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曾像等蛙回家一樣等待IP影視化,結果……

文 │ 劉肉英

《旅行青蛙》(旅かえる)已經刷爆朋友圈很久了, 已經成為“佛養蛙, 好媽媽”中一員的你, 有沒有覺得這種感覺似曾相識!《旅行青蛙》的特點, 就在於這只小青蛙其實跟你沒有什麼關係, 你就是一個旁觀者, 看著它在螢幕裡度過“一隻蛙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的蛙生。

“蛙生”本與你無關

在《旅行青蛙》中, 你能做的不過是收三葉草, 給他收拾行囊, 家裡放吃的, 照顧他的小夥伴而已, 就像媽媽照顧小學生一樣, 至於他去哪裡, 見了什麼人, 學到了什麼, 一切都不會和你說, 頂多給你一張照片去瞭解一下他看到了的外面的世界。

當然, 你的蛙吃的、用的、穿的好不好, 決定了他去哪, 去多長時間, 以及給你帶回帶什麼“土特產”回來。 然而這些“土特產”也不是給你的, 而是讓你拿來招待蛙的小夥伴的, 當然他們也不白吃白喝, 走了以後也會快遞給你一些東西作為回禮。

你看!這個過程中, 你除了“養他”之外, 什麼都做不了。

一本網文小說的誕生、連載、和讀者的關係也大抵如此, 當你粉上了一個剛剛寫了2章的小說時, 這部小說最終會成長成什麼樣?又會被多少人喜歡?故事如何發展?這些都不能為你所左右。 然而, 你卻深深的被吸引,

日夜牽掛。

舉了例子, 也許唐家三少剛提筆的時候也沒有想過《鬥羅大陸》會連載10年, 作為粉絲的你也就更無從知曉了, 你每個月按時充會員等更新, 給他刷話題, 做資料, 一個小說的開始本身和粉絲毫無關係, 凡是作為粉絲的你卻參與了他的成長, 一路將其護送成為“大IP”。 默默付出之後, “蛙生”如何, 你能左右嗎?

要的就是你的牽掛

放置類遊戲最重要的就是“牽掛感”, 遊戲中你真的像一名家長一樣, 看蛙在家的時候就盼著他出去, 嘮叨他別老宅在家裡吃飯、削木頭。 等他真走了, 你又老想打開遊戲, 看看蛙回沒回來、有沒有寄明信片, 然後再給他準備吃的。

好不容易真的把蛙盼回來了, 他跟你也沒什麼交流, 就連寫個日記都是背對著你,

唯一跟你分享的旅行照片, 你看到的也不過就他如何在外浪而不想回家, 聽朋友說, 有一個金牛座的姑娘養蛙, 在家裡攢了好多三葉草也不給蛙買好吃的, 有一次蛙帶著一個菜餅出門, 整整3天未歸。

當你終於把曾經的“心頭好”捧到了“大IP”的程度,

你能做的除了牽掛也就沒什麼了!

你心愛的男女主到底是誰來演?原本的IP故事到底被改編了多少?在那麼多“前車之鑒”, 改不好被觀眾罵怎麼辦?製片方到底有沒有聽取原著粉的建議?然而這一系列的問題, 已經是曾經在小說階段就深愛的你所不能改變和過問的了。

“牽掛”這件事本就是單方面的行為, 片方尊重原著粉, 但更要尊重群體更為廣闊的影視劇粉絲,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 將原著視如己出的你依舊會選擇相信, 也希望自己的“親兒子”能被更多人接受。 所有的情感最多的體現是期待。

自成體系的盈利閉環

《旅行青蛙》雖然操作不難, 玩家能把控的事情也不多, 但是這個“佛養蛙”依舊有自己的遊戲閉環, 收割三葉草給你家的蛙買好吃好喝的——蛙能去更好、更遠的地方——給你帶回更好的土特產——蛙在路上能有更多的小夥伴——收到小夥伴們更好的回禮——以及讓你氪金,給蛙買更好的吃喝。

而在這個遊戲閉環中,你能參與的就在於要麼收割三葉草,要麼氪金買三葉草,而在IP被影視化之後,作為原著粉的你能做的也只有這些——要麼默默收看,要麼繼續為周邊氪金,畢竟一個成熟的IP擁有更多種可能。

IP改編影視產品的盈利閉環中,原著粉的比重和貢獻率微乎其微了,大部分的製片方都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也會更致力於去培養新的影視劇受眾粉絲,如果影視劇熱播,還會再次帶動原著的發行,以及周邊產品的開發,甚至是更多形式的內容表達。而在這個盈利閉環體系中,你可能參與的也不會太多。

你看,現在沉迷於“佛養蛙,好媽媽”中的你,是不是一下就找到了“養蛙”的根源所在,不是佛系,而是習慣為喜歡付出。

收割三葉草給你家的蛙買好吃好喝的——蛙能去更好、更遠的地方——給你帶回更好的土特產——蛙在路上能有更多的小夥伴——收到小夥伴們更好的回禮——以及讓你氪金,給蛙買更好的吃喝。

而在這個遊戲閉環中,你能參與的就在於要麼收割三葉草,要麼氪金買三葉草,而在IP被影視化之後,作為原著粉的你能做的也只有這些——要麼默默收看,要麼繼續為周邊氪金,畢竟一個成熟的IP擁有更多種可能。

IP改編影視產品的盈利閉環中,原著粉的比重和貢獻率微乎其微了,大部分的製片方都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也會更致力於去培養新的影視劇受眾粉絲,如果影視劇熱播,還會再次帶動原著的發行,以及周邊產品的開發,甚至是更多形式的內容表達。而在這個盈利閉環體系中,你可能參與的也不會太多。

你看,現在沉迷於“佛養蛙,好媽媽”中的你,是不是一下就找到了“養蛙”的根源所在,不是佛系,而是習慣為喜歡付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