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北梁村史話》再版前言

吳文勝

​泥梁村 又叫北梁!1962年 全國搞 深挖洞 廣積糧!當時搬遷了4個村長, 3個太谷的 1個祁縣的(泥梁村)現在具體的位置在太谷 山西省果樹研究所!

初到祁縣任職時, 為儘快熟悉縣情, 除赴基層調研, 首先拜讀《祁縣誌》及其他地情類書籍。 知悉祁縣歷史悠久、美麗富庶、文化燦爛、人才輩出。 祁縣人民勤勉溫和、智慧樸實。 歷經悠久人文傳承和革命戰爭的薰陶, 鑄就了獨具特質的祁縣精神。 又偶拾《北梁村史話》一書, 捧起一讀內容令人震撼。 北梁村, 曾經的祁縣東南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儘管在60多年前實施了整村搬遷,

但北梁精神仍不失為祁縣精神的集中體現和典型代表, 北梁人民是祁縣人民的縮影。 幾年履職實踐, 上述感受更為深刻。

北梁村, 久遠而滄桑。 這塊風水寶地, 地靈人亦傑。 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及至2600年前, 已有百姓定居耕種, 漸成一方富庶之地。 這裡民風淳樸, 鄰里和諧, 百姓敦厚質實、耿直善良、吃苦耐勞、勤奮簡約, 形成獨特的古村人文。 明清時期, 祁縣商幫是晉商大軍中的中堅力量。 而北梁這片土地曾孕育出晉商隊伍中與喬家、渠家齊名的李氏商賈, 引領晉商勁旅“大盛魁”達到了巔峰時期, 創立了晉商後起之秀“祁縣純一堂”。 因此, 這裡的百姓養成了居安而慮遠、外柔而內韌的性格。

北梁村,

戰爭年代是祁縣革命老區的核心村莊。 當民族危亡、國難當頭之時, 這裡的人民放下鋤頭, 執起槍矛, 英勇殺敵、浴血奮戰, 使這片熾熱的土地, 成為晉冀魯豫邊區的西北門戶和太行根據地的邊陲要衝。 站在時代前列的共產黨人, 在這裡建立了共產黨領導下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 促成了祁縣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運動。 熱血青年積極參軍參戰, 男女老少踴躍支援前線, 捨生忘死, 流血犧牲。 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 湧現出了許多載入史冊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 據不完全統計, 一個僅有千人的小村, 在戰爭年代即有76人為國捐軀。 他們的榜樣和精神, 激勵北梁兒女乃至全縣人民不忘初心, 繼續前行。

北梁村, 上世紀50年代, 正當北梁兒女滿懷翻身得解放的勝利喜悅,

全身投入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之時, 國家為加強國防建設決定徵用全村土地, 讓他們永久遷離這美麗的家園。 面對歷史抉擇, 怎麼辦?經過歷史的積澱和革命戰爭的洗禮, 北梁兒女具有了一種崇高精神。 他們熱愛祖國, 擁護中國共產黨;堅定信念, 顧全大局, 不計得失, 無私奉獻。 為了國家的至高利益, 搬離了世世代代養育他們的故土。 這次移民人數之多, 遷徙範圍之廣, 涉及利益之大, 當時全國少有。 多年之後, 北梁人感慨:三峽精神早就有, 舍家為國跟黨走!整村搬遷, 充分展示了北梁人民勇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的堅強決心和勇氣, 以及他們為國家舍小家的崇高境界和愛國情懷。 如今,
北梁兒女仍在各自的現居村落和工作崗位奮勇爭先, 建功立業。

愛我中華, 愛我家鄉, 是創造和諧社會的主題。 樹高千丈, 落葉歸根, 講的是鄉土情緣。 北梁村儘管已經搬遷60餘年, 但它和人一樣, 也有著瑰麗的記憶, 完整的生命歷史。 《北梁村史話》問世以來, 受到了廣大北梁兒女的熱心呵護, 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適逢本書經充實增補, 將于近期再版發行, 遂忙中偷閒, 有感而發, 草就成篇, 以志祝賀。 希望再版後的《北梁村史話》史料更翔實, 內容更豐富, 使其成為記錄北梁村社會發展的見證, 成為後人瞭解歷史尋根問祖的源流。

我們相信, 本書的再版發行, 對於弘揚老區革命精神, 促進鄉村振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讓我們作出應有的貢獻。

謹以為再版前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