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海康威視逆襲只是“一步登天”?且看這16年是怎樣砥礪前行的

上周, 與非網《硬觸角》欄目和大家一起起底了海康威視, 見證了它從一個出售板卡、DVR的“小角色”, 到如今甚至能與霍尼韋爾、博世等百年安防巨頭分一杯羹的“硬角色”。

2001年海康威視從一家28人創業團隊、500萬註冊資本的普通音視訊壓縮板卡公司起步, 以超過40%的營業收入和年利潤複合增長率, 發展到現在已經是接近320億總資產、逾 1500億市值的行業龍頭。 這中間有著怎樣的原因與奧秘?

本期與非網《與非解碼》欄目, 小編就來挖挖這其中的道理。

開始——無法複製的創新體系

“關鍵是創新體系無法複製。 ”這是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 對於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解釋。 陳宗年和胡揚忠這兩個人物, 是提起海康威視無法避開的人物, 這兩人畢業之後就進入五二研究所工作, 兢兢業業幾十載。 這也就註定了海康威視會與五二研究所結下不解之緣。

依託中國電科和五二研究所, 海康威視是這樣開始的。

2001年, 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給數字監控市場帶來了快速的發展, 這個時候陳宗年和52所已做好了技術、產品和人才的準備。 於是, 2001年年底他們成立了海康威視公司, 創始員工28人。 當時龔虹嘉本著支持校友創業的心態給海康威視做了天使投資。

2008年, 海康威視的控股股東海康資訊將股權轉讓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 進一步提升了海康威視的國企地位。

從某種程度上看, 海康威視能走到今天, 國企控股的重要影響力在安防視頻監控領域顯得尤其重要, 這代表著權威和保密性, 使得海康威視可以爭取到更多的國企、銀行、機關等大型客戶。 但雖是國企背景,

海康威視的發展還是保持著較強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包括股權激勵和市場化運營等。 可以說海康威視是中國國企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 讓人敬佩, 資本市場也給了海康威視充分的肯定。

從另一角度想, 政府為了國家安全等考慮, 有一家國內的核心安防監控廠商也是有必要的!

發展——緊抓企業發展鐵三角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也因此, “天時”、“地利”、“人和”被人們稱為成功但要素。 但陳宗年卻表示, “人”、“業務”、“平臺”才是企業成功的鐵三角。

圖|左起依次為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副董事長龔虹嘉、總經理胡揚忠

好的領導班子是企業成功最基本的條件, 陳宗年和胡揚忠技術過硬, 龔虹嘉又有民營企業經驗,

這三個人可以說是黃金組合, 奠定了安防龍頭的基礎。

在經過長期的探索之後, 海康威視選擇了視頻監控作為核心業務。 陳宗年指出, 這得益於五二研究所開放的環境, 什麼都能嘗試, 因而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視頻監控行業是因為安全問題才發展起來的。 在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 人的安全需求不但沒有停止, 反而越來越多;同時,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與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對安全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而安全環境卻在不斷惡化。 因此, 海康威視瞄準了市場前景廣闊的視頻監控業務。 正確的戰略選擇為海康威視後來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前期的業務探索, 五二研究所擁有了較為完整的視頻監控的技術體系,

但是還缺少重要的編解碼技術。 後來, 龔虹嘉帶著已掌握的編解碼技術, 作為戰略投資人, 與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控股的浙江海康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有限公司。

轉折——大規模股權激勵政策

拋開創新體系, 安防監控的發展大勢及創始團隊的科研能力, 海康威視“進化”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股權激勵政策。 而當年龔虹嘉自動轉讓股份給核心管理和技術團隊更是被很多人成為是海康威視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早在2007年, 海康威視董事會通過決議, 同意公司外資股東龔虹嘉將所持公司15%的股權以75萬元價格轉讓給杭州威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所持有限公司 5%的股權以2520.28萬元價格轉讓給杭州康普投資有限公司。 這一系列的舉動目的就是激勵經營層,這即體現了龔虹嘉的胸懷也進一步讓大家看到股權激勵的重要性。從那之後,海康威視的管理層保持著激情和穩定,一直到現在。

如此大規模的股權激勵,在一般企業中並不常見。作為國資委控制下企業,能實現如此大規模的股權激勵實屬難得。而在海康威視發展的過程中,更是多次大膽使用股權激勵的方法,每次股權激勵後,公司的業績都會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也許這才是一般國企和海康威視之間的區別吧。

圖|海康威視股權激勵情況

2017年2月份,海康威視拿出5.7億元福利,給2989名員工每人發1.8萬股,每股優惠10元,相當於每人送18萬元。

也許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龔虹嘉低價轉讓的75萬元或許是為了感謝陳胡二人所做的貢獻,才做出的大度犧牲吧。但是,誰也無法否認,合理的股權結構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根本——專注科技研發

在人們的眼裡,國有控股企業似乎都難有創新。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海康威視就是一個例子,公司每年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直接投入占銷售收入的8%左右。

從行業的角度來講,海康威視主要的安防監控產品屬於電子類產品,其生命週期較短,一般在3~5年左右,而且下一代產品與上一代產品具有一段重疊期,實際有效生命週期更短,因此具有技術水準發展快,更新速度快的特點。這意味著如果要保持企業競爭力,必須不斷投入科技研發,不斷推陳出新,跟上更新換代的步伐。所以,人才與創新對安防行業來說至關重要。

“最值錢的就是人才,除去現金和固定資產,剩下的就是人才了。”陳宗年在一次採訪中對記者如是說道。而通過在人才上的投入,可以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繼而建設難以複製的創新體系,這被陳宗年視為是公司多年沉澱下來最有價值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脫胎於科研院所的海康威視十分清楚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截至2017年,擁有1500項專利(含專利申請)與359項軟體著作權,其中發明專利288項,國際專利88項。

有業內人士評價,海康威視是行業內最熱衷於產品技術更新換代的企業之一:該公司每年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直接投入一直占佔有很高的比例,幾乎每年堅持推出一代新產品來滿足和引領市場的需求。同時,該公司堅持研發要以市場為導向並將其“量化”為考核指標,其核心科研人員的收入直接與公司的經濟效益掛鉤。

沉澱——學習國內外一流企業

儘管扛著國內最大安防企業的大旗,陳宗年和他的團隊是低調和謙虛的。

陳宗年表示:“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向華為和許多國際一流的企業學習,學習他們的成長規律、創新機制和經營管理等。雖然我們能力不夠,但是學習華為,我們可能是全中國學得最認真的企業之一。”

戰略眼光——佈局海外市場

不同于國內安防行業兩極分化的趨勢,在海外市場,海康威視面臨的是霍尼韋爾、博世、三星這樣的巨頭公司,足以印證海外市場的蛋糕足夠大,卻並不好切。

對於海康威視來說,海外市場的空間還遠未到天花板。2016上半年,海康威視的海外業務營收增速依然可以維持在40%的水準,毛利率也達到47.7%。

從2003年起,海康威視即開始進行國際市場行銷,外銷之初就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完成了“HIKVISION”商標的註冊工作。

和許多最初開始進行國際化的企業一樣,海康威視起先除了貼牌生產外,自主品牌也只能從低端市場切入,難以觸達中高端終端使用者,更好提升品牌形象,找到溢價空間。

從2007年起,海康威視通過聘用本土員工、建設國際行銷網路、海外物流、裝配基地等當地語系化服務,積極拓展海外管道。目前海康威視的海外市場營收約80%都源自自主品牌。

2017年5月,海康威視宣佈收購英國老牌入侵報警公司SHL。SHL旗下擁有Pyronix品牌,是提供家庭和寫字樓安防解決方案的生產企業,產品覆蓋室內及室外探測器、感測器、有線及無線控制台、警鐘等。業內人士分析,海康威視此次收購的SHL/Pyronix在入侵報警產品、技術方面可以給專注視頻監控的海康威視以補足,在歐洲客戶資源、管道、品牌方面可以為海康威視所用,未來海康威視有望借助資本力量促進產品線擴張,加快海外品牌開拓。

轉型——“借勢”物聯網、人工智慧,豐富產品線

目前,國內安防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步入了轉型期和泛安防時代。傳統安防企業擁抱互聯網+,與多個行業的跨界融合已是大勢所趨。雲存儲、資料視覺化、智慧分析等新興領域被海康威視視為下一個“風口”。

未來大資料的重要來源就是視頻資料,所以說,海康威視在大資料分析以及人工智慧上有先天的資料來源頭優勢。去年,海康威視研發出了螢石和機器人等產品開始進入個人家庭領域,開始從ToB向ToC佈局,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人工智慧搶佔資料。

意識到人工智慧在安防領域會有大作為,海康威視在2006年開啟公司智慧分析技術的研發,2013年開始深度學習的技術佈局,2014年正式成立海康威視研究院,專注于感知、智慧分析、雲存儲、雲計算及視頻大資料研究。海康威視的深度學習技術研究團隊在2015年分別取得MOT Challenge4多目標跟蹤技術、KITTI5車輛檢測和車頭方向評估演算法測評世界第一。

物聯網方面,從2014年開始,海康威視在“新領域”動作不斷,2014年8月,海康威視與樂視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雲服務、智慧硬體、視頻內容等方面展開合作。9月,海康威視再度與阿裡雲展開戰略合作,試水物聯網與互聯網融合。

2016年初,依託多年在圖像傳感、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自主創新,海康威視宣佈推出“阡陌”智慧倉儲系統,通過機器人實現“貨到人”,顛覆傳統倉儲的作業模式。該系統適用於有多品種、小訂單分揀需求的倉儲作業環境(例如電子商務的分揀中心和3C、電子等製造業原料及成品倉庫等)。

陳宗年表示,物聯網一定是下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視頻監控也是物聯網的一部分,未來海康威視將圍繞這一領域去拓展。

海康威視未來的挑戰

技術的投入能否繼續保持技術門檻

海康威視在視頻監控領域的技術實力已經很強,但未來的戰略高地不是具體的產品,而是掌握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否則就會淪為賣產品的公司,不會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這點是海康威視未來能否更進一步的重中之重!

核心人員是否保持穩定,高素質的人才能否加盟

從目前看海康威視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儲備還不能跟BAT等互聯網巨頭相比,能否吸引更高水準的人才加盟,或者培養現有人才到更高水準,是能否實現技術領先性的重要基礎。海康威視雖是國企,但在股權激勵方面一直走在前面,這點很厚道。

國企的雙刃劍

國企在中國的優勢就不說了,但是如果進一步開展海外市場,海康威視會面臨著資訊安全等壓力,進入美日等國家的難度很大,這點很像華為的處境。但是事實已經是這樣,畢竟第三世界的國家還有很多,相信國企的背景對於海康威視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海康威視從28人小團隊,到今天世界製造舞臺的“優等生”。中間經歷快速的發展,已經進化為近320億總資產、逾 1500億市值的行業龍頭。從0到90分容易,從90到100分,這中間該怎麼走,怎麼努力,怎麼去實現,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海康威視也不例外,在一個爆發點,更需要仔細思考,下一步的路怎麼走,怎麼走的穩,否則,走滑坡就很危險了。畢竟,曾經風光一時卻消失在歷史舞臺的企業也不是沒有。

更為重要的是,國內安防行業的新格局正在重構:互聯網的衝擊仍未結束,物聯網來了;行業市場的開發如火如荼,民用市場硝煙起了;平安城市建設告一段落,智慧城市又近了。大變革之下,海康威視如何保住行業領先地位,未來又會走向哪裡?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這一系列的舉動目的就是激勵經營層,這即體現了龔虹嘉的胸懷也進一步讓大家看到股權激勵的重要性。從那之後,海康威視的管理層保持著激情和穩定,一直到現在。

如此大規模的股權激勵,在一般企業中並不常見。作為國資委控制下企業,能實現如此大規模的股權激勵實屬難得。而在海康威視發展的過程中,更是多次大膽使用股權激勵的方法,每次股權激勵後,公司的業績都會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也許這才是一般國企和海康威視之間的區別吧。

圖|海康威視股權激勵情況

2017年2月份,海康威視拿出5.7億元福利,給2989名員工每人發1.8萬股,每股優惠10元,相當於每人送18萬元。

也許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龔虹嘉低價轉讓的75萬元或許是為了感謝陳胡二人所做的貢獻,才做出的大度犧牲吧。但是,誰也無法否認,合理的股權結構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根本——專注科技研發

在人們的眼裡,國有控股企業似乎都難有創新。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海康威視就是一個例子,公司每年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直接投入占銷售收入的8%左右。

從行業的角度來講,海康威視主要的安防監控產品屬於電子類產品,其生命週期較短,一般在3~5年左右,而且下一代產品與上一代產品具有一段重疊期,實際有效生命週期更短,因此具有技術水準發展快,更新速度快的特點。這意味著如果要保持企業競爭力,必須不斷投入科技研發,不斷推陳出新,跟上更新換代的步伐。所以,人才與創新對安防行業來說至關重要。

“最值錢的就是人才,除去現金和固定資產,剩下的就是人才了。”陳宗年在一次採訪中對記者如是說道。而通過在人才上的投入,可以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繼而建設難以複製的創新體系,這被陳宗年視為是公司多年沉澱下來最有價值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脫胎於科研院所的海康威視十分清楚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截至2017年,擁有1500項專利(含專利申請)與359項軟體著作權,其中發明專利288項,國際專利88項。

有業內人士評價,海康威視是行業內最熱衷於產品技術更新換代的企業之一:該公司每年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直接投入一直占佔有很高的比例,幾乎每年堅持推出一代新產品來滿足和引領市場的需求。同時,該公司堅持研發要以市場為導向並將其“量化”為考核指標,其核心科研人員的收入直接與公司的經濟效益掛鉤。

沉澱——學習國內外一流企業

儘管扛著國內最大安防企業的大旗,陳宗年和他的團隊是低調和謙虛的。

陳宗年表示:“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向華為和許多國際一流的企業學習,學習他們的成長規律、創新機制和經營管理等。雖然我們能力不夠,但是學習華為,我們可能是全中國學得最認真的企業之一。”

戰略眼光——佈局海外市場

不同于國內安防行業兩極分化的趨勢,在海外市場,海康威視面臨的是霍尼韋爾、博世、三星這樣的巨頭公司,足以印證海外市場的蛋糕足夠大,卻並不好切。

對於海康威視來說,海外市場的空間還遠未到天花板。2016上半年,海康威視的海外業務營收增速依然可以維持在40%的水準,毛利率也達到47.7%。

從2003年起,海康威視即開始進行國際市場行銷,外銷之初就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完成了“HIKVISION”商標的註冊工作。

和許多最初開始進行國際化的企業一樣,海康威視起先除了貼牌生產外,自主品牌也只能從低端市場切入,難以觸達中高端終端使用者,更好提升品牌形象,找到溢價空間。

從2007年起,海康威視通過聘用本土員工、建設國際行銷網路、海外物流、裝配基地等當地語系化服務,積極拓展海外管道。目前海康威視的海外市場營收約80%都源自自主品牌。

2017年5月,海康威視宣佈收購英國老牌入侵報警公司SHL。SHL旗下擁有Pyronix品牌,是提供家庭和寫字樓安防解決方案的生產企業,產品覆蓋室內及室外探測器、感測器、有線及無線控制台、警鐘等。業內人士分析,海康威視此次收購的SHL/Pyronix在入侵報警產品、技術方面可以給專注視頻監控的海康威視以補足,在歐洲客戶資源、管道、品牌方面可以為海康威視所用,未來海康威視有望借助資本力量促進產品線擴張,加快海外品牌開拓。

轉型——“借勢”物聯網、人工智慧,豐富產品線

目前,國內安防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步入了轉型期和泛安防時代。傳統安防企業擁抱互聯網+,與多個行業的跨界融合已是大勢所趨。雲存儲、資料視覺化、智慧分析等新興領域被海康威視視為下一個“風口”。

未來大資料的重要來源就是視頻資料,所以說,海康威視在大資料分析以及人工智慧上有先天的資料來源頭優勢。去年,海康威視研發出了螢石和機器人等產品開始進入個人家庭領域,開始從ToB向ToC佈局,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人工智慧搶佔資料。

意識到人工智慧在安防領域會有大作為,海康威視在2006年開啟公司智慧分析技術的研發,2013年開始深度學習的技術佈局,2014年正式成立海康威視研究院,專注于感知、智慧分析、雲存儲、雲計算及視頻大資料研究。海康威視的深度學習技術研究團隊在2015年分別取得MOT Challenge4多目標跟蹤技術、KITTI5車輛檢測和車頭方向評估演算法測評世界第一。

物聯網方面,從2014年開始,海康威視在“新領域”動作不斷,2014年8月,海康威視與樂視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雲服務、智慧硬體、視頻內容等方面展開合作。9月,海康威視再度與阿裡雲展開戰略合作,試水物聯網與互聯網融合。

2016年初,依託多年在圖像傳感、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自主創新,海康威視宣佈推出“阡陌”智慧倉儲系統,通過機器人實現“貨到人”,顛覆傳統倉儲的作業模式。該系統適用於有多品種、小訂單分揀需求的倉儲作業環境(例如電子商務的分揀中心和3C、電子等製造業原料及成品倉庫等)。

陳宗年表示,物聯網一定是下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視頻監控也是物聯網的一部分,未來海康威視將圍繞這一領域去拓展。

海康威視未來的挑戰

技術的投入能否繼續保持技術門檻

海康威視在視頻監控領域的技術實力已經很強,但未來的戰略高地不是具體的產品,而是掌握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否則就會淪為賣產品的公司,不會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這點是海康威視未來能否更進一步的重中之重!

核心人員是否保持穩定,高素質的人才能否加盟

從目前看海康威視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儲備還不能跟BAT等互聯網巨頭相比,能否吸引更高水準的人才加盟,或者培養現有人才到更高水準,是能否實現技術領先性的重要基礎。海康威視雖是國企,但在股權激勵方面一直走在前面,這點很厚道。

國企的雙刃劍

國企在中國的優勢就不說了,但是如果進一步開展海外市場,海康威視會面臨著資訊安全等壓力,進入美日等國家的難度很大,這點很像華為的處境。但是事實已經是這樣,畢竟第三世界的國家還有很多,相信國企的背景對於海康威視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海康威視從28人小團隊,到今天世界製造舞臺的“優等生”。中間經歷快速的發展,已經進化為近320億總資產、逾 1500億市值的行業龍頭。從0到90分容易,從90到100分,這中間該怎麼走,怎麼努力,怎麼去實現,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海康威視也不例外,在一個爆發點,更需要仔細思考,下一步的路怎麼走,怎麼走的穩,否則,走滑坡就很危險了。畢竟,曾經風光一時卻消失在歷史舞臺的企業也不是沒有。

更為重要的是,國內安防行業的新格局正在重構:互聯網的衝擊仍未結束,物聯網來了;行業市場的開發如火如荼,民用市場硝煙起了;平安城市建設告一段落,智慧城市又近了。大變革之下,海康威視如何保住行業領先地位,未來又會走向哪裡?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