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1.打防涉眾型經濟犯罪,2.加快風控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到高品質發展的轉型, 各行各業被互聯網科技滲透蔓延, 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帶來了缺陷, 新型衍生領域在目前法律法規並不完善的前提下, 出現各種非法涉眾型犯罪, 愈演愈烈的違規行為給監管帶來重大難題, 也給整個市場發展帶去了不穩定因素。

多位金融專家、監管層帶頭人紛紛發言呼籲, 要打防涉眾型經濟犯罪, 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 加快培養金融風險管理師步伐等任務, 成為地方政府區域性工作的新指示, 在金融發展的道路上, 不管是人民群眾還是機關政要,

金融風險管理意識要時刻銘記於心。

目前, 我國金融風險呈頻發、高發、多發、易感染等姓朱特徵, 意味著我國某一區域一旦出現星星之火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那麼極有可能會傳染一篇, 出現大面積金融事故, 甚至嚴重會危害到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目標方針。

監管層在風險管理領域, 不遺餘力全面落實各方政策措施, 對‘高杠杆’‘資金池’等資本現象, 對‘灰犀牛’‘黑天鵝’等市場現象的處理, 一直緊緊把握, 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星星之火。

湖南省金融專家成戊平在某會議上表示, 2013年到2017年之間, 僅湘潭市內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達97起, 涉案金額近50億人民幣, 涉案人員2萬多人, 其中已破獲案件89起, 抓回嫌犯218人, 刑事拘留200多人,

截止目前已判決157人, 挽回經濟損失7.8億。

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並不能表達人們的憤懣, 我們只能從數字中分析, 分析出該種類型的犯罪牽扯面有多廣, 給社會帶去多大的經濟損失, 這僅僅是湘潭市一個地區的案件資料。 能夠發現, 已挽回經濟損失在涉案金額中占比非常小, 也就是說損失了的部分很難挽回, 這些無法挽回的資料, 在經濟發展中, 成為一塊塊記錄事實的疤痕, 讓我們牢記錯誤。

其中牽扯到的社會融資包含民間借貸、非法集資、資金差等巨額資產, 很容易形成有規模的體外風險並從傳染到金融領域, 打防涉眾型經濟犯罪是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的重要環節。

涉眾型經濟犯罪通常喜歡打著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宣導綠色, 健康消費等旗號, 慣用電子商務、投資基金等概念誘騙受害人涉險, 他們的手段隱蔽且欺騙性強, 文化知識程度低的群眾極容易上當受騙, 從而墜物深淵, 無法自拔。

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涉眾型經濟犯罪模式包括:

1、以互聯網為仲介的網路傳銷,

名為專賣、代理實則拉人頭傳銷;

2、沒有真實銷售, 而靠著返本、約定回購等方式非法集資;

3、以消費返利為名非法集資或詐騙;

4、用P2P眾籌進行非法集資或詐騙。

這些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模式千變萬化, 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有個共同特徵, 就是對受害人許諾不切實際的高額利潤, 只要認清這一點就可以減少陷入危機的概率。

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 首先是加強風險防範, 還有就是準確且及時的進行有效懲罰。 涉眾型經濟方法並不是一蹴而就, 越早發現就越減少損失, 及時防範是處理的第一步, 這不僅大大降低了危害性, 縮小受害人的被害範圍, 還加大了監管信心。

風險防範應該由執法部門牽頭, 監管部門緊抓, 其他相關部門緊密跟隨,

做到嚴格監控, 嚴格把關。 而且在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步伐上, 也要加快起來, 將我國風險管理隊伍逐漸擴大, 提高全國FRM證書持有量, 在大小企業的就業人數中, 提高FRM人的占比, 高頓FRM考試研究院楊老師表示, FRM證書在近來幾年的金融市場上受眾非常廣, 所需人才與就業崗位之間差距過大, 需要儘快填補空缺。 未來一段時間, 金融風險從國際下沉到區域的特徵將會漸漸顯露, 系統性金融風險、區域性金融風險都是重點。

▎本文作者:Luvia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