高高扛起“反家族企業”大旗,如此名不正言不順,豈不革了自己的“命”!

家族企業並非落後的“代名詞”,世界上的企業,絕大多數以家族企業組織形式存在、發展的。家族企業有一些天生的弱點,但也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優點,只要完善家族企業治理,就能揚長避短,永續經營,持續發展。

一波說 • 2017“趴下”的中國家族企業(2)

不再找人合作,要自己辦企業當老闆。幾天後,他在武昌租下門面,創建了東星電子有限公司,這是中國最早從事IT行業的民營企業之一。

做電腦代理,讓蘭世立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當年,他與柳傳志的聯想、海星一起成為IBM和康柏電腦國內三大代理商。據稱,東星能找到這層代理關係,是靠著蘭世立一位同學引薦的;另外,當時東星賣電腦,蘭世立也是動用了所有的社會關係。看來,要找到可遇不可求的商業機會及資源,利用與擴展深度人脈很關鍵。

因創辦東星航空,蘭世立一舉成為中國企業界耀眼之星,與波音空客、花旗滙豐、高盛打交道,還見上法國總統、西班牙國王、還有英國首相。事實上,創業短短十幾年間,除了起家的電腦買賣外,蘭世立幾乎是哪邊熱鬧就朝哪邊湊,從事的行業多達二十多個。有地產、廣告、交通、旅遊、航空、電信等等,他的東星帝國似乎什麼都做,但又說不好以什麼行當為主,遍地開花,沒有主業。

幹電腦一年後,他就跨界涉入餐飲業,在武漢開了一家酒店,名曰“東宮”,在那裡吃飯環境豪華舒適,五星級飯店標準,生意異常火爆。一年後,他又在漢口開了另一家風格迥然不同的“西宮”,酒樓頗具歐式風格,到處可見高高的羅馬柱。

當別人不敢想時,他已經做了。事業的成功,曾一度令“蘭氏管理”名揚在外。他創造了所謂“東星是個舞臺”的企業文化理念,就是說,在東星這個舞臺,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為了培訓員工,他花下鉅資創立“東星商學院”,還組織員工軍訓,而且把軍訓文化作為東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說,從1992年開始,參加軍訓的員工有29期,3000多人。

每期軍訓結束後,還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檢閱臺上,蘭總大聲說:“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員工響亮地回答:“蘭總好!”

另外,管理上蘭世立也有一些特立獨行的“奇招”、“怪想”:比如給員工發統一的西服,統一“公號牌”,任何時候必須統一著裝。而“東星十不准”裡,頭條就是不准講武漢“土話”,第二條是禁止內部談戀愛,第三是不准任何親友進入公司。在東星,幾乎所有的管理制度都出自蘭世立一手制定,而且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每一個入職東星的人,均由蘭總本人面試過。當然了,很多項目拍板,也多是“一言堂”。

有人後來總結稱,東星的衰敗,與蘭世立個人的性格不無關係。此話並非毫無道理。王石說過:“你的性格決定你的成敗。”千千萬萬的家族企業領導人,以性格分類,不外兩種人:一種是熱衷於建造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企業運作機制,保證企業能永續生存。比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等。

而另一種人,就像蘭世立,喜歡自己衝鋒在前,親率企業團隊一線作戰。從企業戰略制定到具體執行,都嚴重依賴個人能力。此種人容易迅速成功,也多喜歡冒險,一旦出了問題,整個企業常常快速陷入衰退,甚至破產。另外,“一言堂”管理,其實也是獨裁管理,是家族式管理一個弊端。企業重大事件都由一人決策,中層提出不同意見,往往不被採納,這樣的企業是很難保持長期發展的。

2005年進入航空業後,蘭世立的噩夢開始了。隨後幾年中,令他引以為傲的東星航空,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把蘭世立深深地吸入其中,成了壓在他頭上的大包袱,蘭世立的資金鏈繃緊了,而一連串事件之後,2009年8月,東星航空破產。

讓蘭世立聲名鵲起的是航空,日後入獄的也是緣於此業,而且還牽涉了許多人與事捲入當中。2010年4月9日,武漢中院判定蘭世立逃避追繳勸稅,獲刑4年。

蘭世立的沉浮2017

2005年的蘭世立,走上了人生事業的巔峰。這一年,他拿到了東星航空的籌建批文,成為繼鷹聯、春秋、奧凱之後的第四家民營航空公司。也是在這一年,他被《福布斯》雜誌排進2015中國富豪榜第70位,被外界奉為湖北首富。

(東星航空)

恐怕連蘭世立也料想不到,他“衝衝沖”撲上去的東星航空,卻是國內第一家進入破產清算的民營航空公司,從成立到倒塌僅存活1030天。

在其《卿本無罪》一書裡,蘭世立如此寫道:“為了使東星航空成為我這一生中最為傾向的作品,我將集團的其他產業都交給別人管理,全身心地撲了上去。”據說,當年東星航空的標誌設計,是花大價錢請來著名的設計師來設計的,最後,原方案被蘭世立一句“不行,我來設計”一把推翻掉。

採訪時,他稱“我走出監獄時,兩手空空、身無分文……不少企業家都是把3000萬、5000萬、1億元的現金直接給了我,沒有合同,沒有打一張欠條。”他還自稱現在公司有1700多名員工,擁有百億資產。而於去年1月《新京報》採訪時,他又宣稱“旅遊全產業鏈”中的航空方面,已經收購三家航空公司,其中兩家在國外,國內還有一家,航空產業去年營業額達到20多億,旅遊產業去年營業額有37億,業務主要在東南亞等等。

目前,蘭世立與麥趣爾公司李氏三兄弟有怎樣的恩怨是非,孰是孰非,尚有待司法進一步調查。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相關報導,蘭世立的新加坡護照已被依法扣押,其在監視居住期間,蘭通過偷渡手段,輾轉第三國,私自潛逃回了新加坡。後來,證件造假行為,被新加坡當地司法機關發現後,新加坡法院二審判決入獄服刑5個月。

如此看來,此前躊躇滿志“複出”的蘭世立,還是絲毫看不出“東山再起”的實跡,究其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層面。比如他的“我獨裁,我成功”、“ 富貴險中求”等等。更重要的是,蘭世立自己是非常看不起家族企業的,他是民企當中最反對家族企業的一個,全公司從最普通的職員到企業高管任何人的親朋好友,都不允許進入公司。

東星百分之百是蘭世立的,沒有第二個股東,凡事一個人說了算,在決策上非常獨裁。從起家、登上事業巔峰,再到破產、入獄、出逃,蘭世立或許沒有真正地意識到,他的企業生命週期如此之短暫,病根子就在於他身處家族企業陣地,卻高高扛起“反家族企業”大旗,如此名不正言不順,豈不革了自己的“命”!

家族企業並非落後的“代名詞”,世界上的企業,絕大多數以家族企業組織形式存在、發展的。家族企業有一些天生的弱點,但也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優點,只要完善家族企業治理,就能揚長避短,永續經營,持續發展。

一波說 • 2017“趴下”的中國家族企業(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