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不要以為,合釀如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2004年, 俄羅斯河和艾弗瑞兩家酒廠發現, 他們同時都有一款名為Salvation的啤酒。

Avery Salvation

Russian River Salvation

不過, 這兩家精釀酒廠並沒有像兩家百威一樣爭奪其名字的所有權, 反而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巧合, 並且想要把兩款不同風格的Salvation創意性地“混合”起來。

兩年後的2006年, 他們推出了一款叫做“Collaboration Not Litigation”的比利時烈性艾爾。

這款酒在市場上深受啤酒愛好者的喜愛。 不僅如此, 這款酒的出現, 也標誌著酒廠之間的合釀風潮的到來。

如今在丹佛, 甚至都有一個年度的合釀啤酒節(Collaboration Fest)。

那麼, 對於酒廠而言, 合釀意味著什麼?

聽到合釀, 人們更傾向於理解為這是啤酒釀造品牌之間的一種強強聯合的方式, 雙方為了獲得更大的收益而選擇的一種釀酒的方式。

不過, 這種理解, 除了“合釀是一種釀酒方式”這一點以外, 其它觀點都帶有偏見和誤解。

首先, 合釀並不僅限於啤酒釀造品牌這個範圍。 很多啤酒釀造商也會和家釀愛好者、蘋果酒釀造商、蜂蜜酒釀造商等進行合釀。

例如, 以釀造賽松而在全球都聞名的靜水(Stillwater)就曾和Millstone,

一家蘋果酒釀造商合作, 推出過一款獨特而複雜的蘋果酒。

Millstone蘋果酒釀造商

這款酒採用酒花幹投, 添加了Brett酵母發酵, 並且在橡木桶中陳年。 而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靜水提出來的一個創意:

如果把煙熏麥芽在釀酒上的應用遷移到蘋果酒釀造上, 會產生什麼樣奇妙的感覺?

於是, 兩家酒廠使用了蘋果木(Applewood)和鉛筆柏(juniper bush)對蘋果進行了煙熏處理, 最後得到了Remixed Debauched Cider。

而第二點, 啤酒釀造品牌之間的合作是為了達到強強聯合的效果, 在精釀啤酒的世界裡, 也不適用。

讓人驚訝的是, 其實很多啤酒合釀發生在兩家釀造風格完全不一樣的酒廠。

美國精釀啤酒的先鋒品牌山姆亞當斯(Samuel Adams),在2010年,和來自德國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酒廠維森(Weihenstephan)合釀了一款酒:Infinium。

Infinium

作為嚴格按照啤酒純淨法來釀造的Infinium,即便是山姆亞當斯,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如果是為了強強聯合而釀造這款酒,山姆亞當斯其實完全可以選擇另一個類似的品牌,在自己熟知的領域裡進行合作。

合釀,釀酒商更看重的其實是巨大差異之間的碰撞,打破常規,從而得到新的釀酒經驗。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來了,合釀的目的,難道不是因為利益?

利益可以是合釀的一個目的,但並不是酒廠首要考慮的目標,首要考慮的目標,仍是之前所說的,走出釀酒師和品牌的舒適區,在創意之間找到碰撞。

Stone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Stone是全美合釀次數,合釀範圍最廣的一家酒廠。Stone並不會因為一家酒廠沒有名氣而放棄合作,相反,Stone和很多你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酒廠一起合釀過(例如Monkey Paw)。不知名的小酒廠並不能給Stone帶來多大利益,但在合釀過程中和不同釀酒師之間不斷地提出新想法,卻能讓彼此得到寶貴的經驗。

2006年,角鯊頭的創始人Sam準備去一趟比利時,訪問蘭比克釀造商康帝隆和3泉。與Sam同去的還有阿拉嘉什,艾弗瑞,迷失修道院和俄羅斯河的朋友。當他們回到美國,他們分別從自家酒廠裡採集釀酒用的細菌和酵母,並且分別放置到17種不同的酒桶裡進行分別發酵。兩年後,他們將17種酒液進行混合,最終推出了一款Isabelle Proximus,以此致敬比利時蘭比克。

Isabelle Proximus

這次的合釀受到啤酒愛好者空前的歡迎,同樣,這一次對於酸啤酒在美國的發展也有著里程碑似的意義。

沒想到9年後,作為很少與其它酒廠會產生交集的康帝隆,決定和來自美國,以釀造比利時風格啤酒而出名的阿拉嘉什合作,並配合俄羅斯河,聯合推出了一款蘭比克風格的啤酒。他們各自在自家酒廠裡以自然發酵的方式釀造了一批酒,然後相互混合,最終推出了一款Wild Friendship,橫跨兩洲,向友誼致敬。

致敬可以是合釀的主題,而對於德舒特而言,紀念也可以以合釀的方式體現其意義。

1988年的美國,55家微小型的精釀酒廠新成立。25年後,這55家酒廠只剩下12家。2013年,德舒特決定聯合這12家當中的五家酒廠德舒特,鵝島(當時仍然符合精釀啤酒的定義),大湖,北岸和羅格,分別兩兩酒廠間合釀一款啤酒,並將這個合釀系列稱之為“88屆精釀啤酒班”(Class of ’88)。

Class of ’88

緊接著,在德舒特牽頭的合釀系列大獲成功之後,就有了後來的內華達山脈系列的Beer Camp Across America等等合釀系列。

幾乎沒有任何行業像精釀啤酒領域這樣,拋開競爭的概念,強調合作與學習的心態,與其說精釀啤酒是一個行業,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社區。在這樣的環境下,合釀本身就非常適合。

合釀是精釀啤酒中一大主題,而從美國興起的合釀風潮,其實也早已影響整個啤酒世界了。

看看我們周圍,你就會發現,原來在中國,合釀的酒款也是越來越多。

美國精釀啤酒的先鋒品牌山姆亞當斯(Samuel Adams),在2010年,和來自德國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酒廠維森(Weihenstephan)合釀了一款酒:Infinium。

Infinium

作為嚴格按照啤酒純淨法來釀造的Infinium,即便是山姆亞當斯,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如果是為了強強聯合而釀造這款酒,山姆亞當斯其實完全可以選擇另一個類似的品牌,在自己熟知的領域裡進行合作。

合釀,釀酒商更看重的其實是巨大差異之間的碰撞,打破常規,從而得到新的釀酒經驗。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來了,合釀的目的,難道不是因為利益?

利益可以是合釀的一個目的,但並不是酒廠首要考慮的目標,首要考慮的目標,仍是之前所說的,走出釀酒師和品牌的舒適區,在創意之間找到碰撞。

Stone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Stone是全美合釀次數,合釀範圍最廣的一家酒廠。Stone並不會因為一家酒廠沒有名氣而放棄合作,相反,Stone和很多你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酒廠一起合釀過(例如Monkey Paw)。不知名的小酒廠並不能給Stone帶來多大利益,但在合釀過程中和不同釀酒師之間不斷地提出新想法,卻能讓彼此得到寶貴的經驗。

2006年,角鯊頭的創始人Sam準備去一趟比利時,訪問蘭比克釀造商康帝隆和3泉。與Sam同去的還有阿拉嘉什,艾弗瑞,迷失修道院和俄羅斯河的朋友。當他們回到美國,他們分別從自家酒廠裡採集釀酒用的細菌和酵母,並且分別放置到17種不同的酒桶裡進行分別發酵。兩年後,他們將17種酒液進行混合,最終推出了一款Isabelle Proximus,以此致敬比利時蘭比克。

Isabelle Proximus

這次的合釀受到啤酒愛好者空前的歡迎,同樣,這一次對於酸啤酒在美國的發展也有著里程碑似的意義。

沒想到9年後,作為很少與其它酒廠會產生交集的康帝隆,決定和來自美國,以釀造比利時風格啤酒而出名的阿拉嘉什合作,並配合俄羅斯河,聯合推出了一款蘭比克風格的啤酒。他們各自在自家酒廠裡以自然發酵的方式釀造了一批酒,然後相互混合,最終推出了一款Wild Friendship,橫跨兩洲,向友誼致敬。

致敬可以是合釀的主題,而對於德舒特而言,紀念也可以以合釀的方式體現其意義。

1988年的美國,55家微小型的精釀酒廠新成立。25年後,這55家酒廠只剩下12家。2013年,德舒特決定聯合這12家當中的五家酒廠德舒特,鵝島(當時仍然符合精釀啤酒的定義),大湖,北岸和羅格,分別兩兩酒廠間合釀一款啤酒,並將這個合釀系列稱之為“88屆精釀啤酒班”(Class of ’88)。

Class of ’88

緊接著,在德舒特牽頭的合釀系列大獲成功之後,就有了後來的內華達山脈系列的Beer Camp Across America等等合釀系列。

幾乎沒有任何行業像精釀啤酒領域這樣,拋開競爭的概念,強調合作與學習的心態,與其說精釀啤酒是一個行業,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社區。在這樣的環境下,合釀本身就非常適合。

合釀是精釀啤酒中一大主題,而從美國興起的合釀風潮,其實也早已影響整個啤酒世界了。

看看我們周圍,你就會發現,原來在中國,合釀的酒款也是越來越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