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留給《戀與製作人》的時間不多了?但是乙女市場的前景無限!

作者 | 初七

要說最近最火的男子團體是哪個?

這四個男人的呼聲一定很高!總裁李澤言、教授許墨、員警白起、明星周棋洛。 他們都來自目前正火的手遊《戀與製作人》。

四位男主角的設定分別為:

天才科學家許墨(26歲, 180cm), 教授人設但是頭髮一點都沒禿, 人形撩妹機;

超級巨星周棋洛(22歲, 176cm), 長顆痘痘都能上熱搜;

霸道總裁李澤言(28歲, 183cm), 有錢又帥但是情商低, 張口閉口愛懟人;

EVOL特警白起(24歲, 181cm), 高中學長人設, 年輕時候據說混黑道, 現在變成了一名特警。

當四款不同性格的帥哥同時圍繞著你, 任君挑選時, 各位少女們是會玩這個遊戲, 還是會玩這個遊戲?

Ps:不只娛影君深陷其中, 娛影君身邊的好多小夥伴們最近都在玩該遊戲~~

憑藉《奇跡暖暖》系列成功打開女性換裝遊戲市場的疊紙遊戲,

這次再度瞄準了女性市場, 推出全新戀愛遊戲《戀與製作人》, 俘獲了眾多女性盆友。 在具體的遊戲設計上, 《戀與製作人》以現代都市為背景, 將故事設定為一個具有超能力的世界, 遊戲中的玩家作為一名影視公司製作人經營著一家快破產的影視公司, 在與四位男主的互動中, 也逐漸發現隱藏在自己身上的秘密。

當然, 娛影君今天要說的不是遊戲, 而是伴隨著《戀與製作人》的火爆, 所浮現出的巨大的“乙女”市場。

乙女和乙女文化是什麼?

乙女(おとめ)一詞起源於日本, 其本意是指尚未結婚的年輕女孩。 乙女群體作為幼稚、半成熟的存在, 對於愛情有天然的憧憬和執著的追求。

而乙女文化則是包含了這些少女戀愛幻想與期待的產物,

其中乙女遊戲是最重要的載體。 乙女遊戲是女性向遊戲的一個分支, 主要遊戲類型以RPG(Role-playing game, 角色扮演遊戲)和AVG(Adventure Game, 冒險遊戲)為主, 最近也出現了許多MUG(Music Game, 音樂遊戲)類型的乙女遊戲。 隨著日本“ACGN(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Novel小說的統稱)”文化傳入中國, 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玩家接觸到乙女文化, 慢慢積聚起一批乙女粉絲。

據日本發佈的乙女類遊戲調查顯示, 2016年日本乙女類遊戲的市場規模超過1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7億元)。 雖然2017年的具體資料還未公佈, 但是從相關的報導中還是可以看出其熱度不減。 中國的乙女市場, 目前還未有詳細的參數報告, 可根據有媒體報導, 上線不足一個月的《戀與製作人》, 下載量達到710余萬,

每日活躍用戶數量達到202.01萬, 推算月流水或超過2億達到3億元。 可見, 乙女文化同樣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在多家資料機構的乙女使用者年齡統計中表明, 目前國內的乙女用戶年齡從14歲-40歲不等, 其中18-24歲的女性占比最多, 占比50%以上。 其次是14-17歲的女性和25-30歲的女性, 最後是31-40歲的女性。 乙女用戶與其它用戶群相比, 最突出明顯的標籤就是“情感幻想”、“顏控”、“聲控”。

情感幻想不僅是乙女文化的首要特徵,可以說是女性文化的首要特徵。在乙女使用者中,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戀愛幻想”。而且與“成熟女性”不同的是,乙女們更喜歡沉溺於戀愛幻想中,體驗浪漫的美好愛情。除了“甜”,戀愛中其他的“酸苦辣”並不是她們的喜好。

其次,乙女們通常都是“顏控”——就是喜歡長得好看的物件,但是對於“好看”並沒有一致的標準,喜歡的類型、性格也各不相同。最後,她們通常也是“聲控(對聲優的崇拜)”,乙女不僅對於顏值有要求,對於聲音也是有嚴格標準的。

“情感幻想”、“顏控”、“聲控”雖然是乙女文化中較為明顯的標籤,但對於其他女性用戶也是普遍適用的,只是重視程度不同。

《戀與製作人》進行影視改編?

在《戀與製作人》之前,雖然市面上也有不少女性遊戲,但是使用者量並沒有形成規模,對於市場的影響較小。遊戲市場中較為火熱的遊戲還是偏“男性”市場,這一點無論是老中小都愛的《王者榮耀》還是今年風靡全球的“吃雞”遊戲,都可以佐證。不難估計的是,隨著《戀與製作人》遊戲的走紅,將有更多的乙女、女性向遊戲與用戶見面。

在一檔遊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就會成為人們常說的“IP”。所以,在《戀與製作人》引發熱議後,其影視化開發也已經提上日程。此前,由《王者榮耀》IP改編的綜藝《王者出擊》正在騰訊視頻線上熱播,期期點擊破億;《陰陽師》IP改編的動畫作品《平安百鬼物語》近日也宣佈將在2018年3月開播。但是,影遊聯動真的如此簡單?

(《戀與製作人》劇情截圖)

此前,根據娛樂圈戀愛文字遊戲《逆襲之星途閃耀》改編網路劇《逆襲之星途璀璨》,雖有泰國明星普提查·克瑟辛(Push)、宋軼、韓雪、胡兵等實力明星出演,“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王子文、關曉彤等友情出演,但是在播放量和話題度上卻沒有引起較大的轟動,累計點擊16.6億。豆瓣評分4.2,近乎一半的觀眾給出一星評價。

而且,不少業內人士對於《戀與製作人》的長線發展並不看好。畢竟,影視內容的最終開發呈現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目前來看的《戀與製作人》的熱度有所下降,在蘋果appstore中的手遊下載頁面中,該遊戲下載排行也從巔峰時期的前三甲日益下滑。

而且,在《戀與製作人》中過於氪金(原為“課金”,指支付費用,特指在網路遊戲中的充值行為)的行為,使得不少用戶停止了對該遊戲的喜愛。從目前來看,很多資深用戶為了“各老公們”是很大手腳的。在證明乙女用戶的消費意願和消費實力時,該遊戲也在某種程度上耗支的乙女用戶的“耐心”。

(《戀與製作人》貼吧截圖)

再加上遊戲中四位男主角的設定過於完美,從二次元向真人三次元的轉化必定是一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過程,極易引發粉絲們的反抗心理。而且從目前玩家的回饋來看,對真人影視抱有期待的並不多。大多數玩家的態度是:“出真人劇,那我只好刪遊戲了”,甚至還有人用“慘遭”來形容《戀與製作人》的影視化。

(網友惡搞圖)

看來,影遊互動的道路還是任重而道遠!

網生市場留給“乙女文化”廣闊空間

在“買買買”成為女性的標籤後,“她經濟”日益被人們所重視。在影視市場中,對於“她經濟”的發掘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在媽媽檔們成為電視影視市場的主力軍後,現在的青年女性越來越青睞於網路影視。對受眾年齡基本囊括14-40歲的乙女們深入探究,似乎能夠管窺網生市場中女性用戶的喜好。

在17年的網劇市場中,除了懸疑、古裝等傳統類型網路劇劇集外,“甜寵劇”也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出現多部爆款網劇。從17年年初的《惡魔少爺別吻我》始,隨後上線的《狐狸的夏天》、《雙世寵妃》、《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爆款劇集中,都將“瑪麗蘇”、“甜寵”發揚到極致。而定位為12-18歲的甜寵劇集,與乙女群體有著高度的重合。在17年甜寵網劇取得不錯的成績後,18年,《國民老公》、《雙世寵妃2》等主打甜寵元素的劇集又將回歸。

在網路電影市場中,開發“她經濟”也是一個熱門話題。但是目前以17年的資料來看,除去上半年在樂視播出的,以女性為主要受眾的系列網路電影《總裁在上》在市場中取得一定的影響外,其餘成績靠前的網路電影基本還是以男性使用者為目標受眾。

以愛奇藝公佈的2017年網路電影中分賬榜單來看,榜單的中不論是以西遊題材為賣點的《鬥戰勝佛》、以高製作高特效標榜的《超自然事件之墜龍事件》,還是搞笑的東北喜劇《超級大山炮之奪寶奇兵》等作品中,“她經濟”成分都較少。

2017年的《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中顯示,雖然網路視頻使用者中男性居多(52.8%),但2015年-2017年間女性用戶增長了7.9%,達到了46.9%,二者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從資料變化趨勢上看,女性市場發展頗具潛力,有待進一步的開發。

雖然《戀與製作人》的影視化潛力並不被市場所看好,但其背後所指的“乙女文化”卻對整個網生內容市場具有強大的啟發。

【轉載請聯繫客服;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情感幻想不僅是乙女文化的首要特徵,可以說是女性文化的首要特徵。在乙女使用者中,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戀愛幻想”。而且與“成熟女性”不同的是,乙女們更喜歡沉溺於戀愛幻想中,體驗浪漫的美好愛情。除了“甜”,戀愛中其他的“酸苦辣”並不是她們的喜好。

其次,乙女們通常都是“顏控”——就是喜歡長得好看的物件,但是對於“好看”並沒有一致的標準,喜歡的類型、性格也各不相同。最後,她們通常也是“聲控(對聲優的崇拜)”,乙女不僅對於顏值有要求,對於聲音也是有嚴格標準的。

“情感幻想”、“顏控”、“聲控”雖然是乙女文化中較為明顯的標籤,但對於其他女性用戶也是普遍適用的,只是重視程度不同。

《戀與製作人》進行影視改編?

在《戀與製作人》之前,雖然市面上也有不少女性遊戲,但是使用者量並沒有形成規模,對於市場的影響較小。遊戲市場中較為火熱的遊戲還是偏“男性”市場,這一點無論是老中小都愛的《王者榮耀》還是今年風靡全球的“吃雞”遊戲,都可以佐證。不難估計的是,隨著《戀與製作人》遊戲的走紅,將有更多的乙女、女性向遊戲與用戶見面。

在一檔遊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就會成為人們常說的“IP”。所以,在《戀與製作人》引發熱議後,其影視化開發也已經提上日程。此前,由《王者榮耀》IP改編的綜藝《王者出擊》正在騰訊視頻線上熱播,期期點擊破億;《陰陽師》IP改編的動畫作品《平安百鬼物語》近日也宣佈將在2018年3月開播。但是,影遊聯動真的如此簡單?

(《戀與製作人》劇情截圖)

此前,根據娛樂圈戀愛文字遊戲《逆襲之星途閃耀》改編網路劇《逆襲之星途璀璨》,雖有泰國明星普提查·克瑟辛(Push)、宋軼、韓雪、胡兵等實力明星出演,“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王子文、關曉彤等友情出演,但是在播放量和話題度上卻沒有引起較大的轟動,累計點擊16.6億。豆瓣評分4.2,近乎一半的觀眾給出一星評價。

而且,不少業內人士對於《戀與製作人》的長線發展並不看好。畢竟,影視內容的最終開發呈現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目前來看的《戀與製作人》的熱度有所下降,在蘋果appstore中的手遊下載頁面中,該遊戲下載排行也從巔峰時期的前三甲日益下滑。

而且,在《戀與製作人》中過於氪金(原為“課金”,指支付費用,特指在網路遊戲中的充值行為)的行為,使得不少用戶停止了對該遊戲的喜愛。從目前來看,很多資深用戶為了“各老公們”是很大手腳的。在證明乙女用戶的消費意願和消費實力時,該遊戲也在某種程度上耗支的乙女用戶的“耐心”。

(《戀與製作人》貼吧截圖)

再加上遊戲中四位男主角的設定過於完美,從二次元向真人三次元的轉化必定是一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過程,極易引發粉絲們的反抗心理。而且從目前玩家的回饋來看,對真人影視抱有期待的並不多。大多數玩家的態度是:“出真人劇,那我只好刪遊戲了”,甚至還有人用“慘遭”來形容《戀與製作人》的影視化。

(網友惡搞圖)

看來,影遊互動的道路還是任重而道遠!

網生市場留給“乙女文化”廣闊空間

在“買買買”成為女性的標籤後,“她經濟”日益被人們所重視。在影視市場中,對於“她經濟”的發掘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在媽媽檔們成為電視影視市場的主力軍後,現在的青年女性越來越青睞於網路影視。對受眾年齡基本囊括14-40歲的乙女們深入探究,似乎能夠管窺網生市場中女性用戶的喜好。

在17年的網劇市場中,除了懸疑、古裝等傳統類型網路劇劇集外,“甜寵劇”也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出現多部爆款網劇。從17年年初的《惡魔少爺別吻我》始,隨後上線的《狐狸的夏天》、《雙世寵妃》、《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爆款劇集中,都將“瑪麗蘇”、“甜寵”發揚到極致。而定位為12-18歲的甜寵劇集,與乙女群體有著高度的重合。在17年甜寵網劇取得不錯的成績後,18年,《國民老公》、《雙世寵妃2》等主打甜寵元素的劇集又將回歸。

在網路電影市場中,開發“她經濟”也是一個熱門話題。但是目前以17年的資料來看,除去上半年在樂視播出的,以女性為主要受眾的系列網路電影《總裁在上》在市場中取得一定的影響外,其餘成績靠前的網路電影基本還是以男性使用者為目標受眾。

以愛奇藝公佈的2017年網路電影中分賬榜單來看,榜單的中不論是以西遊題材為賣點的《鬥戰勝佛》、以高製作高特效標榜的《超自然事件之墜龍事件》,還是搞笑的東北喜劇《超級大山炮之奪寶奇兵》等作品中,“她經濟”成分都較少。

2017年的《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中顯示,雖然網路視頻使用者中男性居多(52.8%),但2015年-2017年間女性用戶增長了7.9%,達到了46.9%,二者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從資料變化趨勢上看,女性市場發展頗具潛力,有待進一步的開發。

雖然《戀與製作人》的影視化潛力並不被市場所看好,但其背後所指的“乙女文化”卻對整個網生內容市場具有強大的啟發。

【轉載請聯繫客服;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