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三個月才能做出來一口鍋!不管煮牛肉羊肉還是青稞蘿蔔,都是美味

三個月才能做出來的一口鍋, 無論做什麼樣的飯, 都有與眾不同的動人滋味吧。

1

2006年的時候, 改名為慶生的安妮寶貝, 推出了她沉寂很久之後的一本書《蓮花》。

在那本書裡, 她提到了一個墨脫的地方。

那是一個外形酷似蓮花, 四周都是高山峽谷屏障的神秘之地, 連公路都沒有, 所有的東西, 都只能靠犛牛和人肩馱手扛。

看完那本書, 第一次知道了墨脫, 還有古老的墨脫石鍋。

去年夏天,

朋友老王邀請去他的新店吃飯。

老王是個蒙古漢子, 高大帥氣, 卻沒有長得俊的人身上常有的那種得瑟和矯情, 做事待人都溫和得很。

做設計師的他, 在鄭州邂逅了愛情, 從此在鄭州安家。 跟媳婦念念不忘草原和西藏的壯美風物, 就在這個城市開了兩家主題餐廳:蒙古包和昂吉拉姆。

昂吉拉姆是一家西藏主題餐廳。 小小的二層樓, 哈達, 犛牛骨, 唐卡, 五彩經幡……到處是西藏的文化符號。

連餐具都精美異常。 喝茶用瓷碗, 吃優酪乳用刻花銅碗, 喝酒用的是掐絲鏤花的琺瑯杯, 喝酥油茶用的是半透明的犛牛骨杯……林林總總,

很是講究。

飯菜也都是典型的藏域特色。 烤羊腿、東坡藏香豬、酸蘿蔔犛牛肉裹糌粑、人參果炒米優酪乳、青稞炒飯……只是這特色菜摒棄了當地人的粗糙, 無論是口味還是呈現形式都精緻了許多。

菜吃到一半, 忽然端上來碩大的一口鍋。

黑黑的一口圓柱形大鍋,外面箍著一圈鐵絲,粗粗笨笨的樣子貌不驚人。可老王的一句話頓時提起了大家的興致:“來嘗嘗這墨脫石鍋雞吧!”

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墨脫石鍋啊?!看起來這麼樸素笨拙,完全不是想像的樣子嘛!

2

老王說,墨脫石鍋用的是雅魯藏布江兩岸懸崖峭壁上的一種特殊的“皂石”。

這種石頭特別軟,匠人們用刀削成鍋的模樣,再經過打磨,泡進雅魯藏布江的江水裡,經過水沖浸泡,石頭逐漸變得堅硬如鐵。

“前後經過三個多月,一口鍋才能完成。”

那一年,老王跟愛人一起進藏,看到了一口墨脫石鍋誕生的過程。

墨脫石鍋只產在西藏林芝的墨脫。墨脫縣的地形從高處看,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在藏語裡,墨脫的意思就是“花朵”。

這裡千百年來與世隔絕,2013年才通了公路。雅魯藏布江從這裡流到印度。

這個隱秘又神奇的地方,不種青稞卻有糌粑吃,不養犛牛卻有酥油茶喝。高山峽谷對峙,卻溫潤多雨,香蕉、芭蕉、鳳梨都可以在這裡見到。

墨脫門巴和珞巴族的匠人們,會在每年的七八兩個月上山采皂石。因為過了這兩個月,高處大雪封山,一切活計都得停止。

匠人們把自己懸掛在萬丈深淵之上,用特製的鋼刀削下皂石。

作為世界上稀有的一種石材,灰褐色的皂石質地綿軟,用指甲一劃就能留下一道痕跡。

但皂石也有一個特性,就是采下的石頭必須就地加工,否則一旦離開墨脫,便逐漸堅硬如鐵,難以加工。

也正因為如此,門巴匠人們每次出發,都要帶夠兩個月吃的乾糧和柴火。

風餐露宿,把石鍋削磨雕琢好了,才由犛牛和馬駝下山,在江水裡再浸泡30天,才可以使用。

3

這樣的一口鍋,傳熱慢散熱慢,不粘鍋、不變色,用來熬湯煮飯或者炒菜都是湯汁濃郁醇厚,香濃持久。

更重要的,是它裡面含有含有人體所需的鋅、鐵、鈣、鎂等16種微量元素,對高血壓、心臟病、心腦血管等有明顯的食療作用,且用的越久對人體越有益。

也正因為如此,在藏區,墨脫石鍋都是一種很珍貴的烹飪工具。

據說歷史上活佛及貴族都有自己專門的墨脫石鍋,現在布達拉宮還完整保存著松贊干布用過的那口石鍋。

而著名的七十二味珍珠丸,這個已經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藏藥,它的核心工藝,也必須用墨脫石鍋熬制。

老王說,隨著門巴老匠人越來越少,現在的墨脫石鍋,也變得越來越珍稀。

“但你去西藏,市場上都打著墨脫石鍋的旗號。其實很多是普通的青石,這些石鍋不僅沒有藥用價值,反而有放射性元素,對人有危害。”

4

想起慶生在《蓮花》裡寫的那段話:

眾生如池塘中的蓮花。

有的在超脫中盛開。

有的被水深深淹沒,沉淪於黑暗淤泥中。

有些已接近開放,它們需要更多的光明。

是啊,急匆匆地年代,誰還會有耐心,用幾個月的時間等待一口鍋的誕生?

我們叫囂著“工匠精神”,卻不能給工匠喘息之地。我們心裡想著皎潔的月亮,手裡卻緊緊握住了六個便士。

可是在那片神秘蓮花之地,還是有人,願意用三個月的時間,來做一口幾代人都用不爛的好鍋。

在這樣的鍋裡,不管是牛肉羊肉還是青稞蘿蔔,都可以變成無上的美味。

就如同我們在這個小小的昂吉拉姆,朋友們把酒言歡。幾個小時的歡聚,那鍋加了菌子的雞湯,還是那麼的滾燙香濃。

文 | 素素 編 | 阿南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625期匠心內容。

本帳號發佈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黑黑的一口圓柱形大鍋,外面箍著一圈鐵絲,粗粗笨笨的樣子貌不驚人。可老王的一句話頓時提起了大家的興致:“來嘗嘗這墨脫石鍋雞吧!”

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墨脫石鍋啊?!看起來這麼樸素笨拙,完全不是想像的樣子嘛!

2

老王說,墨脫石鍋用的是雅魯藏布江兩岸懸崖峭壁上的一種特殊的“皂石”。

這種石頭特別軟,匠人們用刀削成鍋的模樣,再經過打磨,泡進雅魯藏布江的江水裡,經過水沖浸泡,石頭逐漸變得堅硬如鐵。

“前後經過三個多月,一口鍋才能完成。”

那一年,老王跟愛人一起進藏,看到了一口墨脫石鍋誕生的過程。

墨脫石鍋只產在西藏林芝的墨脫。墨脫縣的地形從高處看,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在藏語裡,墨脫的意思就是“花朵”。

這裡千百年來與世隔絕,2013年才通了公路。雅魯藏布江從這裡流到印度。

這個隱秘又神奇的地方,不種青稞卻有糌粑吃,不養犛牛卻有酥油茶喝。高山峽谷對峙,卻溫潤多雨,香蕉、芭蕉、鳳梨都可以在這裡見到。

墨脫門巴和珞巴族的匠人們,會在每年的七八兩個月上山采皂石。因為過了這兩個月,高處大雪封山,一切活計都得停止。

匠人們把自己懸掛在萬丈深淵之上,用特製的鋼刀削下皂石。

作為世界上稀有的一種石材,灰褐色的皂石質地綿軟,用指甲一劃就能留下一道痕跡。

但皂石也有一個特性,就是采下的石頭必須就地加工,否則一旦離開墨脫,便逐漸堅硬如鐵,難以加工。

也正因為如此,門巴匠人們每次出發,都要帶夠兩個月吃的乾糧和柴火。

風餐露宿,把石鍋削磨雕琢好了,才由犛牛和馬駝下山,在江水裡再浸泡30天,才可以使用。

3

這樣的一口鍋,傳熱慢散熱慢,不粘鍋、不變色,用來熬湯煮飯或者炒菜都是湯汁濃郁醇厚,香濃持久。

更重要的,是它裡面含有含有人體所需的鋅、鐵、鈣、鎂等16種微量元素,對高血壓、心臟病、心腦血管等有明顯的食療作用,且用的越久對人體越有益。

也正因為如此,在藏區,墨脫石鍋都是一種很珍貴的烹飪工具。

據說歷史上活佛及貴族都有自己專門的墨脫石鍋,現在布達拉宮還完整保存著松贊干布用過的那口石鍋。

而著名的七十二味珍珠丸,這個已經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藏藥,它的核心工藝,也必須用墨脫石鍋熬制。

老王說,隨著門巴老匠人越來越少,現在的墨脫石鍋,也變得越來越珍稀。

“但你去西藏,市場上都打著墨脫石鍋的旗號。其實很多是普通的青石,這些石鍋不僅沒有藥用價值,反而有放射性元素,對人有危害。”

4

想起慶生在《蓮花》裡寫的那段話:

眾生如池塘中的蓮花。

有的在超脫中盛開。

有的被水深深淹沒,沉淪於黑暗淤泥中。

有些已接近開放,它們需要更多的光明。

是啊,急匆匆地年代,誰還會有耐心,用幾個月的時間等待一口鍋的誕生?

我們叫囂著“工匠精神”,卻不能給工匠喘息之地。我們心裡想著皎潔的月亮,手裡卻緊緊握住了六個便士。

可是在那片神秘蓮花之地,還是有人,願意用三個月的時間,來做一口幾代人都用不爛的好鍋。

在這樣的鍋裡,不管是牛肉羊肉還是青稞蘿蔔,都可以變成無上的美味。

就如同我們在這個小小的昂吉拉姆,朋友們把酒言歡。幾個小時的歡聚,那鍋加了菌子的雞湯,還是那麼的滾燙香濃。

文 | 素素 編 | 阿南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625期匠心內容。

本帳號發佈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